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6|回复: 1

阿尔布列希特·丢勒和《四使徒》(非著作权)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305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741
发表于 2004-11-15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一个月不能上网,只好看书。其间偶得一稿,偏爱。如今重见天日,拈来共享。



阿尔布列希特·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多才多艺,学识广博,是画家,又是雕刻家、建筑家。和意大利的达·芬奇一样,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尔布列希特·丢勒(1471-1528)出生在纽伦堡一个首饰匠家庭,自幼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13岁时,他画了一幅自己的肖像,形象生动、逼真。19岁时,他为父亲画的肖像,充分显示出成熟的素描功力。15岁时,他师从纽伦堡艺术大师沃尔格姆特。满师后,他沿着莱茵河游历了德国的法兰克福、科隆、巴赛尔……他曾两次前往意大利。在帕多瓦城的略那教堂,乔托的壁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威尼斯,他拜访文艺复兴的创始人贝里尼,彼此交流创作经验,还交换了画笔。他与拉斐尔会过面,丢勒送给拉斐尔一幅自画像,拉斐尔回敬了自己的画作以此答谢。多年的旅行考察,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造型艺术的成就,对丢勒世界观的形成和艺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自画像之父,他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从而成为伦勃朗的先声。他多少已经意识到艺术会使其不朽,却终其一生为死亡正在迫近的念头所追索而无法摆脱肉体将要消失所带来的恐惧。就艺术风格而言,尽管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但其置身于其中的德国传统却使其艺术多少保留了一点中世纪哥特式遗风,同时又令人惊讶地率先展现出某些巴洛克特征。


  1485年,德国教育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即将进行改革的前夕,丢勒进入了纽伦堡的一所公立小学。依照他家的传统,父亲让儿子在自己作坊里当学徒,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首饰工人。丢勒在作坊里初次获得了绘画训练,并且很快精通此道,这就成为他从事艺术活动的基础,丢勒为学会首饰工艺所必需的装饰艺术,进一步开始临摹艺术家们的人物画,还临摹了马丁·桑恩古厄的雕刻等,这为他想做一个艺术家创造了条件。丢勒十三岁就用银针刻了第一幅自画像,并在画上写道:“1484年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自己。”他第二年的钢笔画“宝座上的圣母玛丽亚和天使”为第二幅最早期作品之一,该画被保存至今。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画法则感到很大兴趣,因此,他请求父亲允许他做一个画家。其父依从了儿子的愿望,送子到纽伦堡附近的画家迈克尔·瓦尔盖默特画室,契约规定学徒三年。丢勒临摹了老师的作品,还逐渐学会了多种绘画技巧,并以大自然,人体以及植物为对象开始进行研究,而且开始尝试创作。同时还精心研究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所以,当他学徒期满是,就能够按照艺术法则,进行创作了。二十三岁的丢勒成家立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正式成立了画室,开始画肖像画。


  丢勒具有科学的头脑,因而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著,其画的动植物素描之精确完全可以同达芬奇所留下的相媲美,但同时他又对《启示录》中记载的各种怪兽的存在深信不疑。


  后来,丢勒完成了第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启示录”的木刻组画。这本启示录起源于罗马帝国尼禄王朝旧基督教的神秘的幻想。他制作了一组十五幅不朽之作,表现了人类在十五世纪末叶,由于世界末日的到来而感到无可奈何的恐怖和失望的情绪。当时德国正处于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斗争,农民和封建主之间的斗争,饥饿和剥削之间的斗争,人民的激昂情绪终于发展成为无数次的宗教的,政治的和革命的群众运动。丢勒想把启示录中的幻想付于现实的形象,给予这些幻想以寓意的力量。其中几幅画,不隐讳的对统治势力进行了批评,他把自己的意见交给每一个人的良知。


  1525年,丢勒的重要著作“量度艺术教程”出版。因此,他跃居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流艺术理论家之列。1526年,是丢勒创作杰出肖像的一年,如《伊司马斯·范·鹿特丹》,成为他最伟大的一幅人物杰作。  1527年,丢勒第二部科学著作《筑城原理》出版。1928年,《人体解剖学原理》脱稿,这是他二十七年来对人体解剖学研究的结晶。可惜,他没有看到这部著作的巨大影响。五十七岁的丢勒,从荷兰归来后,体力衰弱,屡为病魔侵扰,这颗灿烂的文化巨星于1528年4月6日突然陨落了。


  丢勒现存的作品有1000余件,包括版画、油画、水彩画和素描。其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丢勒主要的作品除上面介绍的两幅外,还有《海怪》、《启示录》《念珠节》、《基督大难》、《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骑士、死亡与恶魔》等。


