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_msgfont"><strong><font size="5">三十一、其它装备的选择 <br/><br/>除了上述的必要装备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装备,如: <br/><br/>1、头灯(必备。很方便地让你双手腾出来) <br/>2、手电(选择。作为备用的照明) <br/>3、打火机(必备。最好是防风,应急时可照明) <br/>4、防水火柴(选择。应急之用) <br/>5、溯溪鞋或沙滩鞋(选择。可当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br/>6、帽子(必备。夏天遮阳避暑,冬天) <br/>7、手套(必备。抓绒手套等,既保暖,又能防护手) <br/>8、眼镜(选择。功能是遮阳、防紫外线) <br/>9、腰包或挎包(选择。随身放小物品) <br/>10、帐篷地席(选择。保护你的帐篷底面,免受磨损) <br/>11、炉头(必备。三餐指望它了) <br/>12、气罐(必备。配合炉头使用,注意携带安全) <br/>13、套锅(必备。都知道干什么用) <br/>14、小钢杯(选择。喝什么都可以,早上还可作为洗漱杯) <br/>15、水壶(必备。除充当水具外,晚上还可当热水袋) <br/>16、水袋(选择。野外穿越时比较实用) <br/>17、净水药片(选择。携带方便,净水效果一般,但可满足要求) <br/>18、对讲机(选择。团队活动中非常实用的装备) <br/>19、GPS(选择。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定位、定线路) <br/>20、求生哨(选择。携带方便,也可作为团队联系方法之一) <br/>21、背包雨罩(必备。不仅可以防水,长途的话,是防尘的理想工具) <br/>22、地图(选择。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都用得着的工具,领队必备) <br/>23、小快挂(选择。在背包上随便挂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 <br/>24、指南针(必备。野外辨别方向的有效装备) <br/>25、组合刀具(必备。有各种用途) <br/>26、户外手表(选择。可以测海拔、气温、气压、带电子罗盘等功能) <br/>27、头巾(选择。即可擦汗,又可御寒) <br/>28、防水袋(选择。保护你的衣物) <br/><br/>上述装备有多种品牌和式样,可根据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去选择。<br/><br/><br/>三十二、什么是徒步穿越 <br/> <br/> 在对以上的装备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了必要的一些装备、野外生存知识和一定的体能后,你就可以怀着兴奋的心情参加登山穿越了。所谓的穿越是指全程徒步从甲地到乙地(有时还回到甲地),徒步穿越含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中间可能跨越山岭、丛林、溪流或峡谷等地貌的一种集登山、野外生存于一体的户外活动。根据穿越经过的不同环境条件,其难度和强度可能相差很大, 时间也不等。我们经常说的自虐和腐败游就隐含着难度和强度的差别。 <br/><br/> 集体穿越(2人以上)是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机会,成功、愉快、顺利的穿越是要靠集体中每一个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团队精神更加重要。 <br/> <br/> 另外出行前尽可能地搜集活动地区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将要出现的较大转向和明显的标志物做初步了解。当有等高线地图时,可将预定线路和方向进行分析,如:需翻越几道山梁、经过几个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况。这样有助于在行进中判定方向。 <br/> <br/> 对穿越地区所知资料甚少、条件又较复杂时,最好请走过的人同行或找当地向导带路。 <br/><br/>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驴友们应了解穿越的路线及其难度、险度,掌握相关的户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户外情况。 <br/><br/><br/>三十三、徒步穿越应注意的问题 <br/><br/>1、要控制好活动刚开始时的兴奋,掌握好行进速度,刚开始行进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加快步伐。 <br/>2、全程尽量保持匀速,掌握节奏,按计划的休息时间休息和进食。 <br/>3、根据大家途中的体力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必要时宁可延长穿越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体力过分透支,要为后来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使体力留有余地。 <br/>4、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走: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记住户外徒步的时候,最恰当的速度是能够维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br/>5、科学地衡量自己的体能: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br/>6、不要只顾低头走路,而错过了周围的风景。在户外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br/>7、对于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徒步的时候,应该用一个自己比较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的你的体力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br/>8、行进的时候要“多餐多饮”, “多餐多饮”是指餐饮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 <br/>9、在徒步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休息:一般每走60分钟需要休息15分钟,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br/>10、脚内一旦觉得有摩擦,一定要脱下鞋清理鞋内是否有沙粒等等,否则一个小小的沙子就会让你的脚打泡。 <br/>11、长时间行走后,如果觉得腿部疲劳,应稍微停顿,做几个蹲起动作,这样可以减少腿部的疲劳感。 <br/>12、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尤其是上坡时。如系鞋带、喝水等,前方队员暂停时,后边的队员应从暂停队员的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我右他左,礼貌相让。 <br/>13、最后落伍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10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br/><br/><br/><br/>三十四、野外行走有哪些技巧 <br/><br/> 徒步穿越主要靠的是双脚,如果没有掌握野外行走的技巧,就会很容易出现双腿及身体疲劳的现象。走路技巧的核心是如何保持体力,穿越行走不单是腿部在运动,而是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行走时应该是身体自然前倾,手不要向两边摆,应向前后摆动,迈步最好用脚跟着地,再通过脚弓把重心逐渐转移到前脚掌上去。走路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要视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长时间走路,最好是匀速行走。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br/> <br/>上坡时,步子放小些,每一步都要稳。如果上坡太陡,可以走“之”字形。 <br/>下坡时,将脚步变成“八”字型,把鞋带系的略紧一些,以免顶伤脚尖。 <br/>过吊桥时吊桥很容易摇荡,最好是一个个过。假如怕看到桥下的河流,则尽量把视线前移,两脚跨开,同时不要改变走路的速度,有节奏地走过去。 <br/><br/>在山里所谓独木桥,基本是由两根以上的树木组成,一般是三根。但不会太长。过独木桥时脚步跨开,并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公尺处,一步步牢固贴在桥上,保持平衡快速地通过。<br/><br/><br/>三十五、山地行走有哪些技巧 <br/><br/>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br/><br/>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 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br/><br/>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沿直线攀登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两脚腕关节不好伸展,容易疲劳;坡度大,碎石易滚动,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 <br/><br/> 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把金属物品暂时存放到一个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也可以寻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在地上。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br/><br/><br/>三十六、怎样预防起水泡? <br/><br/>1、首选一双合脚的徒步鞋 <br/>你所穿的鞋要比平时的鞋大一号,因为走远道会使脚部肿胀,如果你的鞋穿上时感觉正好,那么步行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些挤脚了,容易起泡。在正式活动前,你的脚应与徒步(登山)鞋亲密接触,最好有较长时间的磨合,另外如果是长距离的穿越,鞋底要软硬适中。 <br/><br/>2、鞋垫 <br/>为了让脚舒适些买双鞋垫很有必要。目前市场上有防震鞋垫,效果较好。如果是汗脚的话最好多带一双鞋垫。保证鞋里比较干爽。 <br/><br/>3、袜子 <br/>袜子也是一样,最好多带两双。勤换袜子,起泡的概率就小。 <br/><br/>4、在出发前把怕起泡、或感觉要起泡的地方用医用药布保上,这样就降低了起泡的几率。 <br/><br/>5、路途中如果感觉鞋里有东西,一定要马上脱鞋,检查,千万不要对付。 <br/><br/>6、要学会走路,走路的姿势一定要正确,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均匀的挨地直到脚尖。 <br/><br/>7、千万不要怕某个部位起泡而让脚的一侧持重,这样长时间走路,脚就会起泡。 <br/><br/> 如果脚上果真起了水泡,就应该把其中的水液挤出。 <br/> <br/> 方法是利用缝衣针头或别针针头,先用火焰消毒之后,才刺破水泡,然后从上面压,把水份挤出。最后再用碘酒来消毒皮肤及四周,再贴上创可贴。隔了一晚上,如果水泡再积水的话,要以同样的方式把水挤出。也有些人利用消毒过的丝线穿过水泡。利用毛细管现象而使内部的液体不断的流出。 <br/> <br/> 如果硬把起水泡的皮肤剪掉,不但会增加疼痛,而且走路时会更困难,而且容易细菌感染。如果伤口干了,外面的一层皮自然就会剥落。<br/><br/><br/>三十七、如何保护自己的膝盖 <br/><br/>以下几个原因会导致膝盖受损(膝关节半月板、髌骨软化症等) <br/><br/>一是走路的姿势,这是十分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特别是下山的时候,有的人是脚着地时腿基本是直挺挺的戳下去的,虽然借助惯性和身体的重力感觉省力,但很伤膝盖。有些人喜欢跑着下山,还有些人在落差较大(50至100公分左右)的地方喜欢直接蹦下来,这些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最直接冲击,尤其是在负重的情况下。 <br/><br/>二是过量负重,让膝盖受损。 <br/><br/>三是长时间超负荷行走造成。 <br/><br/>要继续你的户外运动,就应该保护你的膝盖,做到: <br/><br/>1、屈膝下降。下山时膝盖所受冲力最大,因此一定要避免直腿下降。