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1|回复: 1

探险的黄昏(转)

[复制链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8-5 0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犀牛户外论坛看到,觉得不错就转过来了)

转贴自小羊军团的网站:http://www.xyjt.org/68.htm

作者:沈苇(乌鲁木齐) 

   我向来对探险家没有太大好感。当代探险已被败坏,或者说早已提前结束了。每年出没于新疆沙漠的成群结伙的探险队已经武装到牙齿:沙漠越野车,全球卫星定位仪、,充气帐篷、向导、医生、充足的食物和水.....现代化在取消探险的困难的同时,也取消了此类探险的意义一――他们比呆在家里更加安全可靠。他们在沙漠中最大的急切便是 向家人、朋友和同事展示大堆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 可能晒黑了些,也枯瘦了些,但仍打出“胜利"二字的手势和条幅。但此 类探险队其实由旅游观光客组成, 他们与在长坡上或故宫墙壁上刻下 “到此一游"的拙劣游客并无太大区别,他们蝗虫似的出现败坏了沙漠的宁静。

    另有一类探险者单枪匹马、视死如归,似乎为“探险"二字挽回了一点面子,也赢得了人们的一点好感。他孤身上路,缺乏充足的装备和必要的后援,在开始就几乎走在一条死路上,恰恰也有壮士一去不返的。在沙漠中,他吃过草、毒蛇、蝎子、虫子,喝过自己的尿,随时都会把自己的命丢掉。看起来这是一次纯粹的个人行为,但当他终于踉踉跄跄返回人群, 尚未洗去旅途尘土和疲惫,就用沙哑的嗓子冲着媒体嚷嚷:“快来采访我! 快!快!快!"他描述着自己的传奇经历(反正也没有第二人作证,他创立了一个个人神话,用滔滔不绝来补偿孤独一人在沙漠中持久的沉默。他似乎受了委屈,急需人的安慰,哄一哄, 喂点奶。如果人们对他的光荣业绩轻描谈写,不给予高度评价和恰当名分,他就非常生气,就大叫:“你们不知道我所受的苦!"原来,他的”苦”是要获取巨额利润的。如果有一天他被誉为“时代英雄"、“伟大的探险家"、 “当代徐霞客",他就满意地点点头, 终于松了口气,一头躺在光荣的床榻上,粗壮的双腿可以开始萎缩了。

   在我看来,探险早在徐霞客时代就结束了,最多下限到斯文·赫 定。徐霞客后来一头钻进了南方洞穴,成为一名杰出的洞穴专家一一 他将个人探险重新归于隐秘和孤寂,而非大地上行走的声张和裸露。

   作为最后一名古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重要发现,他的敬业精神,他出色的文学才华和诗人一样的想像力,都是茕茕而立的。他几十部探险专著砌起的高墙是无法逾越的,它将探险挡在探险之外了。

   因此,探险在当代已成为不可能。它既被先行者耗空,又被当代败坏。探险者对远方的向往更多出于身体本能的表达,一种固执,一种受虐似的疯狂。余纯顺们不是死在路上,而是毁于新闻和名利,这为当代探险涂上了可悲的色彩。探险家们不能在静止中看到世界的运动,就爱上了身体的不停运动,忙碌地将这身肉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好像生怕他变质腐坏了。他最后只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运动,世界都在他眼中静止了,凝固了,僵死了。

  当代探险家亡命似地逃出家乡, 走过了千山万水,八千里路云和月, 但他们仍是留在原地的,因为他们内心的探险几乎没有发生,也就是说, 他们内心探险的步伐迟迟不肯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2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489
发表于 2005-8-11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8 16:39 , Processed in 0.0360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