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4 睡到自然醒。早餐就灌了一大碗羊肉汤,让自己由内而外地感受“胡人”的滋味。这格尔木就是蒙古语“河汊聚集”的意思。昆仑的融水流过格尔木就进了盐泽、沙漠,行军、放牧的“胡人”只有在这里才能安身。02年飞沙走石的“小城”现已改变了很多,路边的扬树已显得茁壮。 近中午出发,目的地是600公里外的敦煌-----让我神往的古城。出城不久就上了盐铺成的公路:万丈盐桥,路的两边除了盐碱地就是荒漠,四周视野辽阔舒展,没有了西藏连绵高山的逼迫感。唯有无穷无尽的荒野、寸草不生的荒野。我们进了柴达木盆地。在加油站加油时,油价让人惊喜:3.52元!也使我想起这荒野有着油气、钾盐、锂、等等矿藏。 柴达木是蒙古语里“盐泽”之意,这样的命名,丝毫没有体现它的辽阔。也许游牧民族对天苍苍、野茫茫已熟视无睹,只惦记着水草。但在我眼前,路一直通达天边,四周的荒野和无穷远处的天际相接。烈日下远处孤零零的房屋、树木显出漂浮的幻影。 车内闷热难耐,菲菲还关着窗,问她原因。她说:“水会溅进来嘛”。“哪里有水?”“你看那路面不都是水么!”“天!那是反光”。起伏的路面受光的折射形成一滩一滩的水的幻景,还真把她骗了。嘲笑她:愚,她会辩为“近墨者黑”-----把我也拖下水。只好安慰她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下午4点,开进满街扬树的大柴旦。这里被蒙古人称为"依克柴达木”,“柴旦”是柴达木的另一种音译。大柴旦也就是大盐湖了。进镇之前就能看到几处明镜似的湖泊。停车吃饭,给水箱加满水。再上路,就感觉在爬升,车提速困难。快7点时,到了青海和甘肃的交界处。路边立着交通指示牌告知:前方40KM下坡!从随身带的地图册上也能看出这是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一个垭口,叫当金山口。翻过山口,海拔下降剧烈。下坡路的两边都设有几处紧急停车道:为使刹车失灵的车停下来,在路边用土堆了几个大斜坡。冲上去还没停就肯定成高台滑雪了。 8点多,太阳高挂,抵达敦煌。市中心肥壮的反弹琵琶雕像在表达这里和“丝绸之路”的那个古城还有一丝联系。 D35 早就打定主意去莫高窟就临摹一天。 来了才知道是痴人说梦。10几个一组,由讲解员带着,只开放近500个窟中的10几个窟,讲完之就将门锁上。窟内的照明是她手里“矿工灯”,她的职责是将这里的一些佛经故事讲给身边的游客听。哪里可能会为我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人物线条前停留。在昏暗的余光、斑驳的残骸中找寻“干爽神秀的气象”,在残缺的壁画里揣度千年前的那个人是如何运笔、赋彩。这哪里是在看画呢?视觉对象的面目全非在脑袋里怎么能拼凑得出。1600多年前的开凿,至隋唐的鼎盛,再至明清的衰败。后“老乡”王道士发现至今100年中的劫难。岁月长河中壁画、彩塑的水准自有它的精彩与平庸,相信明清的匠人也会在北魏的《九色鹿》面前感到羞愧吧。但这还能算是正常的兴衰。自王道士之后就真是劫难了。这也该是命运吧。(但愿没开放的窟里还锁着保存完好的精品吧) 压根儿没见最好,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仓央嘉措 这个失败的喇嘛,整的这情诗。到很合我的心情。来之前看过一本书,画画的人写的。说是从在国外带回高仿真的唐宋精品画作(下真迹一等),观看时“光芒自历史深处照射而来”还说“有位前卫油画家看罢,无言以对,说他接受了一次爱国教育”。看来在这里的失望,还要害我满世间去找真迹看。真是“没见最好”,真是“不熟也好”。 石窟门口,艳阳高照,树影婆娑。菲菲“啊--”地叫着冲出,我向前一看,一棵大桑树,结满了深紫色的桑椹。她双手抓下就轮番往口里塞!扭头见我愣在一边,“快来帮我摘上面的呀!”。生活本该就是明朗、有滋味的,还在黑暗石窟里不出来,岂不是自寻烦恼。 D36 早起,先用牛肉面充实一下肚子,再去敦煌博物馆,补习一下这西北的历史。今天要去的地方是酒泉。在2100年前,这里都是匈奴的地盘。河西走廊南面高耸的祁连山,这“祁连”就是现在少有流传的匈奴语,意思是“天”。在他们心目中,这祁连山就是天山。要在这2、3天的车程里弄清这“古来征战地”的历史,和这历史中的浓烈饱满的文字。对我而言,比登天还难。本来也没读几本这“历史”和“文化”的书,读过的还一知半解,更要命的是过目即忘。往这一路走过,就得象个“文化瘪三”无知而无畏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愈发庆幸遇到菲菲了。刚到敦煌,她就一头扎进书店。又是翻画册,又是找书。还没到酒泉就开始缅怀“骠骑将军”霍去病了,再过去就是“大唐盛世”的长安,肯定是诗如泉涌。我那支离破碎的一点唐诗宋词,这一路颠过去,怕也会烟消云散吧。好在还能"见贤思齐”。在我还记得的“失我祁连山,使我六蓄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匈奴歌谣,菲菲也能脱口而出,还是让我有些暗暗称奇。 11点由敦煌出发,下午4点到“瓜洲”安西----疏勒河边的绿洲。吃牛羊肉的中餐前,让老板买来西瓜。没绅士也没淑女,三两下就只剩瓜皮。老板还说本地瓜还没上市:“那还要好吃咧!”,荒漠中的绿色生命一定是倔犟顽强而得来不易的,哪能再去挑剔呢。 8点,嘉峪关。灰蒙蒙的黄昏中簇新的城楼立在铁栅栏外。这哪里是栉风沐雨、金戈铁马的嘉峪雄关呢? 9点,暮云四合,抵达酒泉。身处其中,就会忘记戈壁、风尘。 D37 水箱又出问题。
