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9|回复: 38

[原创]你知道的武汉,你不了解的历史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

回帖

12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66
发表于 2005-5-26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汉口江边,有六条非常有特点的路名,这就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和六合路。这六条路原是德租界内直通码头,与沿江大道垂直的道路,租界时期称为皓街、福街、禄街、寿街、宝街和实街。

  德租界时期,这六条路具有双重名称。对德国人而言,这六条路是用德国殖民者的名称命名的。如皓街称为奥古斯都街(Augustastreet),福街称为维多利亚街(Victoriastreet),禄街称为乌特森街(Utsenstreet),寿街称为尼恩街(Nienstreet),宝街称为夏罗特街(Cnarlottenstreet),实街称为多罗逊街(Dorotheenstreet)。有意思的是,对华人而言,德租界却采取了另一种命名方式,即以这六条街的德语发音,稍加改变,配上符合中国风俗习惯的吉祥字来命名道路,从而使路名具有了浓厚的中国民间风俗和喜庆的意味,相当有特点。

  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将皓街更名为一元路;

    取“日月光曜”之意将福街更名为二曜路;

       取“三阳开泰”之意,将禄街更名为三阳路;

       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将寿街更名为四唯路;

      

     取“寿、富、康、德、命称五福”之意将宝街更名为五福路;

      

取“六合同春”、“天地四方为六合”之意将实街更名为六合路。

 

[此帖子已被 凯撒帝国 在 2005-5-27 19:03:40 编辑过]

我就是恺撒帝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320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518
发表于 2005-5-26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知道啦!谢谢楼主!希望楼主以后多发点这方面的.
流浪的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8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49
发表于 2005-5-2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租界时期,这六条路具有双重名称。对德国人而言,这六条路是用德国殖民者的名称命名的。如皓街称为奥古斯都街(Augustastreet),福街称为维多利亚街(Victoriastreet),禄街称为乌特森街(Utsenstreet),寿街称为尼恩街(Nienstreet),宝街称为夏罗特街(Cnarlottenstreet),实街称为多罗逊街(Dorotheenstreet)。

------------------------------------------------------------------------------------------

别把耻辱当文化!!!!!BS

我思,故我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3236

回帖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8849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别把耻辱当文化!!!!!BS


如果把满清入侵看作耻辱的话,那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延续清朝的鞑靼文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8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49
发表于 2005-5-27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冰猫 发表于 2005-5-27 12:37:48 :
引用

别把耻辱当文化!!!!!BS


如果把满清入侵看作耻辱的话,那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延续清朝的鞑靼文化吗?

---------------------------------------------------------------------------------------------------------------------------------------------------------

我不想找词来BS你,看你的回贴就笑掉大牙,

逸仙先生的革命口号就是"驱逐鞑弩,振兴中华"这个口号都快100年了呀,,,我只能说你无知者无畏呀!!!

[此帖子已被 bluefox 在 2005-5-27 13:02:41 编辑过]

我思,故我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回帖

12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66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Shall we talk sth. constructly?

I'm sorry,but there's sth. wrong with my computer now.

我就是恺撒帝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bluefox 发表于 2005-5-27 12:58:25 :

我不想找词来BS你,看你的回贴就笑掉大牙,

逸仙先生的革命口号就是"驱逐鞑弩,振兴中华"这个口号都快100年了呀,,,我只能说你无知者无畏呀!!!

 


看完下面的文章我们再来讨论谁无知谁无畏,再多说一句:别老拿BS当流行用语,按你的标准这也是垃圾文化。

今天的中国不是华夏(转)

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化一直是齐头并进。公元前200年人类思想出现了第一次迸发,希腊文明兴起开起了西方文明的先河,几乎与此同时,东方中原地区也出现了储子百家争鸣,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从此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齐头并进。历史推进到公元1400年人类的第二次思想爆发期到来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始了,但在历史的痕迹中东方却好像毫无动静。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西文艺复兴的同时,明朝时期东方也开始了其第二个思想爆发期,明朝民间的思想活跃开放也是历史上空前的,前所未有的。包括某些人称羡的唐朝和宋朝,思想活跃状况也比不上明朝的万分之一。是谁抹去了历史的痕迹?
  
