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方小,自然风光当然不能和国内相提并论,不过由于她特殊的历史,人文景观可看的到是不少。就说教堂庙宇吧,随便在哪个大街小巷走走,就能看到好多。这是个多种族多信仰的国家,教堂庙宇的种类也因此而繁多:有印度教的锡克庙、兴都庙,马来人的回教堂,基督教徒的基督堂、天主教徒的天主堂、供奉不同菩萨的佛教庙、道教的道观等等,一个小小的国家,教堂庙宇的数量种类之多直叫人叹为观止。在这里的本地人好象没有不信教的,佛教徒中有很多都是年纪轻轻,以至于人家问: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只能尴尬地摇头作答。街上隔三岔五的总有一些宗教活动,搞得哄哄烈烈,热闹非凡。至于他们祭拜的是何方神圣,只有从插满街边的五颜六色的旗子上去找答案。 这里的教堂有很多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古迹,这样一些历史悠久的教堂外观大都有着歌特式建筑的漂亮的尖顶并以纯洁的白色作为教堂外观整体的主色调,与天堂的纯洁优雅很是相得益彰。这个相得益彰是我的想象,我心里幻想的天堂就是这样的色调。每次到教堂,我都会幻想有着白色翅膀的天使,面容充满恬静,双目低垂,身上披着白袍白纱,伴随着空灵纯净,飘渺的圣乐在空中缓缓飞翔。 圣安德烈座堂由莱佛士于1823年选址,1834年奠基,1837年由第一位牧师主持聚会,以后不断修葺,有了今天的规模。1973年被立为国家古迹。圣安德烈座堂属英国教派,教堂西门上方的彩色玻璃窗和门外竖立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建筑师马克弗林而建的。建筑上采用印度特有的方式,将贝壳石灰加上蛋白和糖,调制成糊状,再加入水和浸泡柔软的椰子壳,即成实用的石膏,干燥之后不易穿透,非常坚固。其四周是青青的草地,植有许多圣树,绿叶衬托出白色的教堂尖塔,庄严典雅。
中间的窗纪念开发新加坡的莱佛士爵士,于1861年献出。北窗纪念约翰*哥罗福医生,他是新加坡驻扎官;南窗是纪念威廉*巴得务大将军,海峡殖民地总督。窗上的彩色玻璃绘有他们的纹章。可惜太远,照不全。

这里是降生堂,作聚会用,命名降生堂是因为这片屏风,屏风用石膏与马赛克制成(意大利制造),屏风上显示着牧人来敬拜在伯利恒初生的基督。屏风于1905年为纪念霍思主教之妻而立。屏风下是圣桌,它和讲台一起象征圣公会(基督教的门派)敬拜的两个主要因素:圣言和圣礼。在圣桌上按主的吩咐摆上饼和酒,“拿,吃,我为你们舍的身体,我为你们流的血。你们要这样行以纪念我。”这是圣餐的圣礼,也是教徒们敬拜活动的重心,因此,圣桌是整座建筑物的中心和焦点。 
讲台于1889年在斯里兰卡制造,讲员站在这里传讲神的道,讲台的后上方有一个“考云地利十字架”,提醒人们所有基督教的道理都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的基础上。十字架是由两根取自英国考云地利座堂废墟的铁钉所组成;该座堂于1940年二战期间被炸毁。十字架象征着人需要与神和好以及神借着他的儿子基督所预备的救恩。 
诵经台上的飞鹰,诵经台由汤姆斯*薛尔佛所赠。飞鹰状的设计象征神的话语要传遍普天下 

飞鹰下面的狮子

教友捐的椅子 
这个是用来跪的 


它是不是带来了上帝的福音 
[此帖子已被 purple 在 2005-10-12 19:13:1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