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大话西游

户外学习资料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认识“溯溪”
  
      闯入丛林,寻访溪流原乡
  
      溯溪是由日本引进的一种活动,日本称之为泽登。随着周休二日及新兴活动的推广,常有人问道:溯溪是什么性质的活动?和泛舟、独木舟有何区别?
  
      一般而言,溯溪的活动区域大多在河川中上游,而泛舟、独木舟则大多在河川下游,这和水量的大小、深浅有密切的关系。“溯溪”顾名思义为逆水而上、从较低的下游处往上游溯行的一种活动,途中历经深潭和急流的泳渡、瀑布和岩壁的攀爬,穿越杂草、密林、箭竹而穷水之源登山之巅,只为一个寻根梦!而泛舟和独木舟大抵在水量多且深的下游做顺水而下的漂荡,两者是性质截然不同的活动。
  
图1:独木舟大抵在河川下游做顺流而下的漂荡。

  
图2:由日本引进的溯溪活动逐渐普及,活动区域大多在河川中、上游,为逆水而上的全方位活动。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溯溪”和“涧泳”的区别
  
      千变万化的溪流游戏
  
      1999年7月底,瑞士伯恩附近的萨克塞坦溪因山洪暴发,至少造成19名正进行“涧泳活动”的观光客丧生。此一新闻让全世界户外活动者相当震撼,纷纷探询何谓“涧泳活动”?
  
      循溪下行飘荡的“涧泳”
  
      “涧泳活动”英文称canyoning,意即峡谷飘荡,是1993年崛起于欧洲瑞士的新兴活动。参加者须穿救生衣、戴头盔,顺着水流湍急的山涧往下行,并且不时在瀑布与溪流中滑行、跳落,或用绳索垂降至峡谷中,颇具危险性,但仍受渡假者喜爱。因全程不用划舟,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泛舟”。
  
      循溪上行探源的“溯溪”
  
      “溯溪”的英广广义称:river tracing,意即河流探源,指的是乘船或独木舟往河流上方探险,或采其他方式向上游探秘等;狭义则称up-stream climbing,意即往溪流上游攀登,较符合溪流溯登的说法,参加者须全副装备,由河川中下游往中上游溯登,并且不时地泳渡深潭和攀爬瀑布。这适巧和涧泳活动相反,一则下行、一则上行;相较之下,“溯溪”因须用到攀爬技巧,所以技术层级较涧泳的垂降来得高。在台湾溯溪时有时为了能中途溯登,常须藉下溯的涧泳由支流下切至主流而后再上溯,因此非正式的涧泳活动在台湾至少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然而像涧泳活动装备如此齐全又有导游带领、且连续举办数年、地形又相当熟悉的情况下,何以仍发生如此惨剧?笔者认为:疏忽了气象所引发的山洪暴发才是主因!
  
图1:沿溪谷向下飘荡的涧泳。

  
图2:高山溪谷的涧泳之一“跳潭”。

  
图3:溯溪的下溯采绳索下降,颇似“涧泳”。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溯溪”的乐趣和种类
  
      同步挑战体能、智能的极乐活动
  
      从里到外引燃欣喜与希望
  
      溯溪的迷人之处不在于一见钟情,而在于“愈深入愈有味”的魅力情境!
  
      由于溪谷大多位于阔叶林下,林间的芬多精和蕴藏在飞瀑之间的阴离子十分丰沛,沉浸其中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溯溪过程中,必须经历深潭泳渡、穿越飞瀑、攀爬溪谷岩壁等激烈的全身运动,正好抒解日常生活的烦躁郁闷;而在面对困难的地形时,得充分运用各种登山技术来加以克服,那种挑战成功的喜悦更加难以言喻!此外,溪谷地形变化丰富,不仅极富冒险、探险的乐趣,走来绝不枯躁乏味;而研究水系型态、植被群落、溪谷动物栖息等,更增添溯溪的知性。如此兼具游山雅趣以及探索未知奇趣的溯溪,总让人在旅途中不经意地遍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况味,并欣赏“在溯溪中,希望永远存在”的不灭定律!
  
      只要你喜欢,天天都是溯溪天
  
      溯溪正式引进台湾整整二十年(此书出版于2002年),逐渐地在台湾生根并热门起来。岛内一向认为溯溪是专属于夏天的活动,其实不然!溯溪并不受季节的限制,严夏酷暑去溯溪,愈溯愈起劲;秋冬天凉时亦有一番独特风味,端看个人兴趣与能耐而定。
  
     目前溯溪在台湾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随兴所至的休闲溯溪
  
      此种溯溪为目前岛内最盛行的方式,已不再是溯溪专业团体的专利。这类方式不苛求装备、溪流,随兴所至,伴行溯溪,以追求清凉一夏者居多。此休闲方式较易引起众人兴趣,也是初期推广溯溪的门径,举凡各登山团体、旅行社、饭店甚至个人,无不热情一夏、插上一脚。然而人们在进行这项休闲溯溪时,常忽略应有的溯溪装备和技术;若再无溯溪专家带领,更见险象环生,实应谨慎行之!
  
      (二)高山溪谷的探险溯溪
  
      1982年日本大阪草鞋会来台溯行沙里仙溪,揭开了台湾高山溪谷探险的序幕。往后十年间,中日联手克服了十余条高山溪谷,更带动起岛内各溯溪俱乐部和大学登山社团溯行溪谷的热潮,此种皆属于探险型溯溪。
  
      (三)地域研究的知性溯溪
  
      此为调查某一特定山区所有溪流,并兼综合调查其棱脉、溪谷、植被和步道等,并逐一做成记录的方式。这种溯溪乃是针对无资料可供参考的溪谷,多次动员众人深入此未知的处女地,经年累月、逐一踏勘始能完成,属于知性型溯溪。如笔者所戮力推动的“大屯火山群溪流溯登探险”计划,前后耗费十多年始完成181条溪流溯登,并逐步完成大屯火山博物志的调查著作,正是台湾此类型的代表;而笔者目前进行的“台湾百名山”溪流溯登,更是首度结合台湾溯溪三大类型的综合模式。
  
图1:溯溪可享受林间的芬多精和蕴藏在飞瀑间的阴离子,令人心旷神怡。

  
图2:不苛求装备、溪流,以追求清凉一夏为主的休闲溯溪。

  
图3:北投溪的净溪被视为休闲溯溪的一环。

  
图4:溯登石门溪壮观的峡谷地形,为高山溪谷的探险溯溪。

  
图5:首溯大屯溪,揭开大屯火山群地域研究的知性溯溪。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溯溪的源起和台湾溯溪简史
  
       从日据时代开始的文献记录
  
       一如谈论台湾登山史和世界登山史必须以高山为重点一样,提到台湾溯溪史,就必须以台湾高山溪谷为重点。
  
       溯溪最早源起于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区,由日本将其发扬光大,日本因而成为溯溪王国。早在日据时代,沼井铁太郎在“台湾山岳”的一篇“大屯火山群登山论史”中,提起昭和时期就在大屯火山群的菜公坑溪、龙形溪、泉源溪、大屯溪、八连溪等溯溪过,这是台湾最早的溯溪文献记载,距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
  
      战后五十多年,日本队伍来台溯行老浓溪及楠梓仙溪。然而真正的溯溪则始自1982年日本大阪草鞋会来台溯行沙里仙溪,台北有庄再传和张丽芸参加,此溯行活动因台风撤回;一年后秋季大阪草鞋会卷土重来,溯行成功。然而大阪山岳会却早在同年春季溯楠梓仙溪登玉山主峰成功,这一壮举不仅刺激了日本溯溪界,也为台湾登山界注入一股溯溪的强心剂。
  
      台湾有了自己的溯溪队
  
      1983年6月13日彰化县登山协会首先成立溯溪俱乐部,由具备多次溯溪经验的黄孟宗担任首任部长,开始全力发展溯溪运动。1985年中日联队溯唯金溪登关山成功后,台湾山岳协会于同年11月12日成立台北溯溪俱乐部,十年来在两位部长:梁明本及庄再传的努力下,肩负起台湾溯溪活动的推广,成效良多!
  
      青年学子开创辉煌一页
  
      1986年起,学生社团开始尝试高山溪谷溯登。辅大山社粘峻熊、王大济、刘建宏和喜祺炜四人溯老浓溪上玉山,虽未成功,但精神可嘉!两年后1988年,逢甲万里山社许达昌、蔡启聪和陈信义三人溯假名字溪登白姑大山成功;同年,台大山社杜德明、陈俊兴和祝基正三人溯南湖溪登南湖大山成功,甚至力克高达120公尺的南湖大瀑布,更将高山大岩壁的攀登应用于高山溪谷大瀑布的攀登上,为高山溪谷的探险写下新纪元。此后数年,虽有少数大专山社溯行高山溪谷,但大多沿着中日联队已溯过的溪流进行经验溯攀;直到1993年9月逢甲万里山社溯万大南溪登干卓万山,才有学生社团再度完成高山溪谷的溯登。1994年春假,兴大*商登山社赶在日人之前溯托博阔溪登屏凤山成功,为台湾溯溪界写下辉煌一页,至此学生社团溯行高山溪谷告一段落。
  
      各溯溪团体传承经验,推动风潮
  
      1990年以后,中日联队因已完成台湾五岳溪谷的溯登,高山溪谷溯行的脚步逐渐放慢,彰化山协溯溪俱乐部和四季溯溪俱乐部开始递补这段空白。1990年12月1日,笔者设立“台湾登山研究所”,同时成立四季溯溪俱乐部,决意将在大屯火山群的溯行经验移往高山溪谷。
  
      1992年元月,日本大阪草鞋会二度来台溯行太麻里溪,仍不幸杀羽而归。日队茂木完治在当年岳人杂志5、6月号,发表了二篇“饶富魅力的台湾溪谷”,为日本溯溪队来台溯行十年高山溪谷的感言,也为台湾开启溯溪的风气证言。
  
      1996年3月,“四季”罗元妙、骆嘉鸿、洪泰郎等开始执行北部五大湖泊的溪流溯登;同年4月28日,笔者完成大屯火山群161条溪流的溯登,完整详实记录了广博的“大屯火山博物志”。半年后的10月,“四季溯溪”完成武法奈尾溪的溯登,总计整整四年间四季溯溪进行了二十条高山溪谷的探险。1997年3月,笔者完成大屯火山群高达181条溪流的溯登;同年3月,笔者开始执行“台湾百名山”溪流溯行东澳岭的东澳岭溪左右股粉墨登场。1998年5月3日,“四季”溯南澳北溪右股上翠峰湖,完成北部五大湖泊溯源;同年5月16日,南部搜救中心亦成立了南搜溯溪俱乐部。
  
       溪仙大会为台湾溯溪做见证
  
       随着公元2000年的到来,面对台湾成千上万的溪谷,溯溪应有莫大的发展空间。岛内登山团体应正视溯溪未来的发展,走出象牙塔,积极培养全方位的溯溪人才,台湾的高山溪谷世界才有重见天日的时刻;单靠数个溯溪俱乐部的努力是不够的!日本每年都会组队来台溯行高山溪谷,不正鞭策着占地利之便的我们应全力以赴吗?
  
