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青山晓湖

[原创]龙年看龙灯 相聚胡仕玉湾

[复制链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6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5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野马,有的照片是这个老驴、自驾游爱好者所拍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66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6rjivcafczj1gca7x51i2ca29pj29ca5tmwf5ca13qmw4ca7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q7d0vca4m358qcaev9mlvcah1v1lcca1telwzca2cjfl3cat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5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节是破解一个民族“精神世界密码”的“钥匙”。

  每年春节,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数亿人的迁徙移动已经成为一道世界罕见的独特景观。是什么力量促使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执着地沉醉于春节,不懈地守护和弘扬春节?小而言之,春节,是家庭的团圆,是亲情的归宿,是无数游子历经千辛万苦也要返乡的动力;大而言之,春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是生发和集结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特有形式。同样的时刻、同样的仪式、同样的情感……在普天同庆的春节里,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更加深刻地体味到民族文化在自己心灵深处打下的印记。因此,这是我们的春节。
     保卫我们共同的春节,从闹元宵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漫谈】春节习俗:挂年画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挂年画

  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

  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

  这首咏年画的诗,描绘了春节将至,家家户户挂年画的新气象。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早在尧舜时期,年画就已出现了。至今,广大农村每年春节还有张贴年画的传统。

  年画中,要以门画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关于门神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

  到了唐代,便由真人秦叔宝、胡敬德出来代替假设中的神荼、郁垒了。据《三教搜神大全》称:户神,唐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据传说:唐太宗不豫,寝门外鬼魅呼号,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奏曰:愿同胡敬德戍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事。固命画工绘二人之像于门,邪崇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可见,门神与门画是有密切联系的。民间还有将钟旭作为门神贴于门首的传说。钟旭之为门神,看来也是刻画效象、冀以御凶。

  到了宋代,逐步演化成了木版年画(分为着色、套色两种),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潍县的年画。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曾先后传入日本和英、德等国。始于南宋的福建年画,畅销南洋,深受欢迎。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等为内容。后来,上海郑曼陀把月历和年画合二而一,制成月历牌年画和挂历年画,至今风靡全国。

  解放后,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多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劳动生产、建设四化等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年画已可用多种先进方法印刷。形式多种多样,有中画、屏条、挂签、斗方、窗顶、桌围、灶画、喜幅等数十种形式。题材十分广泛: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广泛的内容。

  风格各异: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著称;山东潍县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则以粗壮、朴实见长。漳州年画,黑底粉印,绚烂多姿,浓丽凝重,独具一格;佛山年画,色彩鲜明,红底黑版,质朴动人,别有风韵;上海月历牌年画胶版精印,细润柔和,色彩缤纷,别饶风趣。此外,还有四川的锦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都具有独特的风采。如今,新春佳节贴年画已遍布城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漫谈】春节习俗: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互相鼓励,祝贺来年有个良好的习惯,这叫守岁。它是我国历代相传有其积极意义的习俗。

  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

  “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就是一例。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漫谈】春节习俗:拜年

  新春佳节,红梅飘香,至爱亲朋,同事战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很有那么一股子“人情味”。柴萼的《梵天庐丛录》称:“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这在我国民间已成为传统的习惯。

  那么,拜年这一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长着血盆大口,异常凶猛,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到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到了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日,便用名帖相互投贺。宋人周辉《清波杂志》称:“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的贺年片,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甚至不大熟悉的人也送一张,以广交游。明代,投寄贺年片之风更甚,文征明有《拜年》诗云: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

  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铺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民国初期,公历新年也有送贺年片的,同时品种花样也多起来。贺年片从设计到印刷,都越来越艺术,内容也更加有意义了。它从一种写有单纯祝福词语的卡片,发展成兼有书法、图画、诗词的精致玲珑的艺术小品。

  现在的贺年片小巧玲珑,既有年历,又有精美的画面,送给友人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b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b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1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084
发表于 2012-2-9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青山晓湖在2012-2-9 13:1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sb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壮观的龙啊太漂亮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1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084
发表于 2012-2-9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彩的舞龙相片,仿佛身临其境,好热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44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957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95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333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2 02:04 , Processed in 0.10806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