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91|回复: 9

[图游] 天路难行——“09年7月陇青藏川行”游记之二:哈达铺篇

[复制链接]

1168

主题

9757

回帖

23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37450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8 2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早就有一个想法,就是去走一趟青海的唐蕃古道和亲自看一下美丽的川西北石渠的扎溪卡草原。并以此为中心,尽可能涉及附近或者可以顺道看到的民俗、宗教、建筑、美食、自然风光等。设计路线中间的几个民俗活动和“节”的日期决定了整个行程的安排,它们是农历六月初的西北地区的“花儿会”、公历7月中、下旬的门源“油菜花节”,还每年7月15的玉树州的赛马节。

  我不喜欢去那些人满为患的成熟的景区与线路,而对过于危险的探索线路我也诚惶诚恐,不敢贸然行事。有一定未知而自我感觉尚可以控制是我的底线;当然还要量力而为,在自己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才行,我可不想学唐僧那样靠沿路化缘过日子。

  今年的6月15日,我发了一个这次活动的讨论务虚帖子:http://www.5zls.com/bbs/viewthread.php?tid=2301&extra=page%3D1,考虑到这次整个活动时间长、沿途海拔高、未知因素比较多,因此拒绝了新手的参加,这也是对他(她)本人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最后确定8人,准备分2批出发,在西宁汇合。第一批由老黄、无影踪、佚名、渐行渐近4人组成,7月19日出发;第二批由添天、门紫、天涯、青蛙4人组成,他们安排是在武汉看了日全食以后的7月25日出发。

  从武汉沿陇海线西行方向现在已经没有普通的“绿皮车”了,原来汉口—兰州的绿皮车在今年年初升级为k864空调“优质车”,汉口—兰州的坐票也从以前的98元摇身一变成为200元了。随之汉口—宝鸡的绿皮车也升级成为长沙—宝鸡的k896空调快车,坐车的时间没有省什么,可是掏出去的车票钱可就翻番了哇。当然也有最后一招省钱的办法:就是从麻城转车,汉口—麻城—兰州全部花费只需110元,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免得召来铁路上的人上来掐架。

  我们第一批4人是乘坐7月19日的汉口—兰州的k864次车,15:35从汉口开,之前就考虑到我们第一目的地是陇西地区的岷县,从兰州转汽车还不如直接在陇西转,即省时还省钱;于是安排车票就买到了陇西。第二天10:41我们在陇西车站下车了,汉口—陇西的卧铺票(上)是312元。

  “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汉设襄武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陇西号称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所以在火车站里面就立有唐代开国皇帝李世民的石像,猛看起来还以为这里是李世民的出生地呢!

DSCF2515.jpg

  陇西火车站在文峰镇,离陇西县城的巩昌镇其实还有好几公里,不过就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就有直接开往岷县的班车,每半个小时一趟,在县城进长途汽车站停一下。车票每人16.5元。大约下午的14:20,我们就到达岷县了。

DSCF2532.jpg

  哈达铺在岷县南35公里,从岷县前往哈达铺只有坐岷县—宕昌县的班车,该线路的班车上午6:00——8:30以前,每半个小时一趟,8:30以后每一个小时一趟。我们是坐14:30的哪一班。车票6.5元。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这次出行途经甘肃、青海、四川,发现这三地所有的长途汽车站都比较规矩,车辆和人员进出站检查比较严格,价格也明码实价,没有超载的现象发生。、

  梯田如织、层林如画,陇西大地到处生机勃发。

DSCF2518.jpg

  我们是沿212国道一直南行,看到一路上有很多的建设工地,原来是连接兰州—重庆的兰渝铁路正在施工。该铁路始于甘肃兰州,经永靖、临洮、洮河峡谷、渭源县、岷县、宕昌、卓尼、舟曲、武都、文县、四川广元、阆中、南充、重庆合川,至重庆火车北站。铁路全长813公里,2008年9月26日在兰州开工,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它是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干线,会成为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的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到那个时侯再走这条线路就十分方便了,这里也再不闭塞了。不过人一多,这里的一切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能够保持原始风貌了,人为的破坏就会加剧,福兮?祸兮?到时候只有天知道了!

