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1万
19万
论坛元老
第四天 9月6日 锡林浩特市——252公里——东乌珠穆沁旗
交通:
上午坐班车至东乌珠穆沁旗。
锡林浩特市前往东乌珠穆沁旗旅行多为包车或自驾车,是因为草原上景点分散,且长途班车都是镇与镇之间的交通往来,并不深入草原。
锡林浩特市前往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的班车每天有多班。车程3个多小时。
锡林浩特至西乌珠穆沁旗的班车也多,车程2小时左右。若赶不上班车则可乘坐的车,一般凑齐4人发车。
乌里雅斯泰镇是东乌珠穆沁旗的旗所在地,没有城市的喧嚣,民族味和现代味并存。距这里68公里处珠恩嘎达布其中蒙口岸是新建起现代的口岸小镇,据说,那里这些年开展的过境游很是火热。
乌里雅斯太镇长途客运站离镇里还有一定距离,步行半个多小时,坐出租车5元。
住宿
乌里雅斯太镇有不同档次的宾馆、酒店供你选择。星级宾馆价格相对较高,普通宾馆或招待所性价比较高,标准间百元左右,设施齐全,有的还含早餐。个人觉得吃住相对集中的一带长春宾馆是个不错的选择。据说在几十公里远的乌里雅斯太山下的旅游点蒙古包住宿也有独特风味,每人三、四十元即可。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于乌珠穆沁草原景区
我们此行为什么选择东乌珠穆沁?看一下我整理过的一些资料就能理解了。还有,就是希望作为驴友们选择夏季出游地的参考。
资料介绍乌珠穆沁景区指东乌旗、西乌旗的生态旅游景区。位于中国北方草原向森林过渡的地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台镇距离北京(正北)850公里。 北与蒙古国接壤。这里气候湿润,河流纵横,牧草繁茂,天然植被保存完整,以草甸草原为主。这里是乌珠穆沁牛、乌珠穆沁马、乌珠穆沁肥尾羊的发源地。这两个旗是锡林郭勒盟草原最美,资源最丰富的旗,也是锡林郭勒盟畜牧业最发达的旗。尤其是东乌旗是全国乡镇企业百颗星之一,有许多特色产品,远近闻名。另外,这里也曾被誉为“歌海跤乡”,有许多摔跤能手,在全国有名。
每当提及东乌旗,在人们的印象中多半停留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历史画面上。
这里东与兴安盟接壤,因此到兴安盟西北的阿尔山沿中蒙边境的草原小油路只有500公里。一路风景,历来是草原自驾游的首选。
据史书记载,乌珠穆沁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的家园。东胡、鲜卑、乌桓、契丹、突厥等游牧民族,都曾在此居住。突厥人在这里居住了很长时间,突厥骑兵所乘的战马相当有名。“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所谓突厥马,就是乌珠穆沁马。马吃高草,只有水草丰美的草场,才能培养出好马。乌珠穆沁草原,最适于牧马。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中,曾多次在乌珠穆沁草原上养精蓄锐,从这里出发去讨伐敌人。1203年,王罕率领多部来此攻打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迎战于合兰真沙陀之地,也是在乌珠穆沁草原上。成吉思汗在乌珠穆沁草原上养精蓄锐,是因为这里水草肥美,可以兵强马壮。
乌株穆沁草原,是以蒙古人乌珠穆沁部得名。在蒙语中,“乌珠穆沁”是指野葡萄而言,乌珠穆沁部是以野葡萄山而取名。明代时,漠北的蒙古部族间发生纷争,乌珠穆沁山下的蒙古人被迫南迁漠南。他们看中了大兴安岭以西、宝格达山以南的草场,即在此驻牧下来,于是将乌珠穆沁的名字也带到了这里,这就是现代乌珠穆沁草原名称的由来。乌珠穆沁部来此以后,牲畜和人口增殖很快,因此,在1637年分为左、右二部。
大概因为它的辽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多地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成为我国甚至世界上保留蒙古民族风情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大大小小的“那达慕”这里开得最多,味道也最浓。最受牧民们欢迎的还是“蒙古摔跤”比赛。《搏克赞》诵起,跤手们身穿“照德格”,(镶有铜钉的坎肩),身披“姜嘎”(在历次比赛中获胜的象征物),跳着粗犷的“鹰步”走上场时,里三层外三层的是观看的牧民们。看搏克比赛不能着急,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往往要僵持几个小时才能分出胜负。此时,没有口哨、没有喝采,甚至没有加油声,更没有人会离开。牧人们会一如既往地坐在一边,一动不动地静候着。那份安静早就牢牢在心中了……
9月6日上午,出发去东乌珠穆沁旗,车行1小时后,真正意义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蓝天、白云、红日、黄草地,成群的牛羊马。随便一睁眼睛就是幅辽阔的草原风情画.视觉冲击强烈。
走进东乌珠穆沁旗
汽车离开锡林浩特,驶向草原深处。路上车极少,一条笔直的公路在茫茫草原上绵延伸展,随着低矮的山坡起伏,一直伸向前方,伸向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开始草很短紧帖着地,像织好的地毯,渐渐的,草开始高了,茂密了。黄绿的草毯中夹着点点雪白,是大片的羊群,一团团的黑点,是大片的牛群,每一片草原都有一组铁丝网围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
曾经在路上的艰难岁月我们一起走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0 07:09 , Processed in 0.0836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