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雨水一道走过几次长线了,知道他远游回家后,便不再上网,也不看帖. 回帖。一付逍遥局外的悠闲状态。
这次西北自驾由他带路,着实辛苦有加,这回事后也不能让他太悠闲,在自己有感而发和一员的敦促下,交出了作业。
因雨水未在路网注册,本拟由一员转发,一员事忙,故由我代发。
游箭门关 雨水
出甘肃入四川,汽车就进广元境内的宝轮了。车沿着108国道南行约25公里,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古剑阁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起了个早床,在房东的带领下,一行十二人,6点钟就已到了“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了。
入园门,湿气扑面,朝雾笼罩着群山,层岩叠峰,园内林木葱茏,仿佛置身于一片青绿色的海洋。远处山崖一壁万仞、矗立在山峰之上,如同两扇巨大的屏风。悬崖峭壁又像两道闸门,闸门顶端长满树木,闸身却寸木不生,绝难攀援。两道闸之间只留有一道豁口,因林木繁盛,我们又立于群峰脚下,豁口处境却全然不能见,这可能就是剑门吧!关又在何处呢?
沿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沿途多有景点,有一块地势较平坦处,有许多刻有历代文人骚客赞美剑门的诗文石碑,其中尤以李太白、杜少陵、陆放翁最为著名。
小道沿着山涧流泉徐徐上行,山涧多巨石,是由地质变化而成,溪流时时被巨石阻隔,曲折蜿蜒而下,发出轻快悦耳地响声。
过吊桥经过一座凉亭,约一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豁口处的剑门关。关隘建在两座山壁的夹峙之间,这可能是越过连绵千里群山的唯一通道了。
关楼十分雄壮险峻,谓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乃再确切不过了。上到关楼要登上百余级台阶。快到关门,左手山崖上立着一块大石碑,上书“剑门关”三个朱红色的大字,很是壮观。
据说“剑门关” 楼是近年才重修的,关楼共三层,一层像高耸的城墙,中间开一城门,入得城门方能入关。二楼飞檐下悬一大匾书“天下雄关” ,三楼悬匾上则写着“眼底长安”。站在关上放眼北望,群山连绵不断,想那远山之外,大约便是秦川大地的长安城了。
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金鼓鸣响、诸侯纷争。入得剑门才能攻进四川;出得剑门,也才能问鼎中原。
望着这“峥嵘而崔嵬”的剑阁,怎能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呢?
进入关内,跨过一条溪流,有一段相较平坦的小路就到古栈道了。所谓古栈道就是在绝壁之上凿石架木修成的路。在过去,这就是由秦入蜀的唯一通道了。现在的栈道已经重新修葺,架装栏杆,走起来也并不难,只是供游人游览参观而已。但可以想见当年的情景—— 一些木棍插于石壁间,上面铺设窄小的木板,经过风吹日晒,飘摇欲坠。人走在上面,一边是岩壁,一边是深邃的悬崖,稍有失足即粉身碎骨。所以,故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感叹!
登完栈道,午时已过,烈日当头,炎炎似火。我们游兴已减,便打道回府了。府即山脚下一间客栈。
年轻时曾见过一幅颇具诗意的水墨画,画面是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意境,几十年间,心向往之。此刻,多年的夙愿终于以偿了。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游览时正值晴好的天气,未能如实地体验到那种细雨霏霏、风雨剑门的诗情画意,这也算此次剑阁之行的一点缺憾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9 20:50: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