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角台角楼的旗杆台孔。
箭楼是建在西安城四门瓮城上的门楼,由于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开有箭窗,故称箭楼。箭楼是扼守城门的又一道防线,为密集火力,阻击来敌的重要城防建筑,也是美化城市的标志性高大建筑。西安城的箭楼建于明初,是西安城四门门三重与楼三重的重要城防建制之一。西安城除南门箭楼毁于1926年镇嵩军围城时外,其他三城门箭楼,至今均保存完好。
垛口为城墙顶部外沿垛墙之间的缺口。明西安城上的垛墙,两垛之间相距0.6米的缺口,即为垛口,是为望和射击而设,为城墙防御工程设施,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
女墙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其与大城相比,极为卑小,故称女墙。建在城顶内沿的女墙也称宇墙,建在城顶外沿的女墙也称垛墙。女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屏障,是古代城墙必备的传统防御建筑。
明西安城墙顶部内外沿皆筑有女墙。内沿的宇墙高0.75米,厚0.45米。外沿的垛墙通高1.75米,厚0.51米。其垛墙之垛,高0.9米,厚0.45米,长2.35米,垛与垛之间相距0.6米的缺口,称垛口。
明西安城墙上的垛墙成“品”字形,垛墙中部都留有一个高宽九寸(约合0.29米)、外方内圆的悬眼,作望、射击之用。垛墙脚下也留悬眼,专供佛郎机炮(明仿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炮)、火铳射击使用。在垛墙的顶部和垛口施“山”字形的封顶砖,以防御攀援之敌的飞钩和搭梯。但这种“品”字形中留悬眼的垛墙,不够牢固,易为攻城敌人拉塌。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改垛墙一律为平直形,中不再留悬眼,仅保留垛墙底部悬眼,于垛墙底部每隔约2.7米处开一长方形的射击孔。孔高0.35米,宽0.28米,城上守军既可以此孔窥察城外敌情,又可架设火器进行射击。
西安城墙为横长方形,四城角建有角台,即城墙四隅转角处有凸出墙体的实心台。
在西安城墙的四城角中,东南、东北、西北三城角为直城角,外建正方形角台,其中西北正方形角台边长25米,高出墙顶1.9米,凸出墙体11米。东北正方形角台边长21.5米,高出墙顶1.9米,凸出墙体11米。东南正方形角台约同于以上建制。西南角台形制独异,为圆形。台顶直径20米,台体高出墙体1.9米。现西安城墙四角角台保存完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0 14:22: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