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2.jpg

 

 

161.jpg

 

 

163.jpg

 

 

164.jpg

 

“三教殿”是悬空寺最耐人寻味的地方。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齐聚一堂,正中端坐着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而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老夫子,右边的是道家鼻祖老子,三位圣人端坐在莲花台上,慈眉善眼,一团和气。他们共享人间烟火,堪称奇观。

  历史上,儒、佛、道三教各成体系、自立门户,很少有混居一室的。尤其是佛、道两门颇有门户之见,在四大佛教名山中就几乎看不到道教的踪迹,而在道教控制的灵山圣境中,也绝无佛禅之风。唯独在恒山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
 

三张照片从上到下分别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
  (位置太窄,只能分三次偷拍而成)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6.jpg

 

 

147.jpg

二楼的纯阳宫里供奉着道家的吕洞宾。吕洞宾在道教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但这个纯阳宫看上去非常简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们分析,在恒山出现“三教合一”的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秦汉以前,中国统治阶级围绕着国策的选择,在黄老学和儒学之间的抉择与斗争,自汉武帝后,统治阶级的国策是独尊儒术。但在南北朝时期,诸侯割据,连年战乱,造成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儒道都不能化解百姓疾苦。佛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黄老学和儒学之间的空白。有病有灾找菩萨,有气有怨找佛去化解,人生所有的苦难都能用佛教的轮回学去解释。北魏鼎盛期,其寺庙竟多达三万座。

      在北魏至辽金年间,北方地区各民族不断融合,宗教信仰也相互渗透,从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据悬空寺里的碑刻记载:从金代开始,这里已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道场,这也是全国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之一。

      由于悬空寺里面三个宗教都有,不管你是信仰佛教的“慈悲为怀”,还是尊崇道家的“师法自然”,抑或是讲究儒学的“中庸之道”,在悬空寺里都能找到拜谒的场所。因而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悬空寺离县城不到十里地,又是个交通要道,下边过往的客商又多,因此上悬空寺来上香磕头的、游览的,就特别多,这里的香火就一直很旺盛。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5.jpg

 

 

157.jpg

 坐落在悬空寺最上层的四佛殿。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而悬空寺却历经千年自然和战争两大系列灾害,竟得以保存,且容颜依旧,最主要的原因是“三教合一”保护了它。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

 

      在塑像中,大雄宝殿中的三尊佛像据说是镇寺之宝。殿里供奉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佛像置于须弥座上,宽衣博带,结跏趺坐,面相丰满,神态安详。三佛属明代塑像,采用工艺复杂的夹纻塑像法制造.

 

      制作过程呢是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产的一种特制的麻一层一层的裹出来,裹到一定厚度成型了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再从事先底部就留好的小孔里面将泥胎全部掏出来,所以这些塑像就象是鸡弹壳一般,每个净重仅一公斤左右,高度只有50厘米。他们是悬空寺最轻、最珍贵的塑像。

 

      参观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方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座绝世名寺。

 

      回望悬空寺,我口中念着古人对悬空寺的赞美诗句:

      “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

 

      这座看似危在旦夕的古寺,早已和山崖浑然一体。它在这里不可思议地屹立了近1500年,但愿它再挺立一千年。
      回到浑源,还是在小媳妇凉粉馆吃了午餐(当然不是凉粉了),然后驱车上高速,直奔大同云冈石窟而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9 17:17:36编辑过]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0.jpg

 

 

171.jpg

 应身佛殿里的抱身佛。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7.jpg

 

 

178.jpg

  三官殿里的塑像。
  从这一组塑像看,都似乎灰尘满面,缺乏有效的保护。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1.jpg

 

 

172.jpg

在塑像中,大雄宝殿中的三尊佛像据说是镇寺之宝。三佛属明代塑像,采用工艺复杂的夹纻塑像法制造。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wkgb21aowugdhg6kaakfln-5jea97_groupinfo_w600.jpg

 

 

wkgb21aow2jsziyuaathxdwyhai88_groupinfo_w600.jpg


 

