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37|回复: 31

[转帖]灾难面前,我们在一起 (他在路上ID龙船调)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400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8796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8-27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叫何端傭,今年35岁,家在湖北利川,是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利川市旅游探险研究协会探险队队长。
  5月18日至5月24日,我和我的队友们在汶川地震灾区进行了七天的救援活动。虽然结束救援、撤出四川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切如在昨日,灾区人民让我魂牵梦绕,参与汶川地震志愿者救援活动将成为我们户外登山探险经历中最为厚重的一页。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灾难面前,我们在一起》。
  5月12日那天中午,我在睡梦中被两千里外汶川大地震的震感惊醒,发现床铺正在摇晃。那一刹,相当于两千多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掀起震动。震在汶川,痛在我心。在部队服役时,参加过多次救援工作。前年,我加入利川市旅游探险研究协会,野外救护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我有较为先进的装备,而这些技能也正好是地震救援所需要的。我渴望能用专业的救护知识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5月16日,我和几位队员与中国国家登山协会取得了联系,获准组织织志愿者高山救援队进入灾区。17日晚,我和利川探险研究协会的队员聂义、黄波、石明鑫、赵英槐带齐自己的装备开始踏上救援征程。
  我们知道时间紧迫,救援人员早一分钟抵达灾区,灾民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一路上,我们的越野车开得飞快,我们恨不能插上翅膀,早一点抵达灾区。我的好朋友聂义,在不久前的一次探险中,一只脚被一块滚动的石块砸成粉碎性骨折,至今还只拄着双拐行走。这次他为我们无偿提供了车辆,并和我轮流驾驶。
  凌晨三点钟,我们已经跑了近八百公里路程。高速公路上一片漆黑,突然车辆一阵剧烈的摆动,险些撞上路边的护栏,车上的人都大吃一惊。虽然离震中汶川已经不远,但我们事后才明白:四川给我们的见面礼就是一场6级的余震!
  在短短的十个小时,我们驱车行驶九百多公里,抵达四川省绵阳市。早上8点钟,太阳升起,我们透过薄雾,看到绵阳市区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裂了口,部分楼房已经倾斜,成为危房,所有的商店、餐馆都关了门。
进入山区,我们发现灾情更加严重:不少民房已经倒塌了,砖石乱七糟八地堆着,冲下来的山体不仅把河谷堵塞形成一个堰塞湖,而且将对面村子的三十多位村民永远地掩埋在堰塞湖底下。山体塌方仍在继续,我们车也险些被没落的山石击中。
  由于我们准备充足,装备先进,得到了救灾指挥部的热情接待。5月19日,也就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我们领到了入川之后的第一个搜救任务,去距离震中约300多公里的平武县南坝镇搜救高山地区被困群众。南坝镇是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度交通和通讯全部中断,当地居民伤亡情况十分严重。
  我们根据救灾指挥部发出的有关信息,用GPS和电脑软件对目的地进行定位,发现有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是一个搜救盲区,村庄里有多少人,他们是否已经遇难,情况一直不清楚。
  时间不等人,我们决定进入这个不知名的村庄。由于地震,山谷中一条平直的公路突然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山体滑坡形成的几十米高的大山,并阻断了整个山谷。这里就是有名的文家坝堰塞湖,因为有溃坝的危险,在我们走后,这个堰塞湖成了媒体的焦点。
  上山的路崎岖难行,那甚至都不能叫做是“路”。因为塌方,两边的山体已经变成大斜面,山体受余震的影响,一直在垮塌,滚落的巨石砸起腾腾尘雾,不时听到大树被砸断、房屋被砸塌的声音。
  我们费力地从塌方山石上面爬过去,随时注意不要被上方滚下的山石砸到。虽然营救地点海拔并不高,但需要翻过一座海拔高达2198多米的山梁,在这样的路面上,每前进一公里,我们都要付出比平时多五倍的力气。同时,我和队友们都带上了抗冻液、救援绳索、头盔、头灯、铁锨、上升下降用的滑轮,以及大量药品和食物,这些东西塞了满满七个大背包,每个包足足有五十多斤重。背着这五十多斤重的装备,行走在崎岖的山路,很快大家就累得气喘吁吁。虽然这次救援的直径距离只有四公里左右,但我们整整走了14个小时,有些队员开始出现脱水现象。
  进入村庄后,我惊讶地发现这里有几百名受灾群众被困,他们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达七天之久,山外的人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他们对山外发生的事情也茫然不知。
