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图游] [原创]夜郎行 -2014年-鄂渝黔湘自驾游散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4852.jpg

 最后一个节目终于看到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的人开枪了。
  这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稀疏平常的放铳而已。无奈,在我们这个目前连超过6厘米长的刀具都要没收的社会,这当然算是新奇的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0.jpg

 

 

301.jpg

 

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上面晾晒着的稻谷令人眼睛一亮,好似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还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晒谷方式和工具。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8.jpg

 

 

306.jpg

岜沙人的村落。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1日一早8点钟,我们出发前往小黄村,因为资料说从县城到小黄村只有20多公里,所以我们不着急赶路。

  我们这次到黔东南,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想看看侗族的生活,听一听侗族大歌。黔东南州是全国人口最多、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自治州。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能体现侗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音乐,它以演唱者人数众多而成名。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曾看到资料介绍说: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上个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偶然发现。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复调音乐:即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的说法。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1986年10月,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听了侗族大歌后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

  网上流传说,到黔东南旅行如果不到小黄村,等于没到黔东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5.jpg

 从江县的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快乐驿站是一家价廉物美的旅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侗寨素有“诗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它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和中国“侗歌之乡” 

  那里的人人人能歌善舞,人才辈出,是极富盛名的“侗歌窝”,素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解放后,小黄侗歌多次参加过全国、全省各种汇演、调演、大赛并获奖,还曾经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小黄村内有许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歌队,各种歌队于侗歌演唱风格方面均有独创,且各有其成就。尤为感人者,是其老年妇女歌队,她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音乐的灵感编写了侗族音乐最杰出的乐篇《嘎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小黄侗歌多次参加全省、全国的调演、汇演。近年小黄侗族大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登上国际大雅之堂,精湛的演唱被传媒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1994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首次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小黄侗歌也有不俗的表现:2005年,在首届“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决赛上,来自小黄的“金蝉十姐妹”获 民间唱法组“金黔奖”;2006,“婵之歌”组合在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个人单项决赛原生态唱法获得银奖。
  记得我当时听侗族大歌听得得如痴如醉,真是多日不知肉味。

  前往小黄的公路修建的非常好,一路柏油路面,只是不停上坡下岭,转弯抹角,道路不宽,不可能开得很快。好在可以一路观景。

  大约上午10点,我们才到达小黄村口。路边的牌子上写着“中国侗歌之乡---小黄”几个醒目的大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4857.jpg

 

 

dsc04860.jpg

 

 从江县前往小黄村途中的侗族村寨。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村寨门口可以自由进出。我停车打听了一下,原来这里平时游客可以随意进出,遇到黄金周这样的大假日,则卖门票,30元一张票。

  我们把车开进第一道寨门,停在风雨桥前,然后走进寨子。侗歌、鼓楼、风雨桥是侗族的三宝。风雨桥又称花桥,亦叫福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公共建筑物。桥梁一般由巨大的石礅、木结构的桥身、长廊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不用一钉一铁。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或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铃,成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廊中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长廊两壁上端,一般多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风雨桥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年年月月为侗家人遮风挡雨。,也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jpg

 

 

320.jpg

 

 这是小黄村的寨门,遇到黄金周这样的节日,寨子门口才售票,平时可以自由出入。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村的这座风雨桥虽然陈旧,但那褪色的彩画,那抚摸得已经光滑的木柱,那依然坚固廊桥,仿佛向我们展示着它经历的岁月苍伤,第一眼就让我感受到小黄村的古老历史

  我站在风雨桥上,看着清澈的溪水缓缓从桥下流过,看着小溪两边村民的木房子,有一种身入画境的感觉。

  过了桥是一座鼓楼。侗族人说:“锦鸡翅膀凤凰尾,比不上侗家鼓楼美。”在贵州旅行,只要看见了高高的鼓楼,那里就一定有侗族居住。

  我听说:“侗乡村村寨寨设有鼓楼,一般一姓一座。寨子里有几个族姓,就建几座鼓楼。鼓楼低的有三、五层,高的达十余层。它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不用一铁一钉,全用卯棒嵌合,飞檐重阁,层叠而上。最上层是尖顶,高插入云。有的尖顶上还装有能迎风鸣叫的铜质飞鸟,颇具匠心。鼓楼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像宝塔又似楼阁,柱头挂满金匾、对联。重檐下的彩绘,有龙、凤、鱼、鸟、葫芦、花草等图案,或装饰有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浮雕,鼓楼重檐虽多,但一般实用只有两层。上层设有牛皮大鼓,一旦有急事商议,便鸣鼓聚众。下层设有火堂,火堂之火,长年不熄。侗家劳动之余,喜欢聚集鼓楼,听歌师弹琵琶唱歌,或谈古道今。春节时,就有更多的人聚集鼓楼,与外寨青年“哆耶”。八月中秋,则在鼓楼附近的岩板坪吹芦笙。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休息和进行文娱活动的公共场所,在侗族心目中,它地位很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处所。”

  小黄村寨门口的这座古楼看上去历史应该非常悠久,木头早已变得黄中带黑,彩色的涂料颜色都褪得差不多了,但鼓楼整体结构非常完整,没有破损之处。楼内的横梁木板绘着许多彩画,其内容多是表现侗族人生活习俗的,如订婚、恋爱、生孩子后做满月等等。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42.jpg

 

 

dsc04869.jpg

 

 小黄村的这座风雨桥虽然陈旧,但那褪色的彩画,那抚摸得已经光滑的木柱,那依然坚固廊桥,仿佛向我们展示着它经历的岁月苍伤,第一眼就让我感受到小黄村的古老历史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3.jpg

 

 

420.jpg

 

 

419.jpg

 

 

343.jpg

 

 小黄村寨门口的这座古楼看上去历史应该非常悠久,木头早已变得黄中带黑,彩色的涂料颜色都褪得差不多了,但鼓楼整体结构非常完整,没有破损之处。楼内的横梁木板绘着许多彩画,其内容多是表现侗族人生活习俗的,如订婚、恋爱、生孩子后做满月等等。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小黄村里闲逛着,村民们各自在忙自己的事,最多的是晾晒稻谷,他们在自己的门前铺上塑料布,将收获的稻谷倒在上面晾晒;小黄村每家门口都有一个水池,水从哪里引来我们打听,但他们用水看来十分方便。

  村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使我们感到新奇:人们的服装,特别是女人的服装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民族服饰,衣服上都绣有美丽的花边,都带着漂亮的耳环,不像一些地方,已经汉化得对方不说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少数民族。这里哪怕几岁的孩子,也穿着民族服饰,但老人无论男女,衣服面料和颜色多是自己纺织印染的那种藏青色亮布。寨子路两边都是清一色的木房子,村民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有的在扎篾篓,有的在捶青布,有的在洗衣服,有的懒洋洋在晒太阳,好像没有谁来注视我们这些外来者,有一伙村民在路边开小会,对于我们的到达也熟视无睹。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22.jpg

 

 

324.jpg

 

 

340.jpg

 

 小黄村的房子古朴而富有民族气息。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62.jpg

 

 

363.jpg

 

这里不像一个旅游景点,村民们忙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村的侗族老人:

 

326.jpg

 

 

 

 


 

32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4 14:19:00编辑过]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村的侗族老人:

 

 

 

344.jpg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5 13:55 , Processed in 0.16751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