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05|回复: 11

户外救援参考资料汇聚贴

[复制链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6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徒手治病八法


来源:网络搜集
一、指压少商穴治呃逆:呃逆发作时,指压少商穴即可自制。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一分处。患者可以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至一分钟,呃逆可止。?

  二、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因小恙引起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止呕。内关穴在掌后(掌面方向) 二寸处尺桡骨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一分钟即止呕吐。?

  三、捏脚后跟止鼻子流血:鼻子出血时,马上以拇指和食指捏患者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随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捏左足跟,当可止血。?

  四、指压太阳穴止头痛:一般头痛,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五、按揉足三里穴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拇指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三至五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至消失。

  六、掐中指甲根缓解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时,旁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受,便可一压一放,坚持三至五分钟症状便可缓解。?

  七、捏压虎口治晕厥:晕厥即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此时,他人可用拇指与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捏压十余下时,一般可以苏醒。?

  八、点压天枢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一分钟左右,就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压,即可排便。

[此帖子已被 向日葵 在 2009-4-6 17:29:44 编辑过]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进户外——山野须知二十条

1、户外运动不同于景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不完善;需要个人行前自我要求锻炼,定期检查健康并保持良好体能状态。

2、必备的装备如保暖御寒衣物、雨具、饮用水、粮食、头灯等不可短缺。

3、请跟随有经验及有责任感的户外领队同行;刚开始参加活动,建议选择正规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予体验,积累知识、技能及经验后再相约同行。

4、请勿穿着新购或不合脚的登山、徒步鞋参加活动,建议行前自我磨合鞋与脚并出发前一周修剪脚趾甲。

5、活动队伍不可拉长,随时留意保持前后呼应,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易发生意外。

6、迷路时应折回原路,切勿惊慌或沿溪下行(降),设法寻找庇身所,静待救援。请保持体力,平稳情绪,互相安抚。

7、在雷暴雨季或台风多发季节,请随时关注气象预报变化信息。

8、活动前请进行必要的运动暖身操,活动的前30分钟步伐不宜太大;待全身暖身适应呼吸畅顺后,以适合自己的平均速度节凑行走。

9、行军途中应注意身体狀況,若有不舒服,请立即告知领队或较有经验之伙伴,切莫抱有勉強或不好意思拖累的心态。

10、应理智评估自己的户外活动能力,不要尝试做超过自己能力与知识的決定与行为,通过困难地形时如感觉没有安全把握,应请领队与协作人员及周围同伴相助通过。

11、勤于思考,同样可以达成目标,请用最安全的办法来实施完成。

12、请小心用火,严禁乱丢烟蒂,避免导致森林火灾。

13、山永远在那里,而且它绝对是留給有下工夫的人去亲近与交流;平时请多阅读相关户外书籍,随时吸收户外新知。

14、注意环境保护,垃圾废物务必带下山并妥善处理,实际践行踏过无痕(Leave No Trace)的理念与原则。

15、将活动计划行程,告知家人及有经验处理山野意外的留守人员。

16、遇有意外发生,请保持冷静,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尽快脱离险境并设法与警察部门及留守人员联系,静待救援。

17、个人特殊药物及资料救生卡,请务必携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8、保护自身安全健康,避免运动过量引至运动伤害;尤其是膝盖、脚踝及腰椎。

19、活动结束,请做放松调整操;恢复饮食,碱性食谱,更利恢复。

20、活动总结,必不可少;个人行走的路程、时间、身体状况、知识技能等归纳记录,找出个人不会累的行走节凑。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运动中 中暑的处理

来源:新浪网
中暑的表现:

  1、先兆中暑:头昏、口渴、疲乏、胸闷。

  2、轻症中暑: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增快。

  3、重症中暑:循环衰竭型:以眩晕昏到、冷汗血压偏低为主。痉挛型:四肢骨骼肌痛性痉挛伴有明显失水。日射病: 剧烈头痛、头昏、呕吐甚至昏迷、惊厥。高热型:以高热、神志、模糊、瞻望为主。上述四型可混合出现。

  中暑的救护:

  1、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
走进古村落触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 走进地下铁赏独特风景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安静休息。

  2、仅有先兆表现或轻型者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口服人丹、十滴水等。疑有循环衰竭者,酌情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3、痉挛型者 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也可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

  4、循环衰竭者 从速补液扩容,纠正循环衰竭。

  5、高热型者:迅速降温:用风扇、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至皮肤发红,头、颈、掖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也可将患者头部外浸在4度的水中,并不断按摩四肢皮肤有抽搐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日射病(中暑)的应急处理

  [症状与识别法]

