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90|回复: 5

[图游] [原创]2007年元旦去淮北临涣古镇喝了棒棒茶

  [复制链接]

1168

主题

9747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37205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5-29 14: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位于距濉溪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浍河(古称涣水)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南朝梁属于临涣郡,隋唐时于此置临涣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县,是本市置县时间最长的城镇。

  临涣的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秦时设县治所,名为 钅至 县,陈胜、吴广起义后,西进首克此城;梁大通二年改置为临涣郡,至北齐后复改为临涣县,现临涣为镇,属濉溪县。临涣以临涣水而得名,就有两庵四寺、九阁十八庙、二堂对两馆、二十景地醒四泉之记载;临涣有秦相蹇叔墓、元大夫张晋亨墓、李沃孜墓群等;历代诗人白居易、皮日休、苏轼等都曾慕名来此,或泛舟古运河,或流连隋堤,诗酒盘桓,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

  06年的最后一天的下午17:48分,我们一共有16位旅友乘坐从汉口开往连云港的1442次列车出发了,当火车经过窗外白茫茫一片的安徽阜阳的时候,我们时间的快车也刚刚驶入了2007年。就这样,在时间和空间的两趟列车的推动下,清晨3时,我们一行人出现在淮北的火车站的广场上。这让在瑟瑟寒风等待客人的的哥一下子围了上来,我们最终以每车50元的价格,包了4台出租车,前往40公里外的临涣镇。

  到达临涣镇的时候还是清晨4时,四周一片黢黑,我们在一处蓬子下面足足徘徊了一个半小时,才发现远远的路口有一家早点铺刚刚准备开门营业。好歹有了一处可以喝到热茶和避风安坐的地方,心里暖洋洋的。在这里,大碗的稀饭五毛,刚刚出笼的菜包子一元四个……清晨六时许,在空空荡荡的临涣镇老街上,出现了一行外来的“早行人”。

  据通志载记,临涣由于其处苏、豫、皖贸易交往要埠,经济繁荣之地,曾成为过往商贾休闲的重要场所。近代不知为何。趋于衰落,地位也从原来的郡降为县,又由县降为镇,现在连镇的资格都没有了,成为一个集了。

  你看,老街的泥泞的十字路口就向我们讲述着往年的繁荣和现实的无奈!

1.jpg

  这里居民的饮茶习惯,始于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城中回龙泉、珍珠泉、龙须泉、饮马泉的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尤其是古镇南端回龙泉,据说泉水入杯高出杯口而不溢。临涣茶即采用此泉水泡制,每天有人用板车将泉水送到茶馆里面来。

2.jpg

    棒棒茶的茶叶是用一种茶叶的埂子作原料,通常采用六安或者祁门的红茶棒,而得棒棒茶之美名。其茶入杯,雾气结顶,汤色红艳,文章说其味道清醇、甘甜,既带有蜜香又蕴有苹果味,而我尝之,其味涩、水硬,完全没有书上面说的好,这可能与我平时只喝绿茶有关吧!

3.jpg

   这里的茶馆茶廉价低,只消花上五角钱便可不计时辰地泡在茶馆里。这肯定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而我们要的两壶茶却收了我们15元,看来老板也知道宰一笔是一笔,反正你们也不会再来的。想想人家茶馆也不易,我们从老远的地方跑来,每人喝茶还不到一元钱,我们也就很坦然了。

4.jpg

看有文章说这里的镇中心一里多长的街面上汇聚了16家茶馆,有茶座300余张,茶壶600多把。可是据我看,没有这么多,可能一方面是当天不逢集,(当地的集是在农历的2、4、7、9四天)再一方面也是因为茶馆利润低薄,而煤、水、电都在上涨,一些茶馆停业也在情理之中了。


5.jpg

  这是目前镇上最大的怡心茶楼

6.jpg

  还有历史悠久的江淮茶馆

7.jpg

  蓝田茶馆

8.jpg

  南阁茶楼

9.jpg

  所用的茶壶都是用上釉的土壶,据说从来不洗的。

10.jpg

  走进古镇茶馆的绝大多数是老人,他们泡上一壶棒棒茶,在忽隐忽现的茶香中,仿佛置身于世外。

11.jpg

  茶客或下象棋、打扑克,或者三五成桌谈天说地,打发着日子。

12.jpg

13.jpg

  茶客们可以与同桌或隔桌的大发宏论,或低声细语。国家大事,居家琐事,街巷逸闻,乡野民俗,嬉笑怒骂皆在此中。茶馆里还常常有说书艺人客串演出,不过今天不逢集,本来人就少,而唯一的一位说书老人还住在离镇上八公里外的村里,需要电话请还不知道能来不能来(40元出场费)

14.jpg

  在我看来,其实临涣古镇的茶文化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就是“土”的文化;就是“俗”的文化,如果把它换了一个地方,或者把这里的茶馆变了个样子,这里的茶文化也就消失殆尽了。

15.jpg

  在临涣镇的西北部有一座夯土古城遗址,它是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粮,垒土筑墙而形成的,是我国目前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遗址。直到最近,才被国家批准成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16.jpg

  临涣古城墙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1540米,周长约4.5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墙基部宽30至50米,上宽4至6.6米,高8至9米。墙基部发现较厚的红褐色古丁纹板瓦,这具有战国晚期的特征。东西城垣上有9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长25至50米,宽15至30米不等,高出城垣约5米。据考证,古城修建之初,曾挖过护城河,长约4公里,宽约10米,现北护城河仍在。现今临涣的街道和居民大部集中于城东南和西南沿浍河之处,城北地势较洼,已成为农田。

