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十一太白
我的游记 缘起:游记的开始 曾经问过登山人:为什么要登山。登山人回答:因为我在这里,山在那里。 三十日晚学校空落、冷清,同学几个一起扎堆看电影《天下无贼》婉如春节将至,窗外雨声哩哩。不禁想起返家的我坐在车窗边,伴随着火车的轰隆声与秦岭擦肩而过,思绪早已飞向那窗外的远山、夕阳、小桥、流水、人家…… (D1)清晨雨哗啦啦的下着,我爬出了温暖的被窝,扛起了沉重的登山背包踏上了秦岭之旅——穿越太白山。八点半我到达针叶林山友社,已有不少驴友率先抵达,一个个都精神抖擞,身边放着的是30到40斤不等的登山包(50L—75L)我的包也在32斤左右。九点半我们一行离开针叶林,一路上大家相互认识,六名清晨才下火车的(CQ、aski、yiyi、Sleepy、崔林、查理)北京邮电学院师生,一名重庆的驴友(天天)与我们八位西安登山爱好者(瓷豆、stone、自在猫、洛洛、佟强、领队雷鸟与我—小白)外加三名厚畛子背夫。(大呼呦,李海良)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因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运动才走到一块,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关爱。汽车一路开进秦岭深处,此时我们已能清楚的了解大雨,滑坡对道路的损坏。下午2时前方路断我们开始陡步前进,一段漫长、单调的柏油路段(12公里)。远处太白山藏匿于云雾之中,若隐若现,路旁的石头河从郡山间奔泻而出。下午4时顺到到达鹦鸽,进山前我给家人打了最后一个电话。这时我们遇上一行4人的自行车穿越秦岭(目的地汉中),在这种天气自行车越野相当危险,他们是西工大老师我们祝福他们此行安全,目视着他们潇洒的身影消失在云雾中忽地想起李白名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啊,走在哪里都是走在路上,睡在哪里都是睡在黑夜,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人是最可爱的人。终于我们进山了穿行于清新的野花、灌木之间,空气都是甜的。山间鸟声啾啾,回头望去鹦鸽小镇在大山的怀抱中是那么淡漠、古老。然而路沉却变得越来越糟,有些地方必须用砍刀开道而另一些必须用树枝铺路才能前行,天天穿着旅游鞋一脚踩进淤泥直接拔出来是赤脚,大家都十分狼狈,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出来。傍晚我们走上山脊,坡上成片灿黄的玉米地蔚为大观,仿佛我又回到了灞水河畔走在那熟悉的田米地中。连日的雨水使路途如此艰难,大伙的登山鞋大半湿了,冲锋衣中裹挟着雨水与汗水浸透全身,山间的大风更加速体热的流失。我们只能不停地走,栉风沐雨。慢慢夜幕降临,若在平日我一定此日坐在食堂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而现在黑夜代表的是危险,大家打开头灯跟着向导,注视脚下的坎坷努力前进,三步一滑五步一摔恨不能手脚并用爬上如此湿滑的泥路。终于于晚上九时我们登上一号宿营地下白云(1300m),大家生起了篝火,而我因为经验不足犯下了严重错误,未在第一时间换上干燥内衣导致失温。当我还未察觉间,蚀骨的寒迎面袭来。大家一边臆想回去要买更高端的户外装备“武装”自己再不让身体受罪了一边开灶做饭。有钱了用好的装备换身体,没钱的用好的身体换装备。一阵胃抽搐米饭涌上喉头,朋友们又让我吃了柔和的面条但仍就很快吐出。那个晚上,当驴子的第一晚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煎熬,极端的疲劳使我感到前途渺茫,那晚上曾经飞驰的双腿已无法承受我身体、心里的重负。我在昏昏沉沉中睡去。 (D2)清晨(10•3)我被饿醒。经过前一天的洗礼,大家都更加现实,更加坚定。吃过早饭,背上那像铁皮条般沉重的登山包9点40整装出发。一切已经开始,不会停止。身体度过幼驴阶段,只有更积极前面对高山一如面对生活。山间空气郁塞,路上老树盘根拱起于山道间,地势时起时伏,我们于10:50顺利到达上白云。遇见一北京户外队因为身体不适集体下撤,我们带着他们未完成的梦想继续前行。一路上我们掠过骆驼寺(11:45,1900m),歇大殿(12:45,2170m),遇广东队剩2人继续前行。路旁参天古木少了,核桃树、粟树、忍冬、箭竹穿插其间,秋季的太白灿然红叶,浓浓秋色。我们冲过山间乱石,划过路旁溪流过斗母宫(下午:5:50,2848m)。一路小跑于6:25到达平安寺(2700m)。换上防寒衣裤,大家忙着安营扎寨这儿会聚着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的驴子,很晚了河南的驴友也长途奔袭陆续赶到。躲在帐篷里点上气灯,架好炉火煮着鸡蛋面喝着热腾腾的清茶,气氛温馨、安适,没有了竞争炫耀,雕虫小技,心理曲折,口舌是非……一切只有互助只为生存寺内北京绿野队围坐篝火,欢声笑语。