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玉寺下来,我们竟然找不到可以吃饭的地方,一家酒店老板只做晚上的生意,我们只好在小超市里买碗面简单充饥,然后就往德格县赶。
计划我们要去噶拖寺,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路也还比较好,但我们的司机嫌路远不愿意去,我们也只要忍让放弃。
噶拖寺老百姓介绍说是小布达拉宫。查网络介绍如下,有机会走那里的朋友一定去看看,岔路进去据说只有80公里的路。
噶陀寺位于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流域的白玉县河坡地区白龙沟朵念山的山腰,海拔4800米,因寺址上有一巨大白石,天然形成了一藏文字母 “噶”而得名。在悠久的西藏历史进程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藏传佛教即进入白玉县的噶陀地区。 史料记载:莲花生大师王臣曾在此留驻修行二十五天,并且莲师亲自为此地开光加持十三次。莲师王臣留于此地的手足印迹及化身神变的种种圣迹,使噶陀圣地具足莲师邬金净土般的殊胜。公元755年,大译师毗卢遮那到嘉绒时,曾在噶陀修行一月,并为有缘弟子讲经传法,所建之镇肢佛塔遗迹至今尚在。这与“四川甘孜州档案馆康区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期公元700年前噶陀即已有长净仪轨修法的历史基本一致。
宁玛派教法在雪域弘扬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西藏佛教史后弘期(978——1966),她的法脉传承形成六大金刚道场,延续至今,成为宁玛派法统的母寺和源泉,这六大道场分别是:土登多杰扎寺,俄金敏卓林寺,协庆丹尼达吉林寺,佐钦俄金禅林寺,吉祥噶陀金刚座寺,白玉殊胜菩提法洲寺。 噶陀寺全称是“噶陀多吉丹”。藏文中,“噶陀”的意思是“噶字上面”。寺址上有一巨大光滑的大白石,石上天然形成了藏文字母“噶”, “多吉丹”意为“金刚座”。据说莲花生大师曾亲自为此寺址开光加持十三次。并在《本身传记》和诸多伏藏经中授记“雪域圣地之最,弘扬空行意西措杰密法之源”。其加持力与印度金刚座相同,故又被称为“第二金刚座”。
当代噶陀寺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圣地,该寺保存有元朝御赐的莲花生刺品残部、八思巴赠与该寺的印章,明朝文殊佛像、清朝皇帝御赐的经书《可奔全集》、瓷碗及格萨尔时期的箭簇、单耳青铜罐、兽型等珍贵文物。 宁玛噶陀法统在每年藏历六月初十莲花生大师生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法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僧侣,信众汇集于此,共同诵经祈祷。相传最大的一次法会,有十八万僧人参加,身着红色法衣的僧侣聚集在噶陀及周围的山坡上,如红色的海洋,映照天空。他们齐声诵经,其场面之壮观,气势之磅礴。一时在印、藏两地传为佳话。僧侣主要修习十万彩虹身尊者教法和伏藏法十三部,据说先后得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就有十万人之众,堪称举世无双。持噶陀传承的大寺有一百零八座,小寺一千零二十二座。如今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
这样一个道场,我们没有去参观,是第一个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