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征服,只在路上 -----2005.4.30-5.18 滇藏-拉萨-珠峰-青藏速记 二 D2 (5月1日) 西林-古障(小镇)-八大河(地图上没有这个地名,只有猪街,也是一小镇)-大水井镇-罗平-昆明-大理 县里的招待所条件应当所是不错的,晚上休息得很好,早餐是本地人吃的较多的米粉和豆浆和油条。由于一路的灰尘,只有将前档上的虫胶简单的擦洗一。在当地司机的指引下,我们继续前行。 53公里后就到达了古障镇。 古障镇位于西林县西部,东与者穷乡相连,南到西与云南省广南县、邱北县、师宗县毗邻,北与马蚌乡古障镇位于西林县西部,东与者穷乡相连,南到西与云南省广南县、邱北县、师宗县毗邻,北与马蚌乡接合。 古障镇中部地势较平坦,西部山较高。 11:30在行驶100公里后达到八大河乡,过了八大乡后就进入了云南。五月一日是当地人民赶集的日子,街上很是热闹。农贸集市上卖小百货、小五金的、卖药的、卖小猪的、还要牲口交易,很是有特色集市上的照片有点少数民族赶集的味道。 八大河乡位于县境西北,东连马蚌乡,南连古障镇和云南省邱北县,西和西北邻云南省罗平县,北面隔南盘江与贵州省兴义市相望。 乡政府驻猪街,距县城63公里。12:30分在行驶了142公里后到达罗平县县城,罗平海拔1500米,室外的温度已经超过32度。 从罗平到昆明的路也是在修路,一路的碎石路,石头特别尖,道路特别颠簸,车行驶过后满眼的灰尘遮住我们的视线,速度也压根就上不去,只有耐着性子慢慢的走,祈求不要扎坏了车胎。然而在下午三点钟我们第一次车胎受损…. 换胎之前,我们已经涂抹上厚厚的防晒霜,心想这还没有到西藏总不能被云南的阳光给灼伤吧。好在只要半个小时就将车胎换好,在往前走的时候就尤其的小心了。上车的时候我的脸和手臂晒得通红,好在不多久就恢复了原样。原来防晒霜起作用了,哈哈哈! 很多的地图上将这条324国道从罗平-师宗-召夸到石林的标识有错,324国道从召夸之后就不是直接往西,而是转向西南方向的石林,由石林上高速到昆明。从小喜村下高速的后,我们便到达了春城昆明。时钟已经是下午的五点。 在昆明,必须要给车做保养,五一长假居然其中的一个点放假了,就是在世博园附近的那个。好在昆明的市区不大,另外的一个做保养的点在他们六点钟下班之前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其实我们到的时候六点差五分了。给车做完保养后我们心里放心不下的就是补胎。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劳的四川人民把餐馆开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把其它的生意开到他乡的城市里。在经过价廉质优的补胎和平衡校正之后,才知道我们一天的正餐还没有吃到口。到了云南尤其是到了昆明能不去尝一尝云南的过桥米线么? 21:00在尝够了多样的云南米线之后,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我们必须赶到大理,为丽江的游玩行程留出时间。21:07分出发前往大理,又是夜路,和前一天不一样的是路相当的好,可惜不是全程的高速,双向的会车灯光刺眼得厉害,其实那条路仅仅限于从昆明到大理的单行方向,可是有来头的车不时从前面高速度的开过来,路面上又没有任何的标识。速度就只有慢慢的走哟,短短的300公里路,仅仅只有一段的高速,进入云南后气温一下子就下来了,室外只有17度,伴随着呼呼的风声和连续不断的山路弯弯,经过五个小时的夜车后我们终于到达大理。 进入大理,那里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只有我们在为着自己的落脚处在奔波。晚上的风好大,五一黄金周,一家一家的酒店生意出奇的好,至少问了四家酒店,在好心的保安的指点下于凌晨两点终于下榻到金达酒店(三星级)。我们所拥有的只有疲倦……. 当日收车里程:26596。当日行驶里程709公里。 D3(五月二日) 大理-丽江 其实这天的行程对于我们是最轻松的一天,已经进入云贵高原,高原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已经渐渐的展现出来,喝水成为我们每天加量的要求,由于前两天一直在赶路,除了在昆明的那顿晚餐外,都没有象样的用餐,到了大理,能不去古城吃上一顿地道的早餐? 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大理古城距下关很近,乘公共汽车十多分钟即可到达,可是奇怪的是从下关到古城的路完全不象是一个名胜景点的路,我觉得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的之迅速与落后的路是完全不符合的。 古城完全没有我想象的喧闹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稀拉拉的旅游者从街上懒散的走着,和我们有着相同目的的人们也在这里吃起早餐,说是早餐,其实已经到十点钟了,也是云南比较有名气的米线和佴丝,里面放许多的菜和肉,我印象深的是还有许多的韭菜,辣椒是必须要放的,还有酸菜,不然体现不出佴丝和米线的风格出来,原来我明白,大凡要体现小吃风格的东西辣椒是必不可少的。我想吃的煮鸡蛋也没有,只有煎鸡蛋凑合了。 