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江海拾贝

[图游] 藏区治“病”记

[复制链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806_1957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806_1957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806_1958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古格王朝遗址。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古寺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寺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几间寺里以白庙规模最大,叫“拉康嘎波”。一些小洞窑内放着盘子大小的泥印佛像“擦擦”,是喇嘛到此修建时做的。据说除泥土之外,还混合了很多圣物。
白庙和红庙的面积差不多大,约为300平方米,庙内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白庙内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
山腰中有两条隧道连接,直通山顶。北面悬崖边上的通道,仍堆放着不少鹅卵石,残留着当年抗敌的痕迹。走过崖边通道,一再往北行,一个地面垫高,仅余四壁的院子,便是当年国王议事的宫殿。
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
在遗址的顶端,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门口有小牌——“冬宫”。沿台阶可深入山内。山内的通道很陡,只容一人上下。下行几十米后山洞扩展开来,有大小几十间房屋,多数只有1.8米左右高。最外层透气、透光,类似阳台,比较开阔。这里就是当年古格王冬天避寒之地,不过如今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了。
折回山腰,三间寺庙的周围,有十多个洞窑,其中还藏着古代武器诸如盾牌、盔甲和大刀长剑之类(现在已经被收存博物馆)。干燥的天气,令这些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从县城到古格路上的山上,出现一座一座土墙,这也属于古格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现在我们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很好找的,因为周围的建筑都是土的,只有这里是石头砌成的。并没有修完,大概有十几米高。
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
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投降了。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
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王国的失败原来和西方传教还有一段历史渊源。据说这段历史能找回也是在欧洲传教士那里的记述中找到的。

 

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1618年7月,国王墀扎西查巴德的弟弟、叔父、叔祖等喇嘛首领邀请卫藏的一世班禅来古格讲经说法。班排视察古格期间,尊称古格王叔祖拉尊洛桑意希欧为“法王尊驾”,并任命他为这个王国的精神领袖,当时古格地区的喇嘛僧人约五、六千人。古格王对喇嘛僧人的扩大心怀不满。 自从1624年安夺德神父到达扎布让不久,他就确定了支持和利用基督教,反对和打击藏传佛教的政策,不准任何人干扰传教工作,要人民学习基督教的教义,出资建立教堂和教士住宅,馈赠巨额金币以及常请教士讲经传道,让王后、王子及王室一些人进行了洗礼等一系列行动以外,还极力贬低和讥讽藏传佛教。以往每次国王领兵出征前都由喇嘛首领为他念经和祈福的,安夺德神父来后改请他去诵读福音祈福,如1625年8月安夺德神父第二次回到扎布让,第二天见古格王时,古格王详细告诉神父,古格将进行一场非常危险的战争,他正准备出征,出发那一天,古格王头顶弥撒经本,神父为他诵经,他非常虔诚和尊敬地亲吻了经本。
古格王、王后及王室一部分人这种狂热支持基督教,以及传教士们用诋毁和反对藏传佛教来宣传基督教的种种行为,必然会引起有悠久历史的藏传佛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古格王叔和王弟向国王提出了劝告,要他放弃支持基督教,回到多年来先辈传下的藏传佛教中来,但古格王对此置若罔闻。于是王弟把国王请到喇嘛寺庙住了两个多月,除了王弟本人给他讲经外,还请了最博学的喇嘛给古格王讲经,使他增加对藏传佛教正确性的认识。此外,王弟还将十四岁的,正在学习基督教义的王子弄到寺院去,找经师给他讲解藏传佛教经典,提高对藏传佛教的感惰和认识王弟的作法使传教士们非常不安,为此安夺德神父想方设法去看望国王,并找机会与喇嘛们进行了多次辩论。在安夺德的劝说下,古格王对安夺德保证,在未与他商量前不做任何事情,于是传教上成了古格王的高级顾问,黄教寺院上层看到他们采取的对策完全失败,于是靠增强佛教力量来保卫自己,特别是扩大招收老百姓入寺为僧,1626年某一天就吸收了120平民为僧。这种扩大僧人的行为,严重威慑了古格王正在进行战争的士兵来源,于是古格王决定采取迫害藏传佛教僧人的一系列行动,没收了喇嘛首领王弟的一些土地和收入,并警告他的弟弟说如果再不悔改广招百姓为僧的做法,就要撤除为他服务的士兵。后来国王把军官派到各地,用世俗者取代喇嘛首领的地方权力,逼迫大部僧人还俗,致使古格地区五、六千喇嘛减少到不足100人,生活在山洞里不愿还俗的僧人和极少数高级僧人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但古格毕竟是藏传佛教后宏期“上路宏法”的发祥地,僧人们利用自己的影响进行秘密串联,他们利用古格地区人民厌恶与邻国进行长期战争的惰绪,广泛发动了一般群众,同时还串联了许多地方官员和军队中的军官,伺机起来进行反对古格王、反对传教士及基督教的斗争在1630年乘安夺德返回果阿和古格王墀扎西查巴德患病之机,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反对古格王支持天主教、消灭佛教,并以前者代替后者。
由于古格僧人的邀请,拉达克王森格郎吉亲自率兵迅速赶到扎布让,包围古格王住的王宫小山。由于王宫修建在四壁陡峭的山上,有暗道通到东西河边取水,山上的武器,粮食储备克足,城堡坚不可摧,围攻一个多月后,因冬季降临包围王宫城堡拉达克军队准备撤退。这时国王的弟弟想出各种方法向古格王劝降,古格王身患重病,又感到国内四面楚歌,大势已去,主动提出议和,表示只要拉达克撤走军队,他就可以交纳贡品。拉达克王要古格王走出城堡,像属臣那样亲自呈交贡品。但当古格王走出城堡后,就被拉达克王将他和他的全家抓获,押送到拉达克的首府列城,投入监狱。古格王的御林军看到古格王、王后及王子等被抓起来,才恍然大悟,知道上当受骗,立即边打边撤退到城堡里,顽强抵抗了一段时间后,才撤出城堡转移到后藏的藏已汗那里去,统治日土地区的古格王亲属也逃到后藏日喀则。拉达克占领了古格王国全镜。拉达克王委派他的儿子英达博蒂郎吉去统治古格。建国近800年古格王国从此灭亡。大清朝统一中国后,派兵协助藏军抵抗外国入侵者,直到1683年拉达克在侵藏战争中失败,在一项协议中,拉达克才将它占领的古格、日土交给卫藏管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2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文章:

