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01|回复: 17

美国户外急救员培训日记

[复制链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发表于 2009-6-23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作者:咖啡勺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引子:关于WFR
问:什么是WFR(Wilderness First Responder 户外急救员)?
答:在美国,经过专业培训,通过资格考核,能够在户外荒野环境中进行医疗急救操作的户外运动者。他们是职业的或者业余的志愿者。
问:一个WFR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答:WFR必须了解各种户外环境下的潜在医疗风险,能够在出发前和活动中及时地加以预防。必须熟练掌握如何完整地进行伤患检查,能够识别各种症状,能够判断伤患的病情,能够对各种紧急医疗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简单治疗,熟练掌握心脏复苏术(CPR),能够组织实施搜救和撤离。
问:如何成为一个WFR户外急救员?
答:参加经过认证机构提供的课程,学习掌握全面的户外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通过书面考试(80分以上)和实地操作考试,将获得WMA(Wilderness Medicine Association户外医疗协会)有效期3年的WFR资格卡。每两年,必须参加再认证课程以更新WFR的技能,获得重新认证;或者在第三年内再次参加整个WFR培训课程才能延续WFR资格。
问:为什么要获得WFR资格?
答:在美国,必须在具备认证的医疗资格前提下才能处理伤患。具备WFR资格,是成为专业的户外急救人员的基本条件;户外运动服务公司,必须有具备WFR资格的人员。获得这项资格,也在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中保护施救者的权利不受伤害。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你真正具备了处理各种户外紧急情况的知识和能力。

[此帖子已被 开心走天涯 在 2009-8-21 9:54:45 编辑过]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去年美国独立日假期期间,我和太太驱车去黄石国家公园,途经一个叫Lander的小镇;露营在公园时偶遇参加一个国际攀岩节的Steven和Patrick。在一天攀登之后的啤酒时间,聊到了户外医疗急救的话题。Steven(曾经在国家户外领队学校任教)说美国的户外运动大多远离城市,不像欧洲可以随时在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的救援,户外探险的团队具备自救能力显得非常关键。我觉得这一点和中国户外运动的情况有相似之处,美国这方面的做法和系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Patrick说他参加过一个叫Wilderness First Responder(WFR户外急救员)的培训课程,受益匪浅;早些时候更在新墨西哥州和同伴穿越沙漠时候运用WFR的技能成功地救援了一位遇险的陌生徒步者。Patrick郑重地推荐我和Steven参加WMI(Wilderness Medicine Institute户外医疗学院)提供的WFR资格课程。
在WMI的网站
http://www.nols.edu/wmi/ 上找到了今年6月8日到17日在大峡谷国家公园里的WFR课程,我和太太决定在课程之后继续游历附近的几个国家公园。于是2月份就早早报名交费了。总算到了6月…7号下午,匆匆忙忙地把未来20天的装备和物资都装上车,便一路向西从上路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西北阿肯色的家去西部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可是整整2600公里的距离。沿着40号公路一路狂奔了一天半,跨越了5个州的牧场、农庄、油田和荒原,总算在当地时间傍晚6点钟到达了公园给我们预留的露营地。车头早已沾满了无数飞虫的残骸…营地里很快就架起了十多顶各式帐篷,一个10天的临时大家庭就形成了。
*40号公路的前身是美国最著名的66号公路。66号公路是美国第一条国道(州际公路),从东部的芝加哥开始到西部洛杉矶结束。被美国人称为“母亲路”(The Mother Road),有无数关于她的歌曲、艺术作品和各种纪念活动
http://www.historic66.com/  。
提前寄来的课程表中,未来的十天中只有一天的休息,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5点都是排得满满的,第八天晚上还有一个集体的救援演习…我们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怎么才能够资格成为一个WFR?
