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马拉雅的神 于 2012-4-6 18:49 编辑
(这也是在金奈的南面.我觉得很好.补充的一些.)
印度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我们已经找到一个酒店,但是我觉得不舒服.又去找就找到了这里.进门我看到了这张照片.03年在我的瑜伽老师那里见过.这张照片.
这是 奥罗宾多早期的学校 我找到了这里

以下转帖
奥罗宾多·高斯 - 正文 印度现代哲学家,早期民族解放运动 领袖。生于加尔各答近郊的一个婆罗门种姓家庭。 7岁时到英国留学,曾在伦敦圣保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他掌握拉丁、希腊、英、法、德等语言,阅读了大量西方古典和近代哲学名著。1893年回国,在巴洛达大学任教,并着手学习梵文和印度古代哲学经典。1905年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他积极投入反英斗争,在加尔各答创办爱国报纸《敬礼祖国》,担任爱国人士建立的国民学院院长职务,成为当时孟加拉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07~1908年曾两次被殖民当局逮捕入狱。1910年移居印度东南海滨的法国属地本地治里,直至1950年病逝。在这期间,他创办"奥罗宾多书院",主编《雅利安》英文月刊。
奥罗宾多在印度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哲学体系称为"精神进化论",其根本特点是在继承印度传统吠檀多不二论(见吠檀多派)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和近代科学的内容,将东、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宗教与科学调和在一起。精神进化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学说,主张宇宙的最高本体是超自然的纯精神实体,称为"梵"或"宇宙精神"。梵超越时间、空间、数量、质量和一切形式,是一种不依赖他物的自在之物。梵作为世界的基础,世界万物,不论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理智的还是无理智的,皆起源于它,存在于它,并还原于它。在分析世界的进化过程时,奥罗宾多把宇宙分为现象世界(现实世界)和超越世界(本体界)。现象世界包括物质、生命和心思。物质指无机物,即一切无生命的现象;生命指有生命的现象,如植物、动物等;心思指人的心理或思维活动,即代表有思维能力的人。超越世界包括梵和超心思。梵一方面作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起因;另一方面又作为理想境界,万物进化的终点。超心思是指一种超越人的心理活动的意志──超自然意识,它起着连接现象世界和超然世界的媒介作用。奥罗宾多认为,宇宙的进化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梵以超心思为媒介下降或显现为现象界的过程,然后是现象界万物通过超心思上升或进化到梵的过程。梵的下降是按顺序一级一级地进行的,通过超心思下降为心思,由心思下降为生命,再由生命下降为物质。下降过程是梵的自我否定,是它从纯精神状态异化为自然万物的过程。在自然界,它披上了自己所显现的各种具体外衣,成为有外壳包囊的"潜在意识"。这种"潜在意识"隐藏于万物之中,有恢复自己本来面目的要求,故能推动万物向纯精神状态进化。上升的过程是下降过程的颠倒,始于物质,经过生命、心思、超心思,向梵一级一级地进化,最终达到一个统一和谐的纯精神境界。在奥罗宾多看来,整个世界的演化就是精神实体梵的自我下降和自我上升,即由纯精神转化为物质,再由物质还原于纯精神的过程。
奥罗宾多设计这种世界演化的模式,是为了给人的精神进化制造理论根据。他认为,人是梵的显现,梵以"潜在意识"的形式寓居于人的存在之中,成为人的精神本质。人的进化通过内省直觉、自我纯化的方式,唤醒自身内在的 "潜在意识", 使其具有的统一、和谐、智慧、欢乐的本性显现出来。一个人揭示出内在的精神本性,使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生活达到统一,就被称为 "超人"。"超人" 承担着帮助和启迪无知的人向"超人" 转化的使命。当整个人类都成为 "超人"时,世界上就会出现一个统一和谐、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这称为"神圣生命"。
奥罗宾多的社会进化论是其"精神进化论"哲学在历史领域的发挥和运用。他的历史观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成分,国家和社会是由无数个人所组成的集合体,国家和社会的进化同个人的进化一样,也是通过自我完善的道路使其内在的精神本性得以显现。他认为,历史的发展虽然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柢还是由人类的理性决定的。按照理性的发展水平,他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象征时代、典型时代、约定时代、个人主义时代和精神化时代。他预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精神化的时代或精神化的社会。在精神化的社会中,人与人在共同的精神基础上达到统一,和谐美满地生活;国家与国家也在同一精神基础上达到统一,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睦相处。到那时,人类将实现统一的理想。