 

传教士与古格王国的覆灭 
 
时间: 2014-09-02      作者: 喻天舒      来源: 中国藏学 
神秘的冈底斯山脉耸立在阿里南部的普兰高原上,它“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度河的发源地,亦是阿里的四大神水之源。这四大神水是:北坡流出的狮泉河(森格藏布),今印度河的正源;南坡流出的象泉河(郎钦藏布),亦为印度河河源;东坡流出的马泉河(达却藏布),即雅鲁藏布江(流入东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源头;而南坡流出的孔雀泉河(马甲藏布,后称孔雀河),则是恒河上源”①(注:巴荒:《废墟与辉煌》[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4年,第13页。)。这样一片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既是藏族苯教的发源地,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文化中心,还是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宗教圣地。如今已湮没于历史尘埃里的西藏古老王国古格,就坐落在藏西阿里的这片美丽雪域之中。

  然而,崛起于公元10世纪的古格王国,这个曾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都城扎布让的人口一度达到十几万人的强大王国,却在历经了800年的风风雨雨、成为阿里地区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王朝之后,在17世纪中叶,亡于它西北的兄弟邻邦拉达克。

  表面看来,古格王国的灭亡是拉达克(今属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军事扩张的结果。但追根溯源,来到古格的基督教传教士对藏传佛教缺乏了解的盲目传教的活动,却是古格王国覆灭的直接导火索。

  最早一批入藏的基督教传教士,也即来到古格王国一带传教的葡萄牙神父安夺德等人,属于成立于16世纪的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在天主教16—17世纪的海外扩张活动中,耶稣会的传教士们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因为,正式的耶稣会成员除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外,还要发愿绝对效忠罗马教皇,把“藐视一切危险,把自己置身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教导人们懂得身体永存的规律和生命不灭的规律”②(注:托斯卡诺著,伍昆明、区易柄译:《魂牵雪域》[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第1页。),接受基督教信仰,当成自己的天职。

  对欧洲社会而言,16—17世纪是一段非常动荡的时期。当时的欧洲文化,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大陆的发现,君主制民族国家的兴起,城市的兴旺,所有这一切在带来社会的文化昌盛和商业繁荣的同时,还使以天主教罗马教廷为代表的欧洲上层阶级更加肆无忌惮地沉溺于追求现世享乐的人欲横流的泥淖之中。因此,当后来的宗教改革领袖人物路德早年(1510)来到他憧憬已久的“永恒城市”罗马时,万分遗憾地看到,充斥于这座他心目中的“圣罗马城”的,除了教牧阶层的无知、轻浮和灵性冷漠,就是神职人员的污秽、堕落和勾心斗角。路德后来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反对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改教运动,跟他此次的罗马之行不能说毫无关联。

