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回归自然,离开喧嚣闹市,再莫过于湘西凤凰古城了。春寒乍暖的三月,我随国税局女同胞到凤凰城一游,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处比凤凰更让人宁静致远的地方了。凤凰的节奏如此悠闲,河水也变得依依不舍,缓缓细流;连时间也改变了规律,似乎跑得慢了一拍。青石板路上,极少看到行走匆匆的路人,人们用一种悠然自得的方式诠释着心态。即使你是一个匆匆旅游的过客,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这块穿越时空的天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山清,这里的水秀,青山秀水养育了一个一个的凤凰人。
凤凰是一片离不开的水的土地,她没有江南水网的密集,更没大江大河的气魄,但凤凰的水却有她独特的魅力。凤凰的水显示了凤凰悠闲的美。千百年来,古城的母亲河——沱江,她静静地流淌,您坐在小木船上,比冲浪比激流有着迵然不同的享受,在这里,你忘却了时空的存在。顺着河水往下望去,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虹桥了,正面乍一望去像天安门,沱江的美景就是跳岩到虹桥这一段了。河的右边是一排排屹立水中几百年风雨不动的吊脚楼,左边是一条长约三百米的酒吧一条街,充满现代气息的酒吧和古老的吊脚楼对映融合。最美妙的沱江泛舟,在于她的结尾,扑面而来的是悠扬的山歌,循声望去,一阿妹身穿苗寨服于船头亭亭玉立,引喉放歌,吸引了所有游客的目光!
走出古城,就只有不着边际的山了,这里没有风的呼啸,没有知了的嘶鸣,只有无数擎天柱一般的山峰。人在山间穿行就尤如落入如来佛五指间的齐天大圣,怎么也找不到山的尽头。大山是威严的,挺拔独立,像倚天宝剑,直啸长空,绝不带一丝娇贵;大山是慈爱的,云雾萦绕中透露出一种母亲的胸怀;大山是形象的,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德夯赛有座孔雀山:高昂的冠头,屏开天边的尾巴,形如孔雀开屏。
凤凰的人更美。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凤凰人的美是融于山水之间的。凤凰人的性子刚柔并济,凤凰的女子狂野而含蕴。思春的少女从来不羞于表达自己求偶的热烈,山上,隔山对唱山歌的男男女女,呼凤引蝶;水中,轻泛扁舟的妹子,如翩翩起舞的凤凰,放喉高歌,招引心上爱人……。清晨的沱江边,可见三五土家女子身穿泳装在河里游泳!凤凰海拔高温度低,即便到了阳春三月,寒气依旧袭人,更有不怕冷的,游泳完毕,不换去打湿的泳装,在青石彻垒的台阶上,或悠闲地洗家里带来的衣物,或做运动,展现她们的婀娜的身姿和强健的体魄。石板巷弄、江边,随处可见到一群群背着背篓的妇女,背篓里或装着男人打来的小鱼小虾,或盛满采来的山药,或背着婴儿在河边用芒槌棰打着衣服,背篓中的孩子在母亲的摇摆中慢慢睡去。
凤凰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地方。凤凰的建筑与中国大多数地方讲究的整齐划一不同,她有一种和谐却又不对称的自然美。凤凰人喜欢把房子建在河边,一些房子一半落在岸边,一半高架水面,叫做吊脚楼。房屋高矮错落,风格各异,看起来并不精致,甚至有些懒散。有用本地青栗搭椽错木而建,有用木或烧砖或青石混建,柔中带韧,互相借力,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飘摇而至今仍坚如磬石。
凤凰的街道几乎都是青石铺成的,承载了多少岁月,磨得泛着青光,踩在脚下不自觉地给你按墨脚板。古城墙也有用青石彻的。走在这样弯弯曲曲的小巷,如穿越时空,置身几百年前的古市赶集。街边的店铺并不算热闹,卖的大多是本地的姜糖、岩耳、葛粉、猕猴桃、血粑鸭子。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阿玛,头戴毛巾围成的大帽子,在自家门口悠闲地穿针引线,做着别致的工艺品摆卖。
凤凰夜晚更胜于凤凰的白天,夜幕降临,我们站在跳岩上往前望:彩灯璀璨的吊脚楼倒映水中,因楼临水而立,楼台和水之间没有阻碍物,因此,它的倒影和楼合于一体,成了楼中楼,煜煜辉映,如水市蜃楼。喧嚣的酒吧和着五颜六色的霓红灯,倒影刹入河水,反射出片片鳞光。远处高楼的射灯,划过夜空,消失在远方。听着沱江的喘喘流水,看着一对对的情侣放下的一个个的许愿船,不禁回想,河面上这么多的船哪一个是我的?而这里的所有愿望都会实现吗?谁也不清楚。
晚上歇息于沱江边的吊脚楼,伴江而眠,江水潺潺而去,温柔的声音从耳边一直流淌到心里,流淌到梦乡之中。
凤凰,她不像丽江那样融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也不像阳朔掺杂了太多的欧美风情,也许再过几百年,她依然像宁静流淌的沱江,是一片涤荡尘埃的心灵远行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