在奥罗宾多哲学体系中,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手段是极为矛盾的。他渴望建立一个统一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但是不主张通过社会变革的方式,而主张通过自我完善、精神进化的道路来实现。这种矛盾现象反映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格以及所处的矛盾的社会地位。
奥罗宾多一生著有百余种著作,主要哲学著作有:《神圣生命》、《人类循环论》、《人类统一的理想》、《印度文化的基础》等
印度国际村多是欧美人 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有一个“桃花源”,是依据印度哲人奥罗宾多的思想建立起来的,名叫奥罗村。村里现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村民,其中1/3是印度人,其他人主要来自西欧和美洲,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村”。
村子里不让拍照
穿过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我来到树木掩映的白色建筑前,这是奥罗村的信息中心。这里进出的都是骑摩托车的西方人,我还以为到了欧洲乡村。继续前行,绕过贴满文字说明的亭子,是姹紫嫣红的花园。参观者不能带照相机和背包,所见美景不能留存,有点遗憾。
村子里最耀眼的建筑是一个闪着金色光芒的大圆球——奥罗村的中心标志“静思殿”。这个高约28米的圆球是用镏金圆盘拼接起来的。参观者进入静思殿必须脱鞋。殿里到处都是脚手架。我赤着脚一边走一边细心观察,只见临时搭建的人行道呈螺旋形上升,尽头是一个大厅。我站在厅口朝里观望:里面一片乳白色,四周有12根立柱,一道光线从穹顶垂直射到大厅中央一个直径70厘米的水晶球上。水晶球折射出梦幻般的光彩。
想当村民需要“过关”
想成为奥罗村的村民并不容易。首先要提出申请,申请被批准后还有3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满后再工作2年,才能正式成为奥罗村的村民。打算长期居住的人还要接受艾滋病检查。
成为村民后,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作,领取基本生活费。许多村民根本不用领取报酬,不仅靠过去的积蓄就可维持生活,而且还向村里的基金会捐款。大部分村民不自己管理财物,而是以小组的形式集体管理开支,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超支。奥罗村实行商品内部交换制度,村民通过自己的账号买东西。村民还发行自己的货币,叫奥罗兹。
为了便于奥罗村管理,印度政府1988年通过了奥罗村基金法案。法案规定奥罗村的管理机构分为3部分:负责开发的管理委员会、国际咨询理事会、村民议会。奥罗村的总账目由印度总审计员核查。奥罗村基金会每年向印度议会提交财务报告。如果村民对管理有不同意见或者产生纠纷,通过奥罗村管理委员会仲裁解决。召开村议会时,每个村民都有发言权,直到意见一致才开始执行有关决议。
奥罗村的所有财产都属于管理委员会。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村民若离开奥罗村,就自动放弃使用权。
现在,奥罗村的人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奥罗村计划发展到5万居民,村子用地从当地购买。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共体和个人的捐款以及印度政府等的资助,奥罗村已经建起70多所住宅。
“桃花源”并不封闭
我原以为奥罗村的人都曾在工作或情感上受过挫折,来了才发现他们是在为“信念”而活。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些“乌托邦”的味道,和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也不一样。
奥罗村有电脑中心、邮局和电话厅。村民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还能订阅到自己家乡的报纸和杂志。
奥罗村的村民环保意识强。为防止环境污染,村里的电力能源为太阳能、风和沼气。太阳能收集器转化的能源足够村民每天烹饪饭菜用。奥罗村还有两个实验室,一个用于村健康中心的医疗实验;另一个用于环境监测实验,检测食物、水是否纯净,土壤的各种成分含量。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厕所排泄物通过化粪池处理转化为肥料。除了诊所、幼儿园和学校外,奥罗村还有图书馆、健身房、理发室等。村民参加各种活动全部免费。他们开办瑜伽课、泰米尔语、英语和法语课等,不用考试也不发毕业证书。村民把教育看成开发潜能的手段,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没有过多的社会压力,村民生活愉快。
奥罗村处于高湿热的地带,每年10月季风雨到来时,到处是洪水,静思殿就成了人们避难的“诺亚方舟”。村民觉得这种生活十分神圣。奥罗村的村民说:“我们在寻求人类命运的出路。”实际上,他们更多地是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片净土。 (张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