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葬 天葬的具体方式是: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支解尸体。如亡者是僧徒,先在背肉上划个有宗教意义的花纹,接着取出内脏抛于四周,并将骨骸和头颅砸碎,拌以糌粑。群鹫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这种葬法是受释迦牟尼传记中的“舍身饲虎”的精神影响,所以直至今日,仍普遍流行。(以上剽窃于网络资讯)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于天葬我总有敬而远之的心态.说好不去看天葬,怕它的血腥味太重.可还是跟着大家兴冲冲的脚步不由自主登上了郎木寺后山.天葬给汉人留下的神秘感又时时牵引着我前行.梦归梦,尘归尘,土归土.想象归想象.当我真正靠近天葬台时,仍然是退却了.不敢再近.沿着郎木寺镇的小道登上郎木寺,再走到山后的天葬台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听完寺里的喇嘛讲早课(讲什么根本不知道.后来据说脾气还很大.不知道是什么不称心).沿着小路上山了.藏民们在小路上的寺庙里来回朝拜.天阴沉沉的.阴霾的天空带给人更是一种说不出的阴森.空气里飘着桑枝烟火味.藏民们说只要是白塔外面停着几匹马,并有藏人围坐在一个用糌粑和牛粪点燃的小小火堆旁时,那一定是有天葬了。在白塔前面的空地上我们看见了燃起了桑枝,必然今天一定有天葬. 我背着相机不知道想拍什么,心里一直在嘀咕:看还是不看.终于决定远观不近前.对于有过一面之缘的上海姑娘丁丁和澳门女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俩坚持要近看且要细看(我一身冷汗 ).甚至澳门女孩子已经五天游走在郎木寺非对天葬作个深究不可.其中前面已经看过两次说是不很仔细.同行的藏族民间导游阿甘(音译)热情地给我们讲解天葬的程序和过程.我毛骨悚然状.走到后山坡,他们都靠近了天葬台,我一人单独停留在后面.远远望去自然之力蚕食之后的经幡随风摇曳着,近处裹尸布、亡者的衣物等随处可见,人肉味、酥油味、亡者衣物和牛粪被燃烧后的气味在空气里弥散着,挥之不去。亡之灵魂即将升入天堂的庄严、肃穆感不是我们普通人能随便体会到的。(好怕) 突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大批人都全部走回来.听说通知今天不准近天葬台.于是我倒松了口气,因为我不再孤单.我迅速拍下了飘着经幡的天葬台的全貌.相机还没有放下.挂着牌牌的正宗导游某某过来了.他说:对于没有藏传佛教信仰的人,你可以了解下佛教文化和它的含义.其实留下的照片对于你们来说只能增加一些晦气.还是不拍为好.我突然严重同意他的看法.并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从相机上删掉(TNND,咱可不能占什么晦气.明天咱要去买彩票,摸奖的).
 在白塔前有燃烧着的桑枝就表明一定有天葬  从天葬台往下看郎木寺前的白塔  被赶出天葬台的大批游人.最近处这位是上海姑娘丁丁.她看上去很遗憾和失望. 

当天葬台上飘来阵阵桑烟时,成群的秃鹫从四面八方飞了过来.如同接到群发信息一般. 

这里据说是秃鹫的故乡.它们成群的来自于这座山顶.我不禁长叹:人生啊!你是一袭华丽的袍子,最后上面却布满秃子(秃鹫)......(呵呵!篡改下张爱玲的作品,蛮喜欢这个孤独一生的女人说.闲话了). 阿甘说整个天葬过程不长,仅仅只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秃鹫没有将尸骨吃完,说明此人这生罪孽深重.需要重新往碎骨上撒青稞面,直到吃完为止.吃饱后的秃鹫会沿着山坡走到山顶,然后借着高处助力再俯冲飞回它们的故乡,等待下一次的天葬,周而复始.....无论你是否信仰藏教,第一次看天葬对任何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灵魂的触动.(俺的触动就是"怕"字一个.在招待所里几夜都不能安睡).一群游人安静的往山下移动..... 
郎木寺镇的全景图.小镇基本是四面环山.风景秀丽. [此帖子已被 心素 在 2007-7-26 23:41:4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