在期待和一点儿紧张中,所有人都早早地休息了。
很久没有这样回到课堂的体验,第一天早早就按图索骥徒步去离营地1英里外的社区大楼报道。参加人员陆陆续续到了,令人惊讶的发现参加人员的年龄、行业背景、地域差别都很大,29名学员中从20岁左右的大学学生到已经退休了的老夫妇,从当地居民到来自西北西雅图、东岸纽约的,大部分人从未接受过相关训练,也有第三次参加WFR培训课程的,其中也有几位是职业的户外向导或者救援组织的成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参加培训的每个人都分别签署了WMI和大峡谷实地教学学院的两份伤亡免责书…嗬嗬,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很重要。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最终也是你自己对自己负责。法律问题在WFR培训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有法律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利不受不必要的伤害。
为我们提供培训场地的是1993年成立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实地教学学院,这个非赢利性组织为所有对大峡谷感兴趣的人提供各类培训、实地考察。这一次他们和WMI合作在这里举办WFR课程,提供教学场地和各种免费设施。因为WFR课程是针对户外环境的医疗救护培训,强调大量的实地演练,所以每个课程都在全国不同的景区举办。
10天学习的内容实在很多,干脆给大家看看我们的课程表好了。
6月8日  上午:户外医疗与城市医疗;现场初诊;完全检查;生命体征:反应、脉搏、呼吸频率、皮肤体征
  下午:生命体征:血压、瞳孔;伤患病史;编写伤情报告;法律问题
6月9日  上午:当日问题;复习;心脏复苏术CPR的理论和练习
  下午:CPR续;脊椎损伤;移动伤患;脊椎伤患的处理和撤离;长期伤患护理
6月10日 上午:    当日问题;胸部损伤;肺部损伤;休克
  下午:    脊椎损伤的确诊;头部损伤
6月11日 上午:    当日问题;外伤处理:止血、清创、包扎;
        下午:    烧伤处理;感染;传染性疾病;营地卫生
        晚上:    关节错位及复位;大腿腓骨骨折的处理
6月12日 上午:    当日问题;复习;低温症;冻伤;
        下午:    中暑;热衰竭;失水和低盐症;急性高山反应;高山脑水肿;高山肺水肿;大型救援
6月13日  休息
6月14日  上午:    当日问题;复习;心脏急性病;呼吸道急性病
         下午:    神经急性病;腹痛
6月15日  上午:    当日问题;动物叮咬伤;过敏症和过敏性衰竭
         下午:    糖尿病;注射器使用和练习;户外搜寻;高山救援演练
         晚上:    救援演练
6月16日   上午:   夜晚救援回顾;中毒处理;闪电预防及伤害
          下午:   溺水事故;生殖系统疾患;户外药品和急救包
6月17日   书面考试;操作考试和结束仪式
这样的医疗救护培训,8天内要讲授整整一本300页的教科书,掌握整个复杂的伤患检查、疾患诊断、现场处理、伤患监护、撤离决定、撤离实施、病情报告。每天有3到5个救援演习,下课后还有数个章节的阅读。每天晚上,营地都有学员自发的学习小组,讨论、复习、演练操作、互相提问…
整个儿一个高中宿舍的感觉。
了解理论知识对于户外急救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每讲授一个主题,都会有相应的操作演练。培训期间,我们被分为三组,每组轮流扮演伤患病员,其余两人进行救护。每一次救护人员都不会被告知伤患就竟出了什么状况,就像实际中一样,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需要救护人员及时、准确地判别和正确处理。否则,情况可能会非常糟糕!  许多的演练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投入地演练,每次你都有收获,对自己都多了一份了解。许多的演练场景,可能是涉及生与死的差别。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死攸关”
在讲述过敏症时,轮到我扮演一个对蜜蜂极度过敏的患者。患者随身带了治疗过敏的口服剂,由于可能出现过敏性衰竭,医生也给了患者随身携带的EPI-PEN(在出现衰竭症状是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剂,通常是最后的希望)。教练Erica让我们扮过度紧张,在救护人员出现时就举着EPI-PEN因为颤栗不能自己实施的样子。如果,救护人员一开始就给我用EPI-Pen,那么患者就在看似症状消除的几分钟后,因为过敏性衰竭发作而死亡。

(图:刚刚退休的Jim总是镇定自若的老户外高手。令人钦佩。)
