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车载台(4台),无线电固定台和5支户外救援队成功参与搜索救援18名遇险登山者和伤员----零下30C,八级大风受困3天4夜..... 通过这次小五台事件,让很多户外运动者认识到了无线电技术以及GPS的使用在户外运动中的重要行,呼吁更多的户外爱好者能够掌握无线电技术、合法使用无线电台,加入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队伍。
一、背景: 2005年元旦的小五台山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队伍云集于此。 在东沟-东台路线,有上海队、宁波队、以及北京的多只队伍,人数至少有80人。西台-中台路线也有上海、北京的多路山友。北台-东台路线主要有北京的几路山友和一个郑州的商业队。 1月3日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各路山友都陆续下山回城。这时从西金河口传来这样的消息: 来自某户外俱乐部的10几名登山队员3日下午3点左右,打电话说在山上迷了路,此后就一直无法联系上他们了”,这位指挥部成员说,“15人中有1人崴了脚,另有至少1人被冻伤。”据了解,小五台山上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最深处的积雪有齐腰深,失去联系是因为15人的手机都已没电。3日下午山庄方面组织了两三次搜救,但没找到他们。 二、组织应急通讯救援: 元月4日凌晨0:30分,我接到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王力军(BD1OO,军军)的电话,说北京某户外俱乐部的15个人在小五台山失踪,知情人报警寻求各方面的救援,特别是请求旅游卫视帮助寻找大功率无线电搜救设备前往救援。 王力军经过综合考虑,把这个任务委托北京传奇无线俱乐部,要求迅速组成应急通讯救援队赶赴现场。 我们用40分钟,召集了2辆车、几位有户外经验的CRSA会员作为志愿者,各自准备好自己的装备,和北京市登山协会救援队、绿野俱乐部前去增援的人汇合,救援队一行30多人、6辆机动车于3日凌晨1点多由我带路赶往300公里以外的河北小五台山区。并在车上制定了初步救援救援方案。
这次救援的总指挥,救援队的王队长(北京市登协的会长)坐在我的车上,路上介绍了失踪人员的情况: 他们是31日进入小五台的,预计2号下山,但是到了3号下午,前来接应他们的司机,只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队员打来的称:由于走错了下撤的路线,还有一个队员的脚踝骨折,严重影响了下撤速度。其他的队员因为多半是“新驴”,无法独立下山,所以一直都在一起,食物、燃料已经几乎没了,现在还在2600米左右的高度。电话就中断了。 听其他登山回来的队员讲,山上的雪很大,有的地方齐腰深,极度寒冷,温度能到—30度以上,恐怕队员抗不过去,所以要迅速确定他们的位置,让营救队员施救。 凌晨6点,我们顺利抵达营救大本营所在地——小五台西金河口,得知已经派出去2只搜索队,其中一支是当地的5名老乡组成的,前一天下午出发,也没有任何音讯。 根据留守的队员通报了情况,决定按照下列安排进行救援: 大本营设在金河山庄一个有座机的房间内。 王斌为救援总指挥,同时按需要与各级政府协调救援事宜,并做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应急准备。 双枪老太婆负责具体行动的召集、安排、分配、协调救援队人员。 王鑫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在海拔1700米处建立营地,根据情况安排搜寻人员、接应下撤人员和被救人员。 老赵、爱斯基摩人负责大本营通讯。立起天线,全天不间断保持无线呼叫的畅通。 中国无线电协会人员负责搜寻和定位无线电信号,不间断地搜寻和鉴别各种无线电信号。 山贼、魔林负责先冲顶西台建立通讯中继,一直坚持到救援结束。 内蒙大夫、曹云云负责医疗救护,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救治。 晨峰、豆苗负责沿东、中台山腰横切搜寻。 测谎仪、土匪按常规路线寻找。 沐雨、RICAR一组由王鑫指定搜寻路线。 六只羊、样子由王鑫指定搜寻路线。 背包和YOYOHU留守大本营。