  在高温高湿的 气候跑步或走路时,由于体热散发不佳,引起高热而昏倒。特别是穿着整齐 而透气不良的衣服时,或在饮酒或出汗之后,或是疲劳时,容易引起中暑。

  在炎热的天气运动时,要脱衣服,使汗液易于蒸发,疲劳时或饮酒后不要做体育活动,是预防中暑的要诀。

  中暑后,人不爱说话,走路常摇晃。患者常有闲汗,脸色鲜红,皮肤于燥。身体火样灼热,脉搏加快,1分钟 120次以上。肛温可升至40摄氏度以上。若有长时间持续昏迷,剧烈抽痉,或大量吐出胆汁样液体时,则病情危重,必须认真进行抢救。

  并要注意下列数点:

  1.夏天,在运动或行走中昏倒, 首先要考虑是中暑,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2.让病人躺下,脱去衣服。运送时,不可让病人勉强步行。

  3.可泼水、扇风或擦酒精,以降体温。肛温降至 38度时,降温措施应 暂停。

  4.昏迷或持续呕吐时,以取侧卧位为宜。持续抽痉时,也要取侧卧位,以防窒息。

  5.一般不要忙于运送,要请当地熟悉中暑病的医生会诊,可先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症状缓解再稳妥运送。
  6.即使一时苏醒过来,也不能掉以轻心。应予以住院,进行充分给氧 检查心、肝、肾以及脑电图等。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几种关于在野外如何寻找方向和路径的简易方法

当我们在山野里步行,想要到达目的地时,通常都有最简便的正确路径存在,同时也有迷路时能够安全脱逃的路径存在。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找出这些安全又便捷的路径才是上策。

  想要培养寻找正确路径的方法不外是靠经验。如果在较明显的山路步行。可以循着明显的足迹或路标而到达目的地。可是,像此种常规的路径一旦被浓雾笼罩,或到了夜晚,就容易迷路。这时候,凭着经验所培养的寻路技巧就能派上用场。

  寻找正常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利用周遭环境探测方位

  如果你独自一人在森林中,手上有地图,却忘了带指南针,有人能看出方位吗?

  小学时代老师即教过太阳的东升西落的常识,从太阳的位置,可大致知道方向。但若太阳被云团遮住或下雨之时,该怎样判断呢?

  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太阳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利用星宿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a),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d)。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b),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

  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用影子更准确。

  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使用指南针,可使地图和实际地形的方位一致,探知现在你所在的地点和寻找的目的地的方位。

  指南针务必水平地拿着,而且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米,高压线55米,汽车和飞机20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米。

  利用指南针探知现在所在位置的步骤:

  ①使实际地形和地图方向一致。

  ②在地图上找出二个可看出的目标物。

  ③将指南针的进行线(或长边)朝向其中的一个目标物

  ④找到圆圈配合箭号和指针(北)相吻合。

  ⑤不改变圆圈的方向将其放在地图的北方位置。

  ⑥指南针的长边之尖端吻合地图上的目标物。

  ⑦当圆圈的箭号和磁北线延线画一条直线。

  ⑧针对另一目标依照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条线的交错处即是现在所在位置。

  用指南针探知前进的方向

  ①使连结现在位置和目的地的直线吻合指南针的进行线(长边)。

  ②圆圈的箭号和磁北线平行(箭号在地图的上边部分)。

  ③将指南针从地图上拿开,拿在身体前面。

  ④扭转身体直到箭头和指针重叠。

  ⑤再重叠进行线的方向此即等于地图的目标方向。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路后的自救

迷路后的自救
每年都有不少的野游者、猎人、渔民或其他旅游者被困在没有标记的森林小径或偏远的运输道上,变得茫然无措。他们迷路了。
  通常,人们迷路是因为不能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同一些确知的因素,包括自然的或其他的,联系在一起并用作向导。同时,还因为缺乏观察力和较系统的离开与返回预定基地(如小径、道路、河流、高压线、溪水或湖泊等)的野游知识。出游时只是把一个特殊点(如帐蓬、猎人小屋、小屋、小船、汽车等)记在心上,这些往往便是造成人们有时会迷路的部分原因。
  这里的内容是介绍一些直接的、依靠步行的、非专业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求生者或迷路者确定方向更容易、更快速,它会把他们带至离目的地最近的地方,使用这些方法,即使您没有指南针、地图,不具有天文地理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确定自己所处的方位。
怎样避免迷路
  除非选择了固定的目标作为向导,否则,人们是会迷路的,因为弯曲的道路、茂密的森林、遥远的距离会遮住目的地。为此,您须记住以下避免迷路的方法:
  ·你必须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确定方向。在你离开自己的帐蓬、汽车、独木桥、小船等物之前,要仔细观察周围地形,尽可能远地目测一下这一地区,确定左右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如山峰、绝壁、寺庙、大树等。
  ·出发前要对你营地周围那些突出的目标有个清楚的记忆,以使在你返回时,能用这些目标作向导。
  ·当你离开一条道路,一条小溪,一条小径,一条河流,一个山峰或一座寺庙时,要记住是从哪一边离开的,把这些作为基本路线。
  ·记住来时与返回时你经过了多少溪流,旅途经过了多少山峰,多少叉道。将自己走过的路画一个线路图。
迷路后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地域,并难以找到返回自己营地的道路,此时不要说自己迷了路,至少现在不是你也许就是几分钟内的迷惑。