率队给我实施救援JIM是位非常沉着镇定的退休老人,一看就是非常有经验的领导。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有经验的老者,在患者强烈的要求下,直接就给我施用了注射剂。在看是万事大吉之后的几分钟,患者才真正出现衰竭的症状,而一次性的救命药已经没有了,我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怀中。保持镇定,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操作,在真正的紧急关头,做起来总是不容易的。教训是:如果救护员犯错,患者可能就会失去生命!演练结束,JIM一脸懊恼,心情可想而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难救援
6月12日下午,我们集体演练了一次空难救援。只知道有6名左右的伤患,有直升机支援。23名学员要组织立刻展开救护,教练只是简单地讲解了些大型救援的原则,然后说经过几天的培训,你们应该知道如何应付这样的情况了。于是,很快选举产生了一名救援指挥,一名装备负责人,三名副指挥和6个救援小组(每组3人)。我们携带自己平时用的装备和救援专用设备,15分钟后就出发前往现场。沿着铁路线走了不久,就听到有人大声求援,大家迅速地进入现场。
我和Jesse(在附近印第安保留区任教的户外高手)、Denis(退休的女邮局职员)一组,我们找到了最远的一位患者(学员Erica扮演)。达到现场时,Erica捧着血淋淋的右手、哀号着在原地逡巡。定睛一看,Erica的右手指完全在空难中被截断了,虽然是由纱布包扎模拟的,仍然令人倍感冲击。我们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把Erica安置在泡沫垫上,稳定住她的头部,首先进行止血处理和包扎。现场充满了伤患们的哭声、嚎叫,所有的救援人员都是紧张有序地操作,既要确保正确无误的操作,又要稳定、安慰伤患的情绪。
初诊之后,各个小组要立即向救援指挥汇报,指挥将决定伤患撤离的先后顺序和调配支援人员。我们初步判断Erica除了截指之外,没有其他的外伤,但是由于空难坠机的致伤机制(MOI: mechanism of injury)不能排除脊椎受损的可能。于是,我们需要在完成全面检查之后进行一次脊柱专项检查;但是,进行这项检查的4个前提条件是伤患必须达到A+Ox3或者A+Ox4的正常反应水平,头脑清醒,不受外界干扰,四肢CSM(血液循环、感知和运动)正常(除非可以明显解释的原因)。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均不能翻动伤患进行这项检查。如果,不能排除脊柱受损的可能,伤患必须以背板固定的方式被撤离,而不能自行行走撤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 Erica(右)从来都是个出色的演员。波兰女孩Arleta(左)和Erica在演练中。)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Erica的情绪非常不稳定,虽然能够断续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三人用尽了办法,她却不曲不挠地一如既往地宣泄沮丧、伤痛,并不停地呼叫男友名字。我们潜意识里非常希望她能够配合通过脊柱检查,Jesse甚至说“Erica,如果你想坐起来的话,你必须认真回答我们的问题!”…直到Denis焦虑而郑重地看着我说,“我觉得她真的是情绪不稳定,受到外界干扰!”这时候,我们意识到唯一的选择是尽快把她固定撤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救护队员在前导人员的指挥下,小心、平稳地轮流抬着患者撤离户外。)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开始到这一刻,时间已经过去了近40分钟。我们在其他学员的帮助下,终于将她地包扎、固定在救护板上平稳地撤离到直升机降落地点。最后,学员们轮流抬着把另一位伤员送回了1英里外的教室。目的是要让大家体会到实际情况下搬运撤离一个伤患是多么不容易。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了自己处理的患者身上,以至于完全不知道其他几位患者的救援情况。事后的几天,大家总是在回顾这次救援中的许多细节。我们三人对这次救援体会都很深,也深感自豪。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可怜的马克,另一位被救援的“伤者’,在38度的高温天气,被包扎成这样,经受了1小时的折磨。)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5日的另一次救援演习,却真的让我留下了眼泪。
