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凤凰之闲游 很偶然的一天,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群驴友到湘西凤凰拍的照片,立刻被那里的风景所吸引,印象最
深的是那一座古老的虹桥。当即决定有时间出行一定先到那里,亲身感受湘西风情。刚巧女友鱼儿有个师 兄约她凤凰一游,鱼儿请我一同前往,我欣然答应且暗自窃喜。由此开始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程。 我们先搭乘火车到吉首,然后再转汽车到凤凰。鱼儿的师兄说好在吉首等我们。经过一夜的长途颠簸 第二天清晨,火车到了吉首站,我和鱼儿匆匆下车,走到出站口,鱼儿就看到她的师兄已在等候我们。我 们便坐汽车前往向往已久的凤凰。车行半路时天空下起了淅淅的小雨,山路两边绿树青青,空气中弥漫着 湿润气息,顿觉凉爽适怡。鱼儿一路上都在跟师兄聊天。他们曾经一同在上海读大学,相隔多年再相见, 自然有说不完的话。突然汽车停了下来,司机说你们下来看看凤凰的全景吧。我睁眼下车一看,车子停在 一座桥上,这是进入凤凰必经的一座桥。确实,站在桥上,凤凰全貌尽收眼底,此时天空正飘着小雨,远 处山峦和沱江上罩着淡淡的轻雾,墨绿色的沱江在脚下缓缓地流着,江两边排列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湘西民 居---吊脚楼。哦,美丽的边城,我来啦! 车子直接开到县政府招待宾馆,但我们想住到沱江边,又不知江边是否有房,于是师兄说:先把行李 寄放在宾馆,如果一会儿江边没房再回来住。然后径直拿着行李就到前台去了。心想:不知宾馆会同意放 吗?背着重包行走确实不便。正想着只见师兄兴高采烈的回来说:真是民风淳朴啊,我说行李暂时寄存, 等一下再决定是否住下,那服务员马上说:可以,可以!。我和鱼儿相视一笑,无话可说了。我们就向凤 凰古城走去。从宾馆门前下坡一转弯就看到了西门城楼,我们很快来到了凤凰古城的青石板街,街两边是 一溜排店铺,我最先看到的一家店铺的店牌写着当地特产--姜糖,并且一袋袋包装好的摆放在最显眼的地 方。再向前走看到一家专卖薰腊肉的店铺,薰腊肉也是这特有的风味哦,大门上方挂着薰好的腊猪头,黑 乎乎的,店铺里还有各式包装好的腊肉。正走着,鱼儿看到一家店铺门前的大锅正冒着热气,旁边摆放着 各式米粉和各种配料,马上说:我要吃米粉了,肚子很饿受不了。边说边到店里去,我也跟了过去。回头 看到师兄正向两个当地的中年妇女问些什么。我和鱼儿一人要了一碗粉正吃着,师兄走进店里看我们俩自 顾吃着,便大叫:我的呢?你们两个太过份了吧,就顾自己吃啦?我们边笑边说:“谁让你半天不来,也 不知道你要吃什么样的,自己去要一碗不就行了”。师兄只好自己去要了一碗粉,然后坐在我们旁边吃起 来。鱼儿问:你在聊什么,这么久?师兄说:了解一下情况,好心里有数嘛! 嗯!到底是师兄,有经验。 那象我们两个只顾吃的。吃完后,走出店铺那两个妇女还在外等我们,说是我们想坐船游江的话,她们有 船,价钱比那些旅游的船便宜。师兄说:等我们找到客栈先。于是,两名妇女就带着我们往江边走去,说 是帮我们一起找客栈,看她们的样子象是诚实、本分的当地居民,也就随她们一同前往。因为是周末一路 上都碰到许多来此地的游客。我们走过登赢街,穿过北门城楼,就来到了北门码头,沿着江边的民居,开 始询问是否有临江的房间,有一家说是有,请我们到楼上看房间,上去一看,虽然是临江,但不带阳台, 师兄说没有阳台不好。于是又到另一家,这一家虽有个平台,但只有一个三人房,另一个单间还没退房。 师兄打趣说:“实在没有房,三人房我们也住了吧”,我和鱼儿就笑起来,鱼儿也开玩笑地说:“住就住 ,我倒是不怕,只是便宜了某个人啦!”。 这时,师兄看到江对面的房子比较漂亮,就说:我们到对面 去问一下。