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56|回复: 1

[图游] 象风一样掠过了赣南闽西(二):长汀

[复制链接]

1186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52733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5-21 15: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福建长汀有着诸多的头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革命圣地—红军故乡、中央苏区的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摇篮、中国红色旅游名城、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最美小城之一、中国红色第一市—汀州市、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红色小上海、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中央红军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福建美食名城、世界客家首府……

  然而让我心动的是 半个多世纪前,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到长汀后,由衷赞美长汀的一句话:“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湖南的凤凰已经去过了,,而福建的长汀已是心仪很久的了。

  从瑞金出发的公路沿着一条山涧而行,翻过一个山口就进入了福建,看到一条高速公路已经修建到了福建与江西的边界,原来是福建方面的从泉州一直通来的高速公路,然而江西方面却是没有一点动静,看来这条高速公路只有晒太阳的份了。

  汀江源起福建长汀、宁化境内,自北远通南流,穿过闽西流入广东,与梅江汇合成韩江,经潮州奔腾入海。汀江滋润两岸土地肥美丰腴,养育着一代代客家人。因此,汀江流域成为客家民系的摇篮、天下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祖籍地,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1.jpg
  
  时置五一黄金周期间,边陲小城长汀的各个大小宾馆也是爆满,我们只好来到“客家宾馆”,当了一回客家人。

2.jpg

    长汀是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1934年9月下旬,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长汀松毛岭与6个师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7天7夜的恶战,红军战士血洒松毛岭,书写了极其悲壮的历史。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从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起步长征,迈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步。

  其实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从4个地方几乎同时出发的:福建的长汀、宁化,江西的瑞金、于都。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在所有出征地中路途最远,这里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零公里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可以说就是从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迈出的。由于出发地最远,加上1935年初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负责掩护任务的红九军团被困在乌江北岸,决定向北挺进,经历了历时52天、长达3000余里的单独行动,以及1935年6月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再北上,三次穿越草地多走数千里路,红九军团成为途经闽、赣、粤、湘、桂、滇、川、甘、宁11省的一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走的路最多。据党史专家计算,1934年9月30日长汀县中复村出发,到1936年10月22日到达宁夏将堡台(原属甘肃)完成长征,红九军团行程起码在3万里以上,甚至接近4万里,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3.jpg

  福建苏维埃政府旧址。在古代它曾是汀州试院,1929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入闽,此处为工农红军办公用房。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省苏”政府机关设于此。红军转移后,国民党第36师师部于l934年设在这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翟秋白被捕后关押于此。目前,汀州试院为长汀县博物馆馆址,院中的两株唐代巨柏仍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荫蔽着整座大院。

4.jpg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后,于1935年5月9日囚禁于此,6月18日在罗汉岭英勇就义。在长汀狱中,任凭国民党的百般利诱和劝降,瞿秋白坚贞不渝、毫不畏惧,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同时,他用笔同国民党作斗争,写下许多诗稿,刻了许多图章,并写下了解剖性的自传性遗著《多余的话》,体现了秋白同志勇于解剖自己的共产党人坦荡胸怀。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汀州镇西门罗汉岭。初建于1952年,1966年重建。碑总高30.59米,分为三层,碑身使用砖体结构白色水泥洗沙饰面,台座为朱红色洗沙,碑顶为琉璃瓦。“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八个贴金大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题词。碑座正面为大理石。刻有省委、省府联撰碑文。

5.jpg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辛耕别墅  。位于汀州镇汀江巷11号。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指挥红四军首次入闽,长岭寨大捷一举歼灭国民党驻汀郭凤鸣混成旅2000多人,乘胜解放长汀城,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就设在这里。毛泽东、朱德住在后厅的两边厢房,朱德和康克清也就是在这里喜结良缘,成为终身的革命伴侣。3月20日,毛泽东在大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红四军下井岗山以来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转战章赣南、闽西20余县的战略方针,绘制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红四军在汀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了著名的“汀州整编”,把团建制改为纵队建制;二是帮助组织地方武装,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支工农赤卫队;三是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四是第一次统一了红军军装,使军容貌焕然一新;五是利用长汀良好的印刷条件,印发红军纲领及各种文告。红四军首次入闽和前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该址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门票5元。

6.jpg

1994年元月,国务院公布长汀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独具福建西部风情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山歌、名扬四海的客家美食、巧夺天工的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引人入胜的客家传统艺术的宝库。

  而长汀最亮丽之处在始建于唐代的汀州古城墙,它全长4119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7.jpg