街上的许多铺面都大门紧闭,丝毫没有做生意的迹象,原来说是一般的情况是晚上的生意好,白天大家懒睡了,街上的厕所都是要收费的,咳,一个旅游城市把人的观念都搞变了。 古城正门巍峨的城楼子给人印象并不深刻,的确,看惯了北京、西安、南京的古老城楼,这个南国边陲的普通工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绕过城楼后,沿街的那一溜古朴的店面却着实令人欢喜雀跃,那是真正属于历史的古老永恒,遗憾的是,这种永恒只持续了一百多米,后续的都是一些属于现代的莫名其妙的人工痕迹。 于是我不再前进,来回踯躅徘徊于这一百多米的历史跟前。大理的上午,是宁静而悠闲的,薄雾中飘荡着袅袅炊烟,街上的行人几乎都是本地人(外地的游人上午几乎都还在洱海上),更多的是着装朴实、头戴斗笠的农民,疾步匆匆而行,他们的挑担上、背篓里,满载的是水灵灵的新鲜蔬菜瓜果,我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更不知道他们去向何方,但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每天的生活…… 对大理古城的光顾就是这样的了,也许是我看到的古城太多,对不足以引起眼睛为之一亮的风景刺激而冲动,因此决定开车前往洱海。 去洱海的路也是很窄,路上不少的旅游者骑在租来的自行车上很是惬意,迎着春风看到他们满脸的笑容,不时也看到小小的马车,三三两两的男女坐在上面也是一道风景哟!见到有水的地方心情也舒展了许多。路边的白族人民开始收获蚕豆了。本来狭窄的路居然一边还顺停了许多到洱海旅游的自驾车。车停的乱七八糟,见不到一个的管理者。 洱海的停车场根本就不大,很是拥挤,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车位,我观察一番,大多数都是本地的车,大理也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一问大多数的昆明牌照的车在五一长假期间的目的地是丽江。我不由得担心起丽江的拥挤和入住酒店。 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迄今为止,在洱海及其周围的山坡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达30多处。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著名的新石器遗址。最近又发现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除了出土大量生产生活用的石器、陶器之外尚有青铜器山字形格剑,铜柄铁刃剑,以及铸造这些兵器的陶范。由此可以推断它或许还是古代白族先民冶炼铸造青铜器乃至进入铁器时代的生产基地。在这里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的遗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白族祖先从蒙昧时代步步走向文明的足音。因此,也可以说:洱海是白族的摇篮。 站在洱海边上,看着被人为立起的岸边的系船树桩,看着拥挤的人群,已经完全没有心情乘船上岛去游,洱海除了是一高原的湖泊以外没有吸引我的地方,身在千湖之省的我本土的湖泊已经足以让外地人向往,何况在到达西藏后看到纳木错和巴松错后,对洱海的记忆就不再有那种怀恋。 从古城有一条路直接可以上214国道,从这里到达丽江的距离很近了。 地图上的标识有一小段的标识又有错误,好在影响不大。从大理到丽江的160多公里的道路很好,全是沥青和水泥路面,12:10分我们从洱海前往丽江。不到三点钟便到达丽江。 到达丽江,午饭的解决首先考虑是要考虑的,当地的特色小打听――黄闷鸡,被纳西人的热情感觉就是无法抗拒,我看做出来的鸡就是大的乌鸡的原材料,还没有完全的熟透,吃起来还陷牙,一大盘的鸡肉加上辣椒就是那么回事了,有点象是新疆的大盘鸡,不过新疆的大盘鸡有让人回味的滋味,这个纳西人的黄闷鸡没有很让人回味的味道。 在丽江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清凉,太阳也一样的狠毒,赶上五一黄金周,这里的人气远远要超过大理,街上到处是观光的人群,和内地的步行街、商业街的人流没有两样,根据老T的江湖习惯,我们先将丽江古城大致的巡游了一番,在巡游的过程中也在为我们的住处一家一家的问和看。老T 说丽江古城的适合步行观看时间是上午和晚上,丽江的夜晚是很美丽的,因此我们在下午的4:20分入住当地也算是很好的酒店――黑白水大酒店(三星级)。豪华的标准间给了我们最优惠的价格,老T对我说关键时候多带一份证件是多么的必要,这份证件在后来的拉萨、格尔木、西宁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日收车里程:26800。当日行驶里程:204公里。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代表的大研镇,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部,是一个以纳西族居民为主的古老城镇。它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和科学的布局艺术闻名于世。 