      而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秋起,由台北溯溪俱乐部发起的台湾第一届溪仙大会,为台湾溯溪界做了首次的交流沟通。至今已分由北、中、南部溯溪团体举办了七届溪仙大会,俨然已成为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溯溪大拜拜。
  
      面对日益蓬勃的溯溪活动,为统筹及有效推广溯溪及其技术研究,台北溯溪俱乐部于2000年11月29日邀集全国溯溪同好成立了“台湾四季溯溪协会”,并有高达近200位溯溪同好加入成为会员,共同推动台湾溯溪活动迈向新里程!
  
图1:昭和时期即有日人在菜公坑溪进行溯溪,图为菜公坑溪的菜公坑瀑布。

  
图2:台湾最早溯溪的发源地可能是大屯火山群,八连溪在昭和时期即有日人前来溯行。

  
图3:严冬泳渡七家湾溪,不少大专山社视此为溯登高山溪谷的踏脚石。

  
图4:1997年3月溯行东澳岭溪左右股,揭开“台湾百名山”的溪流溯登。

  
图5:1996年3月四季溯溪推出北部五大湖泊溪流溯源,首溯泰岗溪上鸳鸯湖。(骆嘉鸿摄)

  
图6:鸳鸯湖为泰岗溪的源流湖泊。(罗元妙摄)

  
图7:景色秀丽、池沼广阔的加罗湖。

  
图8:1996年9月溯加纳富溪上加罗湖,完成二大湖泊溯源。(骆嘉鸿摄)

  
图9:加纳富溪是条瀑布多且需攀爬的溪流。(骆嘉鸿摄)

  
图10:1997年4月溯水量丰沛的松萝溪上松萝湖,完成三大湖泊溯源。

  
图11:梵梵溪发源于松萝湖附近山谷,下游河床宽广。

  
图12:松萝湖腹地广大,水量随季节改变,有“十七岁少女之湖”的美称。

  
图13:神秘湖为澳花溪的源流湖泊,属自然保留区。(罗元妙摄)

  
图14:1997年6月溯澳花溪上神秘湖,完成四大湖泊溯源;途经落差45公尺的澳花瀑布。(罗元妙摄)

  
图15:1998年5月溯登南澳北溪右股的瀑布深潭上翠峰湖,完成台湾北部五大湖泊溯源。

  
图16:翠峰湖的湖泊溯源过程艰难,绕行湖畔却很有成就感!

  
附表:台湾高山溪谷及湖泊源流溯行一览表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台湾溪谷分类和类型
  
      进入溯溪王国,先摸透溪谷长相
  
      台湾由于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幼年期溪谷,河川短、落差大、瀑布多是其共通性,如此特质造就了良好的溯溪环境,更构成“溯溪王国”的依据。而其分类可由高度和行程来区分:
  
      从高度及难度分类三大溪谷
  
      (一)郊山溪谷:一千公尺以下的溪谷,可在一天或一天半内往返;流程短、起伏不大,适合新手信心建立与兴趣培养,如台北盆地近郊的阳明山溪谷即属此类。
  
      (二)中级山溪谷:一千公尺至二千公尺级溪谷,二至三天的行程;凡具相当程序的瀑布、深潭、峡谷地形,颇富困难度且须露宿的行程均称之。可进一步让新手了解溪谷的实质意义,如插天山区溪谷属之。
  
      (三)高山溪谷:三千公尺级以上溪谷,需四、五天以上行程;有高大瀑布、深潭、峡谷地形,具高困难度且须紧急露宿的行程均称之。须有熟练技术和体能良好者才适尝试,如台湾五岳各溪谷属之。
  
      从181条溪流综论六大溪谷类型
  
      另为区分溪谷的类型,笔者以所溯完的大屯火山群181条溪流做综合归类,计分六种基本类型:
  
      (一)M型谷(玛束[未找到此字简体,左“金”右“束”,暂以“束”代]溪型):此种型态峡谷深潭多、瀑布多,但不高,须发挥游泳技能,是夏天的代表性溪谷,如玛束溪、富士溪、阿里磅溪右股。
  
      (二)F型谷(枫林溪型):此种型态峡谷深潭、瀑布均大且多,峡谷较窄,因局部落差大常形成高大瀑布,具有高山溪谷型态,是夏、秋的活动性溪谷,如枫林溪、阿里磅溪左股、枫树湖溪右股等。
  
      (三)C型谷(竹子溪型):此种型态是均衡连续的急落差溪谷,少有大瀑布,水量也不多,属于冬、春的活动性溪谷,如竹子溪、嵩山溪左股、大尖后溪、冬瓜溪等。
  
      (四)L型谷(老梅溪型):此种型态溪床宽广、落差不定,常有深潭或瀑布,瀑布时成高瀑,是春、夏、秋的活动性溪谷,如老梅溪中股及右股、头前溪、上磺溪等。
  
      (五)T型谷(大屯溪型):此种型态溪床略宽、落差不大,偶有深潭或较高瀑布,属于四季型的溪谷,如大屯溪、菜公坑溪、八连溪右股1溪及2溪、公司田溪、竹子湖溪、重光溪、两湖溪、万里磺溪、阳明溪、中湖溪、马槽溪、冷水坑溪、松溪等皆属之。
  
      (六)H型谷(磺港溪型):此种型态多峡谷及干瀑,水量少,无深潭,属秋、冬、春的活动性溪谷,如观音山各溪谷、凯达格兰溪、七星溪、二子溪、永春寮溪、泉源溪、雪半一溪及二溪、大屯溪左、中、右股上游、山城溪、八烟溪等均是。
  
图1:水量丰沛,瀑布、深潭、峡谷多的雪白溪为中级山溪谷。

  
图2:大屯火山群的头前溪为郊山溪谷,适合新手溯行。

  
图3:合欢北溪有高大的峡谷、瀑布、深潭,属高山溪谷。

  
图4:玛束溪峡谷、深潭、瀑布多但不高,为M型谷。

  
图5:F型谷的枫林溪有高大的东小观音瀑布,落差约40公尺。

  
图6:F型谷及C型谷比较图

  
图7:竹子溪的C型谷为连续的急落差溪谷,少有大瀑布,水量不多或近乎无水。

  
图8:L型谷的老梅溪有落差大、高约30公尺的老梅大瀑布。

  
图9:老梅溪溪床宽广、落差不定,常有深潭或瀑布,为L型谷。

  
图10:H型谷的磺港溪多峡谷及干瀑,水量少、无深潭。

  
图11:大屯溪有落差不高的菜公坑瀑布,为典型的T型谷。

  
图12:T型谷的八连溪有略宽的溪床,偶有阶段瀑布或深潭。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溪流型态的探讨
  
      溪流摆出不同阵势,挑战你的极限
  
      溪流型态的了解有助于溯行溪流的选择,大抵可从溪态和流路两方面来探讨。先就溪态来说,计分三个种类:
  
      三大溪态,交相林立
  
      (一)阶段状溪态
  
      溪流上游因受地形落差影响而呈现参差不齐的地形,形成阶段状溪态,其间常形成不少瀑布和深潭。
  
      (二)蛇行状溪态
  
      河川流经中下游,因受岩石硬度、构造节理等影响,而呈现类似S型的溪段,谓之蛇行状溪态。
  
      (三)平坦状溪态
  
      河川流入下游后,河床渐宽平,形成平坦状溪态,少有瀑布发生。一条河川的上中游,有时可见这三种溪态隔区交互发生,稍加留意即可辨识。
  
      十大流路,走出地表最动人的表情
  
      流路,乃指溪流排水系统之形态,常受流域之原始坡面、岩石硬度、构造节理、地壳变动与地形发育等因素所左右,目前流路约可区分如下十种,而前六种可见于大屯火山群:
  
      (一)树枝状水系
  
      支流依次分枝,如阔叶树形状。由两个主流水系以上构成谓之树枝状水系,如北磺溪流域;若由单一主流构成谓之半树枝状水系,如北海岸五大主流公司田溪、大屯溪、八连溪、老梅溪、阿里磅溪等。
  

  
      (二)羽毛状水系
  
      诸支流平行斜注主流、且支流数量密集,因形似羽毛,谓之羽毛状水系,如玛束溪上游即是羽毛状水系。
  

  
      (三)平行状水系
  
      主、支流大致平行而同侧注入主流,谓之平行状水系,如内、外双溪、礁坑溪和故宫溪均为平行状水系。
  

  
      (四)放射状水系
  
      由中央流向四方之顺向河所组成,谓之放射状水系;常发生于岛屿或锥状火山之水系,如七星山四周各水流。
  

  
      (五)继续状水系
  
      水流间断而延续状之水系,谓之继续状水系。通常水流间断所形成的伏流很少超过50公尺,而此断续水系其水流间断达三百多公尺,且继续多次;其支流亦然,常发生于富渗透性之地质区,如竹子溪及其支流白洒溪,就有断续的水流产生。
  

  
      (六)向心状水系
  
      由四周高处向中央低处幅合的水系,谓之向心状水系,常见于盆地、沙漠地区和局部之内流区域、或是汇入火山口的小支流,如大屯溪左股、中股、右股的支流等。
  

  
      (七)环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的顺向河其支流环绕穹窿上的软岩层发育成环状,谓之环状水系,如日本揖斐川源流的赤谷。
  

