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大云山 ● 抗击外辱的福地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远近闻名,位于真君殿和祖师殿两大景区中间,是记录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弥足珍贵。
大云山地势险要,扼湘鄂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载1852年,太平军与清兵在此鏖战。抗日战争时期,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国民政府革命军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杨森在此据险抗日。1942年,杨森将军在大云山攒剑峰南坡题刻“三战三捷”四个大字和65字碑文,其释义如下:“倭寇侵我中华,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勒石共勉。杨森题。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该摩崖石刻清晰可辨,字体雄浑凝重,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历史见证,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人物杨森将军:
杨森(1884.2.20—1977.5.15),字子惠,四川广安县人。国民革命军中将,四川军阀、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1904年,参军进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进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毕业后被分派出任朱庆澜的六十五标任尉级军官。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投靠吴佩孚,任北洋政府中央军第16师师长,后则归国民政府革命军。抗日战争期间,率军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在嘉定罗店、太仓浏河镇等地血战二十昼夜,歼敌4000余人,而所率川军18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后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十军军长、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职。
杨森将军颇具传奇色彩。他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他既有早年讨袁护国、炮击英舰、保护朱德、陈毅、胡志明的正义之举,又有勾结吴佩孚、制造“平江惨案”、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等劣迹。最终逃往台湾,以96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