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征服,只在路上 -----2005.4.30-5.18 滇藏-拉萨-珠峰-青藏速记 九 D10 (五月九日)拉萨(布达拉宫)-山南(泽当) 我们预定票的进门时间是上午的八点半,一早我们就收拾好出发了,住处离布达拉宫不远,很快就到了,老T停车花了一些时间,从停车场到入口处还有段距离。 布达拉宫里面都在大规模的修缮中,看那架势,国家肯定又花了不少的银子,但是门票不能说以修缮就降价,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参观,依旧老价,太不合理! 巍峨?庄严?雄伟?神圣?好象用这些词来形容布达拉宫都还不够。参观布达拉宫,先得爬上一会高高的台阶。早上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我和老T都没有吃早餐,匆匆忙忙的带了一些饼干就走了,没有到达售票口,我们都有些累了,走一走,歇一歇,卖票的地方里面坐了几个藏族工作人员,清一色的女的,在要求他们给我们找一讲解员时,只说多少钱,爱理不理的,一个一个用我们听不懂的藏语交流,半天也见不到究竟时谁出来给我们讲。 等了一会,才见到一讲解员出来,这是离我们交钱的时间快过去了十多分钟,已经不耐烦的我们也懒得和她们计较了。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重建的以白宫为主体的布达拉宫,成为历世达赖喇嘛驻锡地和西藏政教权力的中心。十七世纪九十年代扩建了红宫,二十世纪增建部分建筑,形成今日的规模。最高殿宇海拔3700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 在西藏,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用色彩归纳分类,布达拉宫就是集中的代表。红、白、黄组成了宫殿外部的明亮颜色。白宫围绕着红宫东西向排开,红宫居中,主次分明,色彩和谐,层次分明。白宫是达赖的寝宫,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分别是“政”和“教”的象征和代表。红宫上的金顶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金光夺目。白宫的白色象征恬静、和平,黄色的金顶象征圆满、齐备,红宫的红色象征威严和力量。布达拉宫落错叠压、复杂错综的建筑设计,也给准确的计算带来了难度,以至于直到现在,宫内依然不断有新的房间被发现。 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其中安放着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这是一座修建在大殿里上下贯通3层楼高的大金塔,仅此一塔就用了11万两黄金。白宫高7层,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唯一在布达拉宫中没有灵塔的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尽管充满争议,但布达拉宫内还是保留了一尊他的塑像。在上师殿(喇嘛拉康),正中供奉的是格鲁派宗师宗喀巴的塑像,两旁为六世至十二世达赖喇嘛的塑像,北侧面容清瘦、书生模样的塑像塑的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布达拉宫里面的确是金碧辉煌,布达拉宫里的财富很惊人,那些财富是虔诚的藏民和我们这些旅游者以及中央政府的投入造就了布达拉宫的今天!布达拉宫的价值的确无法估量,里面好多地方都有武警把守;游人和藏民在佛像前贡献的钱币不计其数,包罗了世界各国的货币;酥油灯里藏民添加的酥油满满的,有的藏民或喇嘛用勺舀出来放在一边。原来他们随带的暖瓶和塑料袋里面装的就是酥油。 可惜里面不许照相和摄影(如果你肯花大价钱当然可以),有的地方黑乎乎的,金顶在维修没有开放(据说开放的时候花10元钱可以上去),珍宝馆也没有见着,红宫和白宫都基本上都开放了,主要的部分基本上都看到了。 从布达拉宫出来,强烈的阳光照得人撑不开眼睛,转到前面停车的地方都要花点时间,你必须要有好的耐心,同时要有好的体力,最好学着不要说话,那些卖藏饰品的妇女纠缠你没完没了,一旦你开口,甚至还价,她就不停的缠着你,让你左右不是,在我走出好远之后,她们还执著的追过来,这个时候的我只有用百米的速度冲向停车场,让我很是伤体力! 饶不过那些人的纠缠,老T还是买了两个小的转经轮。咳!没有办法。在车边等了好久都没有见到老T过来,天气又很热,我只有回到刚才的地方,好家伙,一个一个悠哉游哉的喝起了两种口味的酥油茶,甜的和咸的。居然在喝茶的时候还看到一街边的表演,是一藏族女的舞蹈,看上去有点象印度人种,舞蹈不错。