  
      (八)格子状水系
  
      主支流和各支流成直角或近直角交汇而成之水系,谓之格子状水系,如日本旱出川。
  

  
      (九)矩形状水系
  
      河流的主、支流受岩层节理或断层支配均作直角转变而形成之水系,谓之矩形状水系或长方形状水系。
  

  
      (十)扇形状水系
  
      各支流汇入S型状的主流而形成扇状水系,谓之扇形状水系,如日本山阴的江川。此水系常见于老年期地形或褶曲山地。
  

  
图1:马槽溪有类似S型的溪段,谓之蛇行状溪态。

  
图2:鱼路古道番坑溪的阶段状溪态。

  
图3:玛束溪下游河床渐宽平,形成平坦状溪态。

  
图4:内双溪下游溪床呈平坦状溪态,炎夏成为游客戏水、烤肉处。

  
图5:小观音山火山口内各水系为向心状水系。

  
图6:锥状火山的七星山有放射状水系。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溪流等级和溪谷等级的区分
  
      溪流分等级,溯溪前先看分级制度
  
      (一)何谓溪流等级
  
      根据A.N.Strahler溪流等级区分法,划分溪流等级的标准是:溪流最上源支流来会者为一级溪,一级溪和一级溪相会成二级溪,二级溪和二级溪相会成三级溪;余类推不同级数溪流相会者不增加溪级。如此主流一定成为最高级水流,而最高级水流在该流域内仅有一条,因此任何流域规模大小可由其最高级水流之等级数予以比较。例如树枝状水系的北磺溪为四级溪,平行状水系的双溪为三级溪,半树枝状水系的公司田溪及阿里磅溪为二级溪。
  
      各溪流等级呼应真实溪况
  
      通常一、二级溪为低级溪,常位于河川的上游,水量少、落差大、水流急湍,水较浅及窄,若形成瀑布大抵为细长型瀑布。而三、四级及其上则为高级溪,位处河川的中下游,因河川的搬运有加深、加长、加宽作用,故水量增多,落差不大,流速较缓,水较深且宽,若形成瀑布则可成为垂簾型瀑布。由此可见,高低级溪常形成不同溪况,低级溪适合做溯溪,最高级溪则可适合从事独木舟、泛舟等活动。因此从溯行溪段的溪流等级,可概略得知溪流的常态和规模。
  
      (二)划分溪谷等级
  
      从溪流的等级虽可了解溪谷的规模,但却无法知晓溪谷的溯登难易。现今有日本溯溪界将溪谷溯行难易区分为六级,台湾溯溪协会则以溯行技术等级将行进路线区划为六级;笔者谨参酌上述两分级法,按台湾六种溪谷类型,区分为A、B、C、D、E、F级溪,现介绍如下:
  
      参酌前人标准,订定六大溪谷等级
  
      1、A级溪(第一级):溪谷落差较小,偶有瀑布及深潭,但规模均小,徒手可上,无需确保者。以T型谷及H型谷居多,如马槽溪、两湖溪、雪斗一、二溪、观音坑溪。
  
      2、B级溪(第二级):溪谷略有落差,峡谷深潭瀑布较多,但瀑布不高(8公尺以下),可攀登或绕行;偶有8公尺以上直瀑可高绕,后续登者须绳索确保。M型谷、H型谷、C型谷、L型谷及T型谷均有此级溪谷,如老梅溪右股、嵩山溪右股、冷水坑溪、玛束溪等。
  
      3、C级溪(第三级):具备B级条件且溪谷落差较大,深潭瀑布也多,但瀑布较高(含8公尺以上)且为倾斜瀑布,可技术攀登,后续登者须用自攀器上登。以L型谷居多,如头前溪、上磺溪等。
  
      4、D级溪(第四级):具备C级条件,且有连续狭长或间断性的峡谷、深潭、瀑布,数量颇多,但均可高绕或直攀;深潭泳渡费时,高大瀑布(含20公尺以上)之斜瀑或直瀑,高绕处仍须技术攀登及自攀器确保。以L型谷、F型谷居多,如阿里磅溪左股。
  
      5、E级溪(第五级):具备D级条件,有些瀑布无法高绕,须使用人工攀登技术。以L型谷、F型谷居多,如老梅溪中股、富士溪左股、林市溪等。
  
      6、F级溪(第六级):具备E级条件卡,无法高绕之高大瀑布,须长时间使用人工攀登技术或须瀑壁紧急宿营者。以F型谷居多,如溯登南湖大山的南湖溪;此为探险家的最高级溪谷,万一失败就会死亡的危险场所。须有大岩壁及大瀑布的攀登才适宜挑战。
  
图1:溪流等级图

  
图2:八连溪右股1溪为低级溪,乃河川上游的一级溪,有连续瀑布。

  
图3:二级溪的箭竹溪有阶状细长型瀑布。

  
图4:平行状水系的双溪为三级溪之高级溪。

  
图5:直攀8、9公尺的头前瀑布须有胆识及技术,属C级溪。

  
图6:溪谷落差小的马槽溪为A级溪。

  
图7:溪谷落差略大,峡谷、深潭、瀑布较多的大油坑溪为B级溪。

  
图8:乌来山羊洞溪(大保克溪)有高大的溪瀑群,高绕或直攀均费时,为D级溪。

  
图9:落差40公尺的阿里磅大瀑布,高绕时须技术攀登,为D级溪。

  
图10:林市溪的林市瀑布无法高绕,须使用人工攀登技术,为E级溪。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溯溪装备与安全确保用具
  
      溯溪行头大公开,装备比一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溯溪也须要准备专用装备来保护身体和物品,并规划使用安全确保用具增进安全、减少外来伤害。原则上,溯溪的装备为登山装备加上攀岩器材,再予以防湿处理。
  
      除了溯行A级溪谷须具备溯溪鞋及头盔外,在迈向未知的溪谷世界时,个人装备愈齐全就愈安全。溯溪装备及安全确保用具可分个人装备和团体装备两种。
  
      (一)个人必备八大溯溪装备
  
      (1)溯溪鞋:有早期使用的草鞋,现今使用的溯溪鞋及新式的溪流鞋三种,为溯行者必要的装备。勿使用磨损率大的草鞋,也不要使用波浪胶底的矶钓鞋,那在溪谷岩石上攀爬较无阻滑作用。最好是使用不织布底、潜水质料的溯溪鞋或溪流鞋,既有阻滑效果又可收保暖之实;至于有一种不织布底、有钉子者切勿使用。鞋子大小以合脚为原则。
  
      (2)头盔:可用轻便的攀岩用岩盔为主品,初学者可暂用工程帽替代。头盔对溪瀑攀登滑落、落石袭击及穿行密林箭竹时,有保护头部免于直接伤害的作用,为溯行必须装备。
  
      (3)护腿:为潜水布质料,除可防寒,又可免除杂木石头碰伤、割伤腿部及毒蛇咬伤之虞。可分为长统和短统两种,长统除护腿外并可护膝,对保护膝盖很有帮助。市售护腿大多不符标准,可向潜水公司订做,膝盖部分补强。
  
      (4)直式背包:铝架、横式背包在溯登溪谷及穿行箭竹林时较不便,已较少使用。现大多采用容量45公升以上的直式背包,视天数决定背包大小,最好有可加装侧袋的背包为宜。
  
      (5)防水内袋:溯溪有时得在深潭、峡谷渡泳,背包下水是常有的事。要使背包内的东西达到防湿效果,单靠塑胶袋防水是不够的,因此背包内加装一个防水内袋绝对有必要。可使用市售美制SEALINE系列水袋30公升或55公升,防水效果相当好;另有一种质轻台制犀牛牌(RHINO)的防水袋亦可考虑。至于较贵重的相机、镜头等,则必须另用塑胶袋绑起置于防水内袋中。经挤压绑坚的防水内袋和背包,本身就是一个浮包,可藉飘浮泳渡深潭。
  
      (6)排汗衣裤:溯溪时穿着的衣裤讲求快干、保暖,市面上Polyropylene(PP)的保暖排汗衣裤可满足溯溪者的需求。不过排汗裤磨损大,在一般场所易被伸缩性、不易排水的混统运动裤替代。留一套干的排汗衣裤于晚上露宿时换穿,可达保暖效果。
  
      (7)泳镜:泳渡深潭时避免眼睛感染、或攀爬瀑布时免受刺眼是有需要的,有戴眼镜者宜戴有度数的泳镜,选购以无色、广角者为佳。
  
      (8)攀岩及确保用具:此为经常从事溯溪者所必备的用具,如溯溪用座式吊带、自动扣钩环一个、保险扣钩环二个、8字环、自攀器、三角钩环、滑轮、胸带、二条15尺扁带及一组普鲁斯绳,这些器材使用在溯溪的攀爬和确保上,能提供基本的安全和便捷。
  
      (二)团体必备的溯溪装备
  
      含攀岩及一般装备,如九厘米或十一厘米的浮水编织绳、锚椿、岩槌、山刀、炉具、急救包、求生盒、救生衣、无线电、毒蛇及毒蜂急救器、望远镜等都不可或缺。
  
      至于个人非溯溪装备,则比照登山健行时所携带的装备即可,唯尽量精简。当然,地图、指北针、高度计、头灯等皆不可遗漏!
  