于是,我们来到了北门码头,准备过江去。要过沱江就要走跳岩。原先旧的跳岩就是用红砂块 石修砌的一个个桥墩立于江中,墩与墩之间大约一跨的距离,没有桥面,往来行人需要在两个桥墩间跳过 ,故名叫跳岩,也叫跳跳岩。后来旁边又修了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两墩之间相距5米,上 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整个长度100米,过往就不用跳了,但来往行人会面时需侧身让行, 否则就会落水。我们三人就一路跳过沱江。来到对岸,抬头就看到一家“跳岩饭店”,上去一看,临江的 黑木窗刚好可以看到沱江,窗前摆着几张圆黑木桌,这里原来是吃饭的,问有住的吗?服务小姐说没有房 间了。忽然听到一阵耳熟的声音,咦,好象是QQ的讯息声,果然,收银台对面摆放着一台电脑,两个姑娘 正在上网。。。。,哦,世界好小呃。从“跳岩饭店”出来,再沿着江边往前走,有一家酒吧,店招牌上 用粉笔写着各种酒名,最吸引我的是写着:喝酒免费上网。真不错啊,晚上到这喝酒,然后在网上得意地 告诉朋友我在凤凰啊!朋友非羡慕死我了!呵呵,心里暗暗乐着。再看这店牌旁还有一块较大的黑板,上 面写着三个大字:留言板。板上果然写着一些留言,原来是供游人写留言告诉朋友去向或约定见面时间的 ,象火车站的那种,嗯,想得真周到。再往前走上大约十几级的台阶,上去后往右拐一直走,就看到一个 临江客栈,店堂离地面有几级台阶,整个门是八开的镂空雕花木门,还很新的,漆着金黄色,走上台阶, 进门厅一看很干净,问有临江的房间吗?老板说有,就带我们上二楼看房,打开房间一看,铺着木地板, 镂空雕花的窗户外是一个小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沱江。鱼儿马上说:不错啊,就是它了。于是要了 两间房。真想躺到床上去,这时想起行李还在县政府宾馆呢?师兄说:你们休息一下,我去拿行李。我和 鱼儿随即就倒在了床上。忽听楼下有人叫唤,走出阳台一看,原来是跟着我们一直找房的那两个妇女,问 我们下午几点坐船,我跟鱼儿算了一下时间,就跟她们约定下午2点钟坐船游江。见她们走后,我这才仔 细打量这个阳台,很窄小,只有一般阳台的一小半,刚好一人的宽度,阳台围栏也是木制的空格花样,同 样漆着金黄色。阳台两边的屋角上挂着大红灯笼。我倚栏朝下望去,只见楼下行走的游人不时抬头看我, 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此时觉得自己仿佛是位古代小姐,正从绣楼探头出来看风景呢!眼见对岸江边的 吊脚木楼,排挂着各式的大红灯笼,墨绿色沱江下,长着丰厚的水草,一艘艘游船从眼前划过,远处虹桥 边传来阵阵苗妹的山歌,于是凭着自己肚里的半桶水,即景作诗一首。 倚栏临望沱江边,灯笼排挂吊脚楼, 忽闻山歌江面来,歌甜景美心怡然。 过了一会儿,师兄把行李拿来啦!又一次称赞这里民风淳朴。因为他跟服务员说:找到江边的房子, 不住宾馆了。服务员很高兴地说:“没关系的”。而且行李是免费寄存。想想也是,在其他旅游地都是争 着抢客人住店,那有这么好的态度。嗯,真是民风淳朴啊!我也不由得感叹。 下午2点钟,师兄敲门叫我们起床了。由于要坐船我和鱼儿都换上了背心短裤,脚穿拖鞋,再看师兄 也穿着短裤,好一个周末出游,真个休闲啊! 下楼来,出了客栈只觉得太阳懒懒地照在身上,由于我们 来时就下雨,天气凉快了许多,现在连日头都是软软的,再吹着江风甚是舒服。于是我们就悠闲地踱步向 虹桥方向走去。临江的路很窄,大约两人宽些,沿江排着有客栈、饭店、酒吧、藏饰品店,店铺都不大, 但清静且对着沱江,感觉很随意的样子,一路上有游人不时在江边照相,观景。走了不一会,走到一个窄 巷穿过一个拱门,向右转就到了虹桥。