6月13日休息一天,大家从相互认识的第一天起,就不时在讨论这天有些什么活动安排。我的目标则是要亲手触摸科罗拉多冰凉的河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培训主办方在把几条徒步路线的地图贴在教室墙壁上。大峡谷北侧海拔2500米,南侧海拔2130米左右,谷底海拔730米。大峡谷公园有16条山径和许多的小道可以通到峡谷内部,从峡谷南北两边都可以下到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没有一条路线是轻松容易的休闲徒步型路线。实际上,许多人把跨越南北两侧作为一项严肃地挑战。这么多路线中,只有三条路线是维护良好和有救护人员定期巡逻的,分别是光明天使(Bright Angel)、南开亚巴布(South Kaibab)和北开亚巴布(North Kaibab)路线。这三条路线在谷底两座桥梁处交汇,两座桥梁之间沿河形成一条2.4公里长很受欢迎的走廊路线。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1、  光明天使(Bright Angel)路线:从公园内的光明天使客栈(海拔2070米)出发到科罗拉多河(海拔730米),途经Indian Garden(印第安花园),单程距离15.8公里。路线陡峭,山径维护良好,途中有少许阴凉地点可供庇护,多是由日照投射形成的峡谷荫影;途中只有在印第安花园能补充饮水。
2、  南开亚巴布(South Kaibab)路线:从公园内的Yaki Point(海拔2200米)出发到科罗拉多河,单程距离12.6公里。路线陡峭,山径维护良好,途中几乎没有荫凉可供庇护。途中没有水源补给。
3、  堂托(Tonto)环线:从Yaki Point出发,在South Kaibab途中沿Tonto路线横穿到光明天使路线的印第安花园并返回。这条路线不到谷底的科罗拉多河,全程13.8公里。
决定一块儿去徒步的有近10人。6月份,大峡谷谷底的气温可以高达华氏106度(摄氏41度),这样的天气中是不建议单日往返谷底的。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选择了Tonto环线。为了摸到河水,我决定的路线是从南开亚巴布路线下到谷底,从光明天使路线回来,全程距离31公里,垂直高度先下降1470米,再攀升1340米。这是一条挑战性很大的路线,也是公园绝对不推荐的单日路线。为了这一天的挑战,我准备了以下装备和物质:
1、 一只20L登山包,两支行山杖,一台相机
2、  一天半的食品(其中包含一听咸果仁);出发时带3升水,在谷底和回程的印第安花园再补充饮水
3、  沙漠防晒帽,长袖轻质衬衣,轻质透气可拆卸快干裤,太阳镜,备用防雨外套
4、  高指数防晒霜,一个急救包,一条弹力护膝

发贴心情 

一行人早上4点就起床准备了,我给自己烧了一大锅通心粉作为早餐。通心粉是长跑运动员的标准高能食品。近6点钟,我们终于从Yaki Point踏上陡峭的山径。晨曦中的峡谷,朝霞渲染下的巨大红砂岩峡谷,显得色彩鲜艳而沉静。途中,大家惊奇地发现路边居然停驻着两只巨大的加州巨鹰(California Condor)。一路,我在众人身后寻找好的视角,通过镜头尽情地欣赏着大峡谷的风光。快8点了,领头的Brian(本地居民,职业木匠,大峡谷志愿救护员)终于提醒我要加快节奏,“你最好快啦!你今天后面的路程不轻松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谷底的铁桥头,赶上了一位徒步的老妇人,老人家很认真地“盘查”我的计划,一脸严肃地警告我单日往返谷底的危险性。原来,老人家是位志愿的山径巡逻员,过去7年间都在这条南北徒步路线上巡逻。她告诉我,昨天一个跨越峡谷徒步团中有位成员出现险情,直升机来把他接走了,不幸地还是去世了。我一连诚恳地保证会小心照顾自己。老人家得知我是参加WFR培训的,还煞有介事地提醒我预防Hyopnatremia(缺盐症),嗬嗬,老人家也许是个老资格的WFR?

科罗拉多河的水,真的是很冰凉!和岸边41度的高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河上有几队漂流的队伍,一个小伙子说他们已经在河上呆了6天了。
在谷底休息之后,我赶紧踏上了返程,希望在中午前赶到印第安花园。因为谷底的温度,随太阳的升高会急剧上升,越往上气温反而会低一些。回程中,有不少人是头天在谷地附近宿营现在沿光明天使路线返回的。中午12点,离印第安花园休息站不到150米处,我赶上了一位高个子的老人。他一脸的疲倦,打过招呼就问我有没有水,说他已经在45分钟前断水了,虽然知道休息站就那么一点儿距离了,但是真的很渴。这是在回程中遇到的第二位处于挣扎中的健壮徒步者了。我给了他半瓶运动饮料,关照他一定慢慢来,尽量多休息。
于下的路程,是最陡峭的上升路段,也是最暴露的时段。我也增加了休息的次数和时间,居然还赶上了2位早就分手走Tonto路线的同伴。Kevin和David,去了光明天使路线的一个大平台分支。下午3点,我和Kevin终于回到了光明天使客栈,完成休息日的自我挑战。回到营地,大家伙儿纷纷祝贺我完成了这样一次极限徒步。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告:高温中徒步是很危险的运动!可能遭遇中暑、热衰竭、严重缺水或者严重缺盐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不推荐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不够健康并没有充分准备的人士进行同样的尝试!
