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0

回帖

59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943
发表于 2013-2-7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博主。很棒的旅程。祝新年快乐哦~
www.xiongmao.hk。机票、酒店、自由行、签证、租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熊猫hk在2013-2-7 14:00:00的发言:
佩服博主。很棒的旅程。祝新年快乐哦~

 

 

欢迎光临!

 

 

也祝你和阅友新年快乐!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85.jpg

 

  党家村原来有一所小学,因为农村小学合并到别处去了,这里已没有学生上学。

 

 

1684.jpg

 

 
  坐落于学校内的文星阁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它正被围着修缮,我们无法进去参观。

 

 

 

2303134ltehr5t14dfezl5.jpg

 

  这张是文星阁的真面目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41.jpg

一个有人居住的村庄看上去就是一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村庄。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43.jpg

 

 在党家村里转,偶尔可以看见有的人家墙壁下还保留有这样的系马桩。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53.jpg
 

 

在党家村一家四合院的的一面墙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福”字,说是慈禧所赐,我有些不相信。

 

 

1682.jpg

 

 在党家村的一户人家,发现这样的精美石雕,它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党家村昔日的辉煌和文化积淀。

 

 

 

1655.jpg

  这是党家村一家门楼墙上的一副精美石雕。里面包含了许多吉祥如意的内容。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280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3008
发表于 2013-2-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线路,真是快乐的旅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湘二在2013-2-8 11:27:00的发言:
好线路,真是快乐的旅行者!

 

欢迎湘二团长光临本帖!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党鉴泉把我们带上泌阳堡.其实,我们早在早上六点多钟,就已迫不及待地上了一次泌阳堡,在那里俯瞰全村。

沿着村中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我们登上泌阳堡。

 

    站在泌阳堡鸟瞰全村,只见两塬之间的党家村,灰墙黛瓦,布局紧凑、古朴典雅,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祥和宁静,生气盎然,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党鉴泉告诉我们:泌阳堡建于清咸丰年间。当时南方有太平天国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波及,党家村于是花重金修建了这座泌阳堡。当时村里每家都在泌阳堡上另外兴建了一栋房子,一有情况,村里人躲进堡中。泌阳堡易守难攻,上面架满大炮,在当时情况下,极为有效地保护了党家村安全。韩城曾流传一首歌谣:西塬的涝池,下干谷的庙;党家村城楼好多炮。

 

    党鉴泉说,像党家村村子与泌阳堡如此和谐相连相通,浑然一体,村寨合一,并发挥巨大作用,而且留存了下来,这在中国估计非常罕见。

我曾仔细拜读过党鉴泉老师那篇《品味党家村》的文章,他从选址精当、布局紧凑、文化内涵、精神相传、保护得力五个方面对党家村之好做了详细诠释。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87.jpg

 

 
  最后,党鉴泉把我们带上泌阳堡。

  泌阳堡紧靠村子,一出村子,就到了堡跟前。

 

 

1686.jpg

 

  泌阳堡只有一个门进入,城门极厚,在过去的年代,关上城门,一般的进攻都能抵挡得住。

 

 

 

1689.jpg

 

 
  韩城曾流传一首歌谣:西塬的涝池,下干谷的庙;党家村城楼好多炮。

  从这里走上党家村“城楼”---泌阳堡。

 

 

1690.jpg

  我们进入泌阳堡参观。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15.jpg

 

 

1616.jpg


  站在泌阳堡鸟瞰全村,只见两塬之间的党家村,灰墙黛瓦,布局紧凑、古朴典雅,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祥和宁静,生气盎然,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1618.jpg

 泌阳堡上也有整洁的街道和房子。

 

 