回望悬空寺,我口中念着古人对悬空寺的赞美诗句:

“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
这座看似危在旦夕的古寺,早已和山崖浑然一体。它在这里不可思议地屹立了近1500年,但愿它再挺立一千年。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云冈

 


      离开悬空寺,下一站应该是晋陕大峡谷,是老牛湾。

 

      如果说此次出行,壶口是重点的话,老牛湾在我来说则是重中之重。壶口交通相对方便,随时拔脚可到。晋陕大峡谷、老牛湾地处蒙晋陕交界处,属偏僻原始之地,去那里并不是很容易的。

      从悬空寺去老牛湾,自然要经过大同。既然经过大同,云冈石窟那则是应该看一看的。

      大同是山西乃至华北的大城市,其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内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刘邦的白登之围就发生在那里。

    大同古称平城,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平城一直是北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

      大同在现代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煤多而好。它可算是中国的煤都。大同煤矿的煤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都在中国算首屈一指的。一般来说,既然路过,应该驻足看一看的。但我们打算不进大同城,它现在毕竟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城市而已。

 

      不过,大同西郊的云冈石窟那则必须要去看看。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奇迹,其中石窟艺术堪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中的瑰宝之一,而三大石窟艺术景观中,云冈石窟上乘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艺术之先河,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走到云冈这里来了,拜谒和感受一下古代的精美的石窟造像和艺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汽车不到两点钟从浑源出发,经大同绕城高速,估计最多一个小时,在下午三点钟左右就可到达云冈石窟。

但是,我们还是犯了一个错误:汽车围着大同市的外围从东北方向转到了北部,根据GPS导航的指引,我们以为到了大同西北方向云岗附近的出口,下了高速。

谁知走了一段,竟然进了大同市区。我起先以为只是斜插了一小段市区的路,哪知竟然一路都是繁华的路,一路都是红绿灯。速度顿时慢了下来,进入进退两难境地。

      在市区磨磨蹭蹭穿行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从城西北方向出城,到达云冈石窟时,时间已是下午四点钟。路上总共花了两个小时时间。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线路.jpg

蓝色的线路是从恒山到达云冈的正确线路,结果我们还是走了一段红色的线路,穿过大同城区,几乎耽误了一个小时时间。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一个“垃圾时间”到达云冈,似乎对佛家的这座重要的石窟有点不敬。

 

      心中虽有些纠结。但不可能现在找地方去住下来,等明天上午花半天时间来参观,如果那样的话,到老牛湾只能在后天出发,因为从大同到老牛湾整整需要一天时间。

      我的两个同伴每天都在板着手指算日子,希望回家越早越好。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觉得他们心理包袱太多,每一个地方的旅游都有些赶,无法深度,这是我和他们在这次旅游中的些许差异之一。

      有鉴于此,此时只好赶快买票,抓紧时间进窟参观。

      云冈石窟景区修建得大而气派,巨大的停车场像迷宫一样,估计只有在黄金周时停车才会吃紧.

      云冈的门票也出乎我们的预料,全票竟然也要150元一张。尤其是进入后,发现里面有一些精华的洞窟已经关闭维修不对外开放,就觉得这个票价太高了。

时间不多,虽有不快,还是要赶紧进入参观。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周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开凿的。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 494)迁洛前。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

      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保存完整见称,其精湛艺术造诣在海内外声名远扬。上世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点名要参观云冈石窟,后来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完成了心愿。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进景区大门,只见一尊塑像立于门前,那是昙曜的塑像。昙曜可以说是云冈石窟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他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

 

      昙曜的姓氏、家世、生卒年月,早在唐初已经不详。他可能是凉州人(约当今甘肃中部、宁夏西北一角及青海西部一角,治今甘肃武威市)。据史书记载,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城,沙门佛事皆随之而来。当时在北凉已入沙门的昙曜来到平城后,为太武帝太子拓跋晃所知礼。但接下来,北魏发生了“太武灭佛”事件。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

      北魏太武帝始光初年,信奉道教的崔浩上书劝谏太武帝后,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第二年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他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

