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名家詹姆斯·斯科特通过对马来西亚的一个叫塞达卡的村子的农村经济模式十几年的研究,告诉我们:村庄是以道义经济的方式组成的有效共同体。传统上这种经济模式有三种比较显著的表现形式: 1,私人扎卡特馈赠:非强制性的富有者对贫乏者基于某种关系的馈赠,在村庄中以农作物的形式馈赠。穷人收到扎卡特馈赠的多少取决于其声誉、庄稼长势以及他们为富人所做的工作量。 2,赛得卡救济:与收获无关,也不以作物形式给予。 2',德尔马救济:处于慈善目的,挨家挨户收集钱物,帮助贫困家庭应对重大问题。 3,筵席:是共同体成员确立并维持其成员地位与声誉的仪式。 筵席是村庄(共同体)内仪式生活的主要基础,由一个成员以成员自身的重大事件为主因邀约村民(共同体成员)参加,并提供一顿饭菜(户外只发起,并已实现了纯AA),当然,在中国,酒是主题,不会少的。 富人和穷人都会发起筵席,但村民期望富人更经常、大方地举办筵席,是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在村庄共同体内确定成员资格及地位。 所有村民通常都被邀请参加活动和大型筵席,通过这些形式,使富人和穷人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 道义经济的方式是人类生存和经济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运作模式的一种,存在于世界各种有明确边界或者没有明确边界的利益共同体中。如:自然村、单位、单位的部门、家族、亲戚朋友、同学、户外等有真实的人与人接触的圈子、户外QQ群,无一例外。 道义经济方式之于户外,则可以在户外运作中找到一一对应的活动形式与之对应。 户外的富人群体,一般可以理解为掌握了比较多的户外资源,比如:体力、技能、经验;组织资源——人脉、信息资源以及装备和资金、车辆等。 1,私人扎卡特馈赠:领队、发起人邀约式结伴同行,根据一定条件有选择地确定参与人员。 2,赛得卡救济:真正意义上的无选择结伴同行;领队参与的纯AA出行;无条件自愿请客买单。 2',德尔马救济:带有“抬庄”意思户外活动参与。 3,筵席:自虐之后的FB,当然包括纯AA式的FB。 有些比方尽管不是很贴切,但是大致是可以看到其络脉的相似性。 因为人类生活的形式避不开这种基本经济形式,就是说,不论在哪里,不论怎么玩,大家都会这么玩,都是这么玩的。所以,户外玩成小圈子,形成利益共同体,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这种局面迟早会被与时俱进的新 经济模式所打破!新经济力量一旦介入,一种不稳固的联合就会被打破,因为,利益的格局遭到了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