图1:溯溪最基本的个人装备:右起为头盔、溯溪鞋及护腿。

  
图2:溯溪除登山装备外,还得加带攀登器材。

  
图3:溯溪鞋(右)及溪流鞋(左)和其护脚(左前)

  
图4:攀岩用头盔,即岩盔(左及中)和工程帽(右)

  
图5:由左至右为长统护腿、短统护腿、长护肘及短护肘。

  
图6:左为美制SEALLINE防水袋、右为台制RHINO防水袋。

  
图7:先将防水袋放入直式背包,再将物品放入防水袋密封起来。

  
图8:攀岩及确保用具,由左而右依序为扁带、普鲁斯绳、保险扣钩环、自动扣钩环、胸带、8字环、三角钩环、自攀器、溯溪用座式吊带。

  
图9:左为凉攀型短袖排汗衣(可加袖套变为长袖)、右为保暖型长袖排汗衣。

  
图9:左为浮潜用泳镜,右为有度数、无色、广角的泳镜。

  
图10:9厘米浮水编织绳(左、右)及7厘米辅助绳(中上)、岩槌和锚椿(中下)。

  
图11:GPS为溯溪的团体装备,通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可协助不明溪谷的定位。

  
图12:由左至右为救生衣、炉具、山刀、毒蛇及毒蜂急救器、急救包求生盒及望远方位镜。

  
图13:对于不明显的溪谷,在地形图上无法判读出正确位置时,可于开阔处使用GPS在图上确立较正确位置。

  
图14:地图、指北针、高度计及头灯为不可遗漏的溯溪装备。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溯溪的计划与执行
  
      量身订做一趟适合你的溯溪行
  
      (一)溯溪计划九大要项   
  
      溯溪计划一如登山计划,要求完善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溯登未曾有人溯过、探险味道特浓的溪流,在计划上更得巨细靡遗,否则恐劳师动眾、徒增别人负担!  
  
      正因為溯溪如此具挑战性,所以从事此活动者大多较具能耐始成行,因此溯溪的溪难事件至今仍极少,这当然和溯溪人口较少有关。溯溪的溪难搜救和一般山难有很大差异,须具备全天候的溯溪全才始能驾轻就熟,否则很容易造成二度山难;而溯溪全才的养成绝非一蹴可成,实不容忽视之!  
  
            掌握每一步,溯溪轻松又愜意   
  
           (1)选择溪流:   
  
      郊山、中级山和高山溪流在难易等级上大有差别,但并非一定成正比。现就两条已溯过的溪流来比较:从哈盆到松萝湖的南势溪溯源,在溪谷等级上為B级;而矿嘴山系的富士溪左股為E级,前者须费时三、四天左右,后者仅一天即可往返。所以选择溪流,溪谷难易是必须注意的。而对於处女溪则需随时保持探险奋斗的情致,因為溪谷的变化莫测常令人始料未及。  
  
      如果选定溪流是曾溯登过的,可能会有溯溪图或相关资料可供查阅参考,心理负担比较小;如果是处女溪,那就必须要有十足的心理準备,来面对难易未晓的溪谷世界。选定溪流后,就赶紧进入筹备相关事宜的阶段。  
  
           (2)组成队伍:   
  
      溯溪团队中的生手虽不宜超过成员的三分之一,但若溯登对象為C级以上溪流或处女溪,还是以老手為主;至於A级溪则可邀较多人共襄盛举、共享一夏之乐;而B级溪则可让对溯溪较有兴趣者参与,藉以提升技术层次。溪流既选定后,可准此原则决定成员。  
  
      由於溯溪是很耗力的活动,人多往往速度相形减慢,碰到困难地形更耗时间。因此一般溯溪探险以五至八人為宜,B级溪可加一倍人数,A级溪参与者更多可至二十多人。再多,则因照顾不易反不便,可采分组方式由不同溪流溯换,唯仍须由有经验者带领。  
  
            (3)考量溯登季节:   
  
      天气的晴雨状态对溯溪本身而言虽较无影响,因为从事溯溪活动身体本来就会湿,雨来得是不是时候并不重要;不过在恶劣的天气下,溯溪图的描绘诸多不便,而溪谷景观的拍摄也较不易。同时,由於恶劣天气常造成溪水暴涨,所描绘的溯溪图较不客观,到处是瀑布和深潭,比较下较不宜溯行。不过偶尔选择此般溪况,亦可磨练暴涨溪的溯登技巧,以应付未来可能遭逢的突发状况。  
  
      大体来说溯溪是不分季节的,夏季通常是最活跃的时期,但得预防或避免台风;北部或东北部山区溪流可利用此季出晴日溯登。而东北季风影响下的北部山区有长达半年的阴雨侵挠,除选择其间短暂的出晴日溯登外,可往中南部或西南向的溪谷溯行,减少季风的影响。冬季溯行则加强防寒措施。溯登季节和溪流的选择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除夏季外,我们尽量不选择溯登大屯火山群的北矿溪流域,亦即多雨的冬、春天我们只有转往南矿溪或双溪流域溯行;而最难缠的竹子山区溪流也只选择在夏季放手一搏。  
  
            (4)收集资料:   
  
      不管有无溯溪图,先从等高线图下手,目前从五万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地图均已开放个人申请。溯郊山溪(含大屯火山群)须找大比例尺的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图,中级山溪為一万分之一图,高山溪则找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和一万分之一像片基本图并用。从地图去描绘主、支流线以决定溪流等级,再从等高线的疏密去计算可能出现的瀑布或峡谷、深潭。总之,溯登前多研究地图是有必要的,尤其要将溯行路线及主、支流交汇的标高逐一标示,以而高度计作业。此外溯溪图的收集,溯登山峰的步径、交通、宿营等资料圴得收齐,以备溯行和归程用。  
  
            (5)决定路线:   
  
      资料搜集齐全后再来决定路线,如左右股、攻顶路线和下山路线等,同时要有预备路线(水陆路),以防突发状况发生时撤退或转进用。1993年曾发生这样的实例:四季溯溪原预溯无明溪上无明山,却因下溯起点的误判耽搁一天,而提前在次条溪耳无溪上溯至铃鸣山,虽按原定行程下山,但路线的紧急改变让人吃足苦头;尤其未准备耳无溪的一万分之一地图,仅使用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在研判作业上较费力。  
  
            (6)解决交通问题:   
  
      路线决定后,接着就是如何解决交通的问题?溯溪已是很耗体力的活动,若要再绕一大圈山路回至起溯点接车,纵然体力再好,不出三趟溯行也会累倒。最好的方法就是采接驳方式,定好起溯点和下山处,分别置放车辆。由于接驳会耗一些时间,为免影响溯行请提早出门吧!  
  
           (7)整理溯溪装备   
  
      按所选择的溪流、成员、路线、季节调整溯溪装备,过多或选少均不理想。  
  
           (8)粮食计划与采购医药品:   
  
      溯溪粮食要比登山粮食来得精简,质重于量。一天行可携带略多的粮食做背负训练,煮个热汤可袪除寒意。医药箱裡要多带跌打碰伤药、头痛药、肠胃药以及毒蛇、毒蜂急救器等。  
  
           (9)溯行人员职务分配:   
  
      除正常行政职务分配外,仍需就其专长予以各项职务分配。如:溯溪图的描绘、溪谷摄影、溯登攻击手、动植物的调查、地形地质的研究、人文历史的探讨等,至於宿营及炊事,则由大伙儿一起分工合作吧!  
  
           (二)确实执行溯溪计划   
  
      按以上步骤计划后,就得确实执行溯登。装备的优劣固然可左右执行的成败,但成员的通力合作更是加速溯行成功的不二法门。另外,执行所获资料如何尽快整理、完备归档,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否则,即使溯完成千上万条溪流,留得的却是一片空白,无法造福他人,那与蜻蜓点水式的游山玩水又有何差异?让每一趟都成为全新的学习之旅,利人又利己,何乐不为?
  
图1:磺嘴山区的富士溪左股虽为郊山溪,但因有道14公尺高、须采人工攀登的四草瀑布,而属E级溪;选择此溪得具备探险精神和相当的技术水准。

  
图2:难度不高的溪流或溯溪训练营,可让更多人在有经验者的带领下体验溯溪乐趣。

  
图3:搜集资料由1/10000、1/25000及1/5000之航照图和地形图(由左及右)找起。

  
图4:溯溪装备得考量溪流地形、成员而做调整,其中浮水编织绳(漂浮深潭右侧)飘浮性、明艳性强,是装备的主用具。

  
图5:H型谷的泉源溪在冬天枯水期溯登时,可享受到不同的溯溪体验。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认识溪谷景观及制作溯溪图
  
      认景观标记号,制作一等一的溯溪图
  
      一般使用的地形图无法表现复杂的溪谷地形,溯溪必须使用溯溪专用的“溯溪图”,而溯溪图必须靠溯行完毕后始能制成。所以想制作溯溪图者,在溯行过程就不能走马看花,必须详细观察记录,对溪谷地形景观要有概念,配合地形图、指北针、高度计,再加上基本的动植物生态知识,一张张溯溪图就此孕育而出。
  
      在溪谷中为了描绘重要的地形景观,通常都会赋予每个常见的地形地物一个记号。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溪谷地形景观和其专用图示。
  
      常见的21种溪谷地形景观
  
      (一)溪谷的地形景观
  
      (1)岔流与汇流:
  
      溪水的主流在上游等量分成两股之处称为岔流(点),又称两股(点);主流与支流会合之处称为汇流(点)。一般而言,岔流溪流量大、显而易见,水量比为1:1;而汇流溪的支流水量小而不显,容易使溯行者错过。另在主、支流判断上,一般以河床较低者为主流,不过也绝非如此;例如大屯山区的泉源溪主流在较高河床,而溪水反较少量,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容易误判。最好的方法是在此汇流点拿出地图、指北针和高度计,仔细研判、比较就可一目了然。
  

  
     (2)左股溪和右股溪:
  
     主流和同水量的支流交会之处称为两股(点),其溪流为二股溪,从下游往溯地方向看,右边溪为右溪或右股(溪)、左边溪为左溪或左股(溪);若有从左右股再分出等量的岔流溪,则分出之溪称中股(溪)。由左股、中股和右股再细分的小分岔溪,由溯行方向自左而右分别命名为1溪、2溪、3溪、4溪…不等,如左股1溪、中股2溪、右股3溪。而在不同水量的汇流溪,亦可准此法则来判定其为右(来汇)溪或左(来汇)溪?对溯行者而言较有方向感,且易于描绘溯行图。
  

  
      (3)左岸和右岸:
  
      以溪流流水向来定岸。在流水方向的右边称右岸、左边称左岸,这和我们溯行所见的左右岸刚好相反,记录时特别注意以流水方向来定岸。
  

  
      (4)坝堤和堰堤及水圳:
  