  1517年10月30日,路德在德国市镇威登堡(Wittenberg)的一座教堂大门上,张贴出一纸用拉丁文书写了95条信纲(辩论命题)的文告,公开质疑作为基督徒牧者的教皇。路德的这一勇敢行为,不仅在德国境内招致群情激越的热烈反响,而且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还引发了一场改变西方历史文化面貌的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到17世纪,教派纷争把整个欧洲弄得狼烟四起。就面临重大组织分裂、不断失去自己在欧洲的统治地盘的天主教来说,宗教改革最终动摇了这个“大公教会”,结束了它已维持了数世纪的政教合一的独尊局面,迫使它在16世纪下半叶发起了一场旨在维护天主教传统利益的反宗教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罗马教廷一方面重新整饬教会内部的各项秩序,一方面宣布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基督教新教为异端,甚至不惜诉诸战争,极力与新教争夺统治地盘。

  与此同时,天主教会还加紧了海外传教活动,声言在欧洲失去的,要在海外补回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而创建于巴黎的耶稣会组织,得到了教皇保罗三世的正式批准。它的成员所到之处,致力于结交当地的达官贵人,深入宫廷,扩展天主教会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精神势力范围。17世纪的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安夺德等人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几乎同时被自己的组织派往中国内地和西藏地区传教。

  与利玛窦费劲周折才得以进入中国汉地的上层社会不同,进入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传教的安夺德等人,很快就得到了古格国王的赏识。以至安夺德在给上级的报告中这样自豪地声称:

  (国王)对我们的神圣信仰的尊崇如此深情,我们不知道还能希望什么比这更好的东西。国王、王后等达官贵人不仅对我们的东西表现极大尊崇(似乎已经不能再大了),而且不停地嘲笑他们的教士(喇嘛)们的东西。他们对我们,对圣律的善美和纯洁,对我们的经文、斋戒、拯救灵魂的热忱,对我们诵经的方式等的赞扬,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由此产生了对我们的极大尊重和热爱,(国王)对我们在他的土地上传播基督圣律感到非常高兴,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自由,乃至任何人都不敢对我们的言行提出丝毫非议。如果这块土地上有人反对我们的神圣信仰,那他们只能是这里不计其数的僧人(喇嘛)。国王决定取缔他们,这一决定出乎我们的预料。……

  我们希望国王能像对众人所说的那样,一俟一切就绪,就不再等待,立即皈依,然而国王首先希望我们深刻地弄清他们那本书中的错误,以便在同最有学识的喇嘛的交谈中驳倒这些错误。此外,国王还决定要我们先为王后及其仆人举行圣洗,然后再为他和王子进行圣洗。①(注:托斯卡诺著,伍昆明、区易柄译:《魂牵雪域》,第324—326页。)

  从安夺德神父得意洋洋的报告口吻中不难发现,他似乎真诚地认为,他们在古格王朝的传教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神圣信仰”的力量和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因为他们在“献给上帝的一切弥撒中为国王祈祷,请求圣主接受这些弥撒的意义,帮助在危难中的国王”②(注:同上,第169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他看来,这里的藏传佛教高僧们能力非常低微,对天主教神父就佛教信仰问题所发的诘难根本束手无策:“喇嘛们对我的这些质疑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由于他们文化肤浅,他们甚至连一些概念都弄不清楚。”③(注:同上,第168—169页。)事实上,他的自大使他根本无法认清天主教传教会在古格王国得以落脚的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国王在对付足以与他抗衡的喇嘛们的政治和宗教势力时的现实需要;二是藏传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对其他外来宗教的宽容态度。

  首先,从国王对付僧人们的现实需要来看,当时的格鲁派僧人们在古格王国的尊崇地位和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一直令国王如芒刺在背,强烈地感受到王权所面临的挑战——至少他的战争政策就会因为不服兵役的僧人的增多而受到阻挠。而僧人们在古格王国的这种政治实力的形成,可谓由来已久。

