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1|回复: 0

[转贴]行山、露营基本急救讲座——新驴入门

[复制链接]

58

主题

24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310
发表于 2004-3-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8000m.com.cn/news/index.php?Type=1<br>行山、露营基本急救讲座<br><br>  在行山露营活动中,由于气候、气温等外界环境以及生活形式与日常生活有很大差异,很容易使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急救常识,以便在平时或在户外采取有效措施。以下是主要针对行山露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介绍一些基本急救常识。 <br><br>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br><br>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br><br>①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br><br>②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br><br>③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br><br>④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br><br>⑤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br><br>⑥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br><br>⑦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br><br>⑧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br><br>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地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功丧失有利时机。<br><br>中暑<br><br>原因---在夏季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行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很容易中暑。<br><br>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脸发红、脉搏加快、体温升至40&#176;C以上。如果不及时处理,中暑的人很快会失去意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生命危险。<br><br>处理原则---<br>①立即将患者转移到荫凉的地方,并且平卧在平地上,降低体温。<br>②若患者尚有意识,应补充水分(以运动饮料为宜)<br><br>处理步骤---<br>①将患者转移到荫凉、通风的地方。松开束缚颈部和身体的衣扣及腰带,将浸过冷水的毛巾或衣服帮患者抹身,同时为患者送风,直到患者的体温降到38&#176;C以下。<br>②当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意识开始恢复或稍有稳定时,应让患者摄取水分,最好喝一些运动饮料。例如:含少量NA2+的饮料。<br><br>预防方法---参加行山等其它户外活动,应注意休息和多饮水,出行前记得带帽和太阳镜。<br><br>热昏厥<br><br>原因---体质较弱的行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br><br>症状---感觉精疲力尽,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伴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br><br>处理步骤---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br><br>预防方法---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行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br>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br>补充。<br><br>低温症<br><br>原因---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特别是身体热量损耗超过及时所能产生的补充热量时和衣物潮湿的情况下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br><br>症状---感觉寒冷、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剧烈而無法控制的震动、言语含糊不清、反应迟钝、脉搏减缓、失去意识。<br><br>处理原则---<br>①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並逐步协助患者獲得正常体温。<br>②待患者意识清醒时,则可让患者喝一些甜而热的饮品。<br><br>处理步骤---<br>①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並逐步协助患者獲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并移至温暖的地方(帐篷、屋内),若在环境情况允许下可在户外生火取暖。<br>②帮患者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包着患者全身。<br>③待患者意识清醒时,则可让患者喝一些甜而热的饮品,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势躺着。可给予患者热水瓶或施救者以体温传导,以防患者体温再度下降。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苏,并尽快送医。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运动。<br><br>预防方法---<br>①在营地休息时,应多吃和多饮含热量高的食品,应多穿保暖的衣物。<br>②不要把营地建在风大而寒冷的地方。<br><br>抽筋<br><br>原因---是由于行山时过度地运动或姿势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协调不良,或因登山时或登山后受寒,体内的盐分大<br>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产生非自主性的收缩,在营地休息时常会有抽筋的现象。<br><br>症状---患处疼痛,肌肉有紧张或抽搐的感觉,患者无法使收缩的肌肉放松。<br><br>处理步骤---拉引患处肌肉,使患处打直,轻轻按摩患处肌肉。补充水分及盐分,休息直到患处感觉舒适为止。<br><br>预防方法---①在参加行山等其它户外活动的前后,应做充足的热身和准备运动。<br>②在行山的过程中应多吃零食和多加注意休息<br><br>擦伤出血<br>原因---夏秋时节,行山的衣着都很单薄,四肢裸露在外,最容易造成擦伤。但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处理这种擦伤,如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自我处治方法。<br><br>处理步骤---当发生擦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将伤口上的泥土清洗干净。如出血较多,可用棉棒或纱布,干净手帕和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待不出血时将红药水涂于伤口处即可。切记:①不是过深的伤口不要包扎、覆盖。②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br><br>止血带适合用于:有四肢大动脉出血,或伤于血管处而止血效果不明显者。<br>止血带使用的注意事项:………..<br>止血带正确使用方法:(现场演示)<br><br>绷带包扎方法:包扎时,动作要轻巧、迅速、准确、做到包住伤口、严密牢固、松紧适宜。包扎时一般必须使用绷带。(现场演示)<br><br>三角巾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br><br>踝关节扭伤<br><br>症状---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br><br>处理步骤---<br>①首先是要静养,如肿痛尚可,能着地行走,则可立即用冷水浸泡或冷毛巾冷敷,以减轻疼痛,减少局部肿胀,也可喷“理通”一类的喷剂。此时不可用热敷及用力搓揉,以免加重损伤。受伤24小时后可以贴膏药或搽药水治疗。恢复期(伤后3天后)用热水浸泡或热敷有助于加快恢复。<br>②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br><br>预防方法---防止踝关节扭伤,最好穿着厚实的高帮鞋。<br><br>水泡<br><br>  长期行山的你肯定有过长途跋涉后脚被磨破,长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耐的经历。现在让这种痛苦的感觉彻底离开你<br><br>原因---长时间的行走与穿着新的登山鞋<br><br>处理原则---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将泡内的液体排出。<br><br>处理步骤---先用碘酒和酒精等药水消毒水疱表面,再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最底部刺个洞,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抹干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有条件的话可以外涂龙胆紫(紫药水)。<br><br>预防方法---<br>①尽量不要穿着新的登山鞋出行,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br>②可穿着预防起水泡的袜子或吸汗的棉或线袜子。<br>③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如有条件,可以到商店里买一瓶防止起泡的喷雾剂(主要减轻摩擦作用)<br><br>急救箱<br><br>在户外发挥作用:<br>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br><br>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br><br>①绷带 <br>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br>一般有:<br>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br>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及压力较佳,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br>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br><br>②敷料 <br>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br>③敷料包 <br>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br><br>④消毒药水 <br>介绍一下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br>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br>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红药水不可以和碘酒或红药水共用。<br>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br>4.双氧水(HCO2):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br><br>⑤洁净的棉花球 <br>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br><br>⑥消毒胶布 <br>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br><br>⑦胶布 <br>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br><br>⑧各种药丸<br>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br><br>⑨蛇药<br>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br><br>⑩其它<br>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br><br>以上资料是由:《户外急救知识》(日)<br>《野外旅行》(美)<br>《生存手册》(英)<br>《怎样到户外求生》(台)<br>《野外旅行指南》(中)<br>香港外展协会<br>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br>广州市自由营户外旅游用品店<br>提供<br><br><br><br> 先贴一点,课堂的资料少后整理中<br><br>[此帖子已被 彩云南 在 2004-3-3 13:15:10 编辑过]<br><br>[此帖子已被 彩云南 在 2004-3-3 13:16:10 编辑过]<br><br>[此帖子已被 彩云南 在 2004-3-3 14:09:16 编辑过]
这样长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这般淡然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5 10:36 , Processed in 0.106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