      在溪谷中为截水供灌溉或饮用所筑的人工堤防称为“堰坝”。小者数公尺称为堰堤,截水不多常不构成深潭;而截水后做一引道引入山区农舍或田园,称之为“水圳”。大者十数公尺至数十公尺长称为坝堤,截水量大常形成深潭。例如大屯火山区的鹿角坑溪和双溪上可见坝堤,内双溪和阳明溪上可见连续截水引用的堰堤和水圳。
  

  
      (5)鱼梯和排(?)水梯:
  
      于溪流建水库或拦砂坝堤时,为顾虑一些回游性鱼类的生态循环,常在其旁设立一道平缓、落差不大的水道,称为“鱼梯”,例如新店溪龟山坝鱼梯、三峡熊空溪鱼梯及阳明山鹿角坑溪鱼梯等。另为防止山洪暴雨冲刷溪床土石、破坏生态环境,特于溪床陡坡处兴建一道狭长的排水梯道,以减轻其冲刷力和破坏作用,称为“排水梯”,例如大屯山区的泉源溪即筑有排水梯,以缓冲山洪的冲刷。
  

  
      (6)巨石堆:
  
      在溪床上常可见到大块岩石堆聚者称为“巨石堆”,由于巨石堆中仍有水流,故其溪水线为实线。一般在溯行时如晴蜓点水般、有节奏地跳跃在岩石上,便不容易觉得累,唯须小心跳跃。
  
      (7)伏流:
  
      有些溪流到了某个地段后会潜入地底下成为伏流,以砂土地带伏流较多。有的溪流上游因两岸的岩壁崩塌或采矿影响,常被土石覆盖成为伏流。另枯水期内一些溪床较高的地段,流水被阻隔,常潜入地下至较低溪床处流出,例如大屯山区磺港溪可见类似此状态的伏流。伏流因无水,故其溪水线为虚线。
  

  
      (8)溪床:
  
      有些溪谷上游是峡谷和瀑布,到了中下游溪床渐宽广、流水不再急进,形成满布累累碎石的大片溪床,此处因坡度较缓适宜扎营。但扎营时得随时提防骤雨和坝堤放水,以避免遭致危险的命运。十多年前双溪的一场大水难,即因坝堤放水所致,溯溪者不可不慎!
  

  
      (9)滑床、滑石和滑瀑:
  
      当溪水快速流经溪床上的大岩石,会产生类似瀑布的景象,此岩盘并非垂直而是倾斜时,则此岩盘称为“滑石”、水流称为“急湍(Rapid)”。如果此大滑岩的倾斜达45度以内,其所形成急湍的现象为“滑石瀑布”,简称“滑瀑”;若倾斜缓和至30度以内,则称为“滑”或“滑石”;如果再倾斜至10度内或几乎无倾斜者,则称为“滑床”。一般来说,滑瀑在流水之处有良好的踏足点利于溯登;而滑(石)虽较平缓,溪流浸蚀作用较弱,整个岩面在滑溜下溯登,极易出状况。例如大屯山区菜公坑溪的上游源头有一长达50公尺的滑(石),溯行时还得亦步亦趋小心慢行;此外阿里磅溪左股上游有一长达约五百公尺的滑床道,也相当特别!
  

  
      (10)瀑布:
  
      溪床坡度骤然变陡时,水流呈近垂直或垂直下落者称为“瀑布”。落差二十公尺以上者称大瀑布(Waterfall),二十公尺以下称瀑布(Fall),落差仅三、四公尺以下则称为小瀑布或阶段瀑布(Cascade)。瀑布是溪谷常见的地形景观,也是溯溪者较难克服的地段,如果攻顶所费时间数倍于高绕时,通常以采高绕居多。此外,瀑布有时因干季或地形造成无水状,谓之时节瀑或时令瀑;而若一道瀑布被巨石叉分成两道,则谓之楔石瀑布。
  

  
      (11)板岩和裸岩:
  
      一般对凹凸起伏不大、且较平而光滑的岩面称之为“板岩”,板岩可说是一块或一片巨岩,可用徒手攀岩技巧克服。若山脊或山斜面的岩石参差不齐地突出,或山腹部份成为壁状者,则均称为“裸岩”。在内双溪和阳明溪间可看到裸岩。
  

  
      (12)瀑潭、深潭和淀潭
  
      溪流流经峡谷或溪廊常会造成许多瀑布与深潭,并会形成一些急湍的浅濑,此外溪床特别低洼也常会使溪水停滞集聚谓之“潭”。水深超过一公尺者称为深潭、不及一公尺者称为浅濑、水深且几乎不流动者称为淀潭或死潭。瀑布底下由于水瀑经年累月地冲击,将地形冲击成圆洼状如锅者称为“瀑潭”或“瀑窟”。有瀑布的地方不一定有瀑潭,著名的老梅大瀑布、猪槽潭瀑布就有一宽广且水深的瀑窟。通过峡谷、瀑窟需有一些技术,除了攀岩横渡或沿着水边前进外,有时还得游泳过去。
  

  
      (13)峡谷、溪廊和岩壁:
  
      “峡谷”用指溪谷两岸狭窄、岩壁陡峭的地形,“溪廊”则较峡谷更广、更长。一般而言,峡谷发生在较上游段,而溪廊由于河床浸蚀较深广,大多发生在中游段,两者在幼年期和壮年期溪谷均可看到。而主棱或支棱两侧常因地形陡峭,植被不生,导致岩石秃出形成“岩壁”。若溪谷两侧均为岩壁地形,则构成峡谷。溪谷最尽头的岩壁称为“奥壁”。
  

  
      (14)山沟:
  
      岩壁或溪谷两侧由于溪流的侵蚀作用造成急峻的溪沟称为“山沟”。通常其流入均汇入主流,有时因水少亦有形成干沟者。
  

  
      (15)崩坏地:
  
      溪谷两侧山脊或岩棱常因采矿、土石松软、或长久豪雨而造成崩坏称为“崩坏地”,例如马槽溪上游的崩坏地即形成伏流。
  

  
      (16)堆石谷道:
  
      山崩、地震或溪流冲蚀情况严重时,溪谷源头的岩石会裂成碎石、满布于山谷的急斜坡称为“堆石谷道”,例如八连溪左股溪源头均是堆石谷道。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草地:
  
      有些地区由于火山作用和东北季风影响,其山顶森林演替不易,常形成草原带,由白背芒和假柃木等构成,因此这些山区源头大都是草生地。
  

  
      (18)箭竹:
  
      台湾的箭竹有包箨箭竹、台湾箭竹及玉山箭竹三种。在大屯火山群、东澳岭、北插天山或高山地区,其溪流源头常见箭竹群落。例如大屯火山群的大屯溪、七星溪和鹿角坑溪等,其源头均为包箨箭竹,而包箨箭竹常夹杂白背芒混生。通常箭竹的生育地多在较平缓的坡面、或土层稍厚而排水较差的峰间谷地,而白背芒的生育地多在陡坡、岩壁等土壤之易堆积之地。例如七星溪源头可见此两种混生林,左岸较平缓满布包箨箭竹、右岸陡峭则密布白背芒,自然由右侧切上箭竹林。另外,东澳岭北侧圳头坑溪源头为高大的台湾箭竹,而北插天山及各高山溪谷源头为玉山箭竹。
  

  
      (19)灌木:
  
      在草原区的草生地由于森林的演替作用,常会形成一丛丛约1~3公尺高的低矮林,称为“灌木”,规模视演替作用大小而定。例如上磺溪源头的“翠翠谷”就是有名的灌木丛。1975年元旦,有三位台大学生陷入这斩不断、理还乱的灌木丛而迷途遇难,遇此地形地物不可不慎!
  

  
      (20)湖泊和湿地:
  
      火山口或熔岩堰塞地区因地层不透水,常形成“湖泊”或“池沼”;森林演替作用进入湖泊后,会使水面缩水、水量渐减,而成为“沼泽”或“湿地”。例如上磺溪源头的“翠翠谷”即为大屯火山群最大的湿地,溯行而上要改换长统雨鞋。
  

  
       (21)岩洞和工寮:
  
       溪床岩壁在转弯处因浸蚀作用常形成“岩洞”、或人工特意开凿的洞穴,例如大屯溪和上磺溪有些岩洞或人工洞穴可供紧急露宿用,有的岩洞则有蝙蝠穴居在内。此外各溪谷常因采笋、采药、种香菇而筑有工寮,也可供宿营用。
  

  

  
      (二)详实标记每个景观记号
  
      在溪谷中为了描绘重要的地形景观,通常都会赋予地形地物一个独特的记号。除了上述二十多个记号外,尚有稻田、车道、小径、三角点、独木桥、水泥桥、时令湖、时令溪、阔叶林、针叶林、伐木、横倒木、纵倒木及日本的雪溪等记号,不足部份再于溯溪图上加注文字说明。
  
      (三)掌握要领制作精确溯溪图
  
      从起溯点校正标高开始,将沿途所见的地形地物测得标高、标示植被,由下往上描绘上去。制作溯溪图无须使用地图正置方式描绘,主要还是为了供后来者按图索骥、由溯行方向一一辨认。不过,图上每一景观物可加测磁方位角,俾辅助正确位置来;重要景点可加注时间,加注了标高、方位和时间后,将使得溯溪图更具实用性,如此和日本溯溪图即有很大差别。若溪流太长可采逐段描绘方式,直至溪谷尽头或完溯点。请参考下列“溯溪图范例”当可明了。
  
图1:溯行大屯溪制作一等一的溯溪图。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北磺溪在上游等量分成两股,右股溪(左清溪)为鹿角坑溪、左股溪(或浊溪)为马槽溪,在其交会之岔流点可见清、浊泾渭分明。

  
图3:石门溪主溪上的分岔溪,左股溪为石头溪、右股溪为大禹岭溪。

  
图4:奔流而下的枫树湖溪,以流水方向来定岸,摄影者位左岸上。

  
图5:双溪上的坝堤有供灌溉及发电等双重功能。

  
图6:鹿角坑溪上的取水坝堤。

  
图7:万里磺溪上的堰堤。

  
图8:头前溪上截水而成的水圳。

  
图9:稍来山东卯溪上的堰堤(右)及水圳(中)。

  
图10:鹿角坑溪的鱼梯采木板活动式。

  
图11:三峡蚋仔溪上的固定式鱼梯。

  
图12:大屯山区的泉源溪筑有排水梯。

  
图13:鹿角坑溪的鱼梯(左)及坝堤(中后)。

  
图14:大屯山区的内双沟溪左股筑有双叉式排水梯,相当特别!

