晓山 发表于 2017-5-30 15:07:36

向北,向北,一路向北

仲夏,群主令旗一挥,八家夫妇加二猛男一资深美女,浩浩然向北向北,一路向北。过鄂赣,下徽州,转齐鲁而豫冀,越京津破关出,箭指白山黑水,欲穷山之阴阳,窥江河之源,踏三江之平原,直至边陲北极,穿州逾府只为饕天地之盛景,溯黑水之原本,壮哉!快哉!慰平生之志矣。

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往往让人啼笑皆非,曾几何时向北一词常常谈虎变色,尤以明清两代,朝廷文武大员动辄流放北方,极苦极寒避之尤恐不及,株连九族之罪让流放人群不绝于道,妇孺童叟路倒沟渠,壮士魂断关外,十停难存一停,想想亦感心惊。单以清朝为例,流放东北就有150万人之众。东北几个著名的流放之地此番我等均要途径:沈阳(当时的盛京)、辽宁开源(当时的尚阳堡)、齐齐哈尔(当时称卜魁)、黑龙江的宁安(当时称宁古塔)。我曾阅读过余秋雨的《宁古塔》,文章强烈冲击我的视觉进而深深影响着我的思维,出关后我脑子一直思索这一问题,庭仗,流放,问斩三选一,我绝不选流放。那真不是人类应该承受的酷刑,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惩罚,人能存活几许?庆幸中国古人不乏苏武之辈,毅力与体魄加之信念,在极地苦寒中顽强生存下来,忆之感慨万分!章太炎评论:初,开源,铁岭以外皆胡地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孝标后裔戍者开之。可见流放罪臣带给东北的不仅仅是怨怒,更多的是教化和不屈不饶的精神,使之荒蛮北地亦能趋同中原,不至与当代脱节。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流放这个沉重的话题就此打住,然而东北三省的痛苦远非仅此。

昼夜急驰,专列终至漠河。1987.5.6一把火让漠河走进中国人的心里,炙热大火荡涤着每个人的灵魂,好端端的一个大兴安岭竟因小小的烟头烧尽百分之九十的森林,二百多人葬身火海。人死不能复生,同样树死亦不能复生。祖上留下的基业就此毁于一旦,心疼之余想到肇事者他应该下到那层地狱呢???劫后余生的漠河痛定思痛,全面禁烟,凡当天者不许抽烟,室内可抽。这是我见过最严厉的禁烟措施,作为资深烟民我极力赞同。火后种植的树木仅碗口粗细就费去了十年光阴,若要成材非百年不解,北方天寒地冻树木生长极为缓慢,大兴安岭的树木千百年方能形成气候,可惜,可叹,可悲,可恨!一把火让费翔烧了个精光······

北极村到了,大家雀跃不已,食住民居,安谧舒适,踏着余晖涌向界河。此时的黑龙江波澜不兴,静静流淌,仿佛诉说着往昔的一切,让人品味着岁月的甘苦。我蓦然想起了迟子建的《北极村的童话》中的人和事,就这偏远的北极村依然没能逃脱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玉宇净空的洗涤,着实让我们全党一心,全民一词,全国整齐划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多少人性迷失了归属!河对岸是俄罗斯,座座山峦寂静蛰伏,散落的村庄生气弥萎,怎么看怎么乖巧无害,可在我眼中那就是一头打盹的白极熊,凶残无比。

北极村夜里的极光无缘一睹,但不到三点天就大亮了,清晨的北极村凉意十足,架不住摄影爱好纷纷趋至界河捕捉晨曦瞬间,此地万事万物皆为最北,大小北字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北民居、最北邮局、最北商店、最北杂货铺、最北冷饮店、最北客栈、最北餐馆、最北饺子馆,是找不到北了?还是找到北了?疑惑此地根本就不是最北?各人心中的答案不尽相同。地接导游说此地是鸡头上的金冠,祖国的最北端,我腹议不止,非也,非也。祖国的最北应该在对岸!

《尼布楚条约》割让外兴安岭约40万平方公里,《瑷珲条约》割让海兰泡60多万平方公里,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还包括库页岛,这座曾经祖国最大的岛屿,已经让俄国强占150年了。二战后原本待议的地区统统划给了苏联,这些淡出我们视野的故土,何日能回到祖国怀抱?150万平方公里呀!国土面积的六份之一。我眺望着对岸的广袤土地感慨地想,真能让我找到北吗?

也许我是东北人,骨子里存在忧患基因,不是吗?东北三省所受的罹难还少吗!一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痛断几代国人肠,亡国奴的帽子戴在父辈头上,烙在心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珍宝岛的硝烟散去很久了,谁知道下一个导火线在哪里呢。仅一个漠河县就有250多公里的国防线,守土不易呀!

游玩不忘国教,仅我个人而言完全赞同这个观点,读书行路互为襄理,通晓事由且去伪存真,尚能触类旁通融汇知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旅游真是好,哥们,走起来,下一站,群主说:山那边。。。。。。




晓山

2017    端午节于家中

沧海之水 发表于 2017-5-31 09:22:46

一向爱读晓山的文字,对这篇文章在思想上也颇多共鸣。
须知,我们祖国的版图原不是一只大公鸡,不说前清,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其共认的版图形状都是一片海棠叶。

老黄 发表于 2017-5-31 11:00:07

携十名侣,
着百姓衣,
行千里路,
分万岁心。

难民 发表于 2017-6-2 18:22:08

这个时代找到北不容易,尤其我们这时代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北,向北,一路向北

www.5z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