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路村,一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彝族山寨,位于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峡谷老苍沟下侧的悬崖绝壁上,属四川雅安汉源县永利彝族乡行政管辖。 古路村小学隐于云中。26年来,它由一个叫申其军的代课教师守护着。10月中旬,一支来自湖北的志愿者队伍冒着生命危险,经过近5小时的攀爬,来到了云中小学…… 10月14日上午10时,湖北志愿者队伍来到古路村山脚。如果不是偶尔发现装载行李的骡马在绝壁间行走,无法想象几近90度的陡壁上竟有一条千回百转的“Z”字形“骡马道”。这条山道沿途七拐八弯,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宽。行走在这样的高空回廊上,让人头昏目眩。 古路村小学的孩子们天天都会经过悬崖上凿出的上学路 
当地村民说,成昆铁路“一线天”大桥是去古路村的起点,没有成昆路之前,沿悬崖攀岩而上是去古路村的唯一方式。2003年开凿出这条“骡马道”后,村子开始了与外界的交流,代课教师申其军的故事也沿着骡马道传了出来。 整个上山的路途中,村民听说是去造访古路村小学和申其军,都会主动让出道来让志愿者一行先走。全村500多口人无论长幼,都尊称他“申老师”。 2003年有了“骡马道”后,骡马才成了进出村唯一的交通工具 
申其军教过的学生里,出过两名大学生。但即便是这样,他总是说:“他们还有其他老师教过。”也许因为他的初中文化水平,他不敢将“培养出大学生”的荣誉归功于自己。 申老师26年如一日,深得当地村民的尊敬 
申其军说:“教书多年,遗憾太多,骄傲几乎没有。”时常担忧的是,自己的水平已经跟不上外面的节奏,而古路村的孩子——大渡河峡谷的灵魂——将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7月中旬,学校来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告诉申其军,他叫包唐韬,想留下来做志愿者。包唐韬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从武汉来。睡在申其军腾出来的办公室,包唐韬开始了古路村小学的教师经历。。。 9月下旬,包唐韬的学妹杨菲也来到了古路村。刚到学校,杨菲就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发现全班学生只会唱一首申老师教的变了调的《明天会更好》。。。 古路村小学全家福,灵魂人物申老师光着膀子笑坐中央 
古路村小学是整个村落最好的建筑,由5间水泥房和厕所组成,教室在石坎上,厕所在石坎下。教室用木篱笆围着,外墙上“朗朗书声云中荡,彝苗成才固根基”显示着这个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意义。厕所前不宽的空地上,学校用两个木桩和废弃的黑板搭了唯一一个篮球架。两个男孩正小心翼翼地拍着篮球,他们不敢投球——篮球要是滚到山下去,得花半天时间才能捡回来。 朗朗书声云中荡,彝苗成才是希望 
一位负责人告诉包唐韬,古路村来的孩子刻苦是出了名的,但他们即使用5倍的努力也抵不过其他学生一倍的学习。听到对方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古路村的学生,包唐韬忍住了内心的愤怒。包唐韬忿忿地说:“抽水马桶,电脑甚至是汽车,这些娃娃看都没看过。”他认为学校资讯过于匮乏,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学习要难得多。比如,12岁的李欢最自豪的是,去过乌斯河镇,看到过真正的汽车,这个小女孩把开车当成自己的理想。 穿着志愿者送的校服,孩子们的笑脸显得格外幸福 
志愿者走前,拿着志愿者送来的从未使用过的彩色笔,孩子们兴奋地在白布上画画写字,秩序有点乱。申其军用方言大吼了一声,队伍立即整齐了。“还是申老师镇得住这些娃娃。”一旁的村民笑着说。申其军站在包唐韬和杨菲旁,微微露出满意的笑容:“包老师和杨老师,他们会离开这里,我心里很清楚。我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帮助这些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