6月15日,计划中有一次夜晚救援演习。我们被分为4人一组,要求携带自己平时徒步使用的背包和基本装备。对于地点、演习内容,均没有提前交待。
晚上7点钟,大家陆续到了集中地。教官Sahale站在树桩上给大家讲解演习规则,夜晚中的荒野,可能出现诸多的意外因素。各个小组被要求集中行动,如果有意外的紧急情况发生,约定的信号是“这是真的!”。一旦有人这么警报,该小组必须停止演练,按照所学习掌握的知识进行处理并原地等待巡视的教官干预,不得影响其他小组的演练。希望在11点前结束演习,然而最终取决于各个小组的实际进展情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Sahale给大家宣布晚上的救援演习任务和规则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个小组由我、另外一位Richard、Stephanie和Amy组成,给小组取名为“光明之鹰”(Condor of Light)。他们三位都居住在大峡谷附近的城市;Richard平素寡言少语,Stephanie很有亲和力,Amy是位小学的教务主任。Richard和Stephanie都是一个青少年改造项目的志愿者,他们的工作是把有问题少年们带到沙漠、荒野的环境中,通过户外运动、拓展项目帮助这些迷茫的儿童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会与人相处。29位学员中,有许多人都是各种志愿组织的成员或者组织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光明之鹰”小组成员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幕降临了,各个小组分别出前往演习地区。对于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看上去大家都毫无头绪。其实,下午下课的时候,教官Erica偷偷地塞给了我一个纸团…
我们走进丛林,沿着指定路线搜索演习的线索。突然,Stephanie对大伙儿说,左前方好像有标记。四个人便集中前往她手指的方向,跨过一根横亘的枯树时,Stephanie突然绊了一跤,向前跌倒在地。原来,她就是我们需要救护的对象。我们对她进行初步检查后,发现她右腿腓骨骨折,模拟的断骨已经刺穿了表皮,裸露在外面。经过前几天的各种‘糟糕’情况模拟,大家已经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了。我们需要把短骨复位,然后进行包扎,这样的骨折,只能等待运输撤离。我们几个人,除了带了些基本的药品、绷带之外,只有各自的背包、备用外套、手杖之类的普通用品。不过,WFR的基本挑战之一就是要会用手边能找到的工具就地制作紧急救护的设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用背包、手杖、衣物等临时制作的夹板包扎

看看我们的杰作。用了2只背包、一只手杖、三条绷带、两件备用衣物、一张手绢和一根抓结绳,我们作成了个完美的夹板固定。教官后来审核时说,这是今晚最好的包扎!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快一个小时的忙活,…轮到给困顿的小组一个意外的时候了。那张折叠的纸条上写的是“Top Secret!”。我托词要去小便,拿起水袋走到几十米开外的灌木丛,把大腿上浇湿了一大片。回到离其余三人不远的地方,踉跄一步,仰面瘫倒在地上,开始口吐白沫、全身抽搐…
Andy和Amy见状,赶紧过来。明显地,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不知所措。演习开始时一直有些不那么当真的Amy,显然被躺在地上的同伴这幅状况所恶心到了,不再像先前那样有些嬉戏了。这是个没有征兆的癫痫发作患者。癫痫是大脑中产生的突发性不可控制的脑电波活动,可能诱发癫痫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大脑神经的过度刺激、怀孕引发的惊厥、高烧和心脏病发作、脑部创伤、高山脑水肿、酒精或者过量服用或者停止服用药物(毒品)、低血糖等等。症状包含突感异味、无端虚脱、局部或者全身痉挛或者暂时性失意,苏醒后会经历一个恢复阶段。
可能扮演地的确有些逼真,三个人语气听起来都有些不安。Andy和Amy轮流过来观察和处理,Stephanie也不时远远地询问。癫痫患者只能靠自己逐渐恢复,救助者需要防止患者病发时再次受伤、切忌不能把木棒等物品放到患者嘴中,在患者停止痉挛后的恢复阶段应该将其置于侧躺的体位,并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确认是否有其他伤害。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保护患者的尊严!