老T代表我们送上了点小钱,之后大家都说跳舞的身材真好! 由于布达拉宫广场的扩建中,我只能和老T在停车场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交停车费1元后离开。此时的时间是上午11:20分。 和往常一样,吃饭、加油后13:50前往山南。天气依旧很好,阳光很强,每到需要下车前,都满满的涂上防晒霜,沿318国道向贡嘎机场方向走,到曲水左转过雅鲁藏布江大桥(印象中是雅鲁藏布江泽当大桥)去贡嘎机场方向,我还打趣地说,怎么成了江泽当大桥,在前进的过程中,看见一条新的机场公路正在建设中,也许过了今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一个献礼工程),这条机场路就修建好了,那时到机场就不用饶那么大的一个弯。这个献礼工程与布达拉宫广场的扩建一样都是带有政治任务的献礼工程。 过了贡嘎机场,那哪里象是一条机场路,有些地方和内地的乡下公路一样,道路颠簸,灰尘满天,两边的破旧房子与机场的风格完全格格不入,使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一出机场就大有扫兴的滋味。庆幸的是政府已经在做改造了。 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前进,江面不宽、估计是没有到雨季,江边有好多的树在生长,风光非常好。从道路的成色看,老T说着肯定也是一条新建不久的路,考虑山南是湖北、湖南、安徽援建对口省份,老T说,这条公路说不定就是这三个省援建的哟。 在山南,我们决定只去看两个地方,一个是雍布拉康,一个是昌珠寺,其他的桑耶寺老T说大体上和其他的寺没有两样。我们想也是。 16:25到达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乃东县东南约五公里、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的山头上。据说山势象母鹿的后腿,寺建在鹿腿上,因此称为“雍布拉康”(“雍布”是母鹿、“拉”是后腿、“康“是宫殿)。寺的规模很小,但耸峙山头,居高临下,十分壮观。 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它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达赖时该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建筑可分为三部分: 一、碉楼式建筑。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即传说中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达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4.18平方米,不可能作为三十余代赞普延续使用的宫殿,早期还应有较大面积的宫殿建筑。这座碉楼式建筑作为晚期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遗迹被保留下来,倒是极有可能的。 二、殿堂、传为松赞干布所建,远有三层,现修复为两层。一层前半部为门厅,大门外有带遮檐的小平台,接折阶十数级。门厅南北6.3米,东西5.2米,原来的四根柱子,现修复为两柱。厅内远无佛像和其它陈设。再进为佛堂,南北6.3米,东西9.3米,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原有塑像已毁坏净尽。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记载当时所见,云“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在两边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禄东赞立像。藏桑布扎之侧还塑有文殊像及长寿三尊像,在禄东赞之侧,则有木制神舆。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极精美,塑法浑厚朴素。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二层法王殿亦分前后两部分,原前部为南北两间,北间为空房,南间为楼梯间。后半部大小同底层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橱,内有弥勒、宗喀巴、大佛母、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等经书,壁画中表了拉妥妥日聂赞时,从天上降下来的经书、塔等佛物的故事题材。