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近14点,如果这么徒步到双底,恐怕接下来的二个项目就无法达成,于是我们搭上古石村的班车直接到双底村先找住的位子。路上因阿娃而闻名的张补才家已经满了,他很热心的给我们介绍另一家,平新风,可以提供36个床位,电话13835690900,这家人好像只有三口,母亲与儿子,媳妇。媳妇很清秀,明年才满24岁。从事农家乐时间也不长,以前小二口在陵川最穷的一个县里打工,最近才回家帮助母亲种田,开旅馆,二边收入差不多,但现在可以照顾家庭,也方便生养下一代。这家人很随和,我们听上拨来南太行的人说吃的不咋地,就嚷着让店家提供食材,我们自行处置,健步如飞下厨,轩辕,绿芽帮忙打下手,果然是非比寻常,味道真不错,特别是茄子青椒丝,清淡可口。对于美食,人类很难克制,乘着雨巷与他人七嘴八舌,大家都偷偷的尝了一筷子,等我醒过劲来,正好被雨巷发现,夹着粉丝的筷子半悬在空中,受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59秒(泪是桃花鱼发现的,我怎么没觉得)。因为第二天,10月2号是雪浪的生日,大家又一起唱祝愿歌,预祝生日快乐。菜太好吃了,连我带的一瓶开胃下饭菜也被搞光,不能不服。
幸亏饭前去了小壶口和白陉古道。今年的水很大,把一条长约50多米走三马子的路给淹了,第二天通过这条路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脱了鞋,赤足过去,那水凉得刺骨,还好没有没过小腿肚,不然估计走过去,不晕也要倒。飘看到一辆刚送完人掉头的三马子,急忙叫住让他去接还没有脱鞋的同学,他就是这么体贴。一路上,除了最险的一线天,那个2斤多重的相机一直扛在他的脖子上,随时为同学们捕捉美丽的瞬间,出发的时候还在带着护腰,一旦上路,像战士听见号角,既理解老马对进度的担忧,也不放弃每一个可以按下快门的机会,为此,他不仅付出可能更加持久的腰痛,还有脚下的登山鞋。为了不影响进度,他让随意在后,他快步走到队伍前面,照完之后,再如此反复。我无法解释这种行为寓意什么,但我只知道,这绝对不是摄影爱好者所必须做的,因为摄者首先是作品优先,而他是以人为先。飘哥,你是好样的,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让我们做你永远的朋友。
在双底村西侧的二郎峰上,保留了“太行八陉”中最长最完整的五公里盘山步道,白陉即孟门陉,北起上党壶关,经陵川马圪当,顺磨河直抵孟门(河南辉县博壁镇)全程二百余里。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经过太行山大峡谷的时候见群峰巍峨,地势险要,抬头望天,只见峡谷两边山体对峙露出的天空部分就像是一把大铜壶,就请示刘邦派兵驻守,修建关隘,“壶关”因此而得名;《左传》襄二十三年,“入孟门”。注:“孟门入晋隘道,盖即白陉是也” 。目前白陉还保存着一条古道,在黑毛沟大峡谷的峭壁中部,被称为“悬天古道”,它也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马古道。它和山腰的水渠、谷底的公路,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显明对比。现在栈道上还留存着多处马蹄印,古道总长五公里,宽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栈道两部分组成。为了降低坡度古道共有 72个拐,同时两侧建有二、三尺高的档墙,建筑设计巧妙人走在古道上非常安全。 关于白陉古道,还有一个说法:古时,山西人很穷,如果7天不去河南就会饿死,可黑毛沟无路,人们就在十里河北端沿东面山崖的半山腰开凿了一条石头路,上顶高山,下临悬崖,有些地方面临危檐,硬是用铁柱把持,用石头砌起来的,北路曲折蜿蜒七里多,故名“七里栈”,是古代山西河南主要往来通道之一。人丁牲口、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久而久之,路面石头磨的光亮,还踏出了许多驴蹄坑。不知道这些传说是不是事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们一行人只走完72拐,登顶,海拔1011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9:34: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