  我们到达哈达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下车放眼望去,哈达铺完全是地处岷山东麓丘陵川坝之中的一个小镇,这里海拔有2231米高。现有镇上人口有2.8万人。

  212国道穿镇而过,路两边的房子大多数还是低矮的平房,不宽的道路上随着车辆的驶过会卷起一波波弥漫的灰土,让我们掩鼻而逃。

DSCF2537.jpg

  站在路边的我们首先是要找一个可以让我们住下的地方,据了解镇上没有“宾馆”之类的可能,只有少数几家个体旅店,全部集中在212国道两边。我们找了一家,2人间,每人20元,还干净,只有住下。呆在哈达铺不到一天的日子里,我们没有看到有其他的游客,只有我们四人是好像是从外面来的纯粹的访客。镇上的人都很和善,跟我们聊的时候一般都先问:那里来的?而且都很热情地为我们指路。

  临近天暗,我们先上街找吃饭的地儿,问了几家以后才知道,想在这里找一碗大米饭吃比登天还难,更不要说点几个菜、泯几口酒这样低水平的FB了。在找餐馆的过程中,无影踪奈不过诱惑,先买就一个“红军花馍”吃了起来,花馍是清真的,3元钱一个,虽然味道不咋地,饱肚子还行。

DSCF2615.jpg

  看到路边一家小铺门口小吃摊上有油炸的丸子,一问才知道是土豆丸子,一元钱10个,穿成串就是麻辣烫。

DSCF2610.jpg

  我们每人还吃了一份揪面片,大大的一碗面片上面盖了3片薄薄的牛肉片,每份3.5元,倒也不算太贵。

DSCF2613.jpg

  哈达是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们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而只有回汉民族的哈达铺不知为什么选用了这样一个地名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哈达铺原名哈塔川,因"塔"与"达"韵母相同,后遂读"塔"为"达",明代在哈达川设铺,故一直称哈达铺。

  哈达铺盛产当归和其他中药材,是驰名世界的"岷归"主要产区,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当归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要药,唐诗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其名意昭然。镇边就有好多当归地,只是要待秋末才能采挖,故当时我们只能看到当归的叶子了。

DSCF2625.jpg

  哈达铺自古又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地。三国时为"阴平古道"(即今宕昌、武都、文县沿岷江、白龙江、白龙 江一线),三国魏将邓艾当年即从此入川灭蜀。只是在上世纪的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二、四方面军两次到达哈达铺,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的确,哈达铺在以前历史上一直没迎来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可是就是那个70多年前的一段时间里,共和国的历史上的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罗荣桓、林彪、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徐向前、李先念、关向应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汇聚于斯,哈达铺才有机会把珍藏已久的哈达和祝贺献给中国工农红军,也才终于让哈达铺的名字功彪青史。

DSCF2687.jpg

  当年的哈达铺不失为一个物富民丰的好地方。据当时的红军战士回忆:哈达铺当时的物价极为便宜,五块银元可以买一口肥猪,两块银元可以买一只肥羊,一块银元可以买五只鸡,买上百只鸡蛋。遥想当年北上长征的红军拖着万里长途跋涉的疲惫,饱受雪山草地的饥寒交迫,辘辘饥肠不说,三四个月不见荤腥的身体已经瘦弱不堪,就是哈达铺这个山间小镇和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百姓们,为红军补充了给养,为战士们的身体加入了肉禽蛋奶,使战士们战斗力大大恢复。当时红军每人发大洋一块,用于改善生活,许多人平生第一次吃鸡、吃羊,难得的口福让他们终身难忘

  毛泽东深感兴趣的是哈达铺竟然还有一个邮政代办所,这在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西北农村并不多见。当一大摞过期的和近期的报纸摆在眼前时,毛泽东、张闻天等人一下瞪大了眼睛,报纸上传达的是800里外惊人的消息:陕甘边区的红旗没有倒,黄埔军校的校友刘志丹,已在那边打下了一片赤化的江山;久已失去联系的徐海东的红25军不仅在陕甘一带大展神威,并且与陕甘红军取得联系,大有烈火燎原,燃遍陕甘之势。国民党方面对“赤匪之患”已颇感头疼。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个重大的意向在领导层形成:到陕北去!那里将是革命的大本营。

DSCF2683.jpg

  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前,红军团以上干部集结在那里。毛泽东神采飞扬,话语中充满着感召力量:两万多里的路,我们在一年里走过来了,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围追堵截,穿过了10个省,闯过了金沙江、大渡河、渺无人烟的大雪山、水草地,打下了腊子口,如今我们安安逸逸坐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前开会,这本身就是个伟大的胜利!顿时,会场上爆发出欢声雷动的掌声。话锋一转,毛泽东讲到了北上抗日的任重道远,他风趣地感谢国民党的报纸带来了刘志丹、徐海东的消息,告诉大家,要抗日,就要先到陕北去。他振臂一呼:陕北只有七八百里路了,同志们,胜利前进吧!