  村庄里有多人因地震受伤,缺乏药品进行哪怕是最简单的治疗。村子里的食物也不足,急需补给。还有一些人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废墟下,得不到有效的救助,情况十分严峻。更令我揪心是,村庄离文家坝堰塞湖不远,尾水上涨,开始逼近村庄。
  看到我们到来,老百姓终于看到一线希望,并从我们口中了解到灾区救援的进展情况。他们围住我们,连声说:“谢谢你们,我们知道党和政府不会忘记我们。”
  我们为这次发现所震惊,立即下山与一支解放军救援分队取得联系,解放军救援队带了较为充足的食物药品和水,当地缺药缺食物的状况得到了缓解,受伤的被困灾民也得到了及时的救援和转移。而我们也没有休息,留下了背包中的消炎药和抗生素还有一些食物后,又开始在附近的新建村、白果村、梁家山组挨户搜救。这些地方山势险峻,加之泥石流掩了道路,难以行走。幸好我们拥有齐全的装备,因此能深入到很多当地人都不敢涉足的地方,发挥了我们专业技能的优势。
  在这三个村,我们发现了一些驻守家园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而且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我们于是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由于我们语言相似,他们感觉很亲切,最终收拾衣服铺盖跟我们一起撤离。
  接下来的几天里,白天,我们穿行于被泥石流掩埋的小路上;晚上,我们在废墟野支开帐篷宿营。强震之后,余震不断,有时我们刚刚睡下,便感觉大地晃动,远处传来房屋的垮塌声。开始,我们都连忙爬起来,不敢再入睡。几天后我们才完全适应,加之白天太累,好多次余震都没能把我从睡梦中震醒。
而我们的努力,很快得到救灾指挥部的认可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南坝,我们救出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把我们当作她自己的孩子,每次我们出发时,老奶奶都要跑回到已经成为危房的家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煮鸡蛋,让我们带在路上吃。
  在灾区的日子里天,每次救援任务都充满着危险。本来觉得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了,但是到了当地一看,情况和我们预计的完全不一样。山民的村子都散落在半山腰的地方,而那些山基本上都是1000多米以上的高山。强烈的8级主震和持续不断的余震,使得灾区的山体都被震松震塌了,原始的地貌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只能依赖GPS和谷歌ES地图的定位数据前进。在我们行走的路上,有些地方的裂口甚至超过2米,还有一些地方虽然看不出地表裂缝,但很有可能一脚踩下,整个人就会陷进去。在路上走的时候,我们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不敢走快,恨不得踮着脚走路。
  因塌方而引起的石山坠落尤其恐怖,我们在行进中随时都可能遇上。塌方发生,大家的本能反应都是跑。碰到小型的塌方时,队员们只要看准时机,冲过去就好,但是如果碰到大的塌方,随时都可能有性命之虞。因此,大家都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发觉山上有动静,先找准块大石头跑,躲在大石块后面等塌方过去又继续上路。
  过去,我们在探险过程时总喜欢说一句口头禅,探险不是冒险。每次活动,我们都要先对探险目标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不会出事才展开行动。每次探险时,还要认真规划线路,科学分配体力。而在灾区救援时,这一切规矩都被打破,我们的每次行动,都充满着无法预知的危险,每次行动都有可能有去无回。但是为了找到更多的被困群众,为被困群众运送食品、药品,我愿意抛弃多年养成的探险原则,我愿意赔上我自己的生命!
  有一次,我们给一个村庄里的群众送药回来,黄昏时我们走到一个拐弯处,突然山摇地动,大大小小的石头从山顶滚下,像炮弹一样向我们呼啸而来。开始,我们准备跑到一块大石后面躲藏,但接着一看声势,这块石头后面根本躲不住,于是大家凭着本能,甩开脚步,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没命地狂奔。我也不知道跑了多远,当我停下来时,直觉得汗如泉涌,心脏怦怦直跳,手臂有些疼痛,也不知道是怎样弄伤的。再回头看来路,已经被山上的石块和泥土完全掩没,完全看不出原貌。幸好所有的队员都安然无恙。
  晚上回到大本营躺进帐篷合上眼,后怕的心情排山倒海而来。一闭眼,就想起了白天塌方的那一幕,几个人都越想越害怕。我们都说,要是那个塌方再大一点点,就只能算自己倒霉了。
  出发去四川之前,我写了一封“遗书”,在这封遗书里,我说:“我自愿到四川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如果不幸牺牲了,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我把遗书留在家里,却没敢把去灾区当志愿者的事情告诉85岁高龄的外婆,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7岁的儿子,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不得不写了一封信给儿子的班主任,告诉儿子的班主任自己要去地震灾区做志愿者参加救援工作,我跟老师说,希望她能理解我的难处,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帮忙照顾一下我儿子。