  ·如怀疑自己迷了路,应该立即停下来估计一下情况,盲目地继续前进,处境会更糟。不要惊慌,请坐下来,放松一下。做做深呼吸,抽一支烟,嚼块口香糖,仔细回忆一下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它地理特征,以追寻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静静地坐上几分钟。

  ·当野游者刚发现他难以确定自己的方位时,一般情况下他并未走多远,不会找不到路。麻烦的是大多数迷路者继续盲目前进,在森林中乱窜乱钻,使自己的处境更糟,一些迷路者甚至完全走出了搜寻地区的范围。
 
  ·如有维生袋(能容纳整个人的防水塑料袋),或其它维生装备,可留在原地等待雨过天晴,如没有维生袋装备,切不可留在原地,应迅速离开。

  ·如带着地图,查看有没有危险地带。例如,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山崖,应该绕道而行。

  ·溪涧流向显示下山的路线,但不要贴近溪涧而行,因为山上流水浸蚀河道的力量很强,河岸都非常陡峭。所以,应该循水声沿溪流下山。

  ·下山时留意有没有农舍或其它可避风雨的地方,小径附近通常都可找到藏身之所。
  ·别走近长着浅绿、穗状草丛的洼地,那里很可能是沼泽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登山注意事项


来源:论坛 夏天不是一个适合登山的季节,由于夏天艳阳高照,气温又特别高,同时夏天的雨水亦特别多;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各登山者的表现。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登山者个人的体能表现。笔者在这里不是说夏天不宜登山,只是希望各位登山爱好者,在出发前考虑以上各点,而选择合适的登山路线,从而减少登山界的见报率。

  衣服的选择

  正如笔者在去年曾说到的登山衣服一样,夏天时要避免太阳直接晒伤皮肤,吸汗而快干的物料最为适合登山使用。颜色鲜明的衣服,可以反射阳光,从而减少身体的热度。

  夏天的两大杀手

  炎夏登山,可以享受登山乐趣,更可以锻炼体能。但不得不小心夏天登山的两大杀手,分别是中暑及热衰竭。正如多年前死因庭曾作出的指引,要懂得分别中暑及热衰竭的表征。由于两大意外杀手的处理方法都不同,而分别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讨厌的骤雨

  正如政府的宣传口号一样,夏天是雨水的季节,在五、六月份,整个月都差不多下着雨,而踏入七月份后,天文台的天气预测更时常是有零散骤雨。而这样的零散骤雨,登山者感觉有如烧热了的锅,再加入冷水,这种的感觉真是不好受。整个七月份的骤雨都是大骤雨,如在登山途中遇着这大骤雨,有时候不知如何是好,因为穿上雨衣的话,汗水会令衣服湿掉,如果不穿上雨衣,大雨又会令衣服湿掉。最难受的是大骤雨过后,衣服被弄湿了,同时又要继续上路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把雨伞在手,便可以不用穿雨衣同时又不会弄湿衣服了。
  少少的一把雨伞,可以在炎夏中给你不少方便,烈日当空可以挡太阳,大骤雨亦可挡挡雨水,如遇到不幸的意外事故,亦可帮伤者挡挡太阳。

  路线的选择

  要有效的减少意外发生,就要由登山路线入手。一条设计良好的登山路线,要有明确的撤退路线,同时沿途最好有补给及通讯站。而路线的长短及上落的幅度,就要视乎各队员的体能而定。除了这些因素外,夏天亦要加入两点考虑因素。1. 就是沿途的水源问题。有一部份的登山者认为,现时野外的水源太污染了,不适而饮用。笔者在这里不是介绍各位,饮用野外的水源;而是在炎炎夏日里,用冰凉的山溪水,洗洗脸及手,可以令你暑气全消,从而减少中暑的危机。2. 选择的登山路径,是否需要长时间的曝晒。长时间的曝晒,会令人失去水份及盐分,而抽筋及中暑的危机就会更加大。要令夏天时登山更加舒适,所选择的路线适宜间中有林荫,同时在分格一段合适时间内会路经溪涧。
  设计合适的登山路线,对于参加登山的各人也有好处,可能一些登山者是倍徊在中暑的边缘,由于清凉的溪水,会令他立即苏醒过来,减少意外的发生。