DSCF2592.jpg


当年毛主席就在这里召开了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

DSCF2660.jpg

  为了轻装上阵,为了精简干练,部队根据彭德怀的意见进行了整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下辖三个纵队。毛泽东说:“小有小的好处,目标小,作战灵活性大。我们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DSCF2658.jpg

  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在哈达铺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6天,可这6天,历史为之改变,信念的灯塔高高举起,千百双热切的眼睛投向了陕北,哈达铺永载史册。

DSCF2548.jpg

 一年后的1936年8月,二、四方面军扬旗北上,哈达铺再次高举吉祥的哈达,迎宾入镇。这支饱经风霜的队伍就是头年被张国焘率领南下的那支队伍。同行的,有长途跋涉刚刚与他们会师于川西北的红二方面军。又是哈达铺阳光拂去了他们一路的风尘,驱散了他们心头的阴云。已经立足于陕北的党中央向终于北上的红二、四方面军伸出了热情的臂膀,哈达铺细致周到的调养让饱受创伤的军队恢复了生机,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告别情谊深深的哈达铺不久的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从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中国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将要起程了。

DSCF2539.jpg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是在1935年9月21日抵达哈达铺的,他同张闻天住在一家叫“义和昌”药店后院的三间平房里,周恩来与其他领导同司令部一起住在“同善社”内。“义和昌”药铺地处上街,该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

DSCF2680.jpg

院子里面的北房为原建筑,中间正厅是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室。院子里面有几株杏树,我们进去的时候,看到黄橙橙的杏儿挂满枝头,树下的草地上洒落了一层熟透了从树上落下的黄杏,我拾起一个剥开外皮尝了一下,香甜的味道直沁新房。虽然伟人已长逝,可是他们拼命打下的人民江山的辛苦,是不是要被下几代人忘却,我不得知,我只敢保证我永志不忘。

DSCF2679.jpg

  管理员打开了房门,左间是毛泽东住室,右间是张问天住室,中间是一间堂屋。外面房门中央上方悬挂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哈达铺纪念馆”匾额。

DSCF2677.jpg

在“关帝庙”东南约100米处一处巷子里面有一个院子,这就是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

DSCF2638.jpg

  院子里面东、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筑,北房是按原貌恢复的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上是贺龙住室,楼下是任弼时、刘伯承、肖克、关向应住室;东厢房是李达住室;西厢房由警卫员居住。

DSCF2648.jpg

  大门上挂着原红二万面军副总指挥肖克将军1995年题写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匾额。

DSCF2651.jpg

  哈达铺是长征途中留存红军长征遗址最完整、革命文物最多、保护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处重点革命纪念地。1985年10月胡耀邦同志视察陇南时,亲笔题写了“哈达铺纪念馆”牌匾。位于镇北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纪念馆前面有一个若大的广场。新建纪念馆展厅全面介绍了红军长征在宕昌和陇南的活动情况。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旧址和使用过的遗物,内部目前还没有布置安装完毕,所以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不过在管理人员的允许下,我们还是进去参观学习了一下。

DSCF2688.jpg

  "红军长征一条街"连接上下街,全长约1200多米,平均宽约6米,街道两侧毗连式的民居陆续修建于清末民初,现存382间,多为一檐水土木黑瓦构造,主要用于居住和开设铺面,从建设形式到使用功能仍然保存着原有风貌。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当年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二、四3个方面军都走过的最长的历史街道,也是保存原貌较为完整,极具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道。

DSCF2537.jpg

  走在哈达铺这条古老的小街上,我觉得就仿佛游走在沧桑而光荣的历史里,周围的一土一木都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红色风云。

