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83楼) 贵州的山似乎没有尽头,翻过2座大山后已经下午4点,再沿着陡峭的小路上山,在路的两边是 茂密的原始森林,走出林地,太阳已褪去金色的余辉。由于我和得得在后面拍照,和前面渐渐拉 开了距离,在转过一个山头后,遇一三岔路口,无论怎样呼叫,对讲机始终没有回应。和得得分 别在两条道上寻找蛛丝马迹,无果。于是凭感觉走稍稍明显一点的路。走了不远,又感觉不对了, 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等着他们派人回来接应。大概过了半小时之久,背夫回来找到我们。其实从 左边道上往前再翻过一座小山就到今天的宿营地——摆拉苗寨村了。 我们刚刚走进村内,就有2个中年妇女朝我们下坡方向指去,急急地说着我们完全不懂的语言。 我们茫然不知所措,在一小女孩的翻译下,才知道要我们去下面的学校教室扎帐篷。当我们找到 学校时,看见有人向我们招手说话,原来是一支湛江的户外队先我们1个小时到达难怪那2个妇女 直接把我们往学校指,错把我们当湛江一起的了。学校是一座很简陋的2层楼的全木板房,没有操 场,踏着木制楼梯上得二楼一间教室,正值学生10.1长假,我们移开课桌就在地板上支起了帐篷。 晚上只要谁起来方便,都会踩得隔层木板吱吱作响。 摆拉寨离集市很远,每个月这儿的人们都会走上一整天的山路,到加两村采购粗盐、毛线等日常 生活用品。妇女们则把颜色各异的毛线用古老的织布机做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最后制作成一件件漂 亮的衣服、头巾。摆拉人就用这样的方式自给自足,日复一日,极少受外界的影响。除了少数外出 打工回来的外,全寨子的人都穿着自己缝的衣服。寨子里的女人大多数不懂汉语,当晚我们在村长 家晚饭,第二天村长去乡里开会,当结餐费时,试图和村长的内当家交流,她只是冲我善意的微笑, 尔后又是一脸的茫然。语言的隔阂,地域的差异,让人感觉跨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经过一番 比划,还是听不懂,只是指着桌子让我们吃早餐(炒的昨天的剩饭,他们没有吃稀饭的习惯,虽然 我昨天告诉她煮点稀饭就可以了)。就着自制的辣酱吃过后,她叫醒熟睡中的儿子,做我们之间的 翻译才总算把帐结了。其实她给我们说的是家常便饭,不用给钱。我让偎雨给了她100元,当然是不 值的,只是我们对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的倾露。 离开村长家,已经早上8点了,我们让村长的儿子一起跟我们去学校教室,把得得从武汉背来的 铅笔,圆珠笔给了2盒让他开学后分发给小学生们(其实从三宝侗寨开始,沿路就给山区的孩子们笔, 尺子。对了,还有千寻带的不少糖果也都给了孩子们)。 翻过山头,突然摆拉寨就在眼前  [此帖子已被 老树昏鸦 在 2008-11-13 20:46:2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