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7|回复: 0

海专家从荷兰寻回纯种“中华绒螯蟹”(转)

[复制链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6-21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吃螃蟹,已吃了几千年。然而记者近日从专家那里获悉一个惊人之论:千年之后的今天,纯种原味的大闸蟹在中国已难觅踪影,长江里横行的全是“杂种蟹”。为此,去年本市的专家们专程远渡重洋,找寻百年前“流落异乡”的“血脉”,来帮中国的螃蟹“提纯”。

  “正宗大闸蟹”还有吗?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不孕不育康复园地


  近年来,水产市场上螃蟹越来越便宜,大家吃得也多。但是不少老吃客却常说:现在的螃蟹味道“不正宗”。

  昨天,记者走访了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王武教授。王教授证实了吃客们的疑问:无序的养殖和生态的失衡,导致长江水系大闸蟹品种退化。今年2月,他的科研项目组对江苏沿海各市县的河蟹典型育苗场抽取700多只河蟹做分析,仅4只种质较纯。

  王教授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发展河蟹养殖。长江里的蟹苗一度被捕捞一空。受利益驱动,人们从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引来蟹苗养殖,使得原来纯种的大闸蟹与“辽蟹”、“瓯蟹”杂交,严重破坏了大闸蟹的种质。与此同时,近年来污染加剧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江河湖泊中的沉水植物大量减少,许多大闸蟹从躲藏在水草中的“隐居蟹”,变成了钻入泥中的“穴居蟹”,个头和滋味由此每况愈下。

  螃蟹一生只产一次卵,随后就死亡,因此一旦杂交变种,便很难再找到纯种蟹培育提纯。无奈之下,王武等专家想到了大闸蟹远在异乡的“亲戚”。

  百年前“偷渡”欧洲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顾名思义是中国种,何以在万里之外会有“亲戚”?

  原来,100多年前作为通商口岸,上海吴淞口停满了各国来的商船。这些商船采购中国的茶叶、丝绸等运回国内。为了增加稳定性,要在货轮的蓄水舱内灌满压舱水,最初的蟹苗就随着压舱水进入了这些远洋货轮。飘洋过海来到了欧洲后,由于莱茵河水系没有宽阔的河道,货轮纷纷把蓄水舱中的压舱水排出,使船体上浮,便于航行。幼蟹趁此机会便进入莱茵河、泰晤士河等水系定居下来。

  1912年,在德国北部一条河畔,一只长着几只毛茸茸爪子的小家伙从草丛中探出。一位渔夫眼疾手快捉住了它,把这个怪头怪脑的家伙送往当地博物馆。这是“中华绒螯蟹”最早在欧洲亮相。

  接下来的20年中,“中华绒螯蟹”在北欧飞速蔓延,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瑞典、芬兰等国的内河中,都出现了它的踪迹。现在,它几乎遍布欧美各国,俄罗斯、波兰、捷克、葡萄牙……还有美国的底特律河、五大湖区、旧金山湾和夏威夷等地区,都有“中华绒螯蟹”爬行。

  欧洲没有其他淡水蟹,大闸蟹在那儿一直只在自己的种群内交配,品种十分纯正。

  老外眼里的“害虫”

  中国人眼中的“天下第一美味”,被欧洲人看作一种可怕的入侵生物,除之而后快。

  2001年,上海水产大学王武、成永旭教授走访荷兰,调查那里的螃蟹种系,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在莱茵河水中自由生长的小家伙,在优良的环境中保持了极为纯正的品质。上海水产大学的李思发教授也专门对这些螃蟹作了分子遗传研究,再一次科学地证明,它们都是正宗的长江水系大闸蟹的后代。

  考察组一行在当地华侨家中摆开了蟹宴,一口气吃了30多公斤螃蟹。回忆起当年的美味,王武教授告诉记者,莱茵河中华绒螯蟹完美地保持了纯种大闸蟹“大、肥、腥、鲜、甜”的优良品质,而如今在国内,大多数大闸蟹只能达到“肥”这一项标准。

  1公斤只要8元人民币

  令考察组觉得好笑的是,他们不远万里来找寻的宝贝,在荷兰却少人问津。由于荷兰螃蟹产量多,价格又极为便宜,1公斤只要8-10元人民币,所以荷兰成了华侨们眼中的吃蟹胜地,每年螃蟹成熟的季节,就像上海人开车去江苏吃蟹一样,德国、法国的华侨们也开着车赶往荷兰,大快朵颐。

  国外吃蟹人太少,以至于蟹满为患。上世纪80年代,荷兰东北部沼泽地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就是河蟹破坏所致。每年蟹季,渔民们的定置网中黑压压挤满了螃蟹,有时甚至连地下的水道都被堵塞。

  明年能吃到“海归”蟹

  为了改善“中华绒螯蟹”的种质,重现“正宗大闸蟹”的风采,去年12月22日,上海专家在海外华人的热情帮助下,从荷兰运回莱茵河蟹540公斤,共计3000多只。今年3月,第一批蟹苗成活80多公斤,这些蟹苗被江苏各地的水产养殖基地一抢而空。预计到明年秋天,上海人能吃到第一批“海归”大闸蟹。

  王武教授告诉记者,所有的养殖基地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并实行封闭式养殖,以保证蟹种继续纯正。

本报记者 潘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5 07:59 , Processed in 0.0357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