又经过近一个小时,“癫痫患者”终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了。又一个充满意外一天结束了。大家再次集合时,已经是满天星斗,有人说听到了山狮的吼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日
正式的资格考试安排在最后一天6月17日,早上笔试,然后每两人一组进行操作考试。考试前的两个晚上,营地里总是有不少学员聚在一起学习,大家轮流提出些问题让其余人回答。就算是大家平时都很认真地学了,这么多种类的问题和拗口的医学名词对所有人来说都仍然是个不轻松的挑战;尤其是对英语不是母语的学员而言。想来也对,如果咱通过了资格考试,无论什么国籍的,都是被认证为可以在美国进行户外医疗急救操作;所以对于相关术语和规则的掌握大家的标准都一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教官Erica和Sahale示范如何处理烧伤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93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146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救护员的资格考试并不轻松。笔试题目100道,全部是单项选择,答对80题以上为合格。交完答卷,大伙儿纷纷彼此核对答案。中午一点钟考官发布考试结果,能不能过笔试,当天就知道了。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我不合时宜地给Ross开玩笑说他得了76分;Ross顿时脸色大变…平素性情开朗的家伙一下变得很不安,我赶紧给他道歉。这家伙一脸受伤地说,‘这玩笑一点儿都不好玩!’… 还好,居然所有人都笔试通过了!参加WFR资格第三次认证的Rich居然得了99分,其中唯一打错的题目,还在经过大家伙儿的争论之后被Erica宣布正确。
我得了84分,总算勉强过关。主要是其中一些美国常用药品、材料的名词不了解以及一些个英文词义的理解偏差。比如,有一题问:What’s the best tool to prevent blister? (什么是防止水泡的最好方法?)答案有:A、合适的靴子 B、经常停下来检查,放松。… 我想既然是说“工具”,那就是靴子喏。没想到,答案却是“经常性地检查”。这里的Tool,美国人认为是不限于“工具”,也指“方法”。哎,文化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操作考试则要求更高了,学员被随机分配成两人一组进行测试。操作过程中,学员可以自由交流,但是在向教官作伤情陈述时,必须独立完成指定的部分。第一次实测没有通过的小组可以在同一天分别或者共同由另外一位教官再次测试。两次均未能通过的学员可以在6个月内再次考试。测试的是一个骨折外伤和其它医疗或者环境因素的混合案例,通常器材都限于徒步者常带的基本救护材料,既然是急救,时间自然是有限的。操作考试过程中,学员必须完成以下内容:
1、  评估现场安全和采取术前身体隔离措施(Body Substance Isolation)
2、  必须从一开始就采取固定伤患脊柱的措施,直到合适的决定(是否能排除脊柱受伤可能)作出
3、  确定伤患的反应能力(Level of Response);对其进行基本的ABCDE(A: airway 呼吸道,B: blood失血,C: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D:disability伤残评估,E: environment环境)检查;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种威胁
4、  对伤患进行彻底的检查:身体检查,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和病史确认
5、  如果需要,对伤者进行脊柱专项检查
6、  评估并恰当处理所有确认的外伤、疾病和环境威胁
7、  向导师口述长期伤患监理方案
8、  向导师口述恰当的撤离方案或者露营方案
9、  向导师口述完整的伤患报告(SOAP)
我和Jess再一次被分配结对进行操作测试。经过前面无数次的演习,面对这么多的操作步骤,我的Tool是预先准备好一个空白的SOAP报告,这样每一步都不会遗漏和能够及时记录所有的关键信息和数据。这次是Andy充当我们的伤患,这位大个子Andy的父亲是位情报官员,说是在台湾和香港都工作过,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嗬嗬,真是有意思,是位特工的儿子。
Erica给我们设置的是Andy的锁骨骨折,听上去就很痛。肢体骨折的处理原则是要固定两端的关节;关节骨折的处理原则是要固定两侧的肢体。演习中,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和Jess商量了一下,锁骨的一端是肩关节,肩关节是无法被彻底固定的。我们想只能象处理上肢骨折那样进行处理,把前肢用夹板固定包扎,然后用两条三角绷带交叉固定整个上肢。待我们讨论决定后,Erica笑着说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很快地完成了包扎。检查时,Erica对包扎的质量很满意。我和Jess相互提醒、及时讨论,迅速地完成了整个操作过程。然后顺利地通过了操作测试。
不过,仍然有好几位学员,由于紧张,经过了两次测试才算通过。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学员都顺利通过了WFR认证。两位教官说我们这个团体是他们带过那么多班中最为出色的一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课程结束时,户外运动又增添了29名认证WFR
嗬嗬,不知道是不是第一个通过这个认证的中国人,反正从现在开始,咱也是正儿八经的户外救护员了。两周后,收到了NOLS寄来的两张卡片,分别认证了我的WFR资格和成年人CPR操作资格。

开心的音乐盒收集贴: http://www.5zls.org/dispbbs.asp?boardid=144&Id=1169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5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555
发表于 2009-6-23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模拟演练还蛮逼真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597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201
发表于 2009-6-29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好,我转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8 05:27 , Processed in 0.0770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