我们给1700救援营地和西台制高点营地配备了长时间工作的对讲机,三只搜索队先后出发了,通话全部调至统一频率。 整个救援工作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找到他们的具体位置,否则搜寻工作就会陷入盲目。我们用车载电台移动呼叫山上的队员,并且在基地架设了固定电台,不停的呼叫: MAYDAY,MAYDAY,这里是救援大本营,呼叫DAMON(失踪登山队的领队),收到请回答,OVER. 上午7:00左右,我们在移动车载电台上收到一些非常微弱的信号,对方似乎在回应我们的呼叫,但听不清内容。。 上午9:30左右,大本营电台经过不间断的搜寻,终于与山上被困人员建立了联系,并指挥被困人员用GPS定位仪锁定了位置。其位置在小五台东台至中台之间的凹处,经纬度:N39度55.552分,, E115度01.107分,海拔高度大约在2600米处。 一下子,大家都拥到架设电台的屋内,尽管这里极其寒冷,这个时刻却充满了兴奋和快乐。 随后,得知他们的状态不是很好,但所有队员都还在,并且他们在路上还收编了2个迷路的清华大学的学生。 与失踪队伍通话并询问了情况,问他们能否有能力沿常规路线下撤.DAMON队告诉大本营:“我们不敢走,我们现在找不到下撤路线,而且我们非常疲惫,我们必须见到救援队队员才敢下撤,希望救援人员尽快到位。”
根据上述通话指挥部决定:
马上通知山贼和魔林不必再登顶西台,迅速下撤回到大本营。 要求被救助人员原地等待。 通知其他所有搜救人员向2600米高度靠近进行营救。 通知内蒙大夫迅速上到2600米处进行心理安抚并查看伤情。 前方的搜救工作紧张异常,而后方等候消息的人却度日如年。昨天下午2点左右,失踪山友之一李健的父母驱车300公里从北京赶到了金河山庄大本营焦急地等待儿子的消息。 李健的母亲称,2004年12月31日的时候,23岁的儿子告诉家人要去五台山登山,2日晚上就回。结果等到3日晚上10点,仍不见他回来,父母开始着急起来。由于不知道五台山究竟在山西还是河北,两位老人不断地向当地政府打电话询问此事,并寻找李健的山友,终于得知了他在河北的小五台山与后方失去联系的事情。 昨天一早,两位老人便驾车前往小五台山,到达宣化时,母亲接到儿子的电话,称已经和后方联系上,正准备下山。“当时听了高兴得眼泪直往下掉。”据母亲介绍,家里还是非常支持孩子登山运动,李健每周末都去登山,已经成功攀登了四川四姑娘峰、青海玉珠峰等山峰,但每一次孩子出门登山家里都还是非常担心。 同时赶到大本营的还有失踪的方泉的亲人、北京的方先生。据了解,他曾在下午3点30分左右和方泉取得了联系,当时对方称他是下山最快的一个,已经快到达1700米营地了。 大本营这时决定: 所有在1700米的人员全部向2600米进行增援,一定要在天黑前将所有被困人员接至1700营地。如果情况允许所有人员在第二天凌晨前全部撤出山口。 决定发出后,山上的救援队员立即根据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陪同他们开始分批下撤。 救援指挥部迅速通过无线电联系山上的5支搜索队,重新布置了营救方案,后援队携带食物、热水迅速出发,直奔受困地点。至此,我们的应急通讯救援工作基本完成。 把设备留给他们继续使用,我们决定撤回,在路上还可以监听到山上的情况。 好消息不断的传来,伴了我们一路: 天气转好,风比较小了; 受困队员已经可以用眼睛看到救援队员了; 另外一组救援队,找到了昨晚在山上过夜的5个老乡救援队; 第一组救援队已经和受困队员汇合; ...... 因为我们是第一拨从现场回来的人,所以参与全程报道的旅游卫视要求现场采访,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还在山上协助受困队员下山的那些人们。 在直播现场得知,除一名脚步受伤队员还在路上下撤,其他受困人员全部回到营救大本营,他们除了几名队员有轻微冻伤以外,其他队员的精神状态都很好。 他们将在西金和口稍事休息以后,将于当晚陆续返回北京。 至此这次小五台山救援的大行动圆满结束 这是最好的消息了。 当晚参加救援的人员有: * 已在小五台的:晨峰、背包、豆苗、样子。 * 北京登协主席兼救援队长:王斌。 * 救援队执行副队长:双抢老太婆。 * 山岳救援队成员及其他山友:蓝鱼作坊、王鑫、曹云云、驿路骆驼、测谎仪、爱斯基摩人、内蒙大夫、山贼、沐雨、六只羊、样子、土匪、魔林、老赵、啊飞、YOYOHU、RICAR、789。 感谢同去救援的协会会员: BD1CK BG1OMO BG1IPP BG1DHA BG1BPR BD1OAQ 借用这次遇险队员的一句话来结束: 感谢天,保佑我们平安。 感谢小五台,你教了我太多东西。 总结经验: 1、北京应该建立完整的户外救援体系,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具有各种技术专业的救援人员,制定出应急预案和紧急召集体系,一旦发生险情,可以迅速到位,争取宝贵的黄金24小时; 2、通过这次小五台事件,让很多户外运动者认识到了无线电技术以及GPS的使用在户外运动中的重要行,呼吁更多的户外爱好者能够掌握无线电技术、合法使用无线电台,加入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队伍。 其它相关救援的反思,请看最近一期无线电杂志,小五台救援。
| 访谈视频 [此帖子已被 格桑阿娃 在 2009-4-22 4:21:3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