    它继承了北方中原城墙的基本格调,又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北方古城墙大多建于广阔的平川,四四方方,恢宏壮观;而汀州古城墙则顺山势而建,使青山、绿水、城墙融为一体,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城墙顺着卧龙山东西山脊而下,蜿蜒起伏,婀娜多姿。

8.jpg

  城东的朝天门,位于汀州镇东大街。建于唐朝大历年间,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城门为二进建筑;第一段进深5.9米,宽4.48米,高4.62米;第二段属明代扩建,进深7米,宽285米,高3.12米,现仍保存着明代城门槛上的木制栓斗。

   如此久远的古城门,无论在闽西、在福建、在全国也不多见。

9.jpg

   汀州文庙,位于汀州镇兆征路20号。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历经明、清、民国几次修茸。是汀州所属八县推崇儒教的重要古遗存。 由棂星门、壁水拱桥、泮池、大成门、中斋、东西庑、大成殿等组成。

10.jpg

  文庙雕饰的门楼十分精美。

11.jpg

    汀州府城隍庙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它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经历代修葺、扩大,逐渐形成了一座建制完整、建筑考究的府级城隍庙。是一座价值很高的历史古迹。

  从山门过仪门,就可以到达前殿、主殿、后殿。山门由条石构筑,雕刻多种花卉、龙凤图案。经前殿过坪地,沿台阶而上是主殿,台阶与正主殿台沿的立柱均有石狮或坐或立于柱头上,殿前五凤楼有蟠龙石柱一对,两龙对望,左龙仰首向上观望右龙,殿台顶棚上还嵌有“竹节瓶”筋条,呈半圆拱形。主殿是城隍神坐堂之处,各扇大门都有浮雕和花格图案,殿内支柱多为方形石柱和圆形石柱,下有圆形石磉,石磉上雕有“龙卷草”、“卷书”、“竹筒”、“古琴”等图案,印证着古人高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

12.jpg

  宝珠门城楼,位于汀州镇西内街。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城门座北朝南,为双重城门,中间由养马槽联结。第一重门进深8.27米,宽2.98米,高4.7米,第二重门进深5.71米,宽2.98米,高4.7米,两城门之间通道进深10.2米,宽4.21米。

13.jpg

  正中空间为长方形天井。 城楼为单层重檐歇山式楼阁。占地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54平方米。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此门进城首次解放长汀。

14.jpg

汀江龙潭,古树苍郁、奇石嶙峋;石阶险峭,藤蔓纠缠,乱石散落,岩石上刻了一些人的墨宝,

15.jpg

   有纪念南宋时期长汀县令宋慈(曾任大宋提刑官)的“宋慈亭”和纪念清代名画家上官周的“上官周”亭,还有始建于康熙年间奉祀大儒朱熹的“紫阳祠”,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16.jpg

  现存的唐宋明时代传统街区有几个街区,我们称之为“老街”,老街路面用河卯石砌成,房屋房屋建筑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是前店后宅,沿街两侧相对而建。店铺相当密集,一间挨一间。

17.jpg

  传统的手工作坊比比皆是。街口有一家店雕刻的菩萨,栩栩如生。

18.jpg

  有时候走在小巷里面,还可以看到小桥流水的好景象。

19.jpg

  沿着古街来到著名的三元阁城楼。城门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建城楼,清代改称“三元阁”,“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

20.jpg

  沿门洞的两边的石条,想必是老人在此纳凉休息的好地方

21.jpg

  我和添天沿老街溜达,徜徉老街,思绪宛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

  看到巷里有一“紫云公祠”的门楼,在征得祠内居民同意后,我们才进去。

22.jpg

  此房五进,方形藻井上面的美人靠十分显眼。

23.jpg

  壮实梁木上面的木雕也十分精美。

24.jpg

  隔扇窗棂,厚重磉礅,特别是第一个天井后面的一道屏风,双面雕凿,精美绝伦。

25.jpg

  赖氏坦园公祠,位于汀洲镇南大街102+1号,是长汀城内具有鲜明府第风格、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古宗祠之一。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项,抬梁式构架,十一核前步廊。建筑布局为照壁、门楼、前厅、两廊、正堂。门楼为岩石所构,通高9米,大额仿雕饰双狮戏珠图案,小额为为琴棋书画雕饰,进深三间,平面为方形;明间正中有方形藻井,雕刻工艺精细,具有典型的客家传统宗祠的建筑风格。1990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6.jpg

  长汀集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三位于一体,其文化之丰富多彩在全国不多见,闪耀着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观光之魅力。


(原文发表于2007-05-14 2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63

回帖

9468

积分

游客

晃晃

积分
9468
发表于 2014-4-11 14: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5 04:51 , Processed in 0.1363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