1691.jpg

  这是泌阳堡上的房子。

  介绍,当时每户人家都在泌阳堡上建了一套房子,规格和样式同下面村子里差不多一样。遇到紧急情况,整个村子里的人就都搬到堡里居住。

  现在,泌阳堡上基本已经很少住人了。

  我们在泌阳堡上参观,只见到少数几户人家有人。

  不过,也有几家正在修复、扩建堡上的房子,据说是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想在这个古朴而鲜活的村子里多呆一些时光,但时间不允许。上午十点四十分,我们再三感谢党鉴泉老师,同时也告别一直陪同的魏小娥,离开党家村。前往司马迁祠。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后他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我敬仰的为数不多古人中的一位。青年时代,我曾不止一次地拜读过他的《报任安书》,每读一次,都要为他的遭遇和精神悲愤和感动好长时间。他的《史记》更是我放在案头的常用书籍。这次来到司马迁的故乡,我一定要去拜谒一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祠的位置在韩城市的芝川镇,党家村在韩城以东,芝川在韩城以西。

 

    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沿着108国道,顶着灰尘,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到达芝川镇。顺着一块司马迁祠的指示牌,车子拐进一条比较狭窄的公路,又走了大约一两公里,前面出现一个开阔的大道。大道的尽头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塑像,塑像的头上用红布包着,塑像周围搭着脚手架,那估计就是司马迁的塑像;大道上铺着平整的水泥板,每隔一段,水泥板上就铺有一块红砂石雕刻的图案,内容反映的是司马迁的生平和经历。

这里看来在大兴土木,准备把默默无闻的司马迁祠搞成旅游胜地。

 

    好不容易把车开到塑像跟前,才知道距司马迁祠还有一段距离。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00.jpg

 


  顺着一块司马迁祠的指示牌,车子拐进一条比较狭窄的公路。

  大道的尽头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塑像,塑像的头上用红布包着,塑像周围搭着脚手架,那估计就是司马迁的塑像。

 

 

 

1698.jpg

 

  大道上铺着平整的水泥板,每隔一段,水泥板上就铺有一块红砂石雕刻的图案,内容反映的是司马迁的生平和经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走了大约四五百米,我们来到一座牌坊前,牌坊的门楼上写着“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计入牌坊,里面是一座门楼,上面写着“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几个字,这是启功先生的手迹。门楼旁有楹联一副:上联是“旭日照高岗魏巍古祠说太史”,下联是“大河翻桃浪 袅袅春风沐游人”。

 

    司马迁祠又称司马庙,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据说登上司马迁祠所在的山顶,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山环水抱,气象万千。

 

    史学界对司马迁的卒年卒因至今尚无定论,吉春在其《司马迁生平大事年表》中就说:"司马迁死年死因不明。"司马迁在世蒙冤受屈,又死年死因不明,又不知身归何处。史学界一般认为司马迁祠后的司马迁墓只是一个衣冠冢。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01.jpg

 



  又走了大约四五百米,我们来到一座牌坊前,牌坊的门楼上写着“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

  司马迁祠在后面的山岗上。这里没有多少游客。

 

 

 

 

 

 

 

 

 

1702.jpg

 

我们来到一座牌坊前,牌坊的门楼上写着“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司马迁的祭祀,人们公认的说法,是始于西晋。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司马迁墓前有庙,庙前有碑。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司马迁的)遗文,大其功德,遂在芝水之南的高岗上建石室,立碑树柏。在清康熙年间,又大规模地扩建了一次司马迁祠。

 

    我们在门口拍了照片,打算进祠去参观拜谒,上到售票处一问,门票已经涨到50元一张。(网上一直说20一张的)看来这里的扩建还没完工,已经开始提价了。

 

    我们一致决定不进去算了。一则上面并无司马迁的坟墓,我们来这里拜谒,已经表达了我们的崇敬之心;二则,对陕西各景点的高票价表示高度不满;第三,如果上山参观再下山,估计要花一两个小时时间。而我们必须在今天晚上之前赶到壶口下榻,这段路程我们完全陌生,必须尽早出发。

 

    我们三人对着山上的司马迁祠遥拜一番,然后离去。

 

    大约12点钟,我们在芝川镇上吃了午饭,然后拐上高速,前往山西壶口。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05.jpg

 


  售票处的门上挂着“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的牌子。这是启功先生的手迹。

  因为门票太贵,也因为里面只是司马迁的衣冠冢,我们决定不进去了。

 

 

 

1709.jpg

 

 我们对着山上的司马迁祠遥拜一番,然后离去,前往山西壶口。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01:50 , Processed in 0.14364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