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小雨:
   和你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感谢就不说了,尽在不言中....
有老将在心里踏实多了。壶瓶山位于湖南西北部,是湘鄂两省分界山,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主峰高达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壶瓶山山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壶口,故名壶瓶山。壶瓶山共有面积15平方公里,珍木异草遍野。现有原始森林4万亩,木本植物83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28种,有药用植物1019种,野生动物350多种,生物专家誉为“内藏万金的绿色宝库”,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流放过此,写下了“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佳句。
在珍稀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华南虎、黑鹿、金猫等7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以及世界现存的最大两 栖动物──大鲵(娃娃鱼)等4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钟萼木两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连香树、厚朴、鹅掌楸等29种,这些珍稀植物的大部分属于第三纪冰川期的古植物和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其中,湖南花楸、石门鹅耳枥、长果秤锤树为以前没有发现的新种,被誉为“天外来客”。中外植物学家证实,壶瓶山小溪一带的珙桐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珙桐群落集中地。
多年来,壶瓶山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银行联合选定为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湖南省确定为重点生态旅游区。 壶瓶山旅游区是全球二百个重点生态区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怪圈”(北纬三十度)上的自然迷宫,东半球上的“诺亚方舟”。壶瓶山旅游区重点旅游景点项目--壶瓶山原始生态旅游,目前开通了石碾子沟和象鼻子沟两条旅游生态线。人说“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壶瓶山的峡谷算最美”,石碾子沟和象鼻子沟这儿峡谷多而奇,堪称江南最大的峡谷群。 峡谷内资源丰富,是一座绿色的自然宝库。由于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量珍贵的孑遗植物群落,因此,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由于峡谷内空气中含有的植物精气“芬多精”非常多,因此每立方米含有10000个负氧离子,被誉为“大自然天然氧吧”。谷内数条溪河从源头下跌峡谷沟壑落差近千米,水流湍急,一路形成动态水景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仅瀑布大小就有近百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象鼻子沟,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象鼻子沟呢?因为这峡谷深处,有个山崖高耸的脊岭和一道伸进瀑布底下的崖根,活像一头大象的鼻子,因此取了这个有趣的名字。 象鼻子沟主要景点介绍: 溜岩瀑,长三百多米,大雨天满枝坡浪花,让人叹为观止。三叠水,三层清波滑石而下。 仙女瀑,传说当年七仙女下凡,曾在那儿偷偷洗过澡呢。 壶瓶液,沟内的水经过原始森林过滤后,十分纯净、清澈、甘甜,可直接饮用。这甜甜的泉水,流淌着神奇的故事,传说几千年前一条青龙被压在下面,滚滚眼泪常年不断。 天神弹墨,沟底岩上有一道笔直的白色痕迹延伸700余米,相传峡谷两边土地神为争夺管辖权,常常闹得不可开交,玉皇大帝派一天神在沟底弹了一道墨线,以此为界,两土地神各管东西,这条线后被叫做“天神弹墨”。其实这是一种地质现象,是两地岩层形成的裂缝中爱渐充填发育其间的石英方解石脉,伴有褐铁矿化。 另外一条沟--石碾子沟长达2.5公里,狭长的五里画廊向我们展示着无与伦比的风光。传说石碾子沟旁边一条河是药铺河,古时有一朱姓的人家在这里开了一个中药铺,专治毒蛇、蚊虫咬伤,跌打损伤等十分出名。石碾子沟沿途都是惹人喜爱的翠绿,溪水肆无忌惮在沟里鸣唱,瀑布从山崖如烟似雾飞泻之下,山间跌落的泉水自石头缝中澎湃而出。 沟内的半月崖上边有一山坡,樱桃满坡,传说是玉皇大帝的樱桃园,有一青猿偷吃樱桃,玉皇大帝大怒,便把青猿锁在那里,青猿在樱桃坡上繁衍生息,现在有成千只猴子生活着,当地人叫猴湾。 壶瓶山生态游,让我们融入你那奇妙的美景,去探索那迷人的森林、幽深的峡谷、神密的溶洞,学唱那动听的山歌,感受那独特的风情…… [此帖子已被 湖滨 在 2009-6-28 8:42:39 编辑过]拜风台 又名武侯宫,坐赤壁山东南处的南屏山顶,是纪念赤壁之战时诸葛武侯在此“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 拜风台建筑面积有31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庙堂,内殿供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全身塑像,袍带飘逸,栩栩如生。 左侧有文物陈列馆,建于1979年,馆内陈列赤壁出土文物 1000余件,有刀、枪、剑、戟、镞、戈、带钩及东吴铜币(“大钱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并有东汉铜镜和“剪轮五铢”钱及大量 东汉、三国时的陶器等。 右侧于1975年建有“东风阁”,供游人歇憩。据清同治《嘉鱼县志》、《蒲圻县志》载,拜风台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嘉鱼知县刘秉政主修,称关主庙。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嘉鱼知县葛中宪重建拜风台。今拜风台系1935年重建,1948年维修。赤壁摩崖石刻赤壁摩崖石刻在赤壁山临江悬岩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据说当时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率兵大败曹军后,把酒庆功,酒酣之余,提剑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 其实二字为唐人所题刻,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惊涛骇浪的拍击,字迹至今清晰完整。二字之上有唐代道人吕洞宾刻“鸾”字形符号。两侧刻有游人诗赋,其下有明初王奉《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曰:“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据宋人谢枋得《赤壁诗·序》载:“予自江 下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岩有赤壁二字”。 凤雏庵 凤雏庵位于南屏山东南的金鸾山上,相传为赤壁之战时,号风雏先生的庞统披阅兵书处,后人于此建凤雏庵。 现庵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三个殿室:第一室供奉有庞统全身塑像,第二室为赤壁图书 馆,第三室为接待、休息室。凤雏庵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其枝叶如一巨大伞盖,荫盖着凤雏庵。 咸宁赤壁 咸宁赤壁旅游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赤壁市境内,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经武汉东下可达吴越苏杭,北望汉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乌林。 赤壁是三国古战场遗址。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赤壁旅游区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三山组成。赤璧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奋然北驰,石壁西恻镌刻着的“赤壁”二字。与赤壁山紧紧相连的南屏山下有双狮滚球和层层石阶直登“拜风台”,是当年诸葛亮火烧战船而拜祭东风的地方。距南屏山不远是金鸾山,是赤壁之战时庞统夜读兵书,巧献连环计,火攻破曹的地方,因此建有“凤雏庵”。 [此帖子已被 湖滨 在 2009-7-18 1:06:3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