和菲菲一起去“酒泉遗址”,她满怀崇敬去瞻拜。我也不好泼冷水。这酒泉,除了十字路口有座孤零零的古城楼,这里已是一座新城,和国内任何一座小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我对在这里的“遗址”不抱希望。 有一眼脏兮兮的泉,树一凉亭,立一石碑 。四周的视觉环境让“气吞万里如虎”的大汉雄风荡然无存 。亭后有一组群雕,是想表现凯旋的“霍家军”的飒飒英姿。但他们的面部神情和动态设计如果换身行头就和以前的练钢工人不相上下。好在不抱希望,也就没什么好失望的。菲菲一脸喜滋滋,没去问她,想必是有收获的。 2:30出发,如果顺利,就直接去兰州。 车窗右边,祁连山上的雪在太阳下闪着光。张掖、武威一路走过。阳光在身后慢慢 熄灭。就象逝去的远古岁月。窗外漆黑的原野,曾经有枕戈待旦的营盘,既有“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迈,也有“单于夜遁逃”的惶恐。 午夜2点,到达兰州。 D38 中午出发,上高速公路。 从拉萨出来,车就没洗过,过敦煌时就冲进了泥坑,整个车身全是泥。当时我见眼前一黑就低头躲在椅后,幸免罹难。菲菲没有我敏捷的身手,满脸和衣服都是泥,惨遭玷污。现在的车行驶在路上就有极高的回头率。好在这西北民风淳朴,投来的眼光都是乐呵呵的。 在甘陕交界的山路上,车堵成了长龙。又有车祸。就在“宝鸡66KM 西安226KM”的路牌附近,气罐车的气罐从车上脱落。昨夜已发生了,今早发现漏气,就禁止通行,要等抽空气罐后才能放行。天色也暗下来,就地埋锅造饭,煮米粉,还买来手杆面、啤酒。看得周围人啧啧称奇,我们这架势连同这泥塑的车成了别人DX、DV的目标。 2点多,进西安城。 D39 睡了个懒觉,吃过早点。 去碑林沾点文气。但清静不得,国内哪个“景点”不是人满为患呢。就进去认几个字,好歹是千百年来的真迹,不再去想些"大唐盛世”、“万方来朝”;更不用劳神“六王毕,四海一 ”。这类文人雅事照例是菲菲提出的。我每到一个地方念念不忘的就“吃喝”二字,并总是试图去找最具当地特色的。记得01年翻越秦岭,来到西安,朋友的朋友出面接风,按我的口味摆了一满桌陕北土菜、两瓶太白酒。不多时,盘见底、酒杯干;酒足菜饱之后还要尝"窝窝”。只看得这西北汉子瞠目结舌。过后听到转告而来的评价:你们武汉人上了桌就象俺们安塞人打腰鼓。到午饭时间,我就跟菲菲提出要去找这么个吃的地方,一拍即合。转车再转车,换“麻木”再找,不光“陕北土菜”的影子也没找到,还由于过了午饭时间餐馆都午休!安塞腰鼓不能打,就随便凑合一下吧。 到了晚上,“文人雅士”向我提出要去听秦腔。又是一拍即合。我不光想听秦腔,信天游也想听。坐在“麻木”上还想着《活着》里面的葛优 :在皮影前,高亢竭力地吼那么几下,头颈的血管暴突突的。那声音、那形象一直忘不了。聪明人的提议就是“深入人心”,怎么我就没想到呢?当时就想夸她几句,又担心会害她以后不谦虚,就忍住没说。第一家,不行。一帮票友在那玩,台上有个胖女人在唱,声音通过扬声器出来有些类似破锣。第二、第三家都没有什么人,都说,坐一下马上就唱。但没有接待的起码礼数和热情。第四家就很火红,也够热情:刚一落座,就围上三、四个大姐,不由分说就摆上来一桌点心零食还有啤酒。下岗女工做服务员就是勤快!我只记得感慨,又忘记夸奖别人。几个大姐和我们围坐一桌:随便吃,不要钱!我还没感慨完民风豪爽直追汉唐..."冰雪聪明”的菲菲提了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那你们怎么收费呢?“带头大姐”说:就只需给我们几个姐妹打赏钱,每人50。‘哦-----原来如此!”拍案而起,大骂“无耻!”这是小说。我们双目对望后,一同起身,同时离去。这种默契是行走江湖的基本条件。 高亢苍凉的秦腔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花腔”,“文人雅士”也消受不起;这帮大姐上阵,我也消受不起。唉,忘了问一下有没有年轻的米脂婆姨。离开很远还没闹明白:我带个如花似玉小妹来,还要这么地给搅和一下。莫非她们把菲菲当成了男的?也许真的是男的?!!哎...今天过得不太顺。 D40 西安----河南----武汉
河南的一场雨,冲掉了车上的泥浆。车显出了本来的摸样。要到家了,晚风从窗外吹进来。不似往常这个季节那样的燥热,有些凉爽。踩油门的脚丝毫没松,但心里有难舍的感伤在蔓延。再远的旅程也有终点,明天是新的开始。我们今天这么赶路不就是要赶上明天球队的比赛么。早些睡吧,我知道以后的我会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