虹桥是以旧桥墩为基础,上面重新建了一个廊桥商场,中间可以行 人过桥,两旁是卖旅游品的商店。二层是喝茶观景的。沱江水从这桥墩下渡过。在过虹桥时,两边商店店 主都在吆喝着卖那些商品,顿觉得商味很浓,跟虹桥的古朴一点不配。走过虹桥,顺着沱江另一边的沿江 小路我们来到停船的码头。 上了船,只觉一阵清新的水气扑鼻而来,就是这样的夏日里整个人也感觉凉凉的,特别舒服。咦,船 边上停着黑色的蝴蝶,不对,好象不是,仔细看清楚才发现是全身黑色的蜻蜓,还没见过哦,这倒稀奇。 沱江两岸没什么太好的景致,但放松的心情很是惬意。我们是自助游,只看自己想看的,玩自己想玩的, 少了跟旅游团的紧张感和不自由。最后,船停在一个弯道上,撑船的胖小伙说:上去看看吧,上面是桃花 岛。就是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的外景地。上去看岛上大片草地上有喝茶、吃饭、看表演节目之类的项 目。因为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只见桃树,不见花。最吸引我的是一对母子,母亲在听一位苗族妇女 唱山歌,儿子在一旁记歌词,大概是在采风吧。岛上有一个木楼是表演少数民族舞蹈的,遗撼的是我们到 时表演已结束。在要离开的时候,看到一大片黑色的蜻蜓在空中上下飞舞,甚是好看,却不料又看到有人 手拿塑胶袋,在捕捉它们大概拿回去做标本。当即心想,那漂亮的生灵是因为有了生命的舞动,在天空自 由起落,才会美丽,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自由生命,压在书本或玻璃下,也就失去了美丽的真貌。看着 蜻蜓无奈挣扎,顿觉弱小生命的无助,也感到人性残忍的一面。 原路坐船回到码头,走不远一段路,就是沈从文墓地,位于临江的“听涛山”上。因为租了人力车, 拉车的妇女说等我们下来,并说:“上去看看吧,是一块五彩石,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 识人”。妇人说得较快,当时没听明白什么意思。心想,这文人的故乡果真不同凡响,就这拉车的妇人, 也能说出这般话语。拾级而上,只见山上绿树成林,走近山傍就感觉到一阵阵阴凉,一条石阶小路蜿蜒向 上,轻风吹过树摇沙沙响,山下沱江哗哗地流淌,真是:“山清林幽深,涛声伴水鸣”。走上几级台阶后 ,看到在左边立有一块石碑,碑文上写着:“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原来这是画家黄 永玉在表叔沈从文的墓碑前题写的碑文。再沿着石级往上走,一直走到路的尽头,只看到有个小小的洞口 ,没看到墓地,顿时疑惑起来?难道走错路了,再仔细看看附近,好象没有别的路了。再退下几级石阶, 往左走过去一看,立着一块石头,哦,原来就是这里,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没有冢,只是竖着一块天然的五 彩石。五彩石正面镌刻的是:“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哦,原来拉车的妇人说的 是这上面的话。也许,作为沈从文故乡的人都希望大家能现解他。在五彩石的后面有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 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转身再看,山石边有一眼泉水,山上树木青葱 ,山下沱江缓缓地流淌着。这是沈从文先生最喜欢的风景了。他从小就爱在沱江中戏水,水对他有着较大 的影响。他曾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 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较大的关系。”