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9|回复: 8

[转贴]文化是什么

[复制链接]

297

主题

1039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60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5-6-30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龙应台,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之一,是台湾作家、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客座教授

*******************************

曾经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场合,做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
  
  是在1999年的台北市议会里。从9月开始,官员每天四五个小时坐在议会里接受议员轮番质询。我是个“新生”,议员发言多半用一种怒吼咆哮的声音,麦克风再把音量加以扩大,耳朵嗡嗡作响,一天下来,晕眩的症状出现,我总在头昏脑胀的状态下回到办公室,再看公文到半夜。
  
  交通局长是学者出身,他的症状是胃绞痛,想呕吐。到了12月底,预算要三读通过,第二年的政务才能执行。
  
  咆哮了四个月的议会为了要表现“戮力为公”,很戏剧化地总是通宵不寐地审预算,从下午2点开始连审24或48小时。议员可以轮番上场,回去小睡一场或者吃个酒席再回来,官员却得寸步不离地彻夜死守。
  
  我坐在大厅一隅,看着窗外冬夜的雨湿湿地打在玻璃窗上,沙沙作响,觉得全身彻骨的寒意。
  
  就在这样的一个湿雨焦灼不安、黑夜透着荒谬的清晨3时,我发现我被唤上了质询台,为台北市的文化预算辩护。一个议员,刚从外面进来,可能才有应酬,满脸红通通地,大声说,“局长,你说吧,什么叫做文化?”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小贩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文化在待己待人待环境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在一个空荡荡的议堂里,半夜三更,这样谈文化,好像只有鬼在听。我心里在想,我知道,你以为我会谈雄伟的博物馆、华丽的音乐厅和伟大的艺术家,不,如果你给我更多的时间,我会继续说下去,即使是三更半夜寒意澈骨: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
  
  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酝。
  
  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就是文化。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乾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
  
  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
  
  梁漱溟在日本军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却是一致的。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此帖子已被 老妹 在 2005-6-30 17:01:01 编辑过]

[url]http://home.babytree.com/31175796[/url]
吾家有女

[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1545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83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6-30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不是知识,不是书本可以教出来的,而是世代相传、薪火相承,或者说,是一种遗传。

现代社会的普遍知识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高,但文化水平却不一定。因为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人为地斩断了,要再生,恐怕不是几十年可以办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62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286
发表于 2005-6-30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然怎么总说有太多“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呢”。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1039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60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想,文化是不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关呢?是不是处在某一个阶段的国家都有着相似的文化呢?我们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2000多年的文明,那么文化呢??没有留下来,还是文化是动态的呢?

[url]http://home.babytree.com/31175796[/url]
吾家有女

[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1545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83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6-30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一个客观的名词,是一切社会习俗、个人习惯的集合,不是说到文化就必定是高尚、高雅、高贵的,所以才有进步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区别。从某种角度来说,一种文化的丧失就有另外一种文化来填补。不过我们总希望社会所具有的文化,是真诚、善良、美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主题

1885

回帖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2181
发表于 2005-6-30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历史”“考古”的眼光来看,青铜器的出现代表着“文明”的开始,之前的称为“文化”,比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等。
你在天空飞翔
我在地面游荡
看似两个地方
其实都是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1039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60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有些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0

回帖

390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06
发表于 2005-7-4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在我看来,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有史以来人类的几乎所有所谓经济发展,都是以掠夺自然与荼毒同类作为前提的,其结局必然是对文化的残酷无情的摧毁与践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生存与繁衍的历史中酝酿形成的对自身、对他人及对自然的价值观,以及一切体现这种价值观的语言、文学、艺术、政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

不知道你读过《尘埃落定》和《狼图腾》没有?前者讲的是藏文化,后者讲的是蒙古文化。看过了你会明白,在被后人鉴定为仅仅比原始社会进步了一点点的奴隶制社会里,存在着怎样高度发展的文化! 以及所谓的有知识有文化的进步的政权又是怎样用极度的无知与暴力摧毁了异族文化的精髓。

我的头像上是我们家的第二个天使 - 我弟弟的孩子,于2007年3月20日降临人间。我家的第一个天使是我姐姐的孩子,已经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帅哥。我家的第三个天使 - 我妹妹的孩子,也即将于2007年9月莅临。哎呀呀,我家的天使已经多得让人嫉妒了,所以...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1039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604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埃落定》看过电视,没看过书,《狼图腾》书买了,一直没有看,如此说来,那还真要好好读读.

但我能理解你说的那种被摧毁的文化,就如同美国和印底安民族一样,只是这样的话,似乎文化成为了一种民族的印记,而这印记似乎也可以被摧毁,我总以为,文化是可以长存的.又有些迷惑了.

[url]http://home.babytree.com/31175796[/url]
吾家有女

[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8 07:14 , Processed in 0.3081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