DSCF2567.jpg

  在红漆斑驳的门板上,在土砖砌成的墙面上,仍然可以看到“工农红军万岁”等充满革命激情的宣传语。

DSCF2572.jpg

  因而,这条街虽然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的美称。 不过,它太老了,就好像这座老房子一样,也许它当年见证了那段光荣,也许它倾听过伟人的脚步声,但是历史的尘埃太重,等待的时间太长,如果不加保护,它也会像这样塌下来了,让可以回忆的历史永远消失了。


DSCF2587.jpg

  好在当地政府在哈达铺镇上确认了五处重要革命旧址,分别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同志住室同善社,毛泽东、张闻天同志住室义和昌药铺、邮政代办所,红军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刘伯承、肖克、关向应、李达同志住室张家大院,总占地面积4894平米,总建筑面积1820平米。留存着长征时期的原貌民宅建筑1209座3391间,总面积43306平米,其中保护范围内重点建筑274座842间,现已订制了保护牌进行严格的保护。

DSCF2630.jpg

  今年3月,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初评揭晓,包括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大街、山西平遥县南大街、北京市国子监街在内的16条初评名街,哈达铺上下老街又在全国200条申报街道中顺利入围前“16强”,并将继续角逐首批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参评。

DSCF2635.jpg

  因有了70年前那次幸遇,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我们走进哈达铺,就是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的是那段70年前令人永远难忘的红色记忆。共和国的后来人能够记住这段历史吗?共和国的后来人能永远缅怀老一代革命家吗?别人我不敢说,但是我们四位能!

DSCF2694.jpg

21日上午,我们坐车告别了哈达铺,就要前往卓尼县了。也行我这一辈子不会再来这里了,但是这里会让我记一辈子!

DSCF2616.jpg

资料:陇西—哈达铺路线图

哈达铺11.JPG


未完待续
转载请具明作者与出处

请看其他几篇:
之一:序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17
之二:哈达铺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43
之三:卓尼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79
之四:莲花山花儿会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13
之五:西宁门源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15
之六:塔尔寺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17
之七:玉树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18
之八:玉树当卡寺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0
之九:石渠色须寺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3
之十:德格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9
之十一:白玉篇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54
之十二:亚青寺篇(完) http://www.5zl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6




 我用双脚与大地对话  丈量着昨天峥嵘的岁月
    挥洒着今天辛勤的汗水  憧憬着明天绚丽的风景      因为我一直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4

回帖

46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630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QQ
发表于 2009-8-18 23: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啊 历史事实好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49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61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9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忘历史,接受再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7469

回帖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179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9 15: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遵重历史、不忘历史。在路上也有自已的历史。以后坐下来慢慢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4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952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9-8-20 11: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有境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9

回帖

12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41
发表于 2009-8-20 1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遵重历史、不忘历史。在路上也有自已的历史。以后坐下来慢慢写。
雪山 发表于 2009-8-19 15:18


大哥这个念头会耽误很多事,想起儿诗背的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过去了就过去了,有些心境,是非当时记录不可的哩,之后无处可寻的呵: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5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73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20 12: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黄的贴子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8175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8-21 13: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路上能如老黄一样静下来玩的人不多,自然文字和图片表达就不一样了。

回来再看到类似门紫及更多朋友的文字和图片后,感觉在路上是有希望而且是有必要如此坚持走下去的了。

突想一句词用在这个版块 --“在路上,贵在坚持!!!”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3

回帖

1662

积分

论坛元老

晃晃一个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6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8-21 14: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黄,你跟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革命史教育课啊,图文并茂。
  没牵住老黄这次的衣服角很遗憾喽,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3398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495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21 2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达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古镇,古老、沧桑、恬静。人们在这里生产、劳作,建设家园——有好多正在建的民居,生儿育女——有好多抱着孩子的人们。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红军的烙印。老黄对古镇作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我发几张孩子们的照片。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哈店铺的未来,他们将把哈店铺建设的更加美好。

DSC_0035.jpg

DSC_0036.jpg

DSC_0044.jpg

DSC_0060.jpg

DSC_0072.jpg

DSC_0076.jpg

DSC_0130.jpg

DSC_0133.jpg

DSC_0135.jpg

DSC_0152.jpg




-
DSC_006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16 06:11 , Processed in 0.55737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