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爬子是什么:“草爬子”学名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草爬子长什么样子: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1.硬蜱 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 2.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
草爬子的生活习性: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图片)、若虫和成虫四期。幼虫和若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但幼虫只有3对足,若虫无生殖孔。从卵到成蜱的时间,因蜱的种类、血食情况、温度和湿度而不同,一般为几个月至1~3年. 每年一进入雨季,它便开始频繁活动,尤其在小兴安岭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两个林带,气候适宜,雨量适中,是非常适合草爬子的生长。 草爬子有哪些危害:是野生禽兽体表多见的吸血虫,虽无翅不会飞,但在草木间爬行迅速。栖息于户外、草地、森林等,常在白天侵袭人体,没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钻入人体若不及时取出,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而且它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如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等。蜱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草爬子如何防治:1.环境防制 草原地区采取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在林区使用烟雾剂灭蜱。杀虫剂中加入蜱的性外激素与聚集激素可诱蜱而提高杀灭效果。 3.生物防制 白僵菌、绿僵菌及烟曲霉菌等对蜱有致死作用。跳小蜂产卵于蜱体内,待发育为成虫致使蜱死亡。 4.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草爬子伤人案例:草爬子一月“叮晕”百余人 入夏以来,很多人在漂流、爬山时遭到草爬子的袭击导致中毒。据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统计,近一个月来,该中心接诊了近百名被草爬子咬伤的患者,其中一半以上出现中毒症状。 高三毕业生小李到哈尔滨市某景区爬山游玩,突然被一只草爬子叮住面部,小李以为是一般的飞虫就用手一拍,继续爬山游玩。 回到家的第3天,小李的面部出现红肿并伴有发烧症状,家人立即将小李送到医院救治,医生诊断为面部钻进草爬子导致中毒反应。据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李晓峰提醒,草爬子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人体内,它身体内含有有毒物质,在人体潜藏一定时间后,毒素就会在人体内挥发。市民在爬山、漂流时,特别是老人、儿童等肌体抵抗力低的人应尽量穿半长袖的上衣,被不明飞虫叮咬后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减少中毒的发生几率。 [此帖子已被 维他命 在 2009-8-12 19:16:5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