  我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只有一个外婆和一个儿子。说实话,走之前我觉得很愧疚,看着天真的儿子和年迈的外婆,我感到特别心酸。我不知道这次去后还能不能回来再见到他们,如果我不能回来,我不知道他们又如何生活下去?但,这一次,我没有多余的选择。
  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到灾区的消息还是被外婆知道了。急切之下,老人家旧病复发,在5月23号住进了医院。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外婆生病的事,我顿时泪如泉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小的时候,外婆就教导我说:一个人不仅要爱自己,爱家人,还要去关心别人。外婆,我只能尽我的努力,为灾区人民多做一点实事,来实践您的教诲!
  我们领到的最后一次任务,是去安昌的一个生产大队了解受灾情况。我们每个人背着一个五十多斤的大包,连续走了16个小时才抵达这个小村子。整个村子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村子里基本上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有的还受了伤。有一个老人膝关节脱臼,无法行走。在部队里我学过一些简单的外伤治疗。我先判断他的受伤情况,然后用云南白药喷雾剂给他进行处理,并对一些开放性伤口进行消毒,实施包扎。我们离开时,老人已经能够站起来送我们,他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们。你们的恩情我们将永远记得。”在这个村子里,我总共为十来位村民进行了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次我们还专门带来一大桶消毒液,这个桶的容积有50升,高约60公分,重达80斤,既狼抗又沉重,在行进时,我本身就背着50多斤的背包,再加之提这桶消毒液,把我累坏了。有时走不动了我甚至想:这桶消毒液也未必有用,不如不带。但进入村庄后,我发现这个村有四人在地震中被掩埋,遗体还埋在废墟之中,如果不消毒,很有可能发生疫情。于是我们又叫来几个没有受伤的村民,把消毒液交给他们,教他们如何喷洒。
  临走时,我掏出了包里最后一包牛肉干塞给了其中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们明显饿坏了,马上就拆开了牛肉干的包装,但令我惊讶的是,那么小的一粒牛肉干,小姑娘还是仔细地把它一分为二,自己吃了一半,把另一半给了她的同伴,我顿时感到一阵心酸。
  在这个村庄,曾有一位老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是湖北利川市的。他又问我:利川离四川远吗?我回答说:川鄂一家,巴蜀同心,在今天,在这里,我就是一个四川人!一个中国人!
  5月24日,我和我的队友们顺利完成了救援任务,从灾区撤出。过去的朋友见到我,都惊奇地说:“你又黑又瘦,都脱形了。”是的,他们不知道我们在灾区的情况有多么艰苦,每天只能吃自带的干粮,在实施救援的七天里,我的体重从130斤降到105斤,整整掉了25斤肉!
  我回到利川的第一件事,是将外婆从医院里接了出来。外婆比过去更老了,头发更白了,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但她没有责怪我,只说了一句:“今后你有事,给我说一声就是!”那一刻,我再次潸然泪下。
  几天后,我再次起程,到上海参加东方卫视举办的爱心直播室节目,作为特约嘉宾介绍我在灾区的所见所闻,节目现场和电话捐款十分踊跃。6月1日,我又赶到武汉,找到武汉的一批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告诉他们灾区急需的物质,希望他们伸出援手。他们很快就购买了大批的药品、帐篷、睡袋、蚊帐,准备送到灾区,为了早日将这批重达一吨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我想起天河机场有一个好朋友,于是又联系这位朋友设法免费运送。在他的帮忙下,端午节这天,这批救灾物资顺利运送到成都。同时,我还和北京、武汉、上海的朋友一起,建立了一个叫“记住难忘时刻”的QQ群,及时发布灾区的有关信息,呼吁更多的人士加入到灾区重建。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一直生活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利川,如果没有进入灾区,我仍然会认为,征服自然是件很容易的事。但现在我明白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无能为力。幸运的是,人虽然没有动物强大的力量和野外生存能力,但人比任何动物都有组织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所有的中国都在为灾区的人民祈祷、捐款、捐物;通过政府的积极协调,军人、医生和志愿者,从五湖四海涌向四川,参与抗灾。
  作为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我欣慰地看到:通过国家的强有力组织施救,汶川地震的损失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我一定还会回到灾区,重走南坝路,和那里群众一起重建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

