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35.jpg

 

 

2337.jpg

 


  进入轩辕庙院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的那棵巨大的柏树---轩辕手植柏。此柏高约20余米,胸围近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该树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 “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前行有一座碑亭。里面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块碑石的碑文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祭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据说可惜这份祭文手迹己经遗失。  
  右边第二块碑石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1942年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原计划和胡宗南一起前来今黄陵县祭拜黄帝陵。后因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祭奠,遂亲笔写了“黄帝陵”三个大字,手迹至今保存完好,并载入黄陵县志。   
  左侧第一块碑石为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高潮,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委派官员,共同于4月5日前来陕西省黄陵县致祭中华民族元祖——轩辕黄帝,这对推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政策,唤起四万万民众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起到了较大的历史作用。   
  右边第二块碑石为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43.jpg

 

 

2342.jpg

 

 

2345.jpg

 

 

2344.jpg

 

 继续前行有一座碑亭。里面共有四通碑石,分别是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邓小平的手迹。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向里走,只见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脚印”被围栏围着,上面并用玻璃覆盖着。这个“脚印”出土于黄陵县东南的郭洼。
  黄帝的这双脚印为什么能保存到今天?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相传黄帝时期,当初没有衣帽,更没有鞋袜,不是用树叶遮体,便是以兽皮缠腰。黄帝也和其他的群民一样,腰间缠着兽皮,光着脚板,长年累月奔走各地,为民造福。每到冬天,天寒地冻,黄帝出外巡察时老光着双脚。
  后来,有人给黄帝也做了一双木屣。穿起来虽比光着脚板走路好多了,但行动却有些不便,出外巡察、上山狩猎仍不能穿。有年冬天,黄帝出外回来,脚冻烂了。穿木屐不方便,黄帝身边的一位名叫素雀的女子偷偷用麻布给黄帝缝了个布筒。黄帝在脚上试了试,太短小了。根本穿不上。即使如此,黄帝也不见怪,还表扬了素雀的创造精神。素雀却十分难过,有一次她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独自一人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素雀仔细一看,心里亮了。原来黄帝的脚特别大,如果按脚印做下去,就不会再小了。于是素雀担完水,取来石刀,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划了四方格,晒干后,捧回家,放在了石板上,然后按尺寸做成了一双软木作底、麻布作帮的高筒靴子。黄帝试穿后,觉得很满意。人类第一双高筒靴子就这样做成了。黄帝十分珍爱这双靴子,平时舍不得穿它,只是遇到节日或开庆功会时才穿上它。
  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将黄帝脚印的印模藏在黄帝东宫。到了近代,这块刻有黄帝脚印的青石板被移到轩辕庙院内,一直保存到现在。
  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据黄陵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46.jpg

 

继续向里走,只见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脚印”被围栏围着,上面并用玻璃覆盖着。这个“脚印”出土于黄陵县东南的郭洼。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内还有许多巨大的柏树。其中 在轩辕殿前左侧的那棵名叫挂甲柏。那棵柏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据传,公元前l09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49.jpg

 

 

2347.jpg

 

院内还有许多巨大的柏树。其中 在轩辕殿前左侧的那棵名叫挂甲柏。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挂甲柏,我们来到轩辕庙的正殿前。
  正殿名叫轩辕殿。其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民国二十七年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程潜是清末秀才、同盟会员,国名党著名将领。其擅长隶书。据说当时他为黄帝庙敬写的“人文初祖”匾额,交由富平县石匠雕刻而成。由于运输困难,用牛拉车运至黄陵县九里山时,车翻石碑被打碎。出任黄陵县县长的卢仁山对这一事故非常害怕,但又无法晚回。只得如实地把车翻石碑被打的经过,详细向程潜进行书面汇报。时隔不久,程潜就来信说,石碑被打,不必惊慌。运输困难,不必再备。请制作一副木匾,来年清明祭陵再写。县长卢仁山看了此信,心里的一块石买才落了地。他赶忙派人选购上等木料,制作了一副3米长、2米宽的木匾。1938年4月5日清明节来临,程潜果然亲自前来祭陵。卢仁山县长取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请示程潜如何写。程潜叫四个人抬着制好的木匣,蘸饱墨笔,提笔一挥,写成“人文初祖”四个隶书大字。周围的人感叹叫绝,评论这四个字是铁画银钩,苍劲中带有娟秀,堪称当今的书法上品。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51.jpg