想 他年幼的时候整天逃学,为的就是到山上、到水里自由的玩耍,去读他所说的:人生大书。这就是他最独 特的地方。在以往我们所了解的大多数名人,都是从小怎样好学,怎样聪明,怎样守规钜,才有长大后的 一番成就。而沈从文先生偏就是个例外,从小就顽皮,天性爱玩,很小就开始历经生活磨难,最终靠自己 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文人。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从山上下来,山下有一间小小的书店,有一位老先生在卖沈从文的书籍、凤凰风景名信片、地图等。 看到门边挂着用牛皮纸绘成的凤凰手绘地图,便打算买一张,老先生拿了一张给我,打开一看,好象跟挂 着的不同,有些不解,就问老先生:“这地图怎么跟你挂在门口卖的有点不一样,那张挂的图上象划了些 什么标记?”老先生笑着说,“是我在上面写的诗”。 “那可以帮我也写一首吗?” “可以!”。老先生边写边说:“我写完后,你要把我写的字认出来啊”“好!”。 老先生的书法很棒,字写得非常漂亮。写完后我和鱼儿拿起来并大声读:“凤凰古风侵衣衫,苗岭山水也 多情!”老先生一听,很满意地说:“恩,很聪明啊,我不写笔名,把真名题给你吧,我其实是一家杂志 社的”并拿出一本旅行家杂志,找到编辑一栏,给我们看了他名字。 我连声说:谢谢! 老先生又说:“很高兴认识你,来,握个手啊”我笑着跟老先生握了手。 这时鱼儿也让老先生在她的她图上写一首诗。只见老先生提笔写道:“凤凰山水岂有此理,苗家歌声莫 名其妙”,并解释说这是一位诗人写的,他认为凤凰这个地方怎么有这么好的山水,简直岂有此理,而苗 家山歌一句听不懂,所以就莫名其妙。我和鱼儿听后笑起来,这时师兄过来问我们买好了吗?老先生看到 后,就说:“你们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吧?”我和鱼儿笑而不答,师兄说:“我们是网友!”老先生说:“ 我看你们象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哈哈哈。。。 从沈从文墓地出来,坐人力车到回龙阁最热闹地带,我们决定逛逛这一条形成于元明时期,现存清式 格局的石板街。这条街有许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店铺和饭店、酒吧。行走在古老的石板 街上,两边店铺商品林朗满目,有小工艺品、旅游品、民族银手饰等。忽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 卖姜糖的店铺当街在制作姜糖。熬好的糖堆挂在门边的钩上用力反复拉扯,就象浙江一带作扯白糖的方法 一样。我们不禁放慢脚步,看着店家使劲拉扯。旁边的姑娘将拉好的糖,切成小块的糖块包装好,游人随 时可买。再往前走,只见很多人在一家店门口围着,过去一看,是吹玻工艺店,店主根据客人要求,当场 制作吹玻工艺品。一个小姑娘正在叫店主制作苹果、梨、肖猪等物品,鱼儿看到挂在店门的各式生肖吹玻 成品。特别是肖猪那个煞是可爱,于是买了个猪。逛久了发现肚子饿了,于是找地方吃饭。来到西门边一 排饭店,犹豫不知进哪家好,只好跟着香味走进了一家店,可是临窗靠江边的位置没有了,老板热情的招 呼我们说,先坐等一下,一会临江的那桌吃完了再换位。于是我们就在一桌前坐下,并点了凤凰特色菜血 粑鸭、薰腊肉。不一会,临江那桌果然吃完了,我们如愿的来到临江桌前,吃着美味的血粑鸭,吹着徐徐 的江风,喝着冰镇的啤酒,看着江面的游船,嘴、眼、身、心无一不在享受着无比快意。我们正边吃边聊 着,一个拿着胡琴的卖艺人走到桌前,问我们要不要点曲,师兄很礼貌地拒绝了他。