  
图15:阿里磅溪巨石累累的巨石堆。

  
图16:头前溪亦有段巨石堆区。

  
图17:嵩山溪右股的崩坏地造成伏流地形。

  
图18:中高溪谷中游河床宽广,七家湾溪可见大片溪床。

  
图19:湾坑头山石门溪上的滑瀑。

  
图20:八连古道行径八连溪一段溪床略平的滑床道。

  
图21:阿里磅溪长达500公尺的滑石(前)及滑床道(后)极为壮观,被列入大屯百景之一。(张达宏摄)

  
图22:落差达40公尺的阿里磅瀑布,名列大屯火山群第一瀑布。

  
图23:落差在20公尺以下的番坑瀑布,从鱼路古道番坑桥上溯约20公即可到达。

  
图24:阴明溪的大屯瀑为一巨大石块叉分成水量不一致的楔石瀑布。

  
图25:落差在三、四公尺以下的连续瀑布称阶段瀑布。

  
图26:倾斜型的老梅瀑布可采人工攀登方式直攀而上。

  
图27:头前瀑布可采直登(中)及右绕(右)两种方式登顶。

  
图28:枫树湖瀑布水量随季节而有极大变化,称为时令瀑。

  
图29:石门溪的梵音大瀑布为细长型楔石瀑布。

  
图30:阳明溪岩壁出现的裸岩。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31:老梅溪猪槽潭为一巨大的深潭。

  
图32:竹子湖瀑布冲击而下形成瀑窟或瀑潭。

  
图33:耳无溪中游拥有狭长的溪廊,须发挥长泳技术。

  
图34:石门溪地形陡峭、植被不生的岩壁,因两侧狭窄形成壮观丽的“峡谷”。

  
图35:玛束溪岩壁陡峭、溪谷狭窄的峡谷地形,被列为大屯百景之一。

  
图36:泉源溪中股源头有急峻的山沟。

  
图37:稍来山东卯溪源头无水、略开阔、碎石布满山谷的堆石谷道。

  
图38:石门溪上游有巨大的崩坏地。

  
图39:嵩山溪右股的崩坏地造成伏流地形。

  
图40:东卯溪碎石、水渐小成明径的堆石谷道。

  
图41:大屯溪头有密布的包箨箭竹林。

  
图42:合欢溪右股源头为大片低矮玉山箭竹林。

  
图43:基隆火山群外九份溪源头的草生地,在阳光辉映下菅芒浪白。

  
图44:由箭竹林、阔叶林形成的低矮林称为灌木林。

  
图45:松萝湖是南势溪的源流湖泊,终年几乎有水。

  
图46:八连溪有不少岩洞,岩洞传奇众说纷云。

  
图47:上磺溪源头的翠翠谷,为大屯火山群最大的湿地。

  
图48:老梅溪有简便的独木桥。

  
图49:合欢北溪的纵倒木。

  
图50:溯溪图范例。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溯行瀑布的探讨
  
      瀑布让溯溪HIGH到最高点
  
      瀑布是溪流中最常见的景观,也是溯行中必定挑战的景点,更是溯行的精华所在。如何克服瀑布的攀登,须先对瀑布有一概略的了解。然而,我们对瀑布的了解却是相当贫乏,岛内甚至找不到相关的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对从事溯溪活动的溯溪者而言,殊属憾事!
   
      欣见岛内第一本瀑布地形资料
  
      1988年,师大地理研究所沈淑敏小姐提出“台湾北部地区主要瀑布群的地形学研究”硕士论文,是台湾首位专研瀑布地形的学者,对我们从事溯溪区域研究有不少助益。该论文指出,瀑布形态主要指物体的外形和构成,而非组成物质;其形态以瀑身、瀑壁、瀑潭、帽岩和基盘等五项指标作为比较依据。
  
      区分瀑布型态的五项指标
  
      (1)瀑身形态:
  
      “瀑身”乃指瀑布水流一泄而下所呈现的形态,由瀑高(长)与瀑宽两项变数所决定。若瀑宽和瀑高(长)比值大于1称做垂帘型,如基隆河的十分大瀑布和岭脚瀑布即其代表,竹子湖溪亦有一此型瀑布;比值介于1~1/2之间称做中间型;小于1/2则称为细长型(见表1),大屯火山区前大十瀑布均属细长型瀑布。
  

  
      (2)瀑壁形态:
  
      “瀑壁”乃指瀑布纵剖面中垂直或近乎垂直的河段,若此段岩壁内凹称过悬型瀑布;若近乎垂直(85度至90度)称为垂直型瀑布,例如绢丝瀑布、大屯瀑布等;若向下游倾斜至倾角小于85度则称为倾斜型瀑布(见表2),例如老梅瀑布、枫林瀑布、圣人瀑布等。
  

  
      (3)瀑潭形态:
  
      “瀑潭”是指瀑布下方因水瀑下泄冲蚀而成的水潭,计分有瀑潭(潭深大于1公尺)及无瀑潭(潭深小于或等于1公尺)两种(见表3)。另并测量瀑潭的长、宽、深,长宽以瀑潭最大长宽为准,深度以测点位中最深者为代表。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将“瀑潭面积”(瀑潭长乘瀑潭宽)和“潭深”予以分类。瀑潭面积分为三类:A型大于200平方米,B型小于或等于200平方米,无瀑潭者为C型;潭深亦分三种:A型大于2公尺,B型介于2公尺至1公尺间,C型小于1公尺即无瀑潭。大屯火山老梅瀑布及圣人瀑布均为B型有瀑潭,阿里磅瀑布及大屯瀑布为无瀑潭,而北插天山的宇内瀑布则为A型瀑潭。
  

  
      (4)帽岩形态:
  
      “帽岩”乃指瀑布的造瀑层(硬岩)覆盖在下方的软岩之上,以保护下层软岩免受河川侵蚀之谓。有帽岩存在的瀑布称为帽岩瀑布,如绢丝瀑布及东小观音瀑布等;若无帽岩则称为无帽岩瀑布(见表4),如大屯瀑布及枫林瀑布等。
  

  
      (5)基盘形态:
  
      “基盘”形态主要指地层倾斜方向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地层倾向与河流流向相背者称为逆斜型瀑布;若水平称水平型瀑布,如纱帽瀑布;若地层倾向和流向一致则称顺斜型瀑布;若造瀑层的岩性均质或为火山岩而无测得层理,则归于无层理型(见表5),如绢丝瀑布、大屯瀑布及枫林瀑布等。
  

  
图1:基隆河上的岭脚瀑布为垂帘型瀑布。

  
图2:枫林溪左股的枫林瀑布为细长型瀑布。

  
图3:老梅瀑布为倾斜型瀑布,水量大时很壮观。

  
图4:近乎垂直的绢丝瀑布为垂直型瀑布。

  
图5:高大的阿里磅瀑布竟是无瀑潭。

  
图6:北插天山的宇内瀑布为有瀑潭的大深潭。

  
图7:枫林溪左股上的东小观音瀑布为有帽岩的瀑布(图上),但其下方的枫林瀑布却是无帽岩瀑布。

  
图8:冷水坑溪上的绢丝瀑布为无层理型瀑布。

  
图9:松溪上的纱帽瀑布为水平型瀑布。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溪流生态的自然及人文资源
  
      溯行美丽溪谷,发现你的桃花源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绘…”,数百年前陶渊明所勾勒的桃花源,便是从略带悬疑气氛的美丽溪谷中展开。看台湾蓝鹊从溪谷飞逝而过,鱼狗衔起一尾溪哥迅速隐入溪畔岩隙,看无霸勾蜓不断地在水圳表演“蜻蜓点水”功夫,在连绵长达数百公尺的伏流中仅有的一处潭水中看成群鱼虾蟹好不自在悠游着…。溪流两侧未被开垦的坡地上,滋长着天然茂密的原始林,一年四季变化无穷的缤纷花季不断在此上演,蝴蝶、小鸟穿梭其间采花蜜,好一幅桃花源景象。
  
      大屯火山群令人惊艳的溪谷生态
  
      笔者已溯行181条溪流的大屯火山群,只是台湾的一小部份;在这里除发现高达44条的古道外,近三百多道瀑布资源可谓北台湾瀑布之乡。而陶渊明的桃花源世界,从溪谷中逐一显现,经溯行所探得的洞穴高达四十余个,其中三个是水洞、十一个为蝙蝠洞穴,其中一个水洞更栖息近千只的台湾叶鼻蝠和台湾小蹄鼻蝠。
  
      马槽一带溪谷惊见钟萼木纯林、小毛毡苔大片群落,和为数三、四十只台湾猕猴群。大屯火山群一带溪谷为数上百株以上的金线莲,和磺嘴山系一带溪谷有庞大的八角莲群落相互辉映。硫磺溪一带密林出现媲美面天蝴蝶花廊的蝴蝶水廊,磺嘴山一带溪谷有北降的稀子蕨族群,连大屯溪源头的高山酢酱草和红星杜鹃都不甘示弱、互别苗头。而溯行老梅溪发现稀有的金丝蛇及发现台湾新纪录种蛇“福建颈斑蛇”,更为溯行溪谷增添佳话!
  
      溯行时亦在大屯火山群发现不下二、三十处至少有六、七十年以上历史的石厝群,以及数十座百年以上的石棚及老土地公庙,还有一座距今有131年历史的古桥。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北海岸溪谷发现了三处冷泉和一条冷泉溪,不让苏澳冷泉及北埔内大坪冷泉溪专美于前。因高绕瀑布踢落石块触动大蜂巢,有幸惊见上万只胡蜂群之骇人阵势;而数十株百年以上奇形怪状的老树纷纷现身溪谷,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沿着杏林溪溯行,杏花夹道上百公尺报春讯,樱花缤纷拥抱山谷,简直有如现代桃花源、人间仙境!
  