帐外下着寒气,在嘈杂中我安然睡去。 (D3)清晨起来,天空依然晴朗云海熬游、驰骋于谷中太白全景第一次展现在我眼前,它是如此壮阔糙枥,走马川行云间。巍峨莽莽入蓝天。今天是我们此行最艰苦的的一日。开始翻越“五上五下”即五座山头,山间乱石嶙峋,水声潺潺,好不容易登上一座山头转眼间又走下陡坡,不过能从那云多角度远 太白山脉也是心慰,背包深深的压迫着双肩,大口喘气一路走来,朋友形容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翻“五上五下”,户外倡导亲历体验其间的痛苦与欢乐只有自己也上路了才能体会到,道路显的异常遥远艰巨,中午12:45到达明星寺,大家赶紧补充能量,我的肚里灌了一大拉子面条与甜美的山泉,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心里咕嘟到:水还是背着好,接着又是漫无尽头的上上下下,走的我们一个个歪歪斜斜,终于下午3:00到达放养寺走出了“五上五下”,大家笑到:幸好不是七上八下。放养寺(2915 m)立于一段绝壁山崖间背依古木森林的太白江松林 我们翻越的太白北麓。片刻休息后我们走进江松林,松林依山势排列,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生长于四季冰川上,不能不说是奇迹,我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树木能成片的覆盖这千里山梁,扎深于万年冰碛石中,它们纹理通直。光泽美丽,针叶黄白带微红不屈不挠昂扬向上,后来我才知道红松是高山唯一受干湿影响而不变形的良才佳品。太白山梁,你绵延划分祖国的南北阻隔北方寒潮让南国风光无限,我行走在你裸露的脊背上抚摸着你年老的伤痕,我在你面前如此渺小!天地间宁静如在太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按着自己的速度走着,想着,生活如此浮躁,人们如此烦恼。拥挤的城市更加荒昧。无知的人群更加嚣张,我曾轻视过,埋怨过,也动心过,然而大自然好像早已预见留给我们的是沧海桑田与睥睨天下的霸气,与太白红松相比我不知自己是不是“可造之材”历经三蒸三焙却始终挺立其间。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走行在锋利、硕大的冰川间心平气和,腿不累了,气不喘了。休息片刻默默注视莽莽苍山,喝上一口山泉,继续上路。晚上6:40到达文公庙(3200m)泪水不自觉的流下太难了,走过体力的极限。没有留下一幅照片,太白山最美的场景。只存于脑际。天天过来递给我五块巧克力。一路上没有不断的热量补充我走不上来。背夫已帮我们搭上帐篷,然会又返回接应上不来的人,很晚还有人陆续上来,夜晚繁星满天。 (D4)清晨(10•5)帐外一阵嘈杂。起来看时天际一片深红。大地一派深沉,寒风刺骨去却是幽静,四周除了快门,此起彼伏的响动,了无杂声,大家都在等侯日出。上午11时我们到达高山湖大海爷(3590 m),太阳无比温暖,大家也“腐败”一次搬出最好的东东享受一番,浓香的红茶、铁观音、滚滚的羊肉泡、麻辣烫,高乐高轮番上阵,吃着面包、月饼、香肠……不亦乐乎。中午1:30大家一齐登顶拔仙台(3767.2m),站在上面俯瞰群山千里无人烟而我们却从里面走上来,站在上面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有的是对大山的敬畏。而后我们顺着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一路下降,两旁山梁怪石嶙峋。2002年上海青年华峥嵘在大雾天走上此梁在也没下来。走下冰川进入草甸,其间风光旖旎,鸟声悦耳,一路个我们消消停停,玩玩耍耍,地势一片开阔,平坦晚间我们到达药王庙(3100m)山间农民为我们备好了饭菜,点上篝火,烘上衣物,吃着热气腾腾的米饭,煮着清茶,甘泉(经草甸过滤的泉水,十分甜美),大家萍水相逢却在此欢聚一场…… (D5)清晨又下起雨(雨从半夜至清晨),我们一大早就开始赶路,顺着南坡一路向下,坡度很陡,路途湿滑但我们下的很轻快,过石海蹦石头,不少同伴腿子打软,膝盖发痛。下午1:15到达三河宫(1800 m)走上了旅游路途,顺着水流到达铁甲树终于又看见了公路,遇上了等候的摩托队。3:10我们坐上摩托到达厚畛子(1400 m)完成此次穿越,在厚畛子畅快吃喝。向着太白山投去深情的一瞥 ,我们淡然离去,顺着黑河走上108 国道。 车窗外是城市夜晚的浮华,一抹抹的灯晕染红了天空。空气里只有汽车急速的奔驰声与同伴的鼻吸,我不知道佟大哥是着何等毅力走出太白;重负的西风。CQ崔林是如何晃晃荡荡完成此行。纤弱的sleepy,腿伤的穗子玩得开心么?呵呵,听说瓷豆姐还是挺黑。洛洛,猫哥一路上真是会享受啊。天天最后还是飞了一把,回去后还告诉我喝滋补老鸭汤了,雷鸟又要准备新的旅程,而我也继续努力学习。各位保重! (文中海拔高度均为猫哥测) (时间以我到达为准)
陈灿 2005年10月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