大研镇以著名的四方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形状布局,街道内巷四通八达,虽不求平直,但互为通顺,且路面多铺设五花石板雨季不泥、旱季无尘,清澈的玉泉水从城头分成三岔穿街过巷,城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小石拱桥、石板桥300多座,还有不少是排放。整个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大街小巷排列有序,向四方发展。民居全市土木结构的瓦房,古色古香,是留存至今的中国古建筑的一笔宝贵财富。 镇内居民约有4200多户,这里的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四周均有泉水穿越,水路弯曲,小桥众多。四方街也是集市贸易场所,每天都有集市,买卖百货、肉食、蔬菜、酥油、药材、古玩等。 在丽江古城观赏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登高凭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二 、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在酒店的时候,酒店的前台服务员就让我们交一个什么古城保护费,我们说只在酒店住一晚,玉龙雪山也不去,她们建议我们说要是碰到检查的就说是刚到,其实那个费也不低哟,好像是每人40元,好心的服务员真是为我们考虑呀!在傍晚时候我们向古城走去…… 丽江古城很多的人们描绘过她,说出过她无尽的美,尤其是她的夜色,老T说你们看了以后不要后悔,因为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气息太浓,已经完全没有古城那种古朴的氛围,我说看看吧,也许希望之中有失望,也许失望之中有希望,踏进丽江古城的外围街道,你从执勤的警察数量就不难看出这里的拥挤和人气,街道和主要停车场已经满满的车说明了一切,不过丽江警察的敬业与和气给老T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老T几次不自觉的违章好像一点事都没有。 怀着对古城的向往,外地的人群一批一批的拥入,顺着水流的方向进城,逆着水流的方向出城,你永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好在古城的范围就那么一点大,不会让你伤过多的体力。 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两旁的商铺一个接着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的平房的入口也许就是星级很高的酒店,里面深深哟!衣着不同的中外游客在这里尽情寻梦,不时能看到许多在铺面外的某个柱子和留言版上结伴同行的帖子,什么虎跳峡徒步穿越,泸沽湖之旅各种召集的内容,觉得最时尚的便是哪些外地客人头上的头巾,无论男女都系上一个,尽管显得滑稽,但是那份好像立马就融入了古城风格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有象形的东巴文字,有宣科先生主持的纳西古乐欣赏,有的更多的就是一家接着一家的餐饮和各种吧。还有印象的是一家同志店和一个星级厕所,感兴趣的是那些一个接一个的餐饮店是以自家的灯饰为界的,真是绝!无论是顺着街边的水旁,还是在楼上楼下的餐厅和酒吧或其它的吧,最热闹、最拥挤、最嚷嚷的就是吃饭的人群,看着食客桌上的菜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吃的也是更多内地一样的,也许口味不一样,大凡有本土特色的菜肴没有见到,看看菜单的价格,没有一个是让你觉得舒服和便宜的,我不禁怀疑起这些远道而来的食客的心态是吃给自己的心境还是吃给游人的眼光…… 另外一个感兴趣就是又象画又象图的象形东巴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彝语、傈僳语和哈尼语有着亲缘关系。“东巴”为藏语借词,在纳西语中意为"智者",特指东巴教祭师。"东巴"集巫、医、艺、匠于一身,是纳西文化的主要传承人。 东巴文字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象形文字",至今仍在用来写经、作文,记帐、通信,在人类文字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对东巴文字的了解仅仅限于皮毛,是在古城一家书店买书的时候,店主人将一枚东巴文字的纪念章盖在书上的时候,左看右看硬是没有看出一个道理。问问主人后才似懂非懂的合书而去…… [此帖子已被 新浪潮307 在 2005-6-7 16:32:5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新浪潮307 在 2005-6-7 16:40:2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新浪潮307 在 2007-8-9 15:36:1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