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车夫 于 2011-1-30 21:36 编辑 ) r& e; _+ j% }; V9 h+ a
! B- a0 {$ w2 X7 } [注:本文系我应网友之约给湖北省某公安局网站的《山地骑士论坛》所写的《我心目中的武汉人》和《山地骑士——我们的今天》两篇文章集合编写而成,纯属个人一家之见,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作者]8 p: s1 t6 A7 |
( Y( m0 F* m4 Y+ f5 Y1 F$ r1 M 中原以南,洞庭以北,有一片天造物化、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湖北,这里自古以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位居天下先,难怪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民谣也唱道:“湖广熟,天下足”。
8 T/ v+ x+ _$ w }7 E$ o 这里人们聚北方人之豪爽、纳南方人之精明,显东方人之传统,行西方人之开化。华夏大地戏称之为“九头鸟”,就连电视台的台标也是一只展翅欲飞、昂首向上的“九头鸟”,其形象颇有百鸟之王凤凰之神韵、禽中美女孔雀之华贵。! X$ i5 N7 F, r" e% E( w9 w
说老实话,尽管以前我没有去过湖北,但是湖北人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很深的。
, J7 k4 \" Q3 s' m/ I+ c 大约是在1963年到1966年,湖北省武汉市每年都有一批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总计人数大约有上十万。他们满怀一腔热情,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也使兵团的人口素质大为提高。在我接触过的老师、熟人、同事中就有许多武汉人。
* m# W2 E/ B# t1 v. q$ C, a4 ?) t 其实,武汉人给我的印象大约是——男子豪爽义气、女子时尚前卫。他们即不像北京知青那样高傲自负,也不像上海知青那样细腻小气。但在兵团的老人心目中,武汉知青的印象是不太好的,但却是年轻人暗地里竞相模仿的榜样。
$ X) d% j# h1 d4 x d1 ^ f3 r 比如说,在1985年以前,新疆的民风是纯朴、保守而僵化的,在那个年代,年轻的女孩子没有人敢在白色的确良衬衣里只穿一件小背心,谁要这样做了,准会受到老人们的责骂和年轻人异样的眼光。可是,武汉的女知青就敢在薄的露肉的“的确良”衬衣里只穿一件文胸,往往引来老人们“女流氓”的非议、当地男青年难以割舍的目光和当地女青年羞红的脸色再加一口唾沫。4 v# }6 `- X2 D) q A# `
当年我们第一次看见港裤(窄腿裤)”、“喇叭裤”这些舶来品就是武汉知青们引进的,他们不屑众人匪夷所思的目光,我行我素的展示着自我的价值观。真让人佩服。
! X" d/ |( M, i 再者,在兵团的武汉小伙子们特喜欢抱团儿,对老乡意识浓厚,对朋友感情真挚,不大排斥异乡人,很容易交往。假如你和他们做了真正的朋友,他们会拿你当武汉同乡一样看待。他们的做人原则是“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不惜为朋友流血,甚至大打群架,很让人感动。: y7 O& [$ I! Z# v; {
但是,他们的豪爽的副产品是“粗野”,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若有一句话不顺耳,他们一张口就是“您妈!你想搞么事!”如果矛盾进一步激化,那就是“个爸妈日养的!老子捶你个狗娘养的!”紧接着对方准会饱尝一顿老拳。# F. {7 [5 u1 {% o* q4 }# q! y
呵呵,这些事情可是我在那个年代经常亲眼看到的。就是因为如此,当年许多父母不许我们这些孩子和那些身为农场职工的武汉男青年一起玩耍。然而,我们却觉得武汉人的秉性和新疆人很投缘,经常偷偷跑到他们的宿舍去玩。$ r8 Y$ G1 R, _5 A. l a+ B" M7 z
可以说,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武汉人的影响很大。武汉人中也不乏有才之士。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文革的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很着急,便托人从学校的老师中找了一个姓孙的武汉老师给我偷偷的辅导功课。
$ ^! |- h" U, |8 k/ n 孙老师是一个大学肄业生,当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连大学都不上了,瞒着家人来到了新疆。
1 D. L2 a+ T: i- P. { j 他不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鼻梁上架了一幅近视眼镜。说起话来温文尔雅,肚子里的知识至今我也无法比拟。他给我补习数理化,总是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除了那口浓重的武汉话之外,他倒不像是武汉人。然而,在我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上升之后,我才看见了他表露出了武汉人的秉性。- v% r X" l1 ]& {, H0 r8 P
那是一天下午,我被叫到了学校的小会议室,一进门就看见孙老师脸色通红、低着头坐在那里,旁边几个人声色俱厉、争先恐后的质问他“你为什么要给他补习功课?!”、“你这是资本主义的分数至上!”、“你这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然后有一个人转身质问我:“谁让他给你补课的?”1 i, I. y1 a& r! p9 M, f5 W) Y
就在我张口结舌、无法回答的时候,孙老师一下站了起来,他涨红着脸大声说:“老子自个儿情愿给他补课,不关孩子的事情!个爸妈日养的,你们想搞么事?啊!你们有本事你们就对老子来!不要欺负小孩子!”
9 t9 B' Z+ d. U 学校的书记指着孙老师大声斥责“姓孙的!你想干什么!你要不接受大家对你的的帮助,我们就发动全校师生批判你!”; ]; y7 E1 v( F7 F7 k
孙老师也大声反驳道:“个爸妈!老子不干了!让你批判!”说完拉着我的手、“哐”的一声摔上房门扬长而去。( A) i; H+ i! I
后来,农场里的武汉知青们听说了这件事情,私下串联准备集体到场部情愿,在场领导的干预下终于把这件事情平息了下去。# Z/ \2 H1 \$ U+ y' O
再往后,孙老师在另一个农场找了一个对象,结婚之后就调动到那个农场去了。# i2 g9 W! { v
从此之后,我再没有见到过孙老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听说他已经调回武汉了。我深深的怀念他,敬爱的孙老师。
, H0 B8 I( H9 {: E0 U+ t 这就是我对湖北人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