卖艺人又到隔壁桌问 是否要听曲。旁边一桌是一对情侣,男的似乎感兴趣了,并开始看曲目,卖艺人自告奋勇地先拉开了一曲 ,男的说不要这首,卖艺人又说那我拉一曲喜临门,并自说自话地就拉开了,男的马上制止说:NO,卖艺 人又说我拉这个吧,并马上拉另一个曲子,NO!乐曲声中男的又马上大声制止说。一个悠扬的民族器乐声 ,一个短促的英文单词,我们三人在一旁简直就要笑翻了,我背对着他们不好回头,且怕笑得太大声不礼 貌,就低头拼命忍住偷偷地笑。最后卖艺人拉一曲,什么曲目我已记不清,因为我只顾笑去了。笑完后, 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师兄说:我们再去夜游沱江吧!。白天没坐船过虹桥,想想晚上也许会更好,另有一 番情景。于是结了帐到江边,又租了一条船夜泛沱江。坐在江面凉风习习,吹得人心荡洋,江两边已点亮 的灯笼红光倒映着江水,船从虹桥下过后,两岸宁静无声,只听见江水的流声,象是冲刷着平日里的浮躁 ,让人心里格外清静与平和。偶尔远远传来虹桥上民族歌舞晚会瑶妹的山歌声和会场的喧哗声,才感觉到 除我们之外还有热闹的场景。 游完船上岸后,仍觉得意犹未尽。我们又到客栈附近的一个叫“水车坊”的酒吧。酒吧是江边一栋二 层高的木楼,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水车,也许因而取名为“水车坊”。楼上是酒吧正厅,楼下因为天黑看不 清是用来作什么的,进去时看到靠窗的位置坐满人了,于是老板叫我们到楼下水边露天座位坐。来到江边 一看,只见一条长堤从岸边一直伸向江中,堤上竖向摆放着四张桌子,桌上铺着腊染桌布,点着蜡烛,在 夜色中的沱江边很有情调。我们高兴地走到桌边。天啊!走近才发现桌子的宽度与堤基本一致,要走到对 座去,必须十分小心侧身而过,否则有可能失足掉入沱江。于是我们选坐在最近的第一张桌子。酒吧小妹 过来问我们喝什么?师兄说:要啤酒。我顺便问小妹:坐这里不会掉入江吧?小妹笑笑说:“不会的”。 我还是不放心地看看堤边深度,但黑漆漆看不太清楚。(第二天早晨才发现,这里白天是凤凰人洗衣服的 地方)。啤酒上来后,我们边喝边聊,不一会又来了几位男女,从我们身边侧身掂着脚过去,坐到我们身 后的位置,从他们娴熟的动作,猜想他们是这的常客。而酒吧的小妹也很熟练地从我们身边走过,且手上 还端着酒、水果之类的盘子。我也就不象刚开始时那样担心掉到江里。但仍跟师兄打趣到:“悠着点喝啊 ,要不,可就醉卧沱江了!”。师兄跟鱼儿都笑起来。师兄说:光喝酒不行吧,我要点歌。我点一首:刀 郞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跟鱼儿说:好!。过一会,师兄说:好,那就唱啊?,嗯?是叫我们唱吗 ?我跟鱼儿疑惑的问,“那当然,不然还有谁唱啊?”我跟鱼儿再次笑起来,于是说:“好,唱,听好了 ”,“2002年的第一场雪”,刚开个头,后面歌词就不记得了,只能用恩。。 恩。。代替。鱼儿笑着说:“我换一首吧!”想了想,哎呀,这首也不记得歌词了“,师兄说:“那就罚 喝酒吧!”。我跟鱼儿仰头大笑,边端杯子大口喝酒。笑声中我又有了写作的冲动,于是我用手机写短信 的方式,写下: 静夜泛舟沱江上,两岸灯红映水光 江风吹来多闲情,仰天笑饮水车坊。 鱼儿看到后说:你写诗,那我作词吧!于是埋头写起来。师兄说:“这回我可是碰到两位才女啦!” ,不一会,鱼儿写好后朗读起来,具体写的什么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写回忆与师兄读书时的情境,以及现 在再见面的感受吧!师兄说:“不错不错!,我看我就喝酒吧,这个我比你们行。”我跟鱼相视着哈哈大 笑,笑声在沱江的夜空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