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白河到沅陵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
由沅陵沿白河上行三十里名“乌宿”,地方风景清奇秀美,古木丛竹,滨水极多。传说中的大酉洞即在附近。洞中高大宏敞,气象万千。但比起凤凰苗乡中的齐梁洞,内中平坦能容避难的人一万以上,就可知道大酉洞其所以著名,或系邻近开化较早的沅陵所致。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属永顺县管辖,且为永顺县货物出口地方。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在晴朗冬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休息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方从从容容一齐向林中飞去。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缓缓向上游划去。傍山作尾,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一派清芬的影响,本县老诗人向伯翔的诗,因之也见得异常清壮。
纳兰按:
以上引自“赤子其人”沈从文有名的文章——《边城》,上面说的因土司王城在此而得名的“王村”即是现在的王村镇。
大陆 80年代谢晋导演的伤痕文艺名作《芙蓉镇》不仅捧红了刘晓庆、姜文,也让这湘西的弹丸小城闻名全国。
为发展旅游经济,2007年王村改名现在的芙蓉镇。
镇上有块招牌的落款就是谢导的亲笔。(感谢小树妹妹提供照片)
沈从文笔下的酉水河其实起源是在我们湖北恩施一带,转重庆而入武陵山脉,成为有名的“五溪”之一,当地的先民土著在中原的史书中叫做“五溪蛮”,大约兴起于秦汉,五溪少数民族滴同胞们最早出风头的时候是在三国后期,刘备因关羽被杀征伐孙权的吴国,就调集了10万五溪蛮兵,火烧连营断后的是当时的蛮王沙摩柯,且看三国的描述:
“却说甘宁正在船中养病,听知蜀兵大至,火急上马,正遇一彪蛮兵,人皆被发跣足,皆使弓弩长枪,搪牌刀斧;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第八十三回)
沙摩柯可算是真正的牛人,在夷陵之战期间一箭射杀东吴猛将甘宁。可惜后来被东吴大将周泰杀死。
请注意老纳身后的奇形钩镰大刀,至今仍然锋利无比,此地直到清朝中叶仍然由土司统治,鸟枪估计是后来引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9 9:29:15编辑过]
|