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诗画】肢体冲突
千里边关三哥闹,
蠢蠢越界把事挑。
肢体冲突勇者胜,
和平共处是王道。
(三哥--上海方言指印度巡捕红头阿三演变为印度三哥)
题记:近日发生了一件令中外媒体普遍关注的事,那就是在6月17中印士兵在边境上再次爆发的肢体冲突中,从中国官方发布会了解到,当天兵力不占优势的中国军人与印军士兵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就在这起冲突爆发之后,气势汹汹的媒体界采访中国外长王毅,王毅外长正面"要求印方对此开展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确保此类事件不得再发生。印方务必不要对当前形势做出误判,务必不要低估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
中印在边境冲突的后果,如果大家注意中方的通报,不管是外交部,还是军方的文字,都只是在介绍一些事实和后续进展。有没有发现,中国在处理上,极尽克制,相当低调、冷静、理智。而印度方面的处理恰恰是,高调、冲动、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唯恐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相信很多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区别,也在问为什么处理上有这么大不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澄清一些事实。我们观察这次中印冲突,只有建立在准确的事实上,才能往下说,否则,越说越偏。事实是,加勒万河谷的位置,是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多年来,中国边防部队一直这里正常巡逻执勤。但是今年4月以来,印度边防部队,单方面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持续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越来越靠近。也就是印度想改变既成事实,中方是反复交涉、抗议,印方的做法却是一意孤行,变本加厉。5月6号晨,也就是正好一个半月前,印度边防部队居然乘夜色,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筑工事,设置障碍,试图阻拦中方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单方面改变边境的管控现状。偷袭?这是不计后果踩红线!中方边防部队没有选择,只能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的管控。
印度肇事,中方希望印度能迷途知返,不要把事情搞到不可回头的地步,所以军事和外交两个渠道,双管齐下。在中方强烈要求下,印方同意并且撤出越线士兵,拆除越线“违建”设施。
事发后一个月,也就是6月6号,两国边防部队举行了军长级会晤,达成共识,要让局势缓和下来。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修建设施,双方通过现地指挥官会晤商定,分批撤军事宜。但令中方吃惊和完全没想到的是,6月15日晚上,印方一线边防部队,公然打破还“温热着”的共识,再次跨越实控线挑衅,还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引发激烈肢体冲突。这就是事实,有了这些事实,就带出一个更值得关心,也是无数朋友都在问,甚至私信跟我沟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方说,发生激烈体冲突,却没有提具体伤亡?好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我相信中国的外交官、军方以及我们普通老百姓,看到事发之后,印度方面的处理的话,还会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我们看到的印度方面报道是,印军至少20名官兵死亡,几十人受伤。这个消息从印度方面报出来,冲突后很快就爆出来。数字谁给的,只能是印度军方给的。对于伤亡和失联人员,双方的军方各自其实不难统计,那统计好这个数字后,是不是要公布出来,就大有讲究,大有政治,大有格局。印度怎么做的,看印度的媒体,真没干什么好事儿,高调报道丧葬,煽动反华民族主义情绪,继续撕裂两国关系已经敞开的伤口,不惜进一步血迹斑斑,皮开肉绽。包括印度一些政界人士、所谓的战略专家,趁势给印度人“打鸡血“,说历史的血不会白流,要像对巴基斯坦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一样,教训中国。印度如果管控不好这种调调的话,令人对前景非常悲观。民间情绪被挑起来的时候,政客是没有选择的,他一定被民意绑架,被民间情绪绑架,除非他不想参加选举,除非他不当政客。莫迪再牛,您也是一样的。
那中方为什么不提具体伤亡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答案了。中国处理这种事,比印度成熟太多。不用猜测,不会公布。为什么?因为公布数字,无论数字高低,势必在中印激发民族主义情绪,这会有什么后果呢,相当严重。因为这会极大压缩从政治磋商解决问题的空间,会把和平解决的途径给堵死,将来要想平息事态,双方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有很多热血朋友说,必须狠狠干一仗,把它打回1962年。今年以这种方式纪念中印建交70周年吗?世界上多少人想看中国笑话,等着中国赶紧动手卷入战火,最好别搞经济民生了,全民皆兵才好。为什么中方要求尽快召开第二次军长级会晤,解决现地相关事宜?咱再想想。我知道这会儿说要保持理智、冷静有人不爱听,不讨好,喜欢听打打杀杀,但那是目前维护咱自身利益的最好办法么?咱不用讨论怕不怕死,那个没意义,军人怕死当什么兵,解放军和印军都是一样的。有老兵私信过来说召必回,很感动,不用的,放心,请安享晚年。
中国会在最必要的时候亮剑,要教训也是用它能感知的最痛的方式,用它痛悟并后悔挑衅中国得不偿失的方式。所以越是危机时刻,越要克制,化解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像印度这样的做法,说轻了,是印度高层放任不管,说重了就是给冲突扩大化“敲边鼓”,眼看问题复杂化,或默许事态发酵。中方非常清醒,因为民族主义情绪一上来,后果是相似的,所以为了大局,为了给双方政治磋商,外交磋商,军事一线脱离接触,提供更多的空间,也为了着眼将来,珍惜中印双边关系,才这么克制处理。可惜印度人看不懂,也不理解咱良苦用心。也可能就是叫不醒装睡的人。但双方的格局和境界高低,通过报不报伤亡数字这一件事,一目了然。 弱国无外交,新中国的尊严是中国军人打出来的,致敬子弟兵!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四喜丸 发表于 2020-7-15 13:07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O(∩_∩)O谢谢四喜丸超版到访点评,送上问候!
将熊熊一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