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墨脱路,莫言他路难
十一、今天行程目的地;墨脱原地休息
那一季 我穿越
云雾、雪山、密林
不远万里找到你;
只为你的自由、狂野、烂漫、天真
我五体投地;
带着虔诚贴近你 隐藏在悬崖的莲花;
你的躯体俯卧在大地
美的歇斯底里 我带着景仰膜拜你
隐藏在悬崖的莲花;
你的轻纱飘落在石壁 碎的歇斯底里;
于是在梦里
我把灵魂葬到这块山地绵绵江水;
谢谢你的洗涤
要走的还是要走的 你说我不属于你;
或许
墨脱 仅此而已 自由 仅此而已;
2012年9月25日 小雨转阴
攻略提示;轻松地来到莲花盛开的地方,这里是信仰的高峰,还有高居不下的物价。前往仁钦朋寺约需4小时,几乎全是很陡的上坡路,而且蚂蝗又多又大。此行程路况很好,在整条路线中算是“高等级公路”了,全程皆为平缓的山间路。墨脱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边一座不高的山顶平台上,被田地、树木包围着,四周云雾缭绕,恍若人间仙境。我们在墨脱住的是县政府招待所,它就在县政府院内。县城里有两家四川人开的餐厅,不过价格很高,荤菜35元/份、素菜15元/份、炒鸡蛋6元/个。整个墨脱县的物价都很高,牛肉18元/斤、猪肉23元/斤、鸡蛋2元/个、鸡100元—140 元/只,因为县里所有的物资都要靠人背牲畜驮从外面运进来,自然是“物以稀为贵”了。仁钦朋寺是墨脱县最大且最著名的寺庙,位于村东泽马拉山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不过在1950 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毁于一旦,现在的寺庙是后来重建的。仁钦朋寺的主楼为石木结构,三层,东西南北各开有一门,寺中的主供佛是莲花生大师。
昨天到达墨脱县的驴友有近60多人,都是因为二号桥垮塌后受阻滞留在汗密,桥通后又一起走到背崩,昨天又一起由背崩走到了墨脱,这几天同走在墨脱的路上相互之间都成了熟人,因而在路上不管彼此熟不熟,徒步走得快慢都在过塌方、滑坡、泥石流时都能相互照应着。昨天最早走到墨脱县城的驴友是在下午5点钟,最晚的是在晚上八点钟才走到。不管是谁先谁后到达,所有驴友都有一个心愿就是尽快离开墨脱。因而昨晚到达墨脱后我们就开始联系由墨脱去波密的包车。但联系的情况让我们大失所望,因为连日下雨墨脱通往波密的路也被多处塌方阻塞上了里边的车出不去,外边的车也进不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攻略提示;墨脱县城有个仁钦朋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寺中的主供佛是莲花生大师。从派镇一路徒步到墨脱后我真的不想再起路了,此时只想休息。
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 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从北部高达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仅数百米。墨脱县城在一个山坳的半山腰上,他四面都被群山包围着,一面是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县城的脚下便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这里的地形可以'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来形容。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资料介绍;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 传说这地方粮食堆积如山,取之不尽;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莲、灵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应有尽有……所以这里就成了朝佛圣地,多少虔诚的佛教信徒不远千里、舍生忘死来到这里。 1881年波密王在墨脱设宗。1927一1931年噶厦政府与波密王之间爆发战争,波密王战败。噶厦政行将墨脱分封给色拉寺、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墨脱县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多雨、潮湿,年均降雨量2300mm以上,年均气温16℃,极端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3.8℃,无霜期在320天以上,自然条件独特,风景优美,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墨脱穿越从派镇出发开始到到达墨脱县城共用了八天时间,墨脱是我们行程的终点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到了墨脱县城后想吃肉,想喝酒,想一醉方休,因为我们这一行太难了,想在这个有人烟的地方放纵一下自已情绪。今天早上睡了个懒觉,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就上街找吃的。墨脱县城不大就象内地的一个小城镇,但满街跑的都是越野吉普车。
在一个川菜馆老板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我们拿着菜单一看吓了我们一跳,菜单上炒一盘青菜要30-40元,一只鸡120元,晕菜都在60元一盘往上走。这样的价格比内地贵好多倍。老板跟我们解释到;由于很多东西都要从山外运来,在路最难走时,一斤货物的运费就要20元,虽然现在公路通了,但运费也很贵。我问老板;墨脱到波密的公路通了吗?老板回答说;说是通路了,其实就是一条墨脱通向山外的波密县的简易公路,在当地被称之为波墨公路。
波墨公路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当时发动老百姓开山挖林,然后简单地将路基拓宽。所以绝大多数路段都是在山体上开凿的。路面是原始的碎石,多数都是钝头在下,尖头在上,参差不平,越野吉普车开在上面就成了“摇篮”。这条路几乎是一天一断。由于这里是泥石流的多发地段,从山上经常会冲下来几块比车轮还大的石头人得下车推开。要是出现了再大的,那就只能等着保通人员拿炸药来炸开了。这条路上也有架桥来绕过泥石流段的。但这桥也就是三四根圆木搭成的双木桥,刚好是一个车的宽度。汽车在桥上,犹如走钢丝……。店老板眉飞色舞带着浓郁的四川普通话讲着这条路的运输难,无非就是想为他所标出的高菜价辩解。
我很庆幸我能从派镇全程走到墨脱县城,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我的‘老马’一直陪伴着我。应该说我的‘老马’陪我走了很多地方,她跟我到过新疆、去过云南、到过内蒙、下过江南,我能去过的地方都有她相伴。我高兴时我把她踩在脚下,困难时她为我垫底,危险时她总是敢牺牲自已。雪地里她替我保温,雨天里替我挡水。这次进藏她又陪伴着我一路。‘老马’陪我去的地方太多了,他真的老了,这次走墨脱她硬是撑着陪我走到墨脱县城。她陪我这么多年,陪我走了这么多路,到墨脱县城后我真的要和她分别了,其实我真不想和她分开,但我以后的行程还有很多路走,也只得在墨脱与她分手,分手前还是为她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以便在以后的日了里也有个念想吧。哦,忘了说;‘老马’是我的登山鞋。
我们一直在餐馆喝酒,也一直期盼着来自塌方处的消息,晚上躺在床上搁笔时还没有来自塌方处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