17.jpg

  文昌宫位于临涣文昌路北头,建筑古朴曲雅,分南北中三进庭院,占地2170平方米。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初建时昌帝庙。武则天称帝后,数次到江南巡访时被改造为行宫。北宋末年改名为文昌宫。1948年,文昌宫成为了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的办公地点。在这里,总前委首长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方案,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战前中原野战军在安徽淮北临涣集召开了唯一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邓小平部署首攻宿县,提出名言:就是中原野战军打光了,各路解放军照样过长江全国革命照样胜利,我们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陈毅赋诗壮行:“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参会者陈赓、陈锡联、陈再道、杨勇、秦基伟等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日后均多次出任重要军职。

18.jpg

  文昌宫大门紧闭,看来已经好久没有开过门了,我和添天来到拐角的一家餐馆,穿过厨房进入一个小院,发现这里有一扇门可以进入文昌宫,只是锁着。一问才知道文昌宫的管理员就住在这里。敲开管理员的房门,管理员告诉我们得购票参观,每人五元。呵呵!面对只有400平方米的一个院子和几间厢房,我无话可说,只有悻悻离去了。

  这是在门缝里面拍的照片。

19.jpg

  临涣的地方特产就是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包瓜系选用优良的包瓜(原名女儿瓜)精制而成。包瓜春季播种,6月底7月初采搞活,筛选1至1.5市斤丰满滑润、老嫩适中的鲜瓜,随采摘随加工,不过夜,以保持瓜的鲜度和脆嫩。制作时将鲜瓜切盖去瓤,人缸初腌,日晒夜露30余天后复酱(一层瓜一层甜酱),培40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壳待用。然后将加工好的酱杏仁、酱花生仁、酱黄瓜、酱品兰、酱苔、酱生姜、酱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陈皮等10余种优质酱菜配料切碎调配,装人酱培成熟的瓜壳内,盖上瓜盖其成品色泽光亮,脆嫩清香,人口清爽,咸甜适度,酱味浓郁,南北皆宜。 现在每斤4元,每个大约2斤。

20.jpg

  还有热气腾腾的北方手工馒头,一元6个

21.jpg

  糖葫芦

22.jpg

23.jpg

麻果子

24.jpg

一群小男孩在泥里面玩玻璃球,想想我们小时候,还不是跟他们一样!

25.jpg

只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茶馆里面喝着棒棒茶,感受着北方人的粗放与豪爽。

26.jpg

  由于时间比较宽裕,而且在临涣古镇的行程可以提前结束,于是我们临时决定利用后2天时间前往连云港看海、吃海鲜。出发前,我们在茶馆全面合影。(里面没有我)

27.jpg

  在临涣古镇的路口,我们坐上了从这里开往濉溪的班车,濉溪县城其实就在淮北市的边上,它们之间有公共汽车相通,车票只要一元。

在濉溪县老城附近,我们找了一家餐馆,每人10元吃了一顿饭,然后就去老城的石板街溜达。位于濉溪县老城的石板街,是由清朝咸丰年间当地的著名绅士周俊哲倡导而建,东起老城文昌阁、西至武胜街,全长近二千米,现存的中心地段石板街总长650米,全部用青石块铺成。

28.jpg

29.jpg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石板街历经磨难,抗战时期遭日寇的焚烧,淮海战役期间,遇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十年动乱期间,又遭到人为破坏,文物被抢,庙宇被拆,阁楼、牌坊等古典建筑被推倒,但是还是有不少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你们看,像不像当年的“红卫兵”。

30.jpg

  一大批百年老字号商业网点被迫迁移他乡。但是青石街面、八条巷道、店铺作坊、院落住宅至今保持完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是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开发单位。

  这是磨香油的机器。

31.jpg

  一位在老街生活了几十年的的老人,用她那久经风霜的眼光打量着我们,就好像在打量着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的老街一样,是的,我们在到处找寻着过去的历史痕迹,而它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吗!

32.jpg

  当天(元旦)晚上,我们坐上了连云港东—汉口的1441次车,是20:16从淮北开出的,车票36元。车上人不多,每个人都有位子。

  车过河南境内,大雪。

   2日清晨5时06分,火车提前20分钟到达终点站-汉口车站,从来只知道火车晚点,第一次体会到火车早点,呵呵!也算一种从来没有的体验了。




(原文发表于2007-01-03 14: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8086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0-1-30 2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了就是一本关于淮北民俗的好书啊!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294

回帖

1017

积分

论坛元老

漫驴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30 23: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了就是一本关于湖北民俗的好书啊!
难民 发表于 2010-1-30 22:50


楼上的,淮北不是湖北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8086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0-1-30 23: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眼睛还真尖! 谢谢提醒哟!:dizzy::lol;P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71

回帖

36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2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31 19: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色古香的古镇。: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8

主题

9747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37205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8: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光如梭、白驹过隙,一晃快8年了,想念当时的朋友们,你们现在可好?
 我用双脚与大地对话  丈量着昨天峥嵘的岁月
    挥洒着今天辛勤的汗水  憧憬着明天绚丽的风景      因为我一直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5 18:47 , Processed in 0.1659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