  古格王国的开创者是吐蕃王子吉德尼玛衮。9世纪吐蕃王朝覆灭后,王室后人吉德尼玛衮“率领少数随从逃进西部的阿里三围,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王国。后来他把拉达克(芒域)封给了长子日巴衮,于是从这里繁衍出拉达克王系;他把象雄古格封给了次子扎西衮,于是从这里繁衍出著名的古格王系。三子德祖衮分封到普兰地方,似乎没有王系延续下来,而且领地也归属于扎西衮的后裔”①(注:陈庆英、丹珠昂奔等著:《西藏史话》[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4年,第99页。)。

  扎西衮的长子科日心羡佛法,不仅在即位后派出仁钦桑布等人去克什米尔地区学法,延请很多僧人来古格翻译佛经,而且于996年兴建了阿里古格托林金庙,1016年毅然决然把王位让给弟弟松昂,自己带着两个儿子随仁钦桑布出家,取法名为拉喇嘛益西沃。他从印度迎请了很多高僧大德,来阿里讲经宏法,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就是阿底峡。“阿底峡一共在古格住了三年,公元1045年动身回印度,在归国途中又被请到卫藏地区传教。他的进入卫藏,被视为佛教复兴势力从阿里进入卫藏的一个标志。”②(注:霍巍:《西藏西部佛教文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0—221页。)

  由于科日和他的后继者们的不懈努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阿里成为了整个西藏的一个重要佛教中心:“1076年,古格国王孜德在阿里托林金庙举行了盛大的法会,安多、康区、卫藏都有大批僧人赶去参加,这一年刚好也是拉喇嘛益西沃出家六十周年。这次法会称为丙辰法会,又称火龙年法会。它标志着佛法在雪域西藏重新取得合法和主流的地位,也可以说藏传佛教此时正式开始了它的后弘期。而从阿里传出的教法,被称为上路宏传。”③(注:《西藏史话》第100—101页。)

  这样,从科日时代起,古格王国拥有实权的王室后裔出家为僧便成了一种传统。到17世纪20年代安夺德神父进入古格王国时,出家为僧的王弟和王叔在古格全境拥有不亚于国王的影响力,国王和王弟、王叔等大喇嘛之间为取得对臣民的控制权而发生的矛盾,也已经相当公开化了。

  葡萄牙人安夺德神父带来的新宗教,以及安夺德神父就信仰问题与活佛们的辩论,使古格国王似乎看到了从精神上战胜大权在握的活佛们的新希望。古格国王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天主教在阿里的传教事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凭借天主教神父在精神乃至物资④(注:“1626年4月12日以前,其他几个传教士在马科斯修士的陪同下来到扎布让。‘他们一到,就给国王送去了两支短枪,这是国王自己要的>,多斯>安鸠斯(DosAnjos)这样写道(1627年11月10日于西藏)。”——《魂牵雪域》第226页。)方面提供的援助,削弱自己政敌的力量。

  其二,从藏传佛教对像天主教这样的外来宗教所持的宽容态度看,以王弟、王叔为首的喇嘛们,对安夺德神父的传教活动还是相当友善,不抱任何敌意的,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这样一种宽容精神,同样帮助了传教士们在古格的成功传教。

  从安夺德的叙述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国王在安夺德面前,总是不放过一切场合嘲笑僧侣们,后者却一向心平气和地面对。甚至就在安夺德宣说自己宗教的教义时,讲得有理的地方,国王随从中的“不少喇嘛,他们也异口同声地说,神父所说的都是对的”⑤(注:托斯卡诺著,伍昆明、区易柄译:《魂牵雪域》,第184页。);此外,安夺德修建天主教教堂“圣母的希望”,也得到了佛教僧人们的好心帮助:他们出人出力,因为当地不产木材,“一座位于城外的寺庙的喇嘛还为教堂送来了大量的砖头”⑥(注:同上,第189页。);待安夺德宣传基督教信仰的教堂建起以后,信佛教的喇嘛王弟“不久前来教堂时,带来了两只铜碗,说可以用它们泼洒圣水”⑦(注:同上,第185页。)。

  如果我们以僧侣们的厚道态度来比较安夺德神父评价佛教僧人的作为时的刻薄、偏激,比如,在僧侣们建议国王到王弟家小住,多读一些佛教经典时,他认定:“我知道这是一个骗局,是魔鬼通过喇嘛为国王设下的陷阱”⑧(注:同上,第169页。),暴露了狂热的天主教传教士们的褊狭心胸和宗教偏见。而他对僧侣们无能的判断,实际上也只是印证了当时一些主张宗教宽容的西方学者的看法:“(狂热者)想使每一个人都像他们那样去做,即像他们那样一味坚持某个观点,诅咒相反的观点。当他们看到某个人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提并论,看到他对于信奉异教的人们持有极大的公允之心时,他们根本不能理解那人也可能是真正的有宗教信仰的人”①(注:阿诺德·汤因比著,晏可佳等译:《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0页。)。