[fly]放飞心情,放飞理想,翱翔蓝天[/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705
发表于 2008-8-27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先抢个沙发再慢慢看
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忘忧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869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131
发表于 2008-8-27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样的,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45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559
发表于 2008-8-27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首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回帖

78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880
发表于 2008-8-2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作为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我欣慰地看到:通过国家的强有力组织施救,汶川地震的损失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68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37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8-2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00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8796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们户外人学习的好榜样,赞一个
[fly]放飞心情,放飞理想,翱翔蓝天[/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45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559
发表于 2008-8-27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样的,朋友,俺敬佩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208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7699
发表于 2008-8-2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来得晚了点,但至少也是个前排就座撒。。。

PFLZ~~~ 好样的。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428

回帖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972
发表于 2008-8-27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救灾英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那么特殊情况,还记着组织队伍赶赴灾区救援。龙船调,为你的行为而感动!

龙船调是去年我认识的利川户外朋友,当他从救灾后在上海作完爱心节目回来经过武汉,在汉的那天晚上几个户外朋友聚在一起,确实看到他比以前是黑瘦多了。

没有户外旅行的生活,只能算是为了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802

回帖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96414
发表于 2008-8-27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救灾英雄致敬

时隔多年终于回来了!好激动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705
发表于 2008-8-28 0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所有的志愿者敬礼,向在户外的志愿者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礼.

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忘忧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8-28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英雄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啊!向你学习,向你致敬,抗震救灾志愿者龙船调同学你是户外的好榜样!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SIZE=5][COLOR=red][marquee]我阳光 我灿烂 我怒放[/marquee][/color][/SIZE]
[url=http://blog.auly.com/u/?光子]光子的博客[/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回帖

80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99
发表于 2008-8-2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救灾英雄致敬

谢谢楼主将救灾英雄介绍给我们

我依然期待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1万

回帖

3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3795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8-28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所有的志愿者敬礼,向在户外的志愿者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礼.
有爱的日子阳光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338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3601
发表于 2008-8-28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你们 志愿者
漫步于山水 游荡于人间 我是一只快乐的耗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 02:45 , Processed in 0.0648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