  过份高估自己

  记不记得在年多前,又是在夏天尾的季节,有一些参加毅行者的人仕,由于需要操练登山体能,在烈日当空的环境下强行操练,结果就是其中一人中暑,同时更不幸的是失救而死亡。
  从这事故中,各位可以得出一个教训,体能锻炼如视乎各人身体素质而定,不要强迫身体去做一些过量运动。体能训练是须要循序渐进,同时须要假以时日,才可以到达颠峰状态。意外中的伤者固然是可怜,但请各位也为拯救者着想。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4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03
发表于 2009-4-6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此帖子已被 嘀嘀叭叭 在 2009-4-6 18:06:21 编辑过]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 中国业余无线电台呼号“BG6QDM” 湖北省户外志愿者救援联盟 [url=http://t.sina.com.cn/1710366625?s=6uyXnP][/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岩壁攀登技术

攀登保护: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磨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的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上方保护: 

  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下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是难于制止坠落的。 

  下方保护: 

  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是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是领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护方法,实用性较大,而且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保护方法。但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而且发生坠落时,坠落距离大,冲击力强,因此一般由技术熟练者使用。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早期鉴别脱水并预防脱水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 陈世益
在炎热的气候里从事体力劳动、行走、体育运动都会大量出汗,散发体温。虽然出汗是生理调节,但大量出汗而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影响健康。轻者产生口渴、尿少、疲 劳、肌肉抽筋,严重者发生中暑,高温、甚至危及生命。此类事件在从事户外活动的工人、运动员、肥胖者、年老体弱和疲劳者、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更容易发生。夏季长时间的室内活动,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即使在空调条件下,人体通过蒸发、呼吸、排尿、空调抽湿等非显性出汗方式也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疲劳、口渴等脱水征象。

  早期“识别脱水”并“预防脱水”是炎热气候条件下至关重要的自我保健问题。“口渴感”固然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脱水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其实“口渴”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在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脱水进一步发展,症状加重,还可以表现为情绪烦燥、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或劳动动作协调能力减退等,易造成运动伤害。当脱水达到以上状态时,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和细胞已经饥渴,也就是现代运动医学经常提及的“体渴”。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中暑或休克等热病。

  因此,“预防脱水”,首先应该重视脱水的早期症状。其次,对易患人群,对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从事劳动、运动、活动的人,应预先给予补充液体。视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随时追加补液量。最新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有必要对运动员在运动前、中、后分别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这个补液原则也适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研究发现,当体液丢失达到1%时,运动成绩下降、热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恢复减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当体液丢失达到2%时,运动成绩下降30%,可能出现热病和运动损伤。为防止脱水对生理机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学生体育课往往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较为符合人体的生理原则。

  如何确定丢失的体液量?如何补充丢失的体液?一般采用称体重的方法,即运动前与运动后分别称量体重,体重的差数即为运动中丢失的汗液量。补液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补充至少1500ml(1.5升)液体,才能纠正脱水。以经验推论,每1小时篮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9~1.6升,每1小时足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6~2.42升,自 行车每小时汗液丢失也可达0.62~1.25升。以丢失量的1.5倍补充体液,才能达到有效纠正脱 水的目的。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 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什么是最理想的补液代用品?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为预防和纠正脱水,补液中必须含有两种成分:适量的电解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首先是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不少人有此经验,饮用清水后大量出汗,仍然觉得身体疲劳、思睡、食欲差等。而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体渴”并未纠正。运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因为,过高的糖份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并且造成胃部不适。

  而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运动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代用品,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刺激饮用,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佳得乐运动饮料。每年由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所出资,组织全世界优秀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和营养学家集聚在一起,专门讨论研究运动饮料中的糖与电解质的浓度与运动生理的关系,研究运动饮料与补充体液有效性的关系,部分观点作为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官方立场发表公告。我国也有学者参加这方面的研究与会议。根据现有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运动饮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论述,我们强调:在炎热天气里运动易导致脱水和热疾病。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导致出汗的活动,都须注意补液,以保障健康。运动前、中、后尽可能饮用足够的液体。尽量选择含有适量糖份与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4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03
发表于 2009-4-6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电:户外运动通讯的生命线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 中国业余无线电台呼号“BG6QDM” 湖北省户外志愿者救援联盟 [url=http://t.sina.com.cn/1710366625?s=6uyXnP][/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882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3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6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嘀叭版主的资料。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人办有心事~~!
等待等待---在等待QQ:562528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4 05:55 , Processed in 0.0801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