  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建筑学体系,创立了筑城学理论。作为美术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学原理,在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方面卓有成绩,著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


  在德国,丢勒享有很高的声誉。自1815年始,全国每年都要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乡纽伦堡树立起一座丢勒的雕像。这是德国为艺术家设立的第一座公共纪念碑。德国近年出版的有关丢勒的书籍和画集高达数十万册,并翻译成多种文字远销世界各地。





气势宏伟的《四使徒》是他晚年所作的最著名的油画杰作。此画分为两个部分,表现了使徒约翰、彼得、保罗、马可四位人物,画中对于人物性格刻画可谓空前绝后,极具典型意义。四位人物分别描绘成乐观、冷静、暴躁和忧郁四种性格。在约翰和彼得这一幅中,约翰手持《福音书》,身披大红斗篷,显得英俊洒脱。而掌管天堂钥匙的彼得站在约翰身后。在当时的宗教绘画中,约翰的标志通常是圣餐杯,而在这里,作者却一反常规把圣餐杯改成了《福音书》,打开的页面上可以看到由马丁·路德翻译成德文的《圣经》的内容,显示出了强烈的新教色彩。在保罗与马可的这幅中,忧郁的保罗也手捧《福音书》,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暴躁的马可则隐藏在保罗的后面。在这儿艺术家安排的人物的位置可谓煞费苦心,两位平和的人物都在前方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易冲动的彼得和暴躁的马可都只在画面中占据了次要位置,这四种性格形成一个整体,突出教义中所要求的团结的原则。艺术家在此达到了他终身追求的目标,使德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与意大利艺术的典型塑造结合得天衣无缝。


  1524—1525年,丢勒由于某种原因,拒绝完成这套祭坛画,决定只作祭坛两翼的四个使徒形象,并把这幅画献给了纽伦堡市政当局。四个圣者形象被挤在一个狭长的画框内,视觉上给人以“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从而使形象具有纪念碑意义,画家的用意就不言而喻了。此外,四个形象描绘得粗犷有力,这里采用的是大胆奔放的宽笔触,这也是丢勒晚年在油画技法上的革新。此画现藏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油画馆古画陈列所。


  在这幅巨画的下部,丢勒曾请纽伦堡著名书法家约翰·涅德尔费尔题写了一段长长的文字,内容是说:“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愿世间所有的执政者时刻戒备,别把人间谬言视作神谕,因为上帝从不给自己说过的话增减只字。为此,我希望大家聆听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彼得、约翰、保罗、马可——的劝告。”接着,下面又抄录了《马可福音》和“使徒约翰”中的几段关于揭露伪预言家与传教士的异端邪说的文字,说明伪教所面临的困境(1627年,此画在运往慕尼黑时下面这段文字版子被锯掉了。后来,这块题词连同画的复制品都被送往纽伦堡保存)。题词者约翰·涅德尔费尔当时与丢勒过从甚密,此人在为丢勒所写的传记中曾提到过艺术家塑造这四个使徒形象的用意。据他所述,那个年轻的约翰,画家赋予了当时德国宗教改革家,一位血气方刚的活动家麦朗赫顿的肖像特征。黄肤色的马可,则是一种渐近老境的易动肝火的学者形象,而正在愤怒中的保罗,似乎对世事抱着一种强烈的忧郁,他的内心始终充满着一团火,只有动作迟缓的老人彼得才是一个对一切能保持恬静的人物。当然,四个使徒形象并非仅仅代表四种性格典型,画家通过圣经传说的四个使徒,为的是塑造德国的社会推动者和真理的保卫者形象。在德国的宗教改革年代,改革派内部已呈现极其复杂的宗派矛盾。社会上有人著文抨击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者和两面派。内部斗争的复杂性,使这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艺术家,只能保持一种稳健的评判态度。不论是反对无神论,还是反对教会改革派的内部斗争,丢勒都是用正面的理想形象去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的。在经久的失望之余,丢勒认为,路德派新教是他的公正、真理与智慧的象征。他也象米开朗基罗把《大卫》献给佛罗伦萨市政厅一样,把这幅《四使徒》献给了纽伦堡市政当局。


丢勒是一位人文主义学者型的新教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艺术探索为北方文艺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曾经提出“真正的艺术就蕴藏在自然之中,谁能发现它就能掌握它”,其典型意义就是他摈弃了往日哥特式艺术和德国的以前的旧哲学,使北方的绘画焕然一新。
你在天空飞翔
我在地面游荡
看似两个地方
其实都是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7

回帖

558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89
发表于 2004-11-17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6 09:42 , Processed in 0.0372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