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坛行为 骂、讽刺、伤害理论 骂,就是用脏话骂人,解释起来似乎有些多余。不过,在论坛上,什么词汇和语句属于脏话范畴,常常是一个难题。骂人的行为当然是要被制止和谴责的。 比骂人的话程度轻一些的,就是讽刺话了。由于界定是不是讽刺,还有伤害程度的困难,一般在论坛,讽刺不属于斑竹要操心管束的范畴。 很难说讽刺人的伤害程度比骂人要轻。恐怕越是知识分子,有时候你讽刺它比骂它,还要让它难受。由于讽刺可以规避管束,所以被使用的频率很高,加之伤害程度的难于界定,所以它很容易就窜升为论坛的第一打击手段。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论坛里面大家都在互相讽刺,乐此不疲,好像我们进了一个吸烟室,看到大家都在吸烟一样。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和现象,我们来论坛游玩生存的人士,很难把自己从这个环境中隔离出来。建议就是适应它,善用它。 吴思老师的血酬定律等书,其中提出的一些现象和规律,且称为“伤害理论”,不过其实书中并无明显的定义(“合法伤害权”等例外)。这个理论的原则是,你必须要具有能够伤害对方的能力,然而你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使用它,不可缺乏,也不可滥用,才能达成一种平衡,或者叫和平。其实我们常说的国家之间的核威慑,也是属于同样的道理。 我们观察一下小猫小狗的生活,或者从电视中看有关老虎狮子的动物世界节目,就会发现,幼年的动物,需要进行打打闹闹,达成生存技能的训练。训练的,不就是伤害的技能么?虽然互相轻轻咬,而不是真的要咬死得那种咬,但是确实是一种相当严肃的“模拟”。另外,还有协作的技能,还有和群体相处的技能。可以想象,没有经过这种阶段的小兽,将来生存肯定会有问题。 论坛之中,也很相似,这个生态环境中,大部分的打闹,都是属于练习和试探性质的,本身不但无害,反而对于成员适应团体生活是有益的。有些新来的成员,不能够迅速融入群体,一个很奇特的原因,居然是因为思想上认为和为贵、打闹绝对不是好事情,从而放弃了融入群体的最佳手段和机会所造成的。简单说,这样的惧怕打闹的观点,也是有些洁癖的。 一个成熟的论坛,当它走向稳定态的时候,成员的平均打闹技能有相当的水准。新成员到来的时候,老成员欢迎它的办法,绝对不会是幼稚地迁就、肤浅地逢迎,而是要给新成员一点难题,让其有挑战的难度,紧张和乐趣交织的一种复杂情绪。虽然不会到了“三百杀威棒”的程度,但是肯定也不会太小儿科。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白这是一种论坛的习俗和文化,它自有存在的价值,作为新成员,其首要任务是去适应,而不是拒绝和逃避。 既然是打闹,程度掌握不好,就会有伤害,或者干脆就是意外。因为其形式的特殊性,出现“故障”以后,很难用动机来解释那些行为 -- 因为打、闹本身就是倾向于“恶”的,这是这个形式天生的“硬伤”。所以,论坛的善和美,多数只能从宏观角度去欣赏,例如,纵观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我们能看到友谊和理解的明显脉络,一条高大的山脉,而从微观角度,往往是不能把握其本质意义的。 论坛之有趣和刺激性,相当程度也来自这些不确定和意外性。因为不确定,所以往往有意外的惊喜。我们很难机械地把所谓“好”和“不好”区分开来。小时候很不喜欢母亲给炖的棒骨汤,认为既然骨头不能吃,何必放在汤里。现在,能理解这其中的意义了:首先纯粹的骨头,在炖的过程中,也能增强汤的营养;另外,端上来的时候没有去除骨头,是因为啃的过程还自有其乐趣所在。论坛就像一锅棒骨汤,不会欣赏的食客,才会埋怨为什么有骨头,恨不能马上就吃肉、而且只吃肉。 显然,即便是啃骨头(而不是捕食猎物),也是需要牙齿的。伤害的潜能,很自然是需要的,但是,长了一付好牙齿,也不意味着时时刻刻都要用来咬猎物。牙齿需要保健,一付雪白的牙齿会很好看。打架(打闹)也是需要学习提高,打架也是有讲究,有美感的。 既然伤害是一种平衡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的目的,所以我们要严格控制它的使用方式。还要讲究分寸。可惜,这种高级的概念形态,论坛却无法有管理的简单可操作办法。论坛能管理骂人,但是却不能有效管理“打架”。那种试图通过精确管理一拳一脚来达到管理打架的思路,是不现实的,往往会反而把论坛用紧箍咒给箍死,了无生气。所以,也就只能靠朋友们自觉了,用内心的一种价值观来进行自我约束。 时间长了,这事情也有一个“品位”的衡量,大家心里自然有数,会对各个参与者进行一种评价,形象的好坏会有一种自然的公论。那些层次不够,手段不适当的,往往会落得一个“没有架可打”的尴尬局面。论坛最大的蔑视,不是来自于一群人围攻你,而是根本没有人理你,你寂寞,愤懑。新来的人,还可以说因为新来,不熟悉,有一个过程;而如果你呆的时间长了还落得个“没有架可打”的局面,那就要好好反思反思自己了。 上面说的,限于论坛的积极的标准的参与者,不包括“潜水员”这一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