更不能跑步下山,在跑步时膝受到冲力最大。下山时脚着地时腿部应该是略有弯曲以增加缓冲,可以有效减少对膝的冲力。 <br/><br/>2、缓慢上升。负重上山,用缓慢的步伐。可以节省体力,肌肉不疲劳并且有力,它对膝盖就保护得越好。 <br/><br/>3、正确对待科学的负重。过量的负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的伤害是脚膝关节和腰等。负重不要超过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路程较长的徒步不要超过人体的四分之一。 <br/><br/>4、长时间的负重徒步要尽量减少。 <br/><br/>5、使用护膝。关节和机器一样也是有寿命和需要保养的。护膝对膝盖有保护作用,护膝可以紧张膝盖周围的肌肉,肌肉有力就能更好的保护膝盖,让膝盖的所受力转到肌肉来承担。不要认为膝有伤才用护膝,一切要以预防为主,等到膝盖疼了那就已经迟了。 <br/><br/>6、是平时多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特别是腿部的锻练。<br/><br/><br/>三十八、怎样穿过河流 <br/><br/>河流是野外活动时常遇到的障碍,有的河流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有的则是水流湍急,尤其是在山里。 <br/><br/> 遇到河(溪)水比膝盖浅时,夏天可以趟水渡过。有携带溯溪鞋的尽量不要光脚涉水,因为容易被水底不明物体扎伤。河中有石头可踏时,可观察石头上有无青苔,避免踩上带有青苔的石头上,并且确定石头不易摇动(也可用登山仗在前面试探),再移动重心。在不明水深和水下情况时先不要冒然涉过,应尽量想法探明,或者考虑绕路等其它方法。 <br/><br/> 冬季涉渡河溪,应将登山鞋脱下,涉水过河后擦干脚再立即穿上,注意不能穿登山鞋过河,水湿后容易造成冻伤和失温。建议在冬季除登山鞋外,最好带一双其它的鞋以备用。 <br/><br/> 遇有较大的河流,不要轻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简易救生衣等,应对水的流速作好充分估计。 <br/> <br/> 涉渡冰河时,最好在早晨通过,因为河水主要来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间气温低、消融量小,早晨时河水最浅,容易涉渡。<br/><br/><br/>三十九、如何穿越丛林 <br/><br/>在穿越途中,难免会遇上丛林地带,茂密的丛林地带,使穿越更富有挑战性。 <br/><br/>如果非要从丛林中穿过,除了尽量安排在白天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br/><br/>1、通过丛林、灌木时应注意用手拨挡树枝,防止钩戳身体,对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随便攀折,以防刺伤。 <br/><br/>2、遇到倒地的大枯木时,如果可以绕过去,就不要翻过去。绕着走既可以节省体力,又能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br/><br/>3、在穿过密集的植物时,动作要慢、要稳,防止被刮、擦伤。 <br/><br/>4、通过密集的蒿草时要注意前面队友的踪影,紧紧跟上。有可能在两三米的范围内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时刻注意用喊话的方式保持联系。 <br/><br/>5、是许多丛林动物会沿着野兽踩出的道路活动。这些路可能会蜿蜒迂回,但是它们经常通向水源或开阔地。 <br/><br/>6、经常确定方位,以保道路通向所要到的地方。 <br/> <br/>7、要长衣长裤,防撕裂衣料的冲锋衣裤最好。<br/><br/><br/>四十、 夏季出行应注意什么 <br/><br/>在缺少植被的华北地区,夏季不是个登山穿越的好季节。居高不下的温度与太阳的直射,对于参加户外活动的人们很容易引发中暑和热昏厥。为防止发生中暑和热昏厥,应特别注意: <br/><br/>1、避免行进时体力消耗过大,要注意节奏、行走时间缩短,休息时间适当拉长。 <br/><br/>2、多带些水,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及时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br/><br/>3、避免太阳直接晒皮肤,最好是速干长衣长裤,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br/><br/>4、路线的选择也很重要,一是沿途最好有水源,随时可以补充,并且可以冲洗身体,防暑降温;二是避免长时间的曝晒。长时间的曝晒,会令人失去水份及盐份,引发中暑和热昏厥的概率就会更增大。 <br/><br/>5、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身体不适切勿登山。</font></strong></div>: c! C* w+ w9 H
<div class="t_msgfont"><strong><font size="5"></font></strong> </div>
+ X0 Z4 y3 G! W' ]<div class="t_msg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6"><strong>以上内容转自</strong></font><a href="http://www.hbvhbv.com/forum/" target="_blank"><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6">肝胆相照</font></a><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6"> > </font><a href="http://www.hbvhbv.com/forum/forum-1046-1.html" target="_blank"><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6">驴行天下</font></a><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6"> ><u>旅游必看</u>> <u>手牵手</u>的帖子。</font> </div>
6 K* k% [( L+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8 16:17:41编辑过]
; e$ I! V; {% B( n0 w+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