      暗恋桃花源,不如练就好身手溯溪去!
  
      溪流的生态世界孕育着无尽生机、潜藏着无限宝藏,所幸由于深潭、瀑布、峡谷横梗在前,毒蛇、毒蜂、水蛭阻隔在后,所以若非具有登山、攀岩、溯溪、定位、野外求生等十八般武艺,实无法深入一窥其境。如此遗世独立、美丽诱人的桃花源新世界,让“溪仙”逐渐舍登山就溯溪,终能一亲芳泽。然而对成千上万的人们来说,溯溪境界如此迢遥,似乎只有“暗恋”一途!其实溯溪并不难,从下一章节起,我将为你们打开溯溪大门,教你如何从新手变成一等一的好手。
  
图1:云雾飘渺的神秘湖泊“七星池”,为七星溪的源流湖泊、世外桃花湖地。

  
图2:阳明山的水洞世界,充满神奇刺激。

  
图3:大屯火山群难得一见的八角莲群落。

  
图4:万里磺溪源头有道大屯火山群难得一见的温泉瀑布。

  
图5:北海岸老梅溪左股的满面尖山湖冷泉溪。

  
图6:三芝冷泉已遭90年台风侵袭破坏,此景待追忆!

  
图7:溯公司田溪于百六戛聚落发现满山遍野、落英缤纷的樱花林,为北台湾最美丽的桃花源。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溯溪的基础技术和溯行技术
  
      打好基础,尽享溯溪之美
  
      溯溪的技术应由浅入深、由基础入进阶,现在我们就从基础技术和溯行技术探讨起。
  
      (一)六种基础技术
  
      (1)各种绳结的打法:
  
      8字形、称人结、双套结、意大利半扣、双重渔人结、水结、普鲁斯结等均有其不同场所的用法,而绳索的各类收绳法也是必学的。
  
      (2)攀登法:
  
      从三点支持到重心的移动,即所谓“三点不动一点动”的攀登;各种把手点的应用及攀爬、到使用人工攀登,须循序渐进。
  
      (3)支点的选择:
  
      从现地各种可利用的树干、木头、岩石作支点确保,若无突出物则须使用锚椿或岩楔来当支点,唯应注意其牢固及支点的分散。
  
      (4)确保的基本技术
  
      从自身确保、上方确保的须利用确保支点及各种制动器,如8字环、猪鼻等制动法,最便捷的自攀器自我确保法更须熟练。
  
      (5)普鲁斯攀登和固定绳的利用:
  
      对于近垂直的溪段可采普鲁斯攀登,而倾斜的溪段则宜采自攀器攀登。选择好支点做固定绳,以利上述两种攀登法。
  
      (6)自行脱出术:
  
      包括坠落者和确保者的自行脱出法,在确保过程下坠落或滑落,坠落者及确保者视情况自行脱出下降或续上升。
  
      (二)十一种溯行技术
  
      (1)河床和巨石堆的溯行:
  
      从平坦的溪床到岩石累累的巨石堆,须调配溯行法,运用步行及岩攀克服。
  
      (2)横渡法:
  
      于深潭、峡谷处沿岸边岩壁一步步攀爬横渡或直接游泳横渡,视溪水状况及水温度做选择。
  
      (3)瀑布的攀登:
  
      瀑布是溪谷的魅力所在,也是必须克服的难关。首先留意瀑布的踏点及攀爬路线,使用攀岩法确保及攀登,利用特殊的肩车(踩肩法)及抛绳(抛岩槌绳法)两种方法克服特殊地形。
  
      (4)高绕法:
  
      高绕瀑布是溯溪常用及最便捷省时的方法,尤其遇困难地形及危险场所更须采高绕。如何高绕及适当下切溪谷须不断累积经验,高绕尤须特别注意滑落并防备落石。
  
      (5)落石对策:
  
      溪谷攀登最怕落石,不管是攀瀑、高绕及岩攀,不经意的落石常教人防不胜防。进入溪谷要养成头盔不离头的习惯,豪雨期或台风过后尤须注意防范落石。
  
      (6)绳索下降的应用:
  
      各种绳索下降法,支点的选择及确认、单索或双索的运用、绳索的假固定法及绳索如何回收,均是研习要点。
  
      (7)爬绳及溪流的搬运:
  
      利用爬绳方法可解决不会泳渡或特殊困难地形的问题,溪流深潭、瀑布可利用溪流搬运法解决背包、特殊器材等背负攀爬的问题。
  
      (8)困难徒涉法:
  
      对于急流中的横渡及确保,须做徒涉点的选择及方法运用。
  
      (9)泳渡法:
  
      溯溪的溪流及深潭泳渡是常见的,如何藉游泳、背包、救生衣等来泳渡,以及绳索如何确保,均是必须研习的。
  
      (10)各源头地形的克服:
  
      如茅草、箭竹林地、灌木林、堆石谷道、沼潭地形等的克服,须不断磨练适应。
  
      (11)路线的选择:
  
      以高绕瀑布和棱线的路线选择为主,对现地和地形图要不断地比对研判,选择较安全的路线上登才是上上之策。
  
      找一个好团体正式拜门学艺
  
      溯溪初入门者,宜加入正统的溯溪协会或溯溪俱乐部,研习相关基本知识和技术,并采循序渐进法学习各种溪谷地形的攀登。有关溯溪的基础技术和溯行技术详论,将在“溯溪技术篇”以详细图文介绍。
  
图1:攻击手采“三点不动一点动”的技巧,徒手攀登上瀑布。

  
图2:单8字绳索(左)及双8字结(右)。

  
图3:双套结

  
图4:水结(上)及渔人结(中及下)。

  
图5:攻击手手脚并用直攀头前瀑布。

  
图6:水结(上,扁带)及双渔人结(下,编织绳)

  
图7:普鲁斯结(横式)

  
图8:普鲁斯结(直式)

  
图9:利用现地的铁椿作支点确保,必须要有两支点确保较保险。

  
图10:使用自攀器自我确保攀登头前瀑布,较普鲁斯攀登更便捷。

  
图11:使用自攀器自我确保图示。

  
图12:使用普鲁斯绳自我确保图示。

  
图13:使用自攀器攀爬箭竹瀑布快又安全,惟生手应加强基础攀岩训练,且须多训练“确保下滑落、再调整续上攀”的动作。

  
图14:巨石的横渡得靠手脚平衡通过。

  
图15:内双溪的深潭,由攻击手直接泳渡。

  
图16:于溪瀑下使用抛岩槌绳法克服特殊地形。

  
图17:多利用瀑布做各种绳索下降,为溯溪必学技术之一。

  
图18:不会泳泳者亦可利用爬绳技巧横渡头前溪深潭。

  
图19:耳无溪的狭长溪廊得靠绳索、背包确保泳渡。

  
图20:初入门者宜加入正统的溯溪团体,研习相关基本知识和技术。

  
图21:扶在背包泳渡峡谷深潭,是高山溪谷常有的现象。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溯溪活动伤害的类型和防范
  
      快乐溯溪,拒绝所有伤害
  
      溯溪活动是一种长时间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技术性户外运动,其危险因子及可能发生伤害的比率相较于登山活动高了许多;而且若不幸发生伤害,后续的救援工作相当困难复杂。因此,如何避免溯溪活动的不必要伤害,并彻底防范意外发生,是从事溯溪活动者的当务之急!
  
      溯溪时最常见的四种伤害
  
      彰化山协溯溪委员会主任委员林佑骏,于2000年第四届全国大专院校登山运动研讨会专文集中提出“溪谷活动伤害类型”专文,供溯溪同好参考。该篇专文中提到溯溪的伤害类型,计分: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大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害、动植(矿)物造成的伤害及溯溪活动常见的运动伤害四种,现分述如下:
  
      (一)八种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
  
      此类伤害可分为因人为疏忽所造成的伤害,以及因技术、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伤害两种。这两种伤害其实是相互伴生的。常见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有:滑倒、溺水、坠落、踏入潜藏陷井、误入支流、密丛迷途、失温及其它外伤等。  
  
      (1)滑倒:
  
      滑倒或跌倒为溯溪活动中最常见的伤害,发生的主因为:个人技术、平衡感、踏足点的选择及溯溪鞋的良莠等。发生滑倒的两种状况:
  
      1、跳石动作造成的滑倒:如在巨石堆中跳跃,因石头光滑造成重心不稳而滑倒。宜选择干燥、不易滑的岩石当落脚点,或小心平稳地跳跃。
  
      2、溯行一般路段造成的滑倒:宜选择较不易滑的踏足点前行,走倒木时应压低重心小心慢行,攀爬岩石或岩块时可用绳圈或拉手协助队员通过,亦可运用登山杖来协助平衡。
  
      (2)溺水:
  
     溺水是溯溪活动中最可怕的伤害因素,得采取紧急救援;若发现溺水者已无心跳,应先以C.P.R心肺复苏术给予急救,并尽速送医。发生溺水的四种因素:
  
      1、因坠落滑落而溺水:如爬瀑布踩踏点不稳而滑落深潭吃水者,应先以绳索确保攀登或自攀器自我确保攀登,得免因滑落而吃水;或尽速抛绳拉出落水者。
  
      2、卡绳而溺水:攻击手泳渡时因确保绳太松,而被水流卷入石缝中卡住动弹不得,因而吃水。确保者给绳不可太松,攻击手可自我解除确保、并沿确保绳游回岸上。
  
      3、横渡急流溺水:在水深及腰或大腿的急流中横渡,容易被冲倒至下游落差深潭处溺水,宜采绳索确保或各种渡河方式横渡,见“溯溪技术篇”之“如何渡河”一文。
  
      4、因漩涡及回流而溺水:瀑布下的深潭因有巨石挡住使水流不畅而产生回流现象,如富士瀑布双层瀑布第二层瀑潭即有回流现象。在回流深潭不易游出而体力不支吃水者,宜先绳索确保泳入瀑潭,如遇回流可迅速拉回;如无绳索确保,可先将身上背包脱出、双手朝上,自身先下潜再浮出水面趴在背包上,复免溺水。
  
      (3)坠落:
  