   明末华夏文化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在儒家心学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出由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自秦以来,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中,明朝要占据一半还多。
  
   当时反传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活到了七十岁,这在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贽的书在当时是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以至于某些书店印刷工厂,为了赚钱,居然把一些书冒充为李贽写的,拿来卖,其盛况可想而知。明朝党争之所以如此剧烈,这和明朝思想活跃也是分不开的,而反过来思想的活跃党争的激烈又促使更为先进更为激烈的思想的出现。大家看看明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可以知道明朝思想界的活跃和进步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有人说什么黄宗羲的思想是明朝灭亡以后发表的,如果明朝不灭亡,就未必有这样的思想。这种说法纯粹是想当然,稍微看一下明朝思想史,就很容易发现,黄宗羲的思想不是他自己发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相反正是整个明朝思想界的发展趋势导致的必然结果。李贽这样异端思想的书籍在明朝能够成为畅销书,党争能够连绵不断,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等科学家能一个接一个的涌现出来,等等事实本身就能说明问题。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进步的时代,我们印象中明朝那种阴暗僵化封闭的感觉,完全是某些别有用心者刻意灌输得来的结果,和真正的历史事实完全背道而驰。
  
   《世界通史》的作者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论述,游牧民族的每一次成功入侵都会造成文明的大倒退,对中国同样也不类外。满清入关后一切都改变了,所有的进步思想、文化成果通通毁于一旦。取而代之的是新产生的清文化。清文化是以鞑靼(游牧)文化为主,借鉴华夏文化的保守面发展出来的新文化,与传统华夏文化并不相同,清文化完全没有继承与明未的这些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后来的中华民国、以及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继承的都是新发展出来的清文化罢了。可以说大清国文化与明以前的华夏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关于游牧民族对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近来考古学家发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殉葬,这种习俗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淘汰了,在后来蒙古人入侵后又带来了这一陋习,一度影响了明朝早期,历经明朝二、三个皇帝后才被废除。这也表现明朝早期人文文化处于半污染状态。
  
   再比如说裹脚,虽然中国很早就有,但影响也不过是和现在的纹身刺穿一类文化相似而己,流行了宫廷富裕之家。但满清入关后颁布了《剃头令》,汉人被强行剃头易服后,裹脚做为残存的习俗终于变态发展,最终演变成家家户户都要裹脚的民族风俗,这是心理扭曲的结果。
  
   再比如朱程理学、三纲四常和八股文之类,明朝中后期就已经被广泛批判,当时社会思朝空前活跃,被普遍接受的是提倡个性解放的心学、心性说、狂惮说。但满清入关后,在屠杀、镇压、文字狱的作用下这些奴性文化又被发扬光大。
  
  普遍的说法是,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也是个溶合的民族,中国的历史学家往往把游牧民族入侵、蒙满统一中国,说成是输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统一,推动了历史进展。可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新鲜血液的输入都要以死去一百倍一千倍的原有血液为代价,都要以华夏文化的大流失、大倒退为代价。游牧民族没有自己的人文文化,他们无法继承和发扬华夏文明中先进的一面。游牧民族的每一次入侵都会带来人文文化的大倒退、大崩溃,其结果也就是奴性文化的泛滥。
  
   自然界有这个现像,两窝蚂蚁打仗,胜的那窝蚂蚁会把败的那窝蚂蚁的卵留着,喂养成工蚁,结果两窝不同种类的蚂蚁也能混成一窝。要知道同一窝蚂蚁的卵都是一样的,他们是根据接受养分的不同配方,分别发育成工蚁、兵蚁、雄蚁和蚁后。这种工蚁、兵蚁、雄蚁和蚁后养分配方的总和,就是这一窝蚂蚁文化。当然获胜的那窝蚂蚁只会按发育成工蚁的养分配方喂养失败那窝留下的蚂蚁卵。
  
   类似的,当年满清蚂蚁打败大明蚂蚁,他们有兵蚁的文化,而大明蚂蚁文化却是当时最好的配方。所以满清用大明蚂蚁的工蚁文化发展了自己的清文化。按满清蚂蚁的意愿,他们要把汉人蚂蚁卵全部喂养成满清的工蚁,万万不能让汉人蚁卵发育成兵蚁、雄蚁和蚁后。所以明文化中那些能让蚁卵发育成兵蚁、雄蚁和蚁后的那部分养分配方全被剃除了。
  
   后来汉人蚂蚁推翻了满清蚂蚁的统治,但他们已经忘了原有的能发育成兵蚁、雄蚁和蚁后的那部分养分配方,并且不知道清文化这个配方就是为了抑制汉人蚂蚁的,所以清文化这份工蚁配方就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是一个鞑靼文化国度,中国人依然在按照工蚁的方式发育成长。


