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武汉人文地理群? 我一直说,武汉不是个有文人气质的地方。这里自古不是帝都,也不是偏安之所,古往今来文人名士大多路经,却不曾停留。
没有文人,怎么会有人文呢?
也许可以把人文的概念稍微拓宽一点,但凡对人性,对民生的关怀,都可谓之人文。这样的话,武汉人身上的那股江湖气和草莽精神却也有诸多的人文亮点。
我曾在古德禅寺的门口看到过我以为最恶俗的佛教宣传画,画的多是某人杀生或不肯放生而遭横祸恶报云云。比起成都寺庙的宣传画大多讲佛理,武汉显得粗陋而直白,直白中又有些憨厚。然而武汉丛林里的香火却一点不比成都差,成都人把寺庙当茶馆,所以成都的寺庙里安静,悠闲,巴适。武汉人却在虔诚的烧香,祈福,斋饭,数五百罗汉,为菩萨庆生,所以庙里头烟熏火燎,黄纸遍地,热闹的近乎节日。
武汉还有一片租界区,那是我对这个城市最有好感的地方。在那里走走,你会惊讶的发现除了近十年来开发造成的破坏,它基本保存完好,不像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已经基本上被解放后的新居民改造成了大杂院,再加上后来政府统一的粉饰一新,彻头彻尾的沦为“三轮游北京”景点。当然,武汉也许只是侥幸没有处在政治运动的中心地带。但是当我在昔日的法国领事馆里看到一群孩子在铺着木地板装着水晶吊灯的房间里练习小提琴的时候,不禁心满意足的偷笑了。
武汉有国内省会城市中最美的自然山水,理应出一批真正的文人。至少,我希望看到那么一群有文人精神的人。如果你问我什么叫文人精神?窃以为,文人精神在于独立,求知和自我尊严。首要者在独立,不要人云亦云,旅行的时候,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不要别人去过哪里,你一定也要跟着去到此一游。(其实西藏不是非去不可的)要问问自己,我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旅行的目的在于获得新知,不在炫耀自己,也不在复制别人。
当下流行一身户外行头的(哪怕需要不需要)出去向路人烧包,你看我有多专业;或者拍一堆自己都没看懂的照片回来,向朋友烧包,你看我去了哪里哪里;又或者回来之后发一堆似曾相识的感慨,藏民多淳朴,我好感动,让人怀疑你的感动是真诚的,还是一种标榜的姿态。。。不妨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选定那些你真正有兴趣的地方,投入的走下去。当然,本来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意不在此的除外。
所以说,旅行有两种,好的旅行,和坏的旅行。我希望人文地理群能聚集一群向往好的旅行的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至少我们可以把酒,临风,仗剑,挥毫,快意,恩仇,是以为武汉人文地理群。 [此帖子已被 tutta 在 2008-9-22 19:37:0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