文革时,三层以上整个被拆毁,现经修复后的二层有了较大的改动,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半部为带天井的回廊。 二层以上原有第三层,前半部为平台,三面为矮墙,后半部为一带天井的小廊院,后廊有小门通入碉楼式建筑中,这次修复,未重建第三层。 三、僧房及附属建筑。殿房的南侧为僧房,一层门厅东南角有一门,出门后折阶西下,通向僧房,其中紧靠殿堂的二层楼为历代达赖礼拜时所居住的卧室,现已修复。 从山下仰望雍布拉康,非常雄伟。我们把车停在山下停车场,有马和牦牛可以骑,在停车场的边上,有一太阳灶,上面放一水壶,这样的太阳灶在西藏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路口上,一群藏民要我们骑马或是牦牛,有一小头目在那里张罗,老T说还是骑马吧,节省一点体力,讲好价每人上山下山共10元钱,徒步上山估计还是要费点体力的。上得山去没有看见卖票的地方就直接进去参观,快到顶上才有一僧侣叫住我们买票,每人15元。进门口处厚厚的牦牛毡帘和大昭寺以及布达拉宫里面一样,都是起着保暖,防雨,防晒作用的。买票以后上到最高处,居高临下,周围的风光尽收眼底,相比之下雍布拉康显得非常小。从宫殿里出来后,然后围着宫殿转了一圈。后山上布满了经幡。当我们下山的时候,两辆旅行车带来了一大群的中外游客,老外居多。 从雍布拉康到昌珠寺很近,没有多会就到了,从去雍布拉康的路的拐弯处,我们先已经得知在路口的左侧,因为按照参考书上的路径,去雍布拉康我们一度走错了,大约多走了7公里多,现在变化快,看来不能盲目相信过去旅游者写的图和书呀。但是经过昌珠寺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它太不显眼,不是从寺内高高的经幡看出,我们几乎又要跑过。 昌珠寺位于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昌珠寺是西藏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吐蕃时期西藏第一座佛堂之所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昌珠”,在藏语中意为鹰和龙。传说,文成公主初入藏时,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全域的地形极似一仰卧的罗刹女,极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须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四肢建庙以镇之。于是昌珠寺便屹立在了罗刹女的左臂上。而关于建寺则另有一则传说,相传建寺前此地乃是一个湖泊,湖中有恶龙作乱,被松赞干布化身为的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因此将这座镇妖之寺取名为“昌珠寺”,也是为纪念松赞干布降伏妖魔的善行。 昌珠寺由大殿、转经围廊,廓院三部分组成,共二层,砖木结构。主要建筑是措钦大殿,底层供养松赞干布、释迦牟尼、观世音的塑像。二层殿名“乃定学”传为昌珠寺中最古老的殿堂,主供莲花生佛像。主殿里供奉着一幅当年乃东泽措巴的珍珠唐卡“观音憩息图”,这幅唐卡用了29026颗珍珠以及其它宝石、黄金制成,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 据说昌珠寺在建寺初期,还曾有一尊能说话的度母像供在主殿里。另外,在托且拉康殿内,至今还仍保存着一个土灶,上面还放有据说是当年文成公主曾使用过的一个陶盆,我们看有点象是铜质的,我和老T还伸手进去摸过一番,底下非常的光滑,我想也许是摸的人太多了,想想上午在布达拉宫的时候也有一个这样的锅和灶,据说也是当年文成公主使用并留下来的,两者对比,我们觉得这个石质的灶台更象是原件,而布达拉宫的那个好象是赝品! 我和老T在售票处和里面的工作人员还交涉了一番,我们觉得门票太贵,他们死活不肯让价,我说山南是我们省援建的,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贡献,我们这么远道而来,应该给我们优惠一点,这句话还真是起了作用,我拿出身份证让他们看看,优惠的待遇是专人免费给我们专题讲解近一个小时。还是不错的么!当时得知讲解费用在30元标准。 回到拉萨的时候,已经天快黑了,老T一直渴望有点可口的粥和小吃,这是我的强项,在快速行进的街道中,我还是没有放过,四川“玉包子”店就是我们当天开心的晚餐地,有趣的是,粗心的服务员在结算的时候少算了我们的,多少不知道了,小插曲一段! 当日行程458公里。 [此帖子已被 新浪潮307 在 2005-6-14 17:35:5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