   一直以来中国只是做为一个地名出现,作为国名是从民国开始的。


   世界通史中土耳其的历史是:塞尔柱突厥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共和国。
   虽然在土耳其的国土上有众多的文明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远古有波斯、马其顿、古希腊,中古有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但这些并不能算做士耳其人的历史,因为这些远古文明创造的文化并没有为今天的土耳其人所继承。古希腊、马其顿、罗马帝国的文化由西欧国继承,拜占庭文化由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继承。土耳其人继承的是奥斯曼文化,所以今天土耳其的起源应该是塞尔柱突厥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共和国。
  
   中国的情况与此类似,中国现在继承文化是清文化,而并非古自以来一脉相承的华夏文化。清灭掉明以后发展出新的鞑靼文化——清文化;传统的华夏文化被日本、南朝鲜部分继承。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中国文化的起源、归类应该是鞑靼文化。所以中国的历史起源应该是满洲国(后金国)——大清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明以上的历史应归属于世界史。中国没有华夏文化,把今天的中国文化归属于华夏文化,是一种错误理解。
  
   在西方基督新教的价值系统与资本主义的精神之间的关联,被当作一项史学工程来做。在中国,华夏文化无法产生资本主义、无法产生现代科学、防碍现代化,也被当作一项工程来做。可惜在中国根本没有华夏文化,华夏文化在明末已经消失,取代的是清朝以来发展出的鞑靼文化。但中国史学家非要把清朝以来的鞑靼文化的当成华夏文化,以鞑靼文化的落后来证明华夏文化的低劣、专制,无法产生现代文明,无疑非常可笑。
  
   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东西方文化对比可以看出文化发展的脉络。


   公元前200年,希腊文明兴起开起了西方文明的先河,东方中原地区也出现了储子百家争鸣,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从此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齐头并进。


   公元300年,东西方同时受到第一波游牧民族入侵,在西方蛮族入侵罗马,古罗马被蛮族所灭欧州进入慢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在东方五胡乱华,由于冉闵屠胡汉人绝地大反击,华夏文明得到较好的保存。所以在接下的大多数历史时期华夏文明要领先西方文明。


   公元1100年,蒙古人入侵后掀起了又一波游牧民族进攻农耕文化地区的狂潮,西欧是欧亚大洲惟一一个没受攻击的地区,中国地区受入侵百年,西方文明由此拉进了与东方文明的差距。

 
   但既使到了明朝末年时期,华夏文明仍领先于西方文明一筹。明朝后期经过二百年的文化洗礼,华夏文化地区已经渐渐摆脱由蒙古人入侵带来的鞑靼文化的污染,社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明朝后期已经走出海禁,GDP水平占到世界的80%以上,苏杭地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资本主义萌芽要早西方,并且在与西方的海上扩张势力的正面交锋中占有优势。明朝后期华夏文明孕育出一大批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启蒙思想家,社会思想空前开放,出现多种流派的思潮,思想启蒙要早于西方。


   但华夏华夏文明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中被扼杀。满清入关后,华夏文化被大幅度摧毁,主体民族汉人的意识被扼杀,中国地区的华夏文明毁于一旦。华夏文明只剩下朝鲜与日本两个边缘地区,朝鲜成为了鞑靼中国的属国。
  
   满清的出现对于世界两个重大的意义,一、在华夏文化思想爆发前期毁灭了华夏文化,使人类第二次思想爆发期由原本的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齐头并进,变成了西方文化一支独秀;二、缔造了世界最大的鞑靼族群——中国人。
  
   以后的历史是,满清立国的三百年后,发展状大的西方文明用炮舰敲打东方各国。惟一没有受到鞑靼文化入侵的华夏文化地区日本奋起直追,成为世界上惟一一个追上西方国家的东方国家。
   二战后,少受鞑靼文化污染的东亚四小龙成为了继日本后第二波追赶西方国家的华夏文明地区,受鞑靼文化包围的中国大陆地区仍在泥沼中盘行。
    
   最后做一个世界文明的归类,拜占庭东正教文明属于今天的俄罗斯,奥斯曼突厥文明属于土耳其,古罗马古希腊文明属于西欧和美国,拉丁文明属于葡萄牙、西班牙还有拉丁美洲,华夏文明属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鞑靼文化属于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5-5-27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猫猫和人丢砖啊,哈哈。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凯撒帝国 发表于 2005-5-27 19:03:10 :

Shall we talk sth. constructly?

I'm sorry,but there's sth. wrong with my computer now.


