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名居闻墨寻水----- 看帝王故居去北京故宫,看中国古民居去皖南徽州。 走入青山绿水拥抱的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村落,绵绵春雨渲染出一幅幅历经沧桑的水墨画,既有宋人工笔的富丽与韵致,又有明清新安画派的隽永与恬淡。徽州曾经拥有显赫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一统中国商界,至清代徽商已赫然成为十大商帮之首,经商蔚然成风,当时这里流传这样的徽谣:“前世不修,身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男子少小离家往苏州、杭州、金陵学徒,赚了些钱另立门户,将徽州的山货贩卖到山外,再把山外的精华弄回山里,有了钱就盖房屋,砖雕门罩窗楣,粉墙层楼叠院,雕花门窗,雕梁画栋,那些“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唐肃宗宴客图”等形式多样、工艺精湛的木雕精品,每每令人惊叹不已。 


皖南仿佛是一个黑白而非彩色之词,有着青瓦幽静的色泽和屋檐高挑着午夜残月的身段。这个印象是这个词本身辐射出来的,还是《菊豆》等电影用一些阴森的故事和光影调和出来的? 




历史的牌坊、青郁的远山、静静的画面,还有画画的女孩……水在山下、山在水中、牌坊和人也在水中,现实的宏村留下岁月的影子,水中的宏村留下现实的影子。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到处是马头墙,宏村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可是说是皖南建筑的代表了。在宏村的建筑中有许多很有特色的建筑,有些凭栏临水,尽管空间不宽敞,但却规划的处处灵动,有亭、有湖、有园,还有苏州园林中的精致造景。在院落的亭中,品着一杯淡茶,听着雨水从檐上滴到湖面的声音……无限的心情溶入呖呖的春雨中。 



在许多的建筑中,有一座精致的小楼,小楼的一个墙角明显的后退,对于行人来说宽敞了许多,门上方写着“作退一步想”,字写的甚是娟秀,但很有力度,听导游小姐说是这户人家抛绣球的楼,暂且不论“绣球”抛给了谁?就主人的“作退一步想”的思想和真实做法,的确让我有些震撼,山水自然惬意,精神更值崇尚。可见前人对“和”与“大度”的理解非同一般,“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想法与皖南的文化、中国的内敛文化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