      坠落或滑落是溯溪中较严重的伤害,重则死亡,轻则内外伤。大抵可分为崖边攀爬或行走时滑落,高绕时坠落及攀登坠落三种,这三种均可因个人疏忽、技术经验不足或地形地物突发脱落而造成坠落。宜做好确保动作,尤其在通过困难危险地段时,更应加紧防范。
  
      (4)踏入潜藏陷井:
  
      溪流中偶尔可见集水的塑胶管,尤其集水口水流强劲,一旦脚踏在集水口,整只小腿会被吸住不易拔出,若未穿着护腿伤害更大。此时宜用岩槌敲破集水口后方的塑胶管,产生另一集水口,使原先的集水口减压,才能将腿顺利拔出。此外堰坝集水区也要避免进入,免生危险。
  
      (5)误入支流:
  
      溯行因路线不熟地图研判不精确,或大高绕时误入支流而偏离主线,虽不致于造成伤害,却平白浪费宝贵的时间与体力。应随时配合地图、指北针、高度计,可免误入支流。
  
      (6)密林迷途:
  
      溯行时于大大高绕或上岸走密林溯登山顶时,常因无任何路迹可循及视野不佳而导致迷路,因此造成体力消耗、粮食不足及心理上的恐慌。如溯兰屿东清溪在离溪上登红头山顶前,有一大片宽棱热带雨林及山林投,既无路径且在密林下攀登,造成颇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密林迷途之道,还是得靠平时地图定位功力的磨练。
  
      (7)失温:
  
      因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溪水中,尤其是在瀑布前等待攀登时,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导致湿冷效应,造成身体不停颤抖,这就是失温的前兆。宜穿保暖性佳、不易挂水的排汗衣,或休息等待时穿上背心式防寒衣,或赶紧补充热量,煮食热饮或姜汤驱寒,利用炊事生火取暖,均可避免失温。
  
      (8)其它外伤:
  
      溯溪时因警觉心、技术、经验及环境的因素,可能造成一些外伤如:割伤、刺伤、撞伤、擦伤等。穿着长袖衣裤、戴手套、头盔可减少外伤,高绕密林或箭林时,可戴上防护眼镜或泳镜保护双眼。
  
      (二)五种大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害
  
      溯溪的自然环境中本来就潜藏着许多险恶,如高山溪谷所造成的伤害有:落石、山崩、溪水暴涨、打雷闪电及地震等,这些因素几乎都和气候息息相关。
  
      (1)落石:
  
      自然因素落成的落石,大多是因豪雨或地震后土石松动所形成,其规模大且伤害较严重。人为造成的落石范围虽小,但频率较高,尤其在高绕、下切或攀抓干瀑、溪沟时,常不经意地踢落石头而打伤同伴。因此,戴头盔防落石击中头部为首要防务,而通过易落石区时不仅得小心谨慎,还得采间隔上攀。
  
      (2)山崩:
  
      豪雨过后易形成山崩,有的并因而形成土石流。除避免此期间的溯溪活动外,宜尽速撤离山谷。
  
      (3)溪水暴涨:
  
      峡谷地形因大雨或豪雨常造成溪水暴涨,重则人员冲走受伤或溺毙,轻则装备器物流失,不可不慎!在溯溪时得随时留意下雨状况,尤其夜晚露宿溪床时,更得时时留意雨况及溪水。
  
      (4)打雷闪电:
  
      夏天典型的午后阵雨常带来雷电,对从事户外活动是一大威胁。溯溪途中如遇雷电,最好先离开水面至岸边树丛密林避一避,并除去身上的金属器具以免感电。
  
      (5)地震:
  
      台湾位处欧亚大陆板块及太平洋菲律宾板块间,地震频繁,常造成山谷落石及坍方,遇地震时尽量回避可能发生坍方及落石地。
  
      (三)动植(矿)物造成的伤害
  
      溯溪时行走于人烟罕至的原始密林,动、植物相显得比较丰富,尤其大型动物如山猪、台湾黑熊,和一些有毒植物如咬人猫、咬人狗,均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或伤害;此外尖锐的板岩或页岩亦会造成溯行者手、脚的伤害,也是必须小心留意的。
  
      (1)动物伤害:
  
      以蚂蝗、毒蜂及毒蛇居多,其中蚂蝗发生的频率较高。蚂蝗即俗称的水蛭,常吸人血液,离溪至山顶的潮湿阔叶、灌木林中常会遭遇它的侵害,多穿潜水布料的护腿及溯溪鞋,可避免蚂蝗附著于腿部吸血。
  
      溯溪中最怕高绕或离溪上密林时,无意误触蜂巢,重则死亡,轻则住院,尤其是有毒的胡蜂科类更教人恐惧;但在山中遭遇螫伤最多者当属“变侧异腹胡蜂”,危险度较低,涂些万金油等,三十分钟即可消除疼痛。若不慎被毒蜂叮伤者,应尽速钻入草丛采S行离开蜂巢区,直至毒蜂不见为止,再涂些天南星科的一些有毒植物如:姑婆芋或申跋的根茎汁解毒。
  
      台湾陆地较可见的八种毒蛇如:赤尾青竹丝、龟壳花、雨伞节、饭匙倩、锁练(?)蛇、百步蛇、环纹赤蛇及带纹赤蛇,对登山溯溪者亦存在些许危险,但咬伤或致死频率较低。可穿长袖衣裤、戴头盔及手套来加以防患,前行者打草惊蛇亦是可行之道。
  
      (2)植物伤害:
  
      以有毒植物及有刺植物为主。有毒植物以草本的咬人猫最多,几乎分布在全省中高海拔山谷中;木本的咬人狗则在南部低海拔阔叶林下。有刺植物如悬钩子、刺莓、黄藤、高山蔷薇、伏牛花……等,这些植物造成的伤害虽不及动物来得严重,但也是一大困扰,最好的防患方式还是穿著长袖衣裤及戴手套。
  
      (四)三种常见的运动伤害:
  
      常见的运动伤害有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及疲劳性骨折等。运动伤害初期应施予休息(R)、冰敷(I)、压迫(C)及抬高(E),等过二、三天才可施予热疗或冷热交替疗法。唯在溯溪中除冰敷外不易长时间做其他动作,反而冰敷后再贴中药膏可先解决治疗不便,回平地后再入院检查治疗。
  
      (1)踝关节扭伤:
  
      常因踩空或脚底翻转而造成足部踝关节扭伤,此为最易扭伤部位。宜避免巨石堆的跳跃,可选择较厚、较良好的溪流鞋减少伤害。
  
      (2)肌肉伤害:
  
      肌肉因用力过度或突然不当地扭转以致于过度伸展,造成肌纤维的断裂和肌腱的损伤,最常见的伤害为手臂拉伤及闪腰,偶尔也会出现大腿拉伤。因此活动中勿用力过猛、勿弯腰猛力转身,溯溪前做好头、手、脚的暖身运动,均可减少肌肉拉伤。
  
      (3)疲劳性骨折:
  
      亦称压迫性骨折,因长时间受压逝、骨骼不胜负担而产生的裂伤现象。溯溪中较可能发生的为胫骨、腓骨及跖(?)骨,其中以跖骨较常见。宜选用鞋底较厚、鞋跟加高的溪流鞋,并减少不必要的跳跃。
  
图1:“如何渡河?”是溯溪必备技术,图为三人组渡河方式。

  
图2:泳渡猪槽潭大深潭得提防吃水或溺水。

  
图3:恶劣天气下容易失温,赶紧补充热量或穿上背心式防寒衣均可避免失温。

  
图4:溯溪得严防溪水暴涨,或避免豪雨期溯登。

  
图5:夜晚露宿溪床得留意雨况。

  
图6:溯登石门溪的大崩坏地,得提防落石。

  
图7:遇见这种虎头蜂巢,应尽速离开现场。

  
图8:潮湿阔叶林下最常见的动物伤害以蚂蝗居多。

  
图9:山中遭遇螫伤最多来自“双侧异腹胡蜂”,幸好其毒性较弱,擦抹万金油、绿油精即可慢慢解除疼痛。

  
图10:溪谷中最常见的毒蛇当属赤尾青竹丝,只要避开它即可。

  
图11:咬人猫是溯中高海拔溪谷最令人头痛的植物,宜穿长裤、长袖、带手套并避免碰触。

  
图12:分布南中低海拔阔叶林下的“咬人狗”植物,也是同台湾溯行令人头痛的植物,防患之道就是避免触碰。(骆嘉鸿摄)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溯溪安全法则
  
溯溪要顺利,安全摆第一
  
即便是休闲性溯溪,仍有其潜在性的危险,及一般人所易忽略的盲点。要让溯溪更安全、更愉快,溯溪必须导入正途、不可盲从,以下诸法应多加注意:  
  
(一)溯溪不可盲从,一定要参加各种训练研习,多阅读溯溪书籍及资讯。  
  
(二)溯溪不可单独进行,一定要组队结伴成行,方可彼此照应。  
  
(三)溯溪一定要在有资深经验者指导下进行,装备一定要符合规定,并且携带必要的器材,以利活动顺利进行。  
  
(四)溯溪三要具:地形图、指北针及高度计一定要带齐,缺一不可。行前先策划好上登、下山及撤退路线。  
  
(五)对于溯行地的季节和气象一定要了解,避免豪雨期、梅雨期及台风期的中、长程溯溪。  
  
(六)溯溪前必须先做暖身操,以避免造成运动伤害,从头到脚各部位的关节与肌肉都应伸展开来。  
  
(七)遵循溯溪三不原则:不贪快、不摸黑、不做超过自身技术能力的动作。  
  
图1:溯溪不可盲从,一定要参加训练研习营。

  
图2:溯溪三要具:地形图、指北针、高度计,再加上GPS将无往不利。

  
图3:溯溪前找个空旷地,指定专人带头做软身操或伸展操。

  
(1)溯溪前必须先做暖身操,由头部开始。

  
(2)手部的伸展操。

  
(3)手、腰部的伸展操。

  
(4)腰部弯身的伸展操。

  
(5)脚部曲膝后抬的伸展操。

----------------------------------------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0 03:55 , Processed in 0.1065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