      在灭佛过程中,昙曜本欲以死殉教,但北魏太子拓跋晃再三劝喻,昙曜才离开平城,逃亡于山泽,后潜往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文成帝即位后,他将太武帝灭佛的一切规定全部废除,同时推行恢复发展佛教的措施以便复兴佛法。

      兴安二年(453年),昙曜自中山返平城。后来文成帝把昙曜迎入宫中,奉以师礼,并常请昙曜宣讲佛法。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4.jpg


  未进景区大门,只见一尊塑像立于门前,那是昙曜的塑像。

  昙曜可以说是云冈石窟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他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昙曜是一个信仰坚定、很有操守的僧人。据史书记载,在对僧徒迫害最厉害的日子里,他仍贴身穿着法服,没有片刻离身。受到文成帝重用后,他决定为佛教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感觉到“世界成坏要因诸佛,圣法兴毁必在帝王”,因此他希望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不致因一时的政治权力的迫害使经像法物荡然无存。而他提出的凿窟雕佛建议,便是他总体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昙曜向文成帝建议,于京城西武周山北崖西开窟5所,镌建佛像,意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祈福,文成帝欣然同意。这是因为从皇室方面来说,太武帝生前对废佛之举已有悔意,只是难以骤然改变政策。文成帝即位后,矫正废佛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迅速地推行了复佛措施。昙曜提出凿窟雕佛的建议,文成帝认为正可借此忏悔祖父废佛之过,同时为祖先追福。

  在昙曜的主持下,开始了石窟寺的建造,即今云冈第十六—二十窟的高大佛像。这些佛像“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高者七十尺,次者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而且在昙曜之后,石窟的开凿也没有停止,文成帝之后的历代帝王继续浩大的凿窟雕像工程,遂成今天辉煌的云冈石窟群。其中云冈石窟第十六—二十窟以昙曜的法名命名,称“昙曜五窟”。

  昙曜弘扬佛教、使之永远流传的事业,除了开凿佛窟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为译经和设置僧祇户、佛图户。昙曜任沙门统达30余年,一直从事造像、译经和寺院管理,在孝文帝迁洛前圆寂。

   昙曜的兴佛措施,促进了北魏佛教的再度兴盛,对当时及后来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我对于佛教徒中像昙曜这样的先驱者都心存敬仰之心。2008年,我在新疆拜城参观克孜尔千佛洞时,曾拜谒的中国佛教最早传播者鸠摩罗什就是这样的先驱者之一,这样的人还包括人所共知的唐僧—陈玄奘。

      但我对于现在各庙宇中饱食终日,享受各种级别待遇的和尚们并无好感。这就好像我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这些真正追求真理的人颇为敬重,而对如今扛着他们的旗帜,却干着一些不敢公开透明勾当的官员们甚为鄙视一样。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m.jpg


  我对于佛教徒中像昙曜这样的先驱者都心存敬仰之心。2008年,我在新疆拜城参观克孜尔千佛洞时,曾拜谒的中国佛教最早传播者鸠摩罗什就是这样的先驱者之一。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大门,里面一条大道叫礼佛大道,大道两边排列着一系列像经幢那样的石柱,石柱上雕满了佛像,石柱底座是是象征吉祥的大象,走在大道上,给人的感觉仿佛在走向极乐世界,颇有庄严气氛。

      前面一路有许多大殿,如灵严寺、千佛殿、大雄宝殿,广场上还有佛塔,香客们在佛塔上还摆放了许多祭祀的红丝带。

 

      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云冈石窟的点缀品、附属物,这是今人建设的东西,虽然富丽堂皇,规模很大,但相当冷清,基本没有游客光顾。充其量游客们也只是从这里匆匆路过而已。

      此时,天下起雨来,虽还不至大雨倾盆,但不打伞也会很快淋湿衣服。我们草草结束了对石窟旁的这片现代化的寺庙群的参观,赶到与寺庙一水之隔的武周山来。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5 19:17 , Processed in 0.13861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