 

  我们来到轩辕庙的正殿前。
  正殿名叫轩辕殿。其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民国二十七年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53.jpg

 


  进入大殿,首先映人我眼帘的是半浮雕黄帝像。据说这尊浮雕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

  黄帝石雕像为全身像,石料采用墨玉雕成。石雕像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像的四周雕刻有四灵图案: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56.jpg

 

 在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面前,我不禁肃然而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闭了这么多天,耽误了发帖。

 

继续!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人文初祖殿往北,便是2004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广场两边插着一排杏黄旗。杏黄色是过去帝王崇尚和专用的色彩。据说广场上可同时容纳5000人的祭典活动。  
  祭祖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大殿内的穹顶为天圆地方形状,黄帝的石雕像位于大殿的正北端。
  我在大殿内观看了一下,没有几个游客在黄帝雕像前表达敬仰祭祀之意,倒是对于拍照手捧“天圆地方”的留影颇有兴趣。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秦文公时祭祖己经相当隆重。秦灵公时代,恢复了早已荒废的祠庙祭祖,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祖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黄帝庙设列为国家祭祖场所是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驻守鄜(今富县)坊 (今黄陵县)节度使藏希让上书唐代宗,唐代宗准奏,遂降旨依行。从此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祖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62.jpg

 


  出人文初祖殿往北,便是2004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广场两边插着一排杏黄旗。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基本上都保持了当时的较高规格。春秋时期秦文公的祭祖活动多由君王亲自主持。西汉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朝廷对轩辕黄帝的祭祖规定了极严格的等级,即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祭祖轩辕黄帝。汉武帝时,等级稍有松动,除皇帝亲祭外,还可委派朝廷重臣代为祭祖。王莽新朝,又将公祭活动范围扩大,得以延伸至基层,成为民间祭祖黄帝的重要过渡和前奏。唐代宗大历年间,公祭活动重新升为国家级祭典。元代沿袭唐代公祭礼制,但祭祖仪式不再由皇帝亲自主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障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对其祭祖应当为国家大典。为此,他在1371年降旨拨款维修黄帝陵庙的同时,筹备祭祖仪式,亲自撰写祭文,并派重臣驰抵桥山,主持祭祖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御制祭文,也是在祭祖活动中诵读祭文的首创,为后来历代大祭活动所效法。  
  清代对黄帝的公祭活动,基本上保持了明代规格,而且大祭规模更加宏大,仪式更为隆重,祭祖活动更加频繁。据统计,从清世祖至宣统皇帝的260多年间,共祭祖黄帝陵36次,为历朝之最。   
  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政府和陕西省政府派员祭黄帝陵,并确立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每岁举行仪式”。1937~1943年清明节,国共双方均派员到桥山祭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5年开始到1962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每年委派一名副省长至黄陵县桥山公祭黄帝陵。因多种原因,公祭中断了好多年。1980年国家又恢复公祭活动,并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海内外各界代表参加。2004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63.jpg


  祭祖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大殿内的穹顶为天圆地方形状,黄帝的石雕像位于大殿的正北端。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参观之时,一个导游给游客们讲述了现在国家祭祖标准程序。第一项,全体肃立;第二项,鸣放礼炮 (34响,代表全国由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第三项,奏乐;第四项,主祭就位;第五项,陪祭就位;第六项,主祭上香;第七项,献爵奠酒 (主祭人举爵行奠酒礼);第八项,敬献花篮;第九项,恭读祭文 (由专职播音员宣读);第十项,三鞠躬礼;第十一项,乐舞告祭;第十二项,典礼告成。
  参观完了祭祖大殿,后面就是一道院墙,院墙外面有一条公路,指示牌指向通往黄帝陵墓的道路。
  但是院墙边的一道门封闭了。从这里无法就近走出院墙,上公路 前往黄帝陵墓。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回答说没有路出去。我们必须沿路从祭祖大殿往回走大约近一公里路程。真不知黄陵的管理部门为何给游客设置一些不方便。
  轩辕庙大院内的东廊是个碑廓,廊上立有有历代碑石40余块,其中比较有名的碑有: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64.jpg

 

2368.jpg

 

 

 

2366.jpg

祭祖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大殿内的穹顶为天圆地方形状,黄帝的石雕像位于大殿的正北端。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09:06 , Processed in 0.12476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