建筑和文化本就息息相关,难以单独评论,所以偶觉得楼主没必要修改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华仔 发表于 2005-5-27 19:33:05 :
猫猫和人丢砖啊,哈哈。
丢砖有益身心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8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49
发表于 2005-5-27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是很花心思哟,在博客上找到这样一篇

呵呵,写这篇文章的人对历史和文化都一知半解,

都是个无知者无畏的人,你却把他当个葵花宝典,

回去好好读读四书五经,史记,资志通鉴是谁的文化在来,

不要在这里DR

有汉文字的时候满人连个精子都不是.

[此帖子已被 bluefox 在 2005-5-27 20:56:09 编辑过]

我思,故我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bluefox 发表于 2005-5-27 20:52:23 :

你也是很花心思哟,在博客上找到这样一篇

呵呵,写这篇文章的人对历史和文化都一知半解,

都是个无知者无畏的人,你却把他当个葵花宝典,

回去好好读读四书五经,史记,资志通鉴是谁的文化在来,

不要在这里DR

有汉文字的时候满人连个精子都不是.

[此帖子已被 bluefox 在 2005-5-27 20:56:09 编辑过]


这就是你的文化吗?话说的没有一点具体的东西,四书五经,史记,资志通鉴你都好好读过?这里有几个人可能把这些都读全了?如果没读过这些就没资格和你讨论,那估计你只能在论坛上自言自语了。

偶好歹也找了点具体的东西在跟你探讨,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5-5-27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们继续PK!

四书五经,史记,资志通鉴我都读过,不过也忘得差不多了,有时候看书过后觉得需要沉淀,而这些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

关于满人我想说目前满族中的一小部份实际上是蒙古族和汉族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参加了清朝的军队的“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成了旗人,现在就成了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可上溯到商周时(3000年前)的肃慎。至于还可上溯到啥时候,那要看将来的考古发现了。最早汉文字不是也说是商周的甲骨文吗?但随着考古的发现不是又到了4500年前了吗?(我不认为6000年前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你们继续,我想看到真正的讨论。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8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49
发表于 2005-5-27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那我们就做一个文化对比把

文化的体现当然要从"文字,哲学,宗教,艺术,音乐,科技等方面来说了

文字-

汉人------很早很早就有了(楼上的已经说了)现在还在用   

满人------文字发明时间700年以内,现在少数人用

哲学

汉人----------思想家灿若星辰,(我就不举例说了)西方还在研究中国的古典哲学,

道家的思想"天人和一"是现在西方最时尚的,

满人-----------思想家我不晓得列,你告诉我?

宗教

汉人------------道教,思想博大精深

满人------------我也不晓得,你告诉我列?

艺术

汉人-------------水墨丹青,工笔花鸟(原创都很贵哟)

满人------------大概有绣花把,哎,,,还是你来说

音乐

汉人----------编钟(上面是汉字哟)国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技术和艺术的高度,

                      古琴世界文化遗产哟

满人---------大概有什么鼓把,,,,具体的还是你来说

我就不知道你所说的哪个什么鞑靼文化有什么能秀出去的?

以上的这些汉文化的精华已经由我们这些华夏子孙在继承并在发扬光大

驱逐鞑弩,振兴中华,是我们这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目标

我就不知道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居然还不懂?

哎,无知者无畏呀!!!!!

 

[此帖子已被 bluefox 在 2005-5-28 10:24:42 编辑过]

我思,故我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显然你没仔细看偶的转贴,你说的华夏全没错(只能说就算是对,一些地方还要大大商榷,比如我们没宗教信仰,道教不能算,但不展开了),但最最关键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我说的全民族的继承,个别学者不算,这是偶要跟你讨论,而不是跟你讨论华夏文化和鞑靼文化哪个优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主题

6629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495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7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bluefox 发表于 2005-5-27 22:15:55 :

以上的这些汉文化的精华已经由我们这些华夏子孙在继承并在发扬光大

驱逐鞑弩,振兴中华,是我们这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目标

我就不知道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居然还不懂?

哎,无知者无畏呀!!!!!

此贴在不跟!

 


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你可以自己瞎想,也可以瞎说。只是一个有“汉文化”的汉人,应该知道是不一样的。

还有,你知道别人为什么“不懂”你的言论吗?我觉得,那是因为你与别人不在一个谈话的平台上。

[此帖子已被 汉阳树 在 2005-5-27 23:02:54 编辑过]

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
http://q.blog.sina.com.cn/zlsdw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55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6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5-28 0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树说得没错,冰猫你确实没有必要再跟这个贴了,你们不是一个平台上的

讨论得累啊~~~

呵呵,冰猫,找个对手不是那么容易的~~~

真正的对手是值得尊重的

 

 

摊晒后,散发阳光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7 22:16 , Processed in 0.0631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