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机心理干预
据采访调查,许多灾民在地震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无法摆
脱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例如噩梦连连,“闭上眼睛,就是房屋倒塌情
景。”;或者是整天头晕,眼前所有的东西都在晃动,双腿无力。
专家称地震后"心理疾病"的患者有三种。一是过去患有某种病,治好了,这次
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又诱发了旧病;二是年迈体弱,各种生理机能衰
退,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由此又致使内分泌失调或某些生理机能更
加衰退,诱发了头晕、头疼、心脏病等;三是纯粹因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
恐惧,加上余震不断,产生条件反射,余震一发生便更加恐慌不安,心情烦
躁。 回顾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对受害者产
生了持久性应激效应,长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亲人震亡和无亲人震亡
者的心理感受不同。震后余生的人出现了一些创伤后应激性障碍,他们中患抑
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的数据,有的高于正常值3到5倍。很多
人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每到“7?28”便会触景伤情等,那些经
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
中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教授肖水源认为,“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折磨一生,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
暴力。”
1、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
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
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
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
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
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
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地震期间,人们会更关心
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
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
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
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
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2、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
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
等。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又包括与患者
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
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
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危机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
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
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
到广泛应用。
四、八招教你震后自我情绪调整
? 避免、减少或调整压力源:比如少接触道听途说或刺激的讯息。
? 降低紧张度:和有耐性、安全的亲友谈话,或找心理专业人员协助。
? 太过紧张、担心或失眠时,可在医生建议下用抗焦虑剂或助眠药来协助,这
只是暂时使用,但可有较快安定的效果。
? 做紧急处理的预备:逃生袋、电池、饮水、逃生路线等,多点准备可让自己
多一份安心。
? 近期少安排些事务给自己,一次处理一件事情。
? 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或心理辅导团体的成员保持
联系,和他们谈谈感受。
? 规律运动,规律饮食(尤其青菜、水果),规律作息,照顾好身体。注意这段时
间免疫力容易变差,小心感冒。
? 学习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打坐、瑜珈、太极拳或肌肉放松技巧(可请心理专
业人员教导)
四川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