  尽管安夺德神父抱怨国王在皈依基督教方面“步履太慢”②(注:托斯卡诺著,伍昆明、区易柄译:《魂牵雪域》,第362页。),并且认为这是导致古格国王丧国的原因——“我主之所以剥夺了他手中王权的诸多原因,肯定包括他对上帝信任不够这一条”③(注:同上,第362页。),事实却是,正因为受到了不容异教的天主教传教士的怂恿,盲目地相信基督教信仰的无敌力量,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古格国王才在接纳天主教的同时,不识时务地展开了对佛教僧人们的宗教迫害,“采取了没收作为喇嘛首领的王弟的土地和收入;派军官剥夺寺院权力,强制所有僧人还俗娶妻成为世俗百姓等迫害佛僧的一系列活动。这就使当地格鲁派寺院势力与外国传教士、与国王的矛盾达到了极为尖锐的程度,也很自然地引起了有悠久历史的藏传佛教势力和藏族百姓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经过约两年的地下活动,扎布让格鲁派寺院势力动员了许多地方官员、军官和一般群众,又联络了信奉佛教的拉达克军队,于1630年(崇祯三年)乘安夺德返回印度果阿任大主教和(国王)樨扎西查巴德身患重病之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古格政权的武装暴动暨反洋教斗争”④(注: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98页。),就这样,一个月后,曾经取得过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文化成就的古格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迅速覆灭了。

  虽说一个像古格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的倾覆,无论如何都是一桩憾事,但从这一事件相当有效地阻止了西方基督教对藏传佛教的颠覆活动,也相应地阻止了西方殖民者对西藏的全面渗透的角度看,也未始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古格王朝的终结并不是基督教入藏传教活动的结束,但它却使藏传佛教的僧侣们逐渐认清了基督教排斥异端异教的不宽容特点,提高了警觉,因此也预示了此后的基督教信徒在世界屋脊上的传教活动的接连失败。

  尽管不能否认,数世纪以来,传教士们克服千难万险来到西藏高原传教,并不全是出于殖民主义目的。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欧洲殖民主义时代,这些传教士们事实上还是有意无意地充当了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先头兵,就如安夺德就西藏的土质、特产、人文地理所作的报告所显示的那样,向殖民者提供传教地区至关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传教士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托斯卡诺在谈到安夺德等人的传教活动之前,非常明白地指出:“发现新的世界和在东方发现了新的大陆,使得16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得到了扩大,其后,欧洲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也得到了扩大。国王和探险家们把十字架悬挂在船上,作为义务和权利的标志,象征着传教思想的胜利:义务即为传布福音,权利就是占领”⑤(注:托斯卡诺著,伍昆明、区易柄译:《魂牵雪域》,第23页。);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对西方的传教活动也有这样评价:“一批人数不多的基督徒,身边一无所有,来到一块崇奉异教的国土。这些外来者恳求当地人以人道主义为怀,供给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得到了这些东西并被允许在当地居住下来。后来他们同当地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实体。基督教也随之在那里扎根、成长,但一时尚不能成为最强大的宗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同当地人尚能保持和平、友谊、信任和平等。后来,官长成了一个基督徒,这样一来,他所属的那一派便因此而成为最强大者。于是,所有契约立即被撕毁了,为了消灭偶像崇拜,一切公民权利也都遭到了践踏。那些无辜的异教徒——平等准则和自然法则的严格遵守者,那些从不以任何方式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们,除非他们放弃古老的宗教,皈依一个新的、完全陌生的宗教,否则他们注定会失去其父辈们的土地和财产,甚至被剥夺生命。由此我们终于可以看到:对教会的狂热加上奴役他人的欲望,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及用宗教和关心他人的灵魂作为借口,多么易于成为贪婪、掠夺和野心的掩饰物。”⑥(注:洛克著,吴云贵译:《论宗教宽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0页。)由此看来,西方基督教会在西藏地区传教活动的失败,是藏族人民的一大幸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57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5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5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5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5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806_2014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806_